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5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动中国颁奖词.docx

感动中国颁奖词

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

  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

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

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

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

  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

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

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

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

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

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钟期荣

  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

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

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陈晓兰

  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

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

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罗映珍

  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

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颁奖词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孟祥斌

  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

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李丽

  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

  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

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

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

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

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

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

  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集体奖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8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

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

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

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

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

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

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

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

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

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

啥叫爱?

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

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

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

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

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

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

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

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

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

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

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

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

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

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

“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

”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3.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

“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

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

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

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

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

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

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武文斌对战友们说。

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

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

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

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

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5.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

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

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

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

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2009感动中国颁奖词

1、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助。

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2、  汉源彝族山村教师  李桂林、陆建芬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十八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3、  济南军区铁军师战士  武文斌

天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二十六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4、  北川县县委书记  经大忠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

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

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人的本色。

5、  郑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李隆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6、  苏州市下岗工人  韩惠民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

三十四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7、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神七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8、  残疾人击剑运动员  金晶

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

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9、  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团队张艺谋奥运团队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

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

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10、  藏族登山运动员  吉吉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

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召唤让她飞得更高、更远。

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特别奖:

中国人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