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48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轻化工程系十四五规划.docx

“十四五”xxxx系

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状况2

(一)主要成绩及发展现状2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6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

三、“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9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10

(一)总体目标10

(二)具体目标10

五、“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11

(一)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党的领导11

(二)对标提质培优,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12

(三)立足地方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13

(四)强化教学能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14

(五)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16

(六)实施创优工程,提升社会服务水平17

(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共育国际视野人才17

(八)构建制度体系,提升系部治理水平18

(九)创新文化建设,提升系部软实力19

六、保障措施20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力协同推进20

(二)突出项目导向,强化过程管理21

七、附表“十四五”期间主要指标一览表21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状况

过去的五年里,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轻化工程系上下一心、努力拼搏,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围绕中心工作,在党建“双创”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系部发展规划,事业整体发展势头保持良好。

现将系部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主要成绩及发展现状

1.党建双创及思政教育成效。

在过去几年中,系党总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党建“双创”为抓手,积极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推进,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双创”方面:

系党总支在2020年获广东省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立项;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广东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项目结题验收;"xxx书记工作室”获批学校“双带头人”书记项目培育重点工作;系党总支获学校2017-2019年度“先进基层组织”称号、教师第一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云课堂管理模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研究》获省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课题立项、校级“党建+”精品项目立项2项;2019年《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头雁工程”研究》获省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课题立项;2018年《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空间演变逻辑与习近平同志“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获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017年《全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与高校党建互动研究》获教育厅高校思政课题立项;2016年《高校舆情管理与高校党建互动研究》获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立项;同时系部制定和完善《轻化工程系党支部工作职责》等10多项党建工作相关制度文件,不断优化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思政教育方面:

在2019年广东思政教育党建优秀案例评选中,系部《“三学二联一课一平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案例获一等奖,《以生为本,付出师爱,一例学生突发癫痫的应急处理》和《校园危机事件处理与思考一一例狂躁症学生案例分析》获二等奖,《加强家校互动,畅通信息渠道》获优秀奖;2018年《三尺小讲台,思想大阵地》党建工作案例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三等奖;2016年“艾农”国情观察团获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次年该项目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2016年“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项目以重构体验式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研究获得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立项,学校配套资金一万元。

2.教育教学及产学研用成效。

近几年来,系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度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具体要求。

教育教学方面:

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个一一“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2020年专任教师xxx获全国职业院校“互联网+”轻化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017年投入250万元完成染整技术专业品牌专业项目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学校教改项目2项、微课项目3项;主持高分子国家资源库2门课程;2门网络课程获教指委举办的国赛一等奖;主持和参与3项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1项校级教学团队项目、主持3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课程教材3本。

产学研用方面:

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省“挑战杯”三等奖2项、获2018年攀登计划重点项目1项。

指导学生获教育厅主办的省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教指委主办的国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xxx等教师积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2016年至今系部共获得校级教学科研立项近20项。

3.队伍建设及模范引领成效。

目前,系部设有师生党支部3个、专业教研室3个、实训中心1个、职工小家1个。

全系教职员工共有3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2%(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学位以上占63%(24人);教授占2.6%(1人);副高以上占39.4%(15人)。

教师党员占教职工人数77%(28人)。

学生1325人,学生党员55名,占系学生人数4.1%。

2016年xxx同志获得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7年xxx同志被评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xxx同志被评为年度广东省“高校学生资助先进工作者”、xxx同志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先进个人”、xxx同志被评为学校年度“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系部教师xxx“染整技术”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立项。

4.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成效。

为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政校企”多方联动机制,进一步构建“政校产学互融、校企协同育人”生态模式圈。

产教融合方面:

2018年系部教师xxx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明区政府联合成立了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作为科研带头人担任研究院副院长,目前研究院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4个,获得政府4000多万支持,吸引投资超过1.4亿,在促进政校企行融合发展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2020年申请教育部“1+X”污水处理职业等级技能证书成功获批、申请“化妆品技术”省级现代学徒制成功立项。

校企合作方面:

自2012年起连续与广东xxx纺织有限公司开设“染整技术”大专班(共5期),圆满完成企业员工培训合作;佛山xxx纺织有限公司向系部捐赠价值约20万元4台红外线染色小样机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产学互融;近些年系部一直按照学校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皓雨集团、广州芬臣、深圳禾葡兰、伊丽汇美容科技等10多家优质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初步落实化妆品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校级现代学徒制;与肇庆市安全生产协会合作成功申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国工匠”专班;引进深圳市禾葡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广东德润纺织公司、东莞沙田丽海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设立奖助学金,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生态模式圈。

5.师生竞赛及创新引领成效。

系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成效工作,致力于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深入落实“青年教师帮扶”机制,帮助新进年轻教师尽快融入教育教学当中,鼓励教师带头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教学工作中创先争优。

xxx团队在2018年广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等职业教育组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2020年组织4个教师团队13位老师参加广东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取得团队二等奖2个、团队三等奖2个的好成绩;xxx老师均获得首届全国职业院校轻化工类教师网络课程大赛一等奖,2019年学生团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获广东省赛二等奖2项、全国大赛三等奖1项;在广东省“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广东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大赛中获1个三等奖;2018年学生xxx获全国职业院校化妆品配方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获得单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的优异成绩;近几年连续承办广东省纺织行业“闰土杯”、“添盛杯”印染染化料配制工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全国易班平台发布教师教学微课程视频4个,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系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支部党建和教学工作尚未完全有机融合,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三全育人工作有待增强。

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党建“双创”工作,以“党建+”为着手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系部教学科研资源有限,实验实训场地、仪器设备不足,部分课程实训项目无法实施。

下一步将积极与学校沟通,加强与各部门联系,合理利用与整合目前现有教学资源场地。

3.系部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作任务主要落在部分教师身上,个别教师参与度不够,导致难以形成一支高效优质的教学团队。

今后将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考核,充分发挥全系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系部招生工作依然比较困难,学科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招录学生多为调剂,生源整体素质一般。

今后需要加强招生宣传,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5.系部基础不够厚实,短板明显,专业发展不平衡,2个省级重点专业(染xxx技术、高xxx材料)划入现代纺织专业群,规模效应难于凸显。

接下来系部将着力打造化妆品专业群建设,加强化妆品专业的建设力度。

6.近年因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减产减量减员,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加大,优质就业难上加难。

接下来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友企业资源库,做好精准指导和精细服务,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方面:

一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有关现代学徒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产教融合等多个重要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要巩固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和类型定位,明晰了职业教育重要职责、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办学格局和育人机制,明确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度体系。

二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广东省发展现代轻工纺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广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发展。

整体目标是到2025年,我省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网络化协作紧密、生态体系完整、区域根植性强、开放包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为系部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等相关专业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广东省建设成为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成为国际化妆品优质原料生态圈、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示范区和时尚文化新高地。

为系部化妆品专业发展及专业群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机遇。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战略定位是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佛山市政府将建设三龙湾等六个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着重对接香港对外贸易、金融创投、科研教育等国际化优势。

学校地处大湾区,地理上占尽先机,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善用湾区丰富的优质资源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人才,为院系的建设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挑战方面:

一是面对行业发展的挑战。

对于轻工纺织行业来说,主要面临贸易保护及争端增多,对传统外向发展模式的挑战;消费市场升级及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对原有供给结构的挑战;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挑战;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面对行业发展问题,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市场变化,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确保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职教20条”通过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三教改革、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产教融合等改革措施,推动职教改革纵深发展。

高职扩招大背景下,生源日趋多元,实现“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对“三教”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源的多样化使分类培养成为必然,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毕业标准、组织管理等方面将面临全新的、更大的挑战。

三、“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对照国家双高校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以及提质培优任务单,分别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发展任务目标,依据《广东省发展现代轻工纺织战略性支柱产业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展规划,开展系部的“十四五”规划和各项建设任务。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佛山、擎动广东,辐射华南和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个聚焦“可穿戴技术”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和“美丽健康”化妆品产业双轮驱动牵引下的轻工与材料学院(轻化工程系),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1800人左右,年培训规模达到2500人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全面提高。

(二)具体目标

加强党的建设。

打造一个具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领导集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顺利完成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建设任务。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大力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升高本衔接协同育人成效。

大力推进实施“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开展“三教”改革,建设1个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创新等关键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实现优质就业,提升企业认可度。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聚焦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与纺织系共同完成“现代纺织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任务,打造1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同时争创“化妆品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通过传帮带、内培外引等方式锻造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老中青结合、职称、学历层次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科研创新型团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体制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共赢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推进“学校建在企业、教室转向车间、讲台搬到岗位、实习对接就业”以行业或工业园区为主导的产业学院模式,建成1个现代轻工产业学院。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依托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及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共建的轻工纺织分析测试中心两个平台,联合开展针对纺织印染、化妆品、高分子材料等企业的产品测试,工业诊断和实施逆项工程,实施技术技能培训行动计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五、“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党的领导

实施“党建一专业融合发展”计划。

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任务和省级高水平学校、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实现党支部与专业建设同发力。

打造党建引领发展特色品牌。

实施组织生活创新项目建设,实施“一支部一品牌”项目,培育1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党建+”精品项目,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00%全覆盖。

争取建立1个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工作室,开展“对标争先”工程,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立项1个以上的校级样板支部。

创新“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文化,打造2个省级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和德育特色案例。

(二)对标提质培优,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推进“1+X”证书试点。

抓实现有的污水处理1+X证书制度试点,十四五期间争取每个专业都能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或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将考核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三教”改革。

积极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职业教育教材2本,开发系列课程的教材。

完成“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和“化妆品技术”专业校级资源库的建设任务,申报1门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2个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教师获省级及以上教学领域有关奖励4项以上。

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共建共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个具有辐射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探索“教师双导师融合、学生双身份融合、课堂双场景融合,毕业双证书融合”的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本衔接协同育人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高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

坚持“专创融合”的理念,推进创新创业育人工程全面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推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配合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组织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在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生物技能大赛、挑战杯大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赛项中获奖,并成功申报2项及以上的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

做实毕业生就业工作。

培养学生的“六大能力”,即就业、适业、敬业、乐业、勤业和创业能力,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对口率M85%,用人单位满意度M85%,建档立卡学生实现100%帮扶就业,加强优质就业企业资源库的建设。

实施“劳动教育德技兼修计划”。

各专业各年级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6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劳动教育长效运行机制,实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服务意识、个人素质及核心就业竞争力。

(三)立足地方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动态调整院(系)专业(方向。

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方向)、课程标准。

建设化妆品产业高水平专业群。

在与纺织系共同完成“现代纺织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基础上,立足佛山、擎动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广东省推动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设校级化妆品高水平专业群,争创省级。

图1:

构建专业群的路径

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

创新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校企双元合作开展教材与教法改革,打造“双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四)强化教学能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

内培外引高端人才。

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2名以上中青

年博士,引进5名以上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的现代产业导师(兼职教师)。

打造“双师”教师队伍。

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培、引、聘、送、下、带”等措施,培养校省级名师、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或客座教授、送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让校内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老教授带新教师,开展“团队式、项目化”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联合用人。

建立1个示范性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图2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建设教学创新团队。

提高年轻教师教学能力,重点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至少

1名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专业领军人才。

打造跨院(系)、跨专业、

跨课程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在完成何丽清染整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再争取培养1支校级教学创新团队。

争取培养1-2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

(五)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校企共建专业。

通过行业调研、供需对接会等多种形式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实施联动调整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建设,加速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高效整合,每年建设1个以上的校级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做好高职扩招工作。

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高质量完成“染整技术专业”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国工匠班、省级“化妆品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人才培养工作。

创建产业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体制改革,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新机制,搭建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学校建在企业、教室转向车间、讲台搬到岗位、实习对接就业”以行业或工业园区为主导的产业学院模式,建成1个现代轻工产业学院。

推动“引教入企、引企入教”。

选拔专业教师赴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从事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

并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服务16

社会、服务企业,搭建好支撑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供给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弥补企业培训资源的不足,让产业工人获得技能提升和终身教育的机会,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助力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

同时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构建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聚集产教融合型企业真实项目资源建设任务式项目池,为任务式培养提供真实环境和真实项目。

(六)实施创优工程,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行动计划。

以与高明区政府联合共建的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联合共建的轻工纺织分析测试中心为抓手,协同建设产业服务、技能人才培训、科研三大平台,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与培训等方面,打造校所融合服务发展新模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精准服务。

年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2项以上,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项目4项以上,争取建设至少1门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年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共育国际视野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系部发展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走出去,继续服务好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越南百宏外海实习实训基地或柬埔寨纺织服装教育基地建设,构

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推动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丰富国际化经历,提升全球胜任力。

支持教师开展染整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为东南亚国家的印染类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或咨询服务。

其次是请进来,争取机会与韩国相关院校开展化妆品技术专业的交流,加强友好往来,探索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争取设立国外(韩国)实习实训基地1个,促进我系化妆品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力和交流能力、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的人才。

(八)构建制度体系,提升系部治理水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