故宫游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44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游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故宫游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故宫游记.docx

《故宫游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游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故宫游记.docx

故宫游记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

从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全国的工匠师,征用了三十余万民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它是东方最大的宫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

宫殿所在区域称为皇城,东西宽 2500米,南北长2700米。

皇城由高大的砖墙围起,四面开门:

东---东安门,西---西安门,南----天安门,北---地安门。

皇城内包含了宫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建筑。

这些建筑气势宏伟,非常壮观!

宫城世称紫禁城,位于皇城内部,南北纵长约960米,东西长约760米,呈矩形平面。

宫城四周是砖砌的高大城墙,四角有美丽的角楼;城墙四面开门:

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北---神武门,南---午门。

午门建在高峻雄伟的城座上,下面是门道,气象威猛森严,是献俘、颁布诏书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区。

外朝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大殿,大殿各建立在一座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台基上,这种按照一定规制精雕细琢的台基称作“须弥座”。

前面有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场,可容万人集会和陈列各种仪式、仪仗。

广场东西两侧有文楼、武楼等。

广场前门是太和门,门前有金水河,跨河有五龙桥。

主殿太和殿是重檐庑殿式,总宽度有63.9米,进深37.2米,高26.9米,台基高8.1米,体量宏伟,造型庄重。

太和殿的一切构件规格和装饰式样,都是最高等的。

在这里举行的仪式也是最隆重的。

比如说:

登极、元日、冬至朝会、庆寿、颁布诏书……等大事。

殿前开阔的台基上,还放置了铜龟、铜鹤(焚香祈祷之处),日晷(测时)、嘉量(标准容器)等。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是皇帝在大朝前休息的地方,空间较小,它后面是保和殿,比太和殿次一级,是殿试进士的场所。

外朝三大殿后门是乾清门,这是外朝和内廷的分界线。

乾清门以北是皇帝的生活区内廷。

内廷的主要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乾清宫(皇帝寝宫)、交泰殿、坤宁宫(皇后寝宫),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是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再往东有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自已退位所建的一组宫殿,并修造了木楼,仿江南园林修建的庭院等优美建筑,且装饰的华丽精美。

再往西,有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等建筑。

整个宫城最北一区为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

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怪石林立;泉瀑喷溅,为皇宫内体验大自然最理想的去处。

如今,故宫作为世界历史文化的保护遗产,已经面向游人开放,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宾客在这里尽情亨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感受东方古国带来的神韵。

 

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有着几百多年的历史,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旧称紫禁城。

故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

故宫的面积有72万平方千米,共有各式公室9999间半,整个皇宫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去年暑假,我去了一次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北京故宫。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故宫门前,我们买了票,进了故宫的大门。

走进故宫的大门,也就是午门,我们来到了太和门广场,门前对称着两头威武的铜狮,那锋利的牙齿,锋利的爪子,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眼前看到的是真正的狮子,好像这头狮子寻找到了食物。

我们经过一扇大门,刚走出去就看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是皇帝上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的地方,太和殿那独特的造型,让我大开眼界。

进入太和殿内,我看到了皇上上朝时坐的龙椅,那张龙椅,金碧辉煌,威严雄伟。

  龙椅上的那条龙更是威武凶猛,龙是皇帝的化身,是皇权的象征,皇帝坐在上面,显现出了皇帝的威严。

接着往里走,我们经过交泰殿、隆福门,来到翊坤宫。

翊坤宫是皇帝取妃子时用的地方,整个翊坤宫小巧玲珑,虽然没有太和殿大气,但到处都不失自己特色。

我突然想起来,翊坤宫正是后宫大剧《甄嬛传》里的年妃年世兰的寝宫,翊坤宫果然像电视里拍的那样华丽。

我们走出翊坤宫,来到了体和殿。

体和殿位于翊坤宫之后,晚清当时的西太后慈禧,就在这饮茶吃饭。

我们接着走到了储秀宫,这里就是当时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还在这生下了同治皇帝。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皇家园林--御花园。

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东西宽一百四十米,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星罗棋布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大气。

这里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

另外,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我们出了神武门,来到景祺阁。

景祺阁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中路北端。

景祺阁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檐,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

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东梢间有楼梯通二层。

  一、二层之间设平座,寻杖栏杆施于二层擎檐柱间。

二层前檐明间开步步锦槅扇门,裙板饰夔龙纹;次间、梢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

东面明间开门,余皆为步步锦支摘槛窗。

观光完了这几个景点,故宫准备要闭馆了,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走出了故宫。

故宫代表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伟大的建筑!

世人要赞叹我们祖先巧夺天工的设计,要赞叹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的智慧,我们更应该为我们中国的宏伟建筑感到自豪!

如果当年的金碧煌给人的是震撼,那么厚重的沧桑给今人的便是灵魂深处的电闪雷鸣。

———题记

    一重又一重朱红的大门,一座又一座雄壮的大殿,一阶又一阶精致的白石台基,跨越近六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召显着故宫的王者霸气。

单从各殿的名字中就不难窥见那君临天下的大气与豪情,包罗乾坤,太和至极,不知令多少游者顿生沧海一粟之感慨!

    瞻仰白石台基之上的太和殿,它有着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全部由黄色琉璃瓦覆盖,由名贵的金丝楠木支撑,由精致的金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闪闪发光,更显金碧辉煌。

远观大殿正中已铅华落尽的金銮宝座,不禁遥想其当年的璀璨夺目,不知有多少帝王为了登上它而不惜用自己手足之亲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双手,用他们的累累白骨垫起了自己的席座!

更可悲的是碰上那无道昏君,竟然十几二十几年不上早朝,不理朝政,完全将先祖打江山时的艰辛劳苦抛于脑后,不顾黎民百姓的水深火热和江山社稷的岌岌可危,整日醉生梦死,只盼羽化飞天。

    还好,还好!

历史自有公道,不会在哪一刻定格,而是不断更替着!

    是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的车轮永远在滚滚向前,碾不碎民心所向的夙愿!

    后宫没有前朝的开阔与雄壮,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幽深。

高高的围墙,圈住了宫外人的脚步,也圈住了宫中人的目光。

数百年前的月夜之下,不知有多少妙龄宫女在窗边对月垂泪,感怀身世之飘零,彻夜难眠。

宫墙围住了她们的目光,却永远也围不住她们的心,思念长出翅膀飞到了邻家阿哥的身上,飞到了家中年迈的双亲身上。

比宫女们尊贵的是妃嫔和皇后,但是比宫女们更凄惨的依然是她们。

为了争权争宠,她们钩心斗角争得你死我活,外表光鲜内心却斑驳黯淡,全无女性应有的和善与柔美,到底来多数还是鱼死网破,对着镜中日渐老去的容颜茕茕孤老。

    看着展出的凤冠霞帔,金玉饰品,喟叹古人智慧出众、技艺精湛之余更多的却是遗憾和感伤——为那群从未想过也从未发现过人生真善至美的女人!

    还好,还好!

历史自有公道,孰清孰浊,全留后人评说!

    在故宫中游走,常常会感到腰酸了脚疼了,但是眼睛却还很饥渴。

于是就找张长凳坐下,正欲闭目静休片刻,抬头却又望见天花板上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虽然有的已皮落漆掉,全无当年的绚烂色彩,可是我们的心还是被猛烈撞击了。

远在还不知我们委身于宇宙哪个角落的时候,我们的古代画师们已经能够描画出细致精巧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工匠们已经能够建造出大气华美重重叠叠的穹顶了!

纵然劳民伤财极尽奢华,但是创造出稀世珍品流传于后世使我们得以在今天瞻仰膜拜,也算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故宫是纯木构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铁钉。

与现代人居住的钢筋水泥小格子相比,简直是天地的造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身在故宫,每行走一步,都会觉得被文化的空气围得喘不过气来。

抚摸着它的汉白玉石栏杆,或是俯拾一片古树上掉落的新叶,或是踩踩它已被无数双脚磨光的地砖,抑或看看石板缝里探出头来的嫩草,只觉宇宙无垠,时光无尽,厚重的沧桑散落一地,在夕阳的余辉里,人不觉其身,惟有天地!

 

天渐渐开明,沉睡的故宫掀开了眼。

晨曦中的紫禁城神秘而诱惑。

朱色的围墙像一道厚厚的屏障,隔绝了城内城外。

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紫禁城内的一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展示在人前。

沿着中轴线,故宫被均匀的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就像数学里的几何图形的轴线一样,左右相同。

各大殿威严肃寂,可你却能够想到,几百年前,这里来往着朝廷的各个政治官员。

他们或步履匆匆,或神色慌张,或一脸公正,唯恐上面的那个人一个不高兴,风云色变。

凭栏而望,一切尽收眼底。

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晶莹柔和,微翘的房檐和明黄的屋顶却显露了皇家的威严与肃穆。

这是故宫的特色,重檐歇山式屋顶,金黄琉璃瓦,印证紫禁城亘古不变的悠悠岁月。

石栏前有两口大缸,那是古时宫里专门为了防火而准备的,故宫内一共有三百零八口。

岁月的侵蚀已经使它们外表不再光鲜,金銮殿旁边的两口更是能够清楚的看见无数道刮痕,那是当年城被洗劫的时候贼人顺便扣下的黄金。

缸下有灶,防止冬天时水结成冰。

古时常有五行规矩,这缸也不例外。

土上木,木生火,火上金,金中水,金、木、水、火、土。

(美文网:

宫门两侧蹲立着两只铜狮,模样威风凛凛,风采不减当年。

据说这两只狮子一生只动过一次,唐山大地震时,震波让内金水河泛起白浪,狮子动了。

从此,一切归于平静,而那两只狮子,便再也未动过。

左右各一个,左为雌,右为雄,分别象征子嗣满堂和一统江山。

透过斑驳的红窗,我看见了昔日殿试的地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那是几代帝王的座位,状元榜眼探花在此产生。

走到拐弯处,伸手抚摸门柱,五指透过时光,与过去重叠。

有人在问,碎玉轩在哪?

周围的人都笑了。

碎玉轩啊,里面住着个妙人呢……可惜它不在这儿,她也不在这儿。

后宫是皇帝每晚的栖处,人说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其实就是说君王多情亦无情。

不过这也有例外,明朝朱佑橖,深知情这一字,是承诺,所以,他用尽一生时间,只爱一人,他的皇后,唯此一人。

后人叹:

情也?

爱也!

后宫里的狮子与前朝的略有不同,眼睛被眼睑遮去一半,耳朵半遮半露,意为:

该看就看,不该看就一点也不看;该听则听,不该听则不听。

我不得不佩服皇宫,不仅人人心口不一心机深似海不说,连雕塑都如此有深意。

后宫里只住女子,却尽是令人悲哀的故事。

住在皇宫,金银富贵,珠光宝气,好生得意!

可是生在帝王家,可惜生在帝王家。

一入宫门深似海,世人深谙此道理,故进去了的,再出来,就如登天之难。

做皇帝身边的人,意味着不能与寻常人一样,过平淡的日子,后宫内的尔虞我诈不比前朝差,后宫里的女子就如这风中杜鹃,摇曳不断,一旦风雨稍大,满地尽是一片残碎的殷红。

(日记大全:

庄子曰:

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青丝易白,弹指朱颜老。

古代女子毕生的愿望,不过是嫁一个平凡的人,一生过得如清茶一般,淡雅婉转,清丽隽永,但是宫里的女人再多,不过只有一个人,掌控着她们的情,掌控着她们的一生,此生早已注定。

她们的容颜变得愈发不清楚了,好像马上就要坠入光阴的尽头,消失不见。

城内一角的角楼,在飘荡的宫里占据了不经意的一处,静观宫内发生的一切,仿佛一生都不曾毕露锋芒,就那么不动声色,若乱世之中开出的一朵洁净之花。

薄暮将近,暮色为古老的紫禁城掩盖上一层轻纱,遮住这座城的一世繁华。

俱往,不论宁静若水,或滔天巨浪;不管君王爱恨,深宫情仇,还是人间尔虞我诈,都尘封在这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里。

故宫睡得正安宁,推开铜铃大门,一缕阳光掠过,万籁寂静,雕龙的台阶,红墙绿瓦的宫殿,那一刻,能感受的是一种无比的宏伟与尊贵,仿佛世界只剩下一个人和这座宫殿,这里是明清皇宫,历经沧桑,容颜不改,它不高大,但有气魄,那种气魄能让任何一个自信满满的建筑师低下高傲的头颅,能让任何一个参观者感受中华建筑的精髓和神韵,我们也是,为它折服,为它的历史,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故宫的墙成暗红色,高高的围在殿宇四周,朋友抬头看着,一种压迫感尤然而至,难怪古人说: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墙,望不到尽头的高大凝重,宫里宫外,多少爱恨,不得而知,多少故事随着岁月无痕随着墙中锈色,黯然老去。

“幸好不是傍晚”朋友笑,“否则看着这血色,无法安眠。

”想必傍晚,这座深宫必改往日安然祥和的模样,不知多少无法安宁的幽魂在此夜夜游荡,这里曾歌舞声频,这里曾历经浩劫。

故宫的墙,为什么是红色,暗黑的红色,阴冷的红色,“那是皇帝的愿望,红墙如血,即使人的血洒在上面,一夜风干,不留半点痕迹,谁也不知道谁曾来,谁又去”朋友笑着,这墙,是有故事,不过是无法得知的故事。

岁月尘封多年,该睡去的让它睡去,我们又何必追究?

   一路走去,在一个庭院的角落,看到一把木质长型底座,遗落在门,中间有深深的折痕,细看,锈迹斑斑,想必曾是铡刀的底座,边缘红黑痕迹点点划过,依然触目惊心,朋友愣住,指着它,突然笑道:

“拖到午门斩首的用具?

”我笑,不知,言情片看多了,听着这话,可笑又可悲,沧海桑田,这刀座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而我们也不能体会那一刻的悲痛与恐惧,一切皆玩笑而已。

 

  比起气势宏伟的正殿,朋友和我更喜欢旁侧的寝宫,悠闲的漫步于每个无人的小门巷落,隔着雕花的窗户静静观看布满风尘的遗物,有的是塑料的,玻璃的,若以今日的工艺,不值一钱,几百年前,却是稀世珍宝,琉璃,玛瑙,珍珠,宝石,玉佩,曾经的色泽丰润,却在岁月的闲置中黯然失色,寂寞几个世纪,容颜不在。

难怪有人说,这些东西,饰物,特别是玉,得人养着,沾染了人的灵性灵气,才会越发晶莹剔透,而离开人,这些物品如死去般,了无生机,在故宫无数珍宝中这些寂静的角落渐渐被人遗弃遗忘,沾满厚重的尘埃,想必有那么一日,变得与俗物无异。

 

  午间,太阳正辣,穿进一个不知名的庭院,和朋友找了个古木大红柱子背靠着睡去,四周很静,没有游人的脚步和喧哗,没有持续的音乐和导游的解说,一切的自然和谐,仿佛回到五百年前的景致。

沉沉的睡去,梦里,纷繁如云,陈年旧事一一显现,脚步声至,惊醒,满目红墙,愣住,朋友早醒,拿手在我面前晃了晃,笑到:

“怎么,梦见了皇帝?

”摇头,杂乱,不记得梦见了什么,说不准确,也许前世的前世,我就住在这而,否则,为何连梦境都如此亲切?

 

  最后见的是珍妃井,不知是真是假,事故太多,没人记得来龙去脉,依稀中有一张照片,里面的她笑得安详从容,天姿聪颖,却落了个凄凉下场,还好,有人记得,还好,有人纪念,历史长河多少人物,留段情缘,留个名,也算万幸,匆匆走过,不想太多,这里多少人多少事,就算有人羡慕,也未必幸福。

 

临近关门时刻,和朋友从神武门走出,再次看看红色的宫墙,一如往昔,落寞庄严,别了,故宫,我一次又一次的来去,却始终无法看透

故宫也称“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72万平方米,殿宇9999间半,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是从侄子手里抢夺江山的燕王朱棣所建,动用民工30万,历时14年完工。

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后半部分为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 3 - 

宫书画馆。

当看到书画馆三个大字的时候,此地已经是武英殿。

为了保护书画免受损,书画馆内严禁拍照。

黑暗的展馆内微弱的灯光照在玻璃窗上,一幅幅古代大家的字画呈现眼前。

赵孟頫、董其昌的名帖真迹我终于亲睹了它的真容。

馆内一角大屏幕介绍着中国书画的魅力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

现代化的触摸屏将故宫书画珍品制成电子图片,游客可根据兴趣浏览喜欢的书画藏品。

 

《九成宫醴泉铭》中有名句“黄屋非贵,天下为忧”流传千古。

走出熙和门,门外两侧的走廊则是清代皇帝出行黄盖的展览。

双龙团扇、翠花盖、九龙曲盖、九龙黄盖„„各种伞和黄盖富丽堂皇,做工精益,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当年皇帝出行的气派。

反思历史不得不使我吟起《九成宫醴泉铭》中“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逆耳警语。

 

游览完黄盖馆穿过太和门旁的右翼门直入眼帘的便是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

太和殿是故宫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属中国古建筑之首。

太和殿岔脊上的小兽多达十个,殿下高8.13 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以及殿内外装饰使人们对金碧辉煌的它赞叹不已。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

日本宣布投降之后,10月10日华北战区正式的受降仪式就是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

根据统计,当天前来观看仪式的总人数达到了十万余人,由此可见太和殿前的面积之大。

 

- 4 -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保和殿,它们被统称为故宫三大殿。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仔细观察故宫前朝三大殿我们不难发现在三大殿竟然没有一棵树,甚至午门至太和门之间一路没有任何植被。

据记载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

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

此说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

 

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

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

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

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在游览中,

- 5 - 

大家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游览故宫印象至深的是御花园的景色。

御花园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处在坤宁宫之后。

御花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之物,花园被点缀得情趣盎然。

印象之一:

是它的古树参天。

园内三百年以上的古树一百六十多棵,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各领风骚。

印象之二:

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

由各种形状太湖石块堆砌而成的“堆秀”山,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

印象之三:

亭台楼阁形态各异。

御景亭、浮碧亭、万春亭、澄瑞亭、千秋亭、井亭等亭台楼阁十多处。

特别是御景亭修建在高达14米的堆秀山上,院内风景一览无余。

印象之四:

彩石路面,古朴别致。

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故宫内的建筑宏伟壮丽,布局井然有序,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

- 6 - 

被俗称为“金銮殿”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生于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世称“蒯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代表。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下午五点,当闭馆的广播响起,我观赏的脚步还没停止,手中的快门还意犹未尽。

虽入内6个多小时,但不少景点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游览,频频回头中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故宫留给我的不仅是雄伟壮观,

- 7 - 

还有惊叹、渊博以及民族自豪感。

故宫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震惊世界的文化遗产。

赞美故宫,我还会再去看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