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4868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全院应急预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院应急预案.doc

《全院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院应急预案.doc(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院应急预案.doc

关于下发全院应急预案汇编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为使各医院各部门、科室能不断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在事件发生后能快速果断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各医院工作正常运行。

现将各项应急预案完善、整理、归纳。

同时,根据医院当前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并汇编成册。

望各部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加强平时演练,务必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

在执行中,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利工作的原则,及时提出意见,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修订或增补,办公室统一汇编,使之日臻完善。

宜兴市和桥医院

应急预案汇编

宜兴市和桥医院

二〇一二年

宜兴市和桥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前言

应急预案是指医院发生各类突发意外事件(情况)各部门、科室应采取的应急行动(措施)方案。

为使各医院各部门、科室能不断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在事件发生后能快速果断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各医院工作正常运行。

特将以往的各项应急预案加以整理归纳、修订,同时根据医院当前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部分应急预案并汇编成册。

望医院各部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务必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

望各医院、各部门在执行中,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利工作的态度,及时提出意见,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修订或增补,办公室统一汇编,使之日臻完善。

宜兴市和桥医院

二〇一二年一月一十六日

宜兴市和桥医院应急预案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第二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第三部分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医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二、超声科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四、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五、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六、影像科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

第四部分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第五部分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六部分医院感染管理意外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第七部分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突发灾害事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二、火灾应急预案

三、地震应急预案

四、水管爆裂、跳电等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五、停电应急预案

六、电梯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七、极端天气(高温、强降雨、雨雪)应急预案

第八部分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第九部分节假日应急处理预案

一、春节期间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春节期间后勤各项事务应急预案

三、节假日期间物资领用应急预案

第十部分稳定院内秩序应急预案

一、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

二、影响医院秩序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医疗外突发重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四、信息发布应急预案

五、院内突发事件下的媒体应对预案

六、院内突发事件下的网站应对预案

第一部分医院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为使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三)以人为本,快速反应。

(四)科学处置,协调合作。

二、领导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管委会”),下设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后勤保障领导小组,信息保障领导小组,安全保障领导小组。

(一)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管委会:

由院长吴俊东担任组长,医院副书记吴志伟、副院长黄悦鹏、业务副院长蒋忠杰担任副组长,委员由各职能科长岑新华、胡新、刘军、顾建方、朱旭雅、钱文俏、吴跃军、赵仁良组成。

应急管委会工作职责:

1、监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据其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及时、有效开展监测、分析和决策工作,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4、指定新闻发言人,按照有关规定作好信息发布、传递工作。

5、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对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二)应急管委会下设四个领导小组

1、医疗救护领导小组

组长:

蒋忠杰、黄悦鹏

副组长:

岑新华、胡新

组员:

吴毅南、林春洪、陈红兵、汤文英、刘万春、刘文斌、吉杏军、冯亮

2、后勤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

顾建方组员:

周庆志、赵仁良、朱旭雅

3、信息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

吴俊东组员:

刘军、蒋曙、邵赟

4、安全保障领导小组

组长:

吴志伟组员:

钱文俏、吴跃军

各领导小组职责: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迅速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向应急管委会汇报并提出是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

(2)接到应急管委会指令后,迅速组织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应急管委会汇报;(3)监督、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必要时提供人力、物资、设备等有效支持;(4)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所取得效果并向应急管委会汇报。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事人按照事件性质上报相关领导小组,由相关领导小组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上报应急管委会并提出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建议,由应急管委会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应急预案,直接安排相关人员落实;如需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小组迅速介入,组织实施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可请其他小组协助。

第二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范、高效有序参与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无锡市和宜兴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预案。

一、目的任务

(一)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严重水灾、火灾,特大工伤事故、车祸事故、爆炸事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本预案在执行中必须服从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无条件服从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调遣和安排。

(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四)医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急救人员培训演练、急救设备器材配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物资、药品、设备、设施的储备与完善。

(五)依据国家政策,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医护人员给予造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于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突然发生3人(含)以上、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包括:

(一)暴力或恐怖事件;

(二)火灾、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三)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厂房、矿山、压力容器)事件;

(四)各种建筑物倒塌和各类滑坡事件;

(五)核泄漏和核污染事件;

(六)各种重大交通事故;

(七)食物和化学物品等原因引起的群体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

(八)甲类传染病的发生或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九)其他对公众生命或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各种突发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伤害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三级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医疗救治措施。

一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3-9人受重伤。

二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10-19人受重伤。

三级预警:

突发事件造成20人以上受重伤。

三、应急医疗救治组织和职责

(一)医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

蒋忠杰、黄悦鹏

副组长:

岑新华、胡新

组员:

吴毅南、林春洪、陈红兵、汤文英、刘万春、刘文斌、吉杏军、冯亮

职责:

1、服从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任务指派。

2、领导和指挥市内突发公共事件医院参与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3、负责医疗应急救治重大事项的决策、督查落实和工作指导。

4、负责紧急调集人员、筹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

5、报请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应急指挥中心,决定人员疏散或隔离,并依法实施疫区封锁。

6、组织并实施医院应急医疗救助人员培训、演练,完善应急医疗制度、流程和诊疗规范。

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岑新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吴跃军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谈文琴同志任办事员。

应急办公室职责:

收集、汇总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情况,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负责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事件应急中心及横向医疗机构信息联系;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负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

(二)成立应急医疗救治小组和专业救援小组以及后勤保障小组

1、应急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

蒋忠杰、黄悦鹏

副组长:

岑新华、胡新

组员:

吴毅南、林春洪、陈红兵、汤文英、刘万春、刘文斌、吉杏军、冯亮

职责:

负责全院应急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负责本院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制定和修改完善,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实施医疗救治,组织和指导专业救治小组参与应急医疗救治,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的收集、汇总、报告工作,负责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总结、评估和改进措施,贯彻落实上级和院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2、创伤救援专业组:

组长:

大外科主任林春洪

副组长:

普外科主任刘文斌、骨科主任刘万春

成 员:

王文伟、顾建林、朱培斌、杨昆昆

职 责:

参与灾害事故导致创伤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接受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完成应急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3、中毒和传染病救援专业组

组 长:

大内科主任吴毅南

副组长:

内科主任汤文英、急诊科主任冯亮

成 员:

谈建明、刘豪杰、张月琴、蒋建超、郑美亚

职 责:

参与突发中毒事件、传染病暴发流行及内科相关疾病的应急医疗救治,接受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完成应急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4、院内应急医疗救治小组

组织成员和工作职责参见《宜兴市和桥医院突发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预案》。

5、应急护理小组

组 长:

护理部主任胡新

成 员:

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和临床骨干护士

职 责:

参与应急救治护理工作;参与应急救治中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接受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完成落实应急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6、应急保障组

组 长:

黄悦鹏副院长

副组长:

朱旭雅(药剂科长)、顾建芳(后勤科长)赵仁良(设备科副科长)

成员:

药剂科、总务科、后勤维修组相关人员

职 责:

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所需的药品、物品、设备、器材、车辆、防护用品的保障供给和维护;负责参加应急医疗救治任务的医务人员的生活、安全保障;接受应急办公室的领导,完成落实应急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接报

(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受:

应急医疗救治信息来源包括上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110或120的通知、事件发生地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求助、横向单位的求助、社会群众的报告等,接报人员要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必要时针对性询问相关信息,便于我院准确响应。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

医院任何部门、个人接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后必须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或医院领导报告,不得隐瞒、缓报。

(二)报告内容:

提供信息的单位、部门、人员姓名,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及原因,发生时间、地点及范围,人员的发病、伤亡情况,需要我院提供应急医疗救治的规模、人员、设备、物品、药品等情况。

(三)报告时限和程序:

接获突发公共事件后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1、任何个人接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和任务后,应当立即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并经核实后立即向院长或分管副院长报告,同时将相关信息向市卫生局医政科报告。

报告人应做好报告信息的登记记录。

(四)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伤亡信息、参与应急医疗救治的处置情况,我院任何个人、部门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公布。

相关信息的发布、公布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五、应急响应和救治程序

(一)及时判明事件的性质

接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信息后,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评估,初步判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性质,明确是否启动或按照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立即采取应急医疗救治预案制定的医疗救治措施。

(二)调配应急医疗救治人员和物资、药品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和伤害严重程度或预警等级,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织和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和救援行动,迅速通知应急医疗救治小组成员组成相应规模的医疗救援队伍、调动救护车辆并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药品,在领导小组成员的带领和上级行政部门的指挥协调下赶赴救援地点,全力实施现场医疗救治和紧急伤员转运等应急处理工作,危重伤员的救治按照不同病情、伤情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治流程。

(三)参与传染病、中毒事件等可能危及他人健康的应急救治时,必须事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携带防护、隔离设备、物品,参与现场隔离、人员疏散、污染源控制等应急措施,阻断灾情的扩散,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四)组织开展院内应急医疗救治

灾害受伤人员需要转送至我院救治时,立即通知院内应急医疗救援组或相关临床科室,安排应急救治场所、床位、手术室,调配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药品,积极做好病人接诊、收治和处置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室、分类管理,及时确诊,危重病人每人配备至少一名监护医师、护士,必要时组织科内、院内会诊,当病情超出我院诊疗能力时,可以申请院外会诊或决定转诊救治。

突发公共事件院内应急医疗救治时,各个环节要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诊和收治。

医护人员要积极开展心理应急和危机干预工作。

(五)救治信息报告与汇报

参与院外应急医疗救治任务的领导小组成员或最高职称的医护人员,必须随时将现场处置情况、救治伤员数量、病情和救治结果、是否需要后援力量、物资等紧急情况向院内应急办公室或院领导报告,以便随时调整、补充人员、物资和完善应急救治措施。

现场救治情况依法应随时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

(六)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依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同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的;

4、发生重大火灾、水灾、特大爆炸、车祸及其它重大伤害事件。

5、疫情突发时,实行“零报告”制度,严格报告程序。

不得漏报和瞒报。

六、应急响应终止和善后工作

应急响应终止由原决定启动的部门决定。

终止的条件为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无新增病人、医疗救治病人病情稳定。

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参加医疗救治工作的相关科室、人员对医疗救治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总结,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七、保障措施

(一)通讯保障

建立本预案中所列应急医疗救治组织成员及相关科室和上级部门联络方式(通讯录),确保本预案启动后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专业救援小组和有关科室的应急网络组织的联络通畅。

(二)队伍保障

努力加强医疗救治人才资源储备,积极培养结构合理、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各类医疗救治人员,重点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实践经验、高素质的高级医疗救治人才,并注重复合型高素质现场应急医疗救治人才的培养,必要时参加上级应急医疗救治培养和培训。

(三)药械保障

要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药品器械等物资储备,建立健全急救药品、救护设备、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等物资的储备制度,平战结合,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所需的医药器械等物资供应。

(四)救治演练

医院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模拟演练,确保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演练内容包括:

疫情报告、应急指挥、现场处置、医疗救治、个人防护等,不断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的总体应急能力和水平。

第三部分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医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应对院内紧急意外事件(主要指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的应急及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伤,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的处理本着积极抢救、减少损失、充分沟通,获得理解的原则进行,在积极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做好与家属沟通工作,避免由于病人家属不理解而产生负面影响,给医患双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处理工作组。

组长:

医务科长岑新华、护理部主任胡新;组员:

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三)具体要求。

1、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由患者所在科室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积极救治,同时将情况向医务科报告,以便协助科室做好进一步救治工作。

2、若突发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为探视患者人员,依照就近原则在离事发现场最近的科室组织抢救,同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情况及时联系患者(死者)亲属或单位,做好解释工作。

3、若发生患者或家属在住院期间因打架斗殴致伤的,所在科室立即向总值班报告,同时做好伤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总值班组织人员保护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妥善处理。

4、如患者或家属住院期间发生自杀伤害事件,所在科室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保护现场,同时上报医务科、办公室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必要时上报公安机关。

二、超声科危重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为保证接受超声检查的危重患者在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晕厥、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安全,特制订预案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超声科危重患者应急抢救工作组。

组长:

超声科主任沈亚珍;组员:

超声科成员。

(二)应急实施流程。

1、超声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在检查前应对患者是否能接受检查进行评估。

如属危重患者一般劝其暂停检查,如患者必须接受检查的,应通知其所在科室派医师到场协助。

2、在检查过程中,如患者病情重,应有家属在检查室陪同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遇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病区的值班医师。

3、如患者接受检查时出现意外,超声科医师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

并在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值班医师,请求协助抢救。

4、超声科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随时掌握受检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5、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6、超声科医师应掌握基本的抢救知识,在专科医生到达现场前,能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三、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

为给危重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放射诊疗服务,有效应对危重患者在接受放射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制定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如下。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工作组。

组长:

影像科主任耿小华;组员:

影像科成员、各临床科室当班医师。

(二)应急实施流程。

1、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检查。

2、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立即处置病人,吸氧、测血压、吸痰,使用必要的急救用药。

同时将身体放平,头侧转,以防呕吐物堵塞喉道。

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

3、放射科医技人员一方面配合医生护士急救,另一方面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至现场组织抢救。

4、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建立协调配合的良好关系,以利于对患者的抢救治疗。

5、当现场急救后确认病情趋于稳定时,应立即转入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6、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及药品状态良好,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7、放射科实行科主任二线配班制度,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并迅速到位。

四、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产科急救工作的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和区卫生局对产科急救工作的要求,遵循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危重孕产妇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救治,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特制定产科急救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产科急救工作组。

组长:

业务副院长蒋忠杰

组员:

医务科科长岑新华、护理部主任胡新、妇产科主任陈红兵、妇产科副主任胡华芬、妇产科护士长堵文群、麻醉科主任徐军锋、儿科王洪亮、药剂科主任朱旭雅、后勤科科长顾建方

职责:

1、负责医院和责任区内危重、疑难孕产妇的抢救工作,会诊中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2、根据孕产妇急救中诊治、抢救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指导落实;3、负责提供产科急救应急药品、设备;4、负责提供产科急救应急物资,负责急救车辆调配。

(二)院内产科急救流程。

1、首诊医师积极处置,同时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生到场处置的同时报至产科急救工作组组长,由其组织产科急救工作组成员实施急救,情况危急时应立即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请求启动产科急救绿色通道。

2、妇产科负责产妇整体状况的把握和控制;3、麻醉科负责术中患者安全;4、各专业科室协助妇产科工作;5、妇产科指定一名医师负责记录病情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6、妇产科指定一名护士负责记录口头医嘱及计算出入量等,必要时指定其他护士负责液体通道通畅、医疗物资供应及执行医嘱等;7、产科急救工作组负责现场协调及内外联络。

(三)院前产科急救流程。

1、妇产科或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后询问并记录地点、发病时间、初步诊断、目前病情、需求、联系电话等。

2、不需产科现场紧急处理的由急诊科出诊;要产科紧急处理的通知妇产科,由产科急救二线出诊接患者回院;3、病情危重需要我院支援的报告产科急救工作组,由其组织急救第一梯队出诊。

(第一梯队由妇产科二线医师、麻醉科医师、护士等组成);4、产科急救工作组根据急救工作状况进行人员、物资、设备调配,必要时调动急救第二梯队出诊(第二梯队由业务副院长、科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等组成,负责为第一梯队提供技术支援,24小时待命)。

5、需要转我院者,由产科急救工作组协调人员、物资、床位等并组织抢救。

附件:

产科急救应急处置流程

院内危重患者---妇产科/急诊科急救电话--妇产科急救--报告--产科急救工作组报告地点、发病时间、初步诊断、病情、需求、联系电话

第一梯队--出诊--实施抢救--评估病情--报告--产科急救工作组

第二梯队--出诊急救--院内抢救--转运病人--急救保障组

五、影像科放射性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为使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

组长:

医务科长岑新华

副组长:

影像科主任耿小华、总务科长顾建方

组员:

、影像科成员

职责:

1、定期组织对辐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医务科并落实整改措施;2、发生放射性突发事件时,应启动本预案;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4、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5、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6、辐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7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