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71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x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

二年级加减混合这一节课较之前稍有改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自主学习

这节课虽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去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没能让孩子们自己去讲出自己的做题思路,自己给自己纠错还是一个失误,如果能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过程中自己归纳总结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小组讨论探究

再谈论例四72-(47+16)=有没有简便算法时,抛出的问题应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出为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讨论有没有的层面上,也就是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意义的,有讨论的价值的。

三、课件的使用

课件的制作出现瑕疵,应该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现在了大屏幕上,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在今后制作课件完成后要多次检查之后再使用。

四、课前调研

在以后的教学中的运用上课前调研,例如这节课其实学生们通过连加连减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混合加减可能已经会了,亦或存在哪方面的共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及时的调整,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症结,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课堂更加高效!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2

本节课由于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作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更强一些。

整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例题时,首先我出示挂图以情景导入,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那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连着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算除法,之后通过“想想做做”上的题目进行巩固。

“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对于运算顺序的总结方法可以同上一教时,尽量让学生来表达。

练习中也尽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运算的顺序。

不足点:

本节课内容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容易出错的题,而我却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特别是在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显得不够熟练,还停留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而我由于时间的伧促,对“想想做做”第六题解答实际问题的题目只是稍微讲了一下,许多同学都未进行深入思考,一些中下的同学对我的讲解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作业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

在比较每组算式中哪题的得数较大一些时,从学生的反应及回答看,他们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我的讲解又过于啰嗦,导致学生更是云里雾里。

所以在这两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一方面我要精简我的语言,让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另一方面在以后的复习中我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题目的练习。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3

从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在学习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习,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

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习导入,一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为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做个预热。

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

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习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

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习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习的方式,尝试将练习中的情境与课后习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习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

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

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

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习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

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

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平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习部分有机结合。

如:

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习小数加、减(一步计算)。

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习题中练习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

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习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习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习使用。

(2)例3中的问题:

“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习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习。

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

“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练习中直接引导学生:

“你能否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

如:

课本102页第8题、李强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

(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平衡了,我想也就能够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

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

,我仍然能从自己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

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己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4

周二上午执教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看图能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

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上完这节课,感觉有以下几点处理较好:

1、复习旧知,导课自然。

先引导孩子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接着引导孩子说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出示两道加减混合算式,引导孩子模仿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试着说说计算过程,孩子说得很好。

老师小结:

像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就叫加减混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变白天鹅》这样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景,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3、抓情境图,讲清图意,突破难点。

出示例1情境图:

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

引导孩子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挑了很多孩子反复地说,孩子们说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楚。

说清图意之后让孩子列出算式:

4+3-2=,请学生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原来有4只天鹅,“3”表示飞来了3只,“2”表示又飞走了2只,“=”表示现在有几只天鹅?

只有孩子们把意思说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

老师小结这个例题的学习方法:

第一,看图说清图意;第二,列式计算;第三,对照图片检查是否正确。

教学例2时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反复地说,边说边理清图意,列出算式计算,最后检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不够透彻。

引导孩子说清图意的时候,提出问题用词不够准确,比如:

还剩几只?

一共有几只?

其实在有加有减的时候是不能用这些词语提问的,应该把问题改成:

现在有几只?

会更合适,但是教师没有要求。

两幅图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彻,也是备课不充分的表现。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

由于前面两个例题说得人数太多,老师对课堂把控能力欠缺,导致后面练习题没有时间让孩子说图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课堂气氛太沉闷,不够活跃。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把例题或者习题演一演,活跃课堂气氛。

课后,同级段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改进方法,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后教学中,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水果之乡侯寨的教学情境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

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选择多种方法来解答。

连加的知识探索过程比较简单,学生的思维经过旧知识的迁移,可以自主探索出结果。

教学一开始,作为老师我没有做更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计算。

没想到学生反馈上来的运算方法这么多。

有的学生按照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两个两个数通分相加减。

有的学生把能口算的过程省略,避免了运算过程的繁琐。

有的学生把三个数先一起进行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有的学生在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则用上节课找到的规律进行口算得出结果。

然后我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同时交流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觉得计算题教学不仅仅是讲授方法,学生练习的模式。

计算题的教学因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典型题的练习发现其中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法,从而掌握计算的正确方法,理解算理,但是并不要求学生熟记法则。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6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课伊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

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

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7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通过声请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觉探索创造条件。

演示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

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

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三、练习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在练习中设计了“小动物找家”及“算式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后期再次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尽量做到了上课开始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兴趣怏然。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8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

但是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运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

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

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所以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运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己交流中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学了《加减混合》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是静止的图,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学习例题前先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际的情境表演,既对前面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

刚一上课,我直接让3个孩子站在台前做游戏,然后先上来了2个女孩和他们一起玩,又来了3个男孩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根据学生的表演完整的将整个过程讲述了出来。

“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怎么解答?

”孩子们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

而后8个孩子接着表演,他们在一起玩,一会儿先回去了3个,接着又回去了2个,再让学生叙述看到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兴趣依然很浓,这一环节就在创设的这种生活实际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直观提示性的复习:

连续来,全部用加法,连续走,要从总数中连续去掉。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进行新授课时我又利用上下车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课:

现在车上有乘客7人,百货大楼到了,本站下车3人……上车2人。

”这时,学生都身临其境,情绪高涨,沉浸在自己参与的情境之中。

在这一活动化的情境中,当教师说出下车3人,车上的3个同学从车上走下去时,学生马上举手说:

“下车的3人已经不在车上了,要减掉。

”“这时又上车2人。

”“又上车2人就要再加上2人。

”这时,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请同学们估一估,这时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学生很快估算出“车上的人减少了,因为下车的比上车的多1人”,同时学生还出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7-3+2”、“7+2-3”等。

活动化的情境为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堂表演的魅力。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0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上课伊始,进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用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游戏等。

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成功的方面

1、通过复习及5+3-210-5+3式题的引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由教师给信息到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提出他们可以想到的问题。

3、关注了学习品格的形成。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安排了小组合作、全体交流等。

失误的方面

1、在《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的开课中,我急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翻开课本,而不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教学。

2、教师的教的过程痕迹还是很明显。

没有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

3、练习题设计梯度性不明显。

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

如比一比活动:

比一比看谁发现的信息多、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好、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活动。

2、练习在设计上,还可以更有层次,让练习更多的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教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更快乐的获取知识。

失误点在《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的开课中,我急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翻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教学。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1

我们已经学过了连加法和连减法,知道了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然后用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今天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1)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2)先减后加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按从左到又的顺序,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

例1、看图学加减(多媒体出示图)

分析:

这是一道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式题。

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

根据图画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

此图也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又表明了计算顺序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计算结果7减去2得5。

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题性,通过学生计算顺序。

例2、看图学加减(多媒体出示图)

分析:

这是一道先减后加的混合计算式题。

图上画的是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根据画面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2+3,这又表明此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即先算4-2=2,再用第一步结果2加3即可。

本环节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的意义和顺序,加深理解。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2

本课教学,我关注前后课堂的衔接,利用口算复习了连加、连减,并设置了两道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题让学生口算,通过反问学生:

“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

”(加减混合)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道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探索新知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使用儿童语言,配以适合的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由于过分追求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出示教学情境图时,我故意遮住了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只出示了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这两个条件,本意是让学生从这两个条件的分析中,懂得车上的人数增加了3人,继而再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从而让学生明白用28—25+67可求现在有多少人。

殊不知因为我这样做,使很多学生盲目的认为要求现在有多少人,可直接用下车的人数加上上车的人数,学生很难理解还差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一条件。

也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列出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使我的教学导入了死角,偏离了教学重点,这是我本堂课中最大的失败。

也因为如此,后面的教学没能在静心静气中完成,在列出了67—25+28=或67+28—25=这两个算式后,没能进一步的探究其运算顺序,我就让学生开始计算了,在突破重点上落实得不够。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我通过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同级运算的法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进行。

因此学生在了解了这法则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

练习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较为乐观。

但是我班学生欠缺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课堂作业本里,学生对应用题这块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据题意准确的列出算式。

因此,对解决问题这块我将重点教学。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14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以及知道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由于在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写竖式的的写法,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本节课是从前面所学的连加连减进行复习,并对写竖式的方法进行巩固。

从而引出新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时,我通过情景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情景图结合提出的问题找出获得的信息,并列式计算并引出新授知识。

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也可以进行分步计算,先计算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计算第二个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想一想简便写法的竖式。

这个过程中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