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议论文练习金题8篇经典题型含答案打印可用Word格式.docx

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顺不可喜、逆不可厌”(或“顺境不可得意忘形、逆境不可自甘堕落”)(1分)。

本文先用《日录》中的话,引出论点:

顺境不可得意忘形,逆境不可自甘堕落(1分),然后列举孙叔敖、张居正的例子进一步阐释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失志,紧接着阐述了身陷逆境,何以自处,是对一个人心志、定力的重要考验(1分),最后总结论点:

无论顺境逆境,都要谨记顺不可喜、逆不可厌(1分)。

(意思相近即可)

2.第③段“顺境固然是好,但逆境并非全然坏事”中的“全然”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不能删去(1分)。

根据上下文可知,逆境有时也是磨炼心性、锻炼意志、培养品行的好时机,有利于个人进步与自我完善,但并不是所有逆境都是如此,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这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2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我们身陷逆境时应如何自处?

①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自知之明,始终保持清醒冷静;

②面对逆境,从容应对,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

③升华自己的思想和提升自己的境界。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谈到读书,人们总结有不少重要经验,如“勤动口不如勤动手”等。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

“札记之功,必不可少;

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这个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环节;

如果读书不做笔记,书籍中许许多多的妙处和闪光点,就如同雨珠落入大海般,在没有被人吸收、滋润就瞬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②读书动笔能增强记忆。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晋朝的左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地方都挂上纸笔,边读边想,看到或想到好的思想、语句就随时记下来。

日积月累,这些笔记便成为他创作中取之不竭的财富。

后来,他写出了轰动洛阳的名著《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大多人都认为钱钟书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他的夫人杨绛解释说:

“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多,也不易遗忘。

③读书动笔促熟读精思。

读书学习不做笔记,不加以思考,拿孔子的话说,就是“罔”——“学而不思则罔”,用现在的话说,就叫“白搭”。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时常只是简单翻阅的“浅阅读”,没看两页书就要翻看手机一两次,何谈深学细思?

通过记笔记这种方式,可以强行将注意力集中到读书上,逼着我们聚精会神、埋头读书,边写边思索。

古今中外,凡是学问上乘之士,凡有功载千秋之人,大多留下一些笔记实录,以供后人参考学习、借鉴提高。

④读书动笔助学以致用。

其实,随手记录是一种“藏往以蓄知”的主要手段,培养概括和叙述原文精神的能力,把随时产生的创造性思想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日有积焉,月有汇焉,久之又久,充满流动,然后,发为文辞,浩乎沛然,将有不自识其所以者矣”。

在不经意间,便会发现自己犹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提起笔来便能左右逢源。

⑤阅读就像是在人们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那些对书籍不感兴趣的人,或“忙得没有功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所淘汰。

有道是:

“书山有路勤为径。

”当“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人生便多了一条迈向成功的捷径。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或:

读书动笔墨,会让人生多一条迈向成功的捷径)

②列举左思的例子

③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

2.请根据本文对读书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名言哪一个能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C.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C句名言能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因为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读书时动笔的好处,C项的意思是读书时动笔比好的记忆力更有效,正好与本文观点契合。

3.文章的作者认为“动笔墨”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认为读书还有什么好方法?

请联系生活实际,试举一列,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读书时要多动脑思考。

我以前上课很认真的做笔记,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提不上去,后来我遇到问题就认真思考,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结果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贵于得间

①“读书得间”,是古人读书的一条重要经验。

“间”,即“空隙”,也就是著书者考虑不周之处、错谬之处、遗漏之处。

读者能够发现“间”,并能够予以修正弥补的话,则无疑对学术大有裨益。

那么,读者怎样才能够得于“间”呢?

②读书得间贵于心存疑虑。

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种对书中内容的怀疑不是拒绝,更不是自大,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读任何书籍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即便是古典名著,也要有自己的思考,用新的观念去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不能书中说什么就信什么。

读书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怀疑中带着疑问学的过程。

倘若后之学者都迷信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拘泥于权威,那就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学习中提出的疑问越多,对问题的思考研究越深,学习效果就越好。

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创造,在质疑中学习,既不会感觉枯燥,还能够迸发出新的观点。

③读书得间贵于精准选择。

“盖破万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现代社会,书似山、报像海、刊物如林,当一本本书摆在面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灰色书籍”。

名为“读书”,其实读的不过是一些应景的、应急的“快.餐.”。

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价值观还未形成,极容易受到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老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成长的好书,使其在优秀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坚定的人生目标。

④读书得间贵于持久用力。

读书犹如吃饭,一日三餐,在注重营养的同时更要坚持经常,也就意味着要下更大的功夫,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些人不是不读书,而是不能持之以恒;

不是不知道读书得间的好处,而是不愿下深钻细研的苦功。

要逐渐养成一种风气,克服知足自满和不求甚解心理,就像深山寻宝一样执着、痴迷,享受发现书中宝藏的欣喜若狂。

毛泽东同志一生与书为伴,手不释卷,晚年时仍孜孜不倦地看历史书籍,在患严重白内障的情况下,还每天让秘书为他读书讲文件。

可见,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

⑤我们需拿出“读书贵于得间”的思维和勇气,想出新方法、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只有不断破旧立新、勇于创新、克服困难,才能使创新思维真正在自己思想中落地生根。

1.文章主要是从那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贵与得间”这一中心论点的?

从读书得间贵于心存疑虑,读书得间贵于精准选择,读书得间贵于持久用力进行论证三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2.请为选文第②自然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张载

3.作者在第④自然段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首先提出“读书得间贵于持久用力”的分论点,接着列举一些人读书不能持之以恒,不愿下苦功夫的例子,接着列举毛泽东孜孜不倦读书的例子和一些人进行对比,突出读书持久用力的好处,最后进行总结,强调分论点。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

高,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穷困潦倒,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到。

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

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

他说,他不能把自己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确实,凡·

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

②由此可见:

③人生在世,既离不开物质需要也离不开精神追求。

事实上,人的肉体需求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还想更富,但事实上总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人生的惟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

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④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在物质与精神这二者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们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追求精神的富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

“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孔子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颜回正是因为有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他也自得其乐。

荷兰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也不接受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的确,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离哲学家不远了。

⑤先哲们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他们生存的方式,物质的极简与精神的富有使他们的人生绽放出异于常人的光彩。

这难道没有给我们普通人指明人生追求的方向吗?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根据全文内容,在第②段补写本文的论点。

(2分)

①人要安于简朴的生活方式,②追求精神的富有。

2.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分)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的富有(1分);

然后分别引用柏拉图和孔子的话加以证明(1分);

接着举斯宾诺莎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维持生活,也不去当教授的事例证明观点(1分);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

(1分)

3.有人说:

这个世界越来越浮躁,更多的人选择追求更奢华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

读完本文,请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说说你认为选择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示例1:

杜甫在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偏又逢连夜雨,一家老小在“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茅屋里彻夜难眠,物质生活极为贫苦。

(1分)可是他还心系“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精神世界却又那么崇高。

(1分)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

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1分)

一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

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

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

“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

”他回答道:

“‘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

”学僧说:

“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

”他听了,微微一笑,说:

“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

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

”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

“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

”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

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

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

“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

”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

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

可见,对没有把提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

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已。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

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

他回答道:

“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

”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

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

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

“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解析】选B。

文章第③段开头就提出了本段的分论点,即“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孔范自以为是,盲目坚定,没有经过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就做出了判断,结果兵败亡国。

作者引用孔范的事例从反面证明分论点。

2.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大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

“务斯道,废寝忘餐。

”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解析】选D。

A项,屈原的言行证明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

B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也能证明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

C项,文天祥的事例证明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

D项,写王羲之持之以恒练习书法,与文章题目“坚定”的内涵不一致。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

请结合全文回答。

(1)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

(2)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3)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4)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黄金”是珍贵的,作者把“坚定”比作黄金,可见“坚定”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价值。

文章第①段中作者写到“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文章第②段用法常和尚的事例证明只有内心坚定,才能不被外来因素干扰,证明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第④⑤段通过写林肯的事例以及接下来的议论,写出坚定关乎一个人的人格和价值。

一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

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

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

数十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

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

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得到380多种提取物,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

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

秘诀无他,还是专一。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

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

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

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

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

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

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

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

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

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

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荀子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好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

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

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

“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最适合作文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

A.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B.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可移山。

C.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D.专一精神能够让我们在人生和事业中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根据尾段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所以选D。

2.“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2分)

A.著名画家达·

芬奇,自幼爱好绘画。

初学绘画时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克服了初期学习的枯燥,专注于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B.美国演员史泰龙在好莱坞遭遇1300多次拒绝终于得到一个角色,他丝毫不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电视剧创下当时全美最高的收视纪录,他一步步成为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

C.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写字,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

D.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华横溢,著作等身,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时,他总谦逊地说: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论据是否符合要求首先要考虑段落的分论点,其次考虑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考虑和文章的某部分是否存在时间或结构的关系,比如:

从古到今、照应、递进等。

A侧重于实践,B侧重于坚持,C侧重于专心致志,只有D体现了“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

”所以选D。

3.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分)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