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24班应试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59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0924班应试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0924班应试教育.docx

A0924班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原因:

一、国情原因(社会及经济)

由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水平,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又会出现经济和社会的较大变迁,造成各地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和不稳定。

我国地区差别、城乡分割和贫富差别的存在,教育投资的不足,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太少,客观上必然造成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

在面临升学等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小学教育只能以升学为指针,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手段,而忽略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应试教育难以扭转,教育公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局面。

再次,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

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着重的是考试能力。

二、社会价值导向原因

历史上,我国实行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所留给人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所反映。

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的功利,心理上更加浮躁,不是踏踏实实地追求学问和知识,而是追求短期的“速成”,从而导致千军万马争先恐后去挤独木桥,出现了只重分数和文凭却不重知识和学问的消极现象。

现实的导向使得学子们所追求的目标产生偏差,社会的功利因素和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使教育的发展难以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

三、体制的原因

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限制,缺乏激励人自学成才和成功的必要机制,追求高学历成为成功的唯一途径。

由于缺乏容纳各种人才的必要机制,一个人如果要通过自学成才脱颖而出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在求职和应聘的人才市场上,还是在职称评定的繁琐过程中,学历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必要的学历证书,甚至得不到继续深造和发展的机遇。

四、教育自身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课堂上,老师无形中把学校施加的压力施加到学生身上。

具体表现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课,机械地记笔记,没有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机会。

在培养学生如同工厂流水线生产零部件的今天,学生个性乃至自主思想严重缺失,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从不怀疑书本和老师的话。

再加上家长无形的压力,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强于其他孩子,分数就成了很好的参照标准。

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学好课堂的知识,还给他们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在既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成长,逐渐磨平了棱角,磨掉了锐气,只能在不断的考试中把自己变成标准化的“考试机器”他们上小学、中学,考大学,应聘找工作,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是在考试中度过。

而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在当了老师之后,又会带领学生重复自己所走过的路,这样就形成了既定教育模式下的恶性循环。

2、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是强化应试教育的重要原因。

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标准的教育评价,有加剧和蔓延之势,是导致应试教育的强化剂。

教育评价的落后,不仅表现在我们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还表现在我们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可接受性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

由于教育评价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素质水平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

鉴于此,人们往往“删繁就简”,用单一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客观依据,用考分评估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

教育评估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进程,间接阻碍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育评价是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地,教育评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投入,影响到能否吸引好的教师和学生,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存亡。

评价中得分高的学校,教育资源充裕,财政拨款多,能吸引大量的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许多收费也可相应地提高。

相反,评价中得分欠佳的学校,政府和社会对其投入就少,也无法吸引好师生。

对于肩负着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对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

升学率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5、高考制度的原因

1.统一的高考体制不科学,不合理。

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

2.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

一方有强烈的升学意愿,另一方则无法满足其需求,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在供大大于求的前提下,大学选才只能通过高考择优录取,相应地,中学则以向大学输送更多的学生为目标,围绕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由此而形成。

2.当前高校的选才制度是应试教育的主要原因

尽管高考的分数不完全是考生的“才”与“能”的反映,但迄今为止,它仍是最有效和最权威的量才尺度,现在很难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高考,并能保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选才方式。

应试教育的表现形式: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模式的集中表现,它涵盖了规范性教育和灌输式教育全部内容:

1.评价体系采取应试指标,静态评价,方法单一。

学生过分注重知识记忆,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似乎知识被记到脑子里就是掌握了知识,用知识记忆的多少去判断教育全部效果。

这种评价指标,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中都处于绝对统治地位。

因此,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中国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

2.教育方式采取反复灌输式。

教师出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

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漏地速记,教师的嗓子变得嘶哑,学生的手腕变得酸痛。

课堂纪律严肃得缺乏生气,教师偶尔的提问,等到的总是学生机械简单的回答,要么是问而不答,或是自问自答。

这不是涵养深的表现,而是一种惧怕出错的心理反应。

3.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

中国人素有记忆力强的雅称,中国学生从小就训练死记硬背,对书本知识甚至可以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成为背功“超人”。

而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却不甚擅长,呈高分低能趋势。

4.教育结构畸轻畸重,学生综合素质低下。

强调基础教育,就片面加强数、理、化、语文等教学而忽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教育。

强调人才专业化,就片面加强课程,而忽略其它知识的传授,致使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5.投资主体单一、软性化和管理的刚性化。

中国教育的投资一直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预算,而且预算约束软化,教育经费不足。

加之管理层习惯于工业化时期企业的“泰罗制”管理,把教师或学生“当作物”的刚性管理、使之随时都面临不合格,不及格,“下岗”,缀学的压力。

应试教育的解决方法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转向素质教育。

二: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对应的就是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位特级教师总结出“十学会”: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1.升学竞争的降压减负

从长远看,要减轻或根除升学竞争的压力,建立素质教育体系,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制造充分的就业机会,缩小以致消除三大差别从而从根本上挖掉应试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2.缓解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缩小高校间的差距;另方面,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和其他非学历教育体系,加大考生分流,为落选考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减轻升学压力。

3.改进现行各种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考评制度以及各种观念。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几轻几重:

重文凭轻水平;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资历经贡献。

这迫使学生追求高分数、高文凭。

各种职业的准入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学历文凭。

这种现象应彻底改革,从而降低为单纯追求文凭而升学考试的压力。

社会应该研究和制定出更好的选才和用才制度。

国家也应该创造各种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尽量缩小社会的各种差距。

转变教育观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重点是要实现三个统一:

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

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它要为两个提高,即提高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打好基础;它又要适应两个提高的不断普及和提高。

吧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统一起来。

必须明确基础素质的要求,创造每个教育者都能发展的条件。

确定每个学段和学年的教育要求。

把重视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统一起来。

转变教育观念还表现在老师身上。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一面手”成为教育的“多面手”,教师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

其次教师应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4.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

政府要改革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废除以单纯的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5.积极探索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高考制度

我们要积极探索在高考内容中要反映德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它们的理论知识内容。

另外,给考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多次应试机会。

降低应考资格,并非高中毕业才有参加高考的资格,社会上任何知识层次的人都有资格应考。

6.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社会大环境

只要统一高考体制没有改革、大学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录取学生以及落后狭隘的社会观念没有转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就不可能革除,素质教育就没有希望。

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社会大环境比中学教育内部的改革更重要、更有效。

 

范例:

、探讨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方式,培养特色人才

工作室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导师制度教学,此类仅适用于专业设计类课程,其特点如下:

1.学生可全天跟随老师一起学习,观察“师傅”是如何工作的,从中学到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师傅”具有足够的技能,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可以贴身教学,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中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差生,鼓励带动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3.工作室的教学具有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而且在学习方法上具有自由度,在教

学中可以减少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多地组织研讨会,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对课题讨论;

4.工作室导师制教学的设计题目多数采用实际工程,这对于高年级学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大有好处,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就这一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利措施;

5.工作室导师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队伍庞大,

教师业务能力高,教室数量多等,也就是对教学资源要求高,否则难以实现。

武汉理工大学对于四年级已经开始实施,从这一点上多数院校还都达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