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53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docx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

  每一个清晨,京城人潮涌动,人们聚集在各大公交站台、地铁站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私家车汇入车流的海洋,学校门口挤满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公园门口迎来了众多的游客……北京在人们的步履匆匆中醒来。

每个傍晚,同样的画面又一次上演,只不过方向与早晨相反。

而作为文化之都的北京,夜幕下依然欣欣向荣,无数的比赛、表演与多种多样的夜生活娱乐着京城的人们。

  在匆忙的生活脚步里,在不知不觉中,有这样一支队伍渐渐融入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里。

他们穿着黄色制服,无冬历夏、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公交、地铁站台,引导着乘客上下车,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赛场上、火车站广场周边、公园内外、校园门口……都闪动着他们的身影。

  日月穿梭,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北京悄然发生着变化:

坐车要排队、看比赛不骂人、接送孩子要有序行车……是这些被我们称为“北京大妈、大爷”的人们,用自己平凡而扎实的工作带给了人们文明的意识。

  他们就是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

  文明引导员队伍缺不了北京人

  说到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就不能不提我们北京人。

北京人豪爽、仗义、热心,好管事。

文明引导员的岗位没有北京人参与,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孙平主任对此颇有感慨:

“为什么我之前说引导员队伍第一次进地铁、进西客站、进抗战馆、进陵园墓地,一去就灵?

他们一去,多难的事都能很快解决。

为什么?

这就要说到咱们北京人。

北京人爱张罗事、爱管事,又仗义、爱打抱不平,可以说是侠肝义胆、古道热肠。

你让他去做别的工作,比如当个环卫工人,他不一定愿意去,但是当引导员,在站台上小旗一挥指挥大家排队上车,他就愿意做。

北京人有这个责任心,有这个荣耀心,愿意管事,很多北京人愿意参与到其中来。

  “北京人热心,愿意帮助别人。

过去大院里的街坊邻居就不用说了,见了都跟亲人似的。

乘客和我们的引导员之间时间一长就特别亲热。

站台上同一时间等车的多数都是老乘客,每天在这里坐车上学、上班,晚上还回这边来。

天长日久,有很多人就跟我们引导员是熟面孔了,慢慢就认识了。

引导员在站台上的所作所为,他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怎么说北京人热心呢?

我们这些引导员除了引导人们排队上车以外,同时还给予乘客极大的帮助。

  在站台上,常常会遇到小学生交通卡找不到了,没有卡的人没零钱上不了车,怎么办?

引导员帮忙换钱,甚至很多引导员会说:

“1元钱算了,给你吧。

”有的引导员还会帮有急事的乘客打车。

还有年轻人不吃早点,挤车以后引发低血糖。

引导员背一个小书包,里面经常放着糖块,还带着水,遇到这种事一定会把乘客扶到一边吃块糖、喝点水。

如果遇到重病号,会用自己的手机打急救电话,叫急救车或者联系你的家人。

更不要说社会上讨论的老年人跌倒要不要管这种事了,引导员遇到了一定会管。

  北新桥街道安定门车站的几位引导员特别好。

附近住着姓丁的老教师夫妇,他们家的儿女全在国外,不在身边,每天买菜都要通过一个过街天桥到站台等车,慢慢引导员和他们熟了。

看到他们来了,引导员们每次都帮忙扶着丁老师过天桥,回来时还送他们回家,有空还到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

老人非常感动,给文明办写来表扬信。

  北京人热心肠,对孕妇、残障人士特别关怀。

石景山的一位引导员帮助孕妇出了名。

孕妇来了她就将她们带到人少一些的上车门口等候,口口相传,很多孕妇一上站台就找她。

引导员都是流动的,到后来她在哪个站台上岗,孕妇们就专门去她那里上车。

甚至生完孩子后还找她,关系非常好。

  残障人士坐地铁非常危险,一般有人陪同,但也有时候是单独自己一个人出行。

引导员非常讲究方式方法,说话该怎么说,搀扶的时候应该扶哪里,非常专业。

让残障人士排到前面,去和其他乘客解释,让大家理解。

在他们的带动下,有的站台,老乘客看到这些每天都来的残障人士,会自动让开,让他们先行。

还经常会遇到一些盲人乘客,他们下车以后走着走着就不辨方向了,有的都快掉到站台下了,都是引导员及时扶住,帮助他们。

还有帮助带小孩的人。

这些事迹特别多。

  在公共场所经常发生的丢失物品的事情很多。

要是丢在了引导员在的这个站台,他们会想尽办法找到失主。

或者根据失物中的火车票、各种证件、信用卡、银行卡等卡证信息进行寻找。

去年早些时候,有位引导员在工作时捡到了一个包,里面有火车票,此外还发现里面有一张商场的纸条,看上去是一个公司的采购清单。

于是引导员就给那个商场的人打电话询问。

商场的人不耐烦,以为是诈骗的,说你别骗人了。

引导员赶紧说:

“您千万别挂电话,我是文明引导员。

在工作的时候捡到一个包……”商场的人听了很感动,帮忙找了很久找到并联系上这个失主,然后回电话说:

“你们真是北京的榜样。

向你们学习。

”失主是个东北人,丢了火车票急得够呛,拿回包以后特别感动。

  有位引导员在上岗期间看到一个骑车人的手机掉了,喊了半天也没喊应。

那天下大雪,到了结束岗位时间引导员也没走,从手机里找到信息联系上了这人,在大雪天里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这个失主回来拿手机,那人特别感动。

  引导员帮忙找人也是常发生的事情。

孩子、老人、两口子走散了的事时有发生。

有一次在西客站,有个外地小伙子春节回家后带着老婆孩子来北京,到西客站马路北边,他上车了,媳妇和孩子却没上车,也没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天天气特别冷,引导员给孩子找了件衣服穿上。

询问了多位联系人,用自己的手机打了无数个电话,总算把这个小伙子找到了。

小伙子正着急呢,坐车都到了六里桥,正不知道怎么办呢。

引导员让他马上下车,在车站等着别动,帮忙出钱给那母子打了出租车,又跟司机嘱咐一定要将人送到。

  有一次北大地的几个引导员正上着班,就见一个3岁的孩子自己跑到站台来了。

马上到点下岗了,于是几个引导员分头寻找,看有没有找孩子的。

原来这孩子的爷爷带孩子去公园玩,遇到老朋友就把孩子给忘记了,孩子看没人理,就走了好远,走到公交站台来了。

找到孩子以后,爷爷奶奶直接就给引导员跪了下来,感激引导员为他们找到了孩子。

  孙主任说:

“对于引导员来说,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做某一件好事可能只占百分之一、几十分之一,但对于每个身在其中的当事人来说,这些事是他们一家百分之百的大事,会让他们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温暖。

北京人就是这样。

这么多年来,我们就是朝这个方向去培养、鼓励引导员的。

我们跟他们讲,你们是引导员,是北京人,一定要为北京争光,你们的一言一行不是代表你自己。

这些引导员都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众,年岁大,收入低,文化程度也低,很多人因为文化大革命没怎么上过学。

他们生活也确实困难。

参加了这个队伍,每个人的补贴虽不多,但有些人当初也很需要,为了这些钱进入了引导员的队伍。

然而自从做了引导员以后慢慢深入了其中,他们改变了观念,从为社会服务中体会到被需要,感受到了个人的价值,所以越来越愿意做这件事。

我们也经常引导他们认识做这些事的意义。

我们还经常开展多种团队活动,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北京人比较有组织观念。

他们当年下岗了,非常失落。

四五十岁还年轻还能干活,生活来源却没有了,家里也没什么事,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没人管他们。

我们成立了这样一个队伍,使他们不仅有了些补贴,同时我们都是安排他们在自己家门口附近上岗,离家比较近,便于参加。

这些引导员参加了队伍,又在服务中找到了自信,特别是有了归属感,更热爱引导员这份工作了。

  引导员的作用――细说八大员

  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岗位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谈起这个,孙平主任为我们总结了八个方面――

  第一,精神文明宣传员。

引导员是进行精神文明宣传引导的人,不是城管员,不是交通协管员,而是独立的,是不一样的。

引导员队伍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支队伍。

它主要的工作是配合市里面开展一些大型宣传活动。

比如宣传横幅,都是引导员去挂。

他们每天上岗的时候把横幅挂起来,下岗的时候收回去,是很规范的。

这样做是将宣传的信息融入到了环境中,让市民产生印象,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第二,文明礼仪示范员。

2010年以后协调办开始给每个引导员配备统一服装。

从头到脚,冬天有冬装,夏天有夏装,从羽绒服到里面的短袖衬衫,还有防晒服。

配好了全套的服装,要求每个人上岗时穿上,树立整齐的形象――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我们将服务规范做了教学片,对上岗时的着装、礼仪、姿态都有要求。

除了个人形象,还对语言表达进行了规范:

要说您、请等文明用语,绝不跟乘客吵架,乘客不理解你,挨了打也不能还手。

跟所有的乘客说话都要用亲切的语气,耐心地劝导,而不是强制。

就像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总结的那样――进行柔性指导。

要容易让人接受,用个人的文明形象进行宣传。

这是我们的特色。

  第三,排队乘车引导员。

  第四,站台环境维护员。

引导员要每天清除站台上的小广告。

有时候小广告贴得特别高,引导员需要踩着自行车清理,甚至让家里人一块儿帮忙清理。

引导员每天上岗时还要将护栏擦干净,地面扫干净,告诫人们不能乱扔烟头,帮忙宣传控烟条例。

  第五,交通文明协管员。

交通安全很重要。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公交车来了走后边,避让车辆,突发交通事故时保护乘客的安全。

引导员到路口,配合交管局的交通协管员队伍进行引导。

  第六,治安防范信息员。

引导员都进行过安全防范的培训。

在遇到紧急事件发生时,如何发现隐患,怎么处置,怎么报告,何时报警,如何配合公安人员进行疏散群众,怎么出现场,发现异物马上疏散,留出多大面积,然后报告等等。

有些小偷在站台遛来遛去的,引导员发现以后,用各种巧妙的方式对乘客进行提示。

甚至也有引导员去追小偷,帮助乘客追回被小偷偷走的东西。

很多站台自从有了引导员后,治安状况好了很多。

  有一回在站台上,一个小偷抢了一位女同志的包就跑了,女同志一边追一边喊:

“他偷了我的包!

”我们的引导员就拼命地去追。

追了好远好远,小偷跑不动了,就说:

“老头你真行,你干吗啊,这么追。

”引导员说:

“你给我放下那个包。

”最后包要回来了。

等他回来,那女乘客却已经走了。

第二天,引导员拿着包到在这个乘客每天必经的线路上等候,把包还给了这位乘客。

乘客非常感动,说:

“我没想到您真的去追了,您也不害怕?

”引导员说:

“我不能让你在我这个站台上丢东西。

”话说得特别朴实。

引导员帮助乘客,但是不可以去执法。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障乘客的安全。

其实他们只要通报信息就可以了。

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我们都会经过核实,配合公安部门给他们进行奖励。

公安局的领导到现场,到站台上去现场发奖金。

  第七,群众困难排解员。

这是最主要的一点。

帮助残障人士、帮助老人、帮助小孩、帮助孕妇、捡东西、找人等等,都是在帮助乘客。

他们在社会上树立了自己的口碑,很多外地人回到家乡,都会宣传北京的文明引导员,讲他们的事迹。

很多外地人对他们的亲戚朋友说:

“到了北京,有困难找站台上穿黄衣服的。

”咨询指路是引导员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

孙主任介绍说:

“北京站东边有一个站台,那儿有一个引导员,那条线路的乘客不是特别多,但是每天从火车站出来打听道的人特别多。

一出来就会到她这个站台,很多人都会向她咨询问路。

她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把周围的道路、交通线路、状况都了解得特别清楚。

有一次我特别去站台观察她,后来与她交谈。

她说:

‘乘客无论朝哪边走,无论哪路车我全清楚。

人多的时候,常常围成了一堆。

我就跟他们说,排队,一个一个来,你们问的问题我全知道。

您别着急,我都能告诉您。

’话语中透着一股得意劲儿,带着那种‘随便你问,都难不住我’的自豪感,她以此为骄傲。

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们必须做到问什么都知道,我们的要求主要是维护秩序,但如果遇到需要帮忙的人要尽量帮,问题别撂在那里没人管。

无形之中,他们的行为就体现了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热心帮助他人,让外地人对北京人留一个好口碑。

  第八,公共文明观察员。

我们针对的是市民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引导大家由不文明到文明。

培养这个意识,养成这个习惯。

这件事情很不容易。

同时,我们还有一支专家队伍。

多年来,人民大学社会学的专家帮助我们文明办,分析研究北京市民的公共文明行为指数。

最早是人民大学老师的课题组,他在测试我们北京人的行为指数的时候,有一系列的测试问卷。

同时,这个测试还包括实地观察。

他们会在站台上看,这个站台车来了有多少人排队,车上有多少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让座。

他们观察后留下记录。

这事是从2005年开始做的,后来我们每年安排100多名引导员参与公共文明指数的调查工作,帮助课题组进行实地观察,作记录。

2005年北京人的文明指数是65%点多,第2年就70%多,到了2008年的时候80%多,2008年以后也不再升高了,一直是持平。

很多人都说2008年以后北京在城市环境等方面都有退步。

比如小广告都回来了,环境变差等等,但是排队上车这件事上成绩却一直不断提升。

  倡导文明使命神圣

  为鼓励文明引导员的积极性,我们在队伍中开展评选星级引导员的活动,这项活动也是以八大员为基础的。

这两年我们开始评选文明有礼的好乘客,这个评选也是检验我们十几年来的工作成果。

你要真的在站台上做功夫做到家了,即便老人走了新人来了,前赴后继的,却能始终保持这么一个传统,一个精神,那么这个站台会带出一批好市民。

评选好乘客就三个条件,非常简单,很好操作――能排队上车、能爱护站台的环境、乘客和乘客之间能互相帮助。

  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的时间,就有十几万好乘客被提名。

评上的在站台上贴上好乘客的照片。

我们有2000个站台,每个站台一个季度推一个榜,全年12个月,推12个人。

  我经常对这个队伍里的每一个人说,你一个人不是代表你自己,我们这个队伍是代表首都,代表一个国家。

作为奖励机制,我们以八大员为基础,再加上一些随机的活动,一共评选出9个星。

星级的胸牌,跟胸章差不多。

哪一个方面做得好,就得一个星;多方面做得好,得的星就多。

每个人最高可以得到9个星,目前得星最高的队员有6个星。

星牌在公共场合都要佩戴,这在引导员相互之间就是一个激励。

  我们每年都要设计新的活动。

10周年的时候我们在工人体育馆举办了名为“感动”的一台晚会,全场有6000多人参会,座无虚席,一水儿的黄服装,特别震撼。

特别邀请任卫新作词、胡尧作曲,创作了团队歌曲“公共文明引导员之歌”。

引导员们非常爱唱,后来的每个活动都唱。

我们通过向全体引导员征集,推出了团队誓言。

这就是团队的一种精神。

誓言的头一句是文明引导,甘于奉献。

首先体现的是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第二句是公共责任,勇于承担。

我们要追求的是一个公民社会,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

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包括要建设一个公民社会,提倡公民的责任感。

例如,公共环境要靠大家维护,大家出力。

第三句是团队荣誉,胜于一切。

我们是靠团队凝聚的一股力量,没有团队就成了散沙一盘。

这个岗位是分散的岗位,三两个人一个岗位,各自为战。

因此就要靠团队精神、团队荣誉来增强凝聚力,要开展更多更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

最后一句是神圣使命,重于泰山。

强调的是使命感与责任感。

  这个誓言其实就是引导员队伍的总纲领。

这么多年来,我们通过这种措施,以及各种组织方式、激励方式和各种活动,吸引引导员,鼓励引导员。

  孙平主任说:

“从‘八大员’这个定位来说,你就知道了作为北京市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它都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用专家的分析来说,当初建立文明引导员队伍,是北京市加强道德实践的一项措施,有利于提升市民的文明意识,培养市民的好习惯。

这种方式比生硬的教育、讲课、规范,硬性的批评、处罚要好,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转化人。

公共文明行为的特点一是门槛不高,想想我们说的这些事,排队,排也是等,不排也是等,无非就是站在队里面,难吗?

一点都不难。

谁都可以做到,就看做不做。

第二,不强求。

我们的引导员是引导大家排队,有的人就是不排,我们也不强求。

引导员会用实际行动慢慢感化他们,进而接受文明的行为。

排队其实是群众的需要。

我们做过测试,排队和拥挤到底哪个更快?

还是排队更快。

作为一个公民社会,讲公平公正,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

如果大家都不排队,站成一个横排,分不出谁先来谁后到。

那就可以抢,这就是一种投机心理。

但如果我们站成竖排,排上队,我们就能看出谁先谁后,这是公平合理的。

专家讲,公交站台也是一个公共资源,你来得晚就只能享受你应该占的那个资源,你不能享受站在第一位的资源。

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为什么很多事情没有规矩呢?

就是不懂得公平。

长期做下来,大家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理念。

引导员做的就是这个,是柔性引导,不强制。

  “我们的队伍有9000多人,在站台上那么多的引导员,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一个事业就做成了。

这支队伍也同时带起了一个新岗位,带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到哪儿,就能把事做成。

为什么?

因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套引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该有哪种形象,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劝说引导,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该怎么说怎么做。

对老人、小孩应该怎么对待。

对外地人应该怎么说,对残障人士应该怎么说,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即便到了一个新岗位,比如咨询指路,好多引导员都会自己先去买附近的公交线路图,会想方设法去背,特别上心、认真。

在这种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曾经得到帮助的这些人自然而然地就会配合引导员。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引导员改善了市民的行为,改善了社会的风气,同时提升了自己,带出了一大批好乘客。

  “这个队伍现在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说明这条路是对的,也是成功的。

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不是那么容易,一方面现在的形势跟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不一样,那会儿急需治理,现在稳定下来了,形势不同,未来发展也未可知。

另一方面,队伍人员也需要更新,很多引导员岁数大了,队伍需要更年轻的人,年轻人的观念是否还跟现在这些人一样呢?

以前我们都是招收北京人做引导员,现在我们也不排除外地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当然,我们还是以北京人为主,处处体现北京人的包容、热情、有集体观念的情怀与风格。

”孙主任如是说。

  (编辑?

宋冰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