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05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docx

陶艺设计和制作课程标准

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学时:

144课时(理论:

22;实训实践:

122)

学分:

8学分

一、课程性质

《艺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面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二、设计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大,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众多的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而傣族慢轮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提供了积极的实践。

艺设计与制作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介绍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艺制作、艺装饰、艺烧制、艺欣赏等艺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傣族慢轮制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课程中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立足本地旅游经济,开发特色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贯彻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民族村寨慢轮制体验教学,艺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艺的概念、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艺制作、艺装饰、艺烧制等知识,能熟练掌握艺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具备开发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了解艺的发展概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的基本情况;了解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掌握艺造型设计的规律和、方法、步骤。

(3)掌握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3dsMAX、Photoshop设计软件进行艺产品设计。

(4)掌握艺制作的成型方法,运用泥条盘筑、拉坯、泥板成型、慢轮制传统工艺等成型方法制作艺产品。

(5)掌握艺装饰的基本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对艺产品进行装饰,掌握利用传统纹样对现代艺产品进行装饰的方法与理念。

(6)掌握燃气窑,傣族平地堆烧两种艺烧制方法。

(7)通过艺欣赏了解现代艺发展状况,了解民间艺面貌。

(8)掌握并贯彻民族元素在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一)先(已)修课程和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先修造型基础等基础类课程。

(二)相关职业资格:

应该获得,鼓励获得的书及等级

不需要具备职业书。

(三)课程单元教学容、要求与实施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容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场景

作业

布置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模拟实训

模块一艺概述

1

艺的起源、概念,以及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器的起源、发展,艺的概念、分类,掌握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的含义、特点及发展演变过程,认知傣现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艺产品设计打下基础。

1.了解器的起源、发展,艺的概念、分类;

2.掌握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的含义、特点及发展演变过程;

3.认知傣现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艺产品设计打下基础。

1.器的发展历史

2.艺的概念

3.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

一般讲授+专题讨论

1.多媒体教室

2.专题讨论

3.教师点评

教材课后练习

4

0

模块二艺造型设计

2

艺造型设计知识,艺造型设计实践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艺造型设计的方法,以传统艺造型基础上的再造型,掌握现代艺设计的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艺产品设计。

1.了解艺造型设计的方法,以传统艺造型基础上的再造型;

2.掌握现代艺设计的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艺产品设计。

1.传统艺造型在设计中的运用;

2.现代艺造型设计。

一般讲授+实践

多媒体教室

课堂实践作业

8

8

模块三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

3

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的概念,掌握应用3DsMAX对艺产品进行建模的技术,通过贴图和渲染,结合Photoshop后期处理手段最终实现艺产品设计,为艺制作和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了解计算机辅助艺产品设计的概念;

2.掌握应用3DsMAX对艺产品进行建模的技术,通过贴图和渲染,结合Photoshop后期处理手段最终实现艺产品设计,为艺制作和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应用3DsMAX软件进行艺产品设计的立体呈现;

3.应用Photoshop软件对设计进行后期处理。

一般讲授+课堂实践教学

1.专业计算机房

2.分组分项目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作业

2

22

模块四艺制作

4

艺制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艺制作基础知识,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模具成型等艺成型方法,掌握傣族慢轮制原料、工具和基本工艺制作流程。

通过大量的实践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艺产品。

1.了解艺制作基础知识;

2.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泥板成型、模具成型等艺成型方法;

3.掌握傣族慢轮制原料、工具和基本工艺制作流程。

4.通过大量的实践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艺产品。

建议学时:

64学时

1.艺泥料,工具等艺制作基础知识;

2.多种艺成型手段;

3.傣族慢轮制技艺流程。

一般讲授+示+动手实践

1.多媒体教室

2.艺生产实训室

3.生产实践

1.教材课后练习

2.实训作业

2

62

模块五艺装饰

5

艺装饰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艺装饰基本方法,掌握釉料装饰及其技法,坯体上的装饰,以及其他多种装饰技法,综合应用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艺装饰。

1.了解艺装饰基本方法;

2.掌握釉料装饰及其技法,坯体上的装饰,以及其他多种装饰技法;

3.综合应用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艺装饰。

1.艺装饰基本知识

2.多种艺装饰手段

一般讲授+示+动手实践

1.多媒体教室

2.艺生产实训室

3.生产实践

1.教材课后练习

2.实训作业

2

22

模块六艺烧制

6

艺烧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艺常见的烧制手段,掌握煤气窑、傣族传统堆烧技术。

1.认识艺常见的烧制手段,掌握煤气窑烧制技术;

2.傣族传统堆烧技术。

1.煤气窑的烧制技术

2.傣族传统堆烧技术

一般讲授+示+动手实践

1.多媒体教室

2.艺生产实训室

3.生产实践

1.教材课后练习

2.实训作业

0

8

模块七艺欣赏

7

艺欣赏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传统艺和现代艺有一个直观认识。

1.中国古代艺欣赏

2.中国当代艺欣赏

3.日本艺欣赏

4.西方当代艺欣赏

5.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艺作品欣赏

6.地方艺欣赏

开展艺欣赏,理解分析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的发展脉络。

一般讲授+图片欣赏

1.多媒体教室

2.图片展示与欣赏

教材课后练习

4

0

合计教学时数

22

122

(四)实践教学

序号

实践目的

实践要点

技能要求

实践步骤

教学场景

学时分配

项目一传统艺造型的再创造

1

学会在传统艺造型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艺造型形态。

结合实物样式,设计自己的艺产品的造型新形态。

根据实物,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对实物造型进行变形。

根据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艺实物造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艺产品的造型,在基础造型上变化出两个不同造型的形态。

专业画室

2

项目二运用线、面的属性进行艺造型设计

2

认识并掌握材质属性,学会运用线、面的多种特性进行艺造型设计。

运用线、面特性,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多种造型形态的艺作品。

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结合线、面的特性及实际进行造型设计。

结合实际需要,运用线、面的属性设计出两种艺造型(线、面属性艺造型作品各1件)。

专业画室

6

项目三现代艺造型设计的多元化

3

学会利用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设计出不同的艺造型新形态。

利用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设计艺新造型。

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结合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等知识设计艺新造型。

完成3件艺造型设计作品(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各1件)。

专业画室

6

项目四艺产品模型的变形

4

学会总结归纳不同艺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实际操作,呈现不同艺产品模型的变形。

完成自己设计的艺产品的造型建模并变换不同造型。

运用3DsMAX软件辅助建模,并运用工具对基础模型进行变形。

按照要求完成艺产品的建模,并在基础模型上变化出两个不同造型的模型。

专业计算机实训室

10

项目五多种材质与多角度渲染

5

认识并掌握材质属性,建立不同的场景或角度进行渲染。

增加更多新的可能性。

对同一模型贴附不同的材质,建立不同的场景。

运用3DsMAX软件编辑不同材质球给同一模型贴附不同材质并建立不同的场景进行多角度渲染。

完成同一模型不同材质及场景渲染的效果图3。

专业计算机实训室

4

项目六效果图的后期处理

6

根据不同质量的效果图运用最快捷的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不同的效果图进行后期处理。

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多种工具及滤镜呈现更多不同的效果。

完成3效果图的后期处理。

专业计算机实训室

8

项目七艺制作

7

掌握几种常见的艺制作成型方法。

艺成型

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手捏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模具成型法

1.拉坯成型

2.手捏成型

3.泥板成型

4.模具成型

艺生产实训室

42

项目八慢轮制技艺

8

认识并掌握慢轮制制作技艺。

慢轮艺成型。

主要为盘筑与敲打方式,结合造型设计,运用傣族慢轮制传统技艺制作艺作品1件。

1.结合已有的设计图纸学习傣族传统制方法;

2.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艺生产实训室(傣族慢轮制手工作坊)

20

项目九艺装饰

9

掌握艺装饰的多种方法。

釉料装饰、彩绘装饰、色料装饰、模印装饰、堆塑装饰、刻坯装饰、刮划装饰、贴花装饰、镂空装饰、捏雕装饰、综合装饰。

选择合理方式对艺进行装饰,结合造型特点,运用综合装饰的方法进行艺作品装饰。

1.艺装饰前要进行装饰纹样的设计,力求体现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适宜市场需要,兼顾作品的艺术性。

2.根据实际作品选择最为合理的装饰手段进行实际操作。

24

项目十艺烧制

10

掌握煤气窑烧制方法、掌握傣族传统堆烧方法。

作品(产品)烧制。

安全操作,规烧制技术。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煤气窑对产品进行烧制;

2.学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领下使用古老的堆烧技术对产品进行烧制。

8

合计综合实践教学时数

122

 

(五)课程教学资源条件

1.教师

任课教师要求: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3年以上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科研能力,实训教师可由实训基地双师型或双栖型教师担任。

2.教学设施:

开展理论及实践教学的设施要求。

(1)理论教学的设施要求:

多媒体教室,同时能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络及网络资源,结合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本课程教学资源,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以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和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教学设施:

多媒体画室、专业计算机实训室和艺生产实训基地为学生艺生产实训提供保证,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调研、课程实习或见习及毕业实习等提供保障;

(六)知识拓展

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实践、见习机会;同时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书一万多册,拥有上千份期刊,还有几十类报纸、杂志和各类资料,同时校园局域网络还与百链云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实现与600多家图书馆OPAC系统、电子书系统、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系统集成。

实训基地建设及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七)教学建议

实行以理论知识传授+生产实训课程模式,以课堂讲授、真实生产等方法相结合实施教学。

最终实现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零距离,学生作品可直接进入产品销售环节,为学生提供完全市场化的项目环境。

班级授课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按教学班级,建议理论课在多媒体画室进行教学,实践课在艺实训基地或艺工厂、民族村寨进行教学。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实践性较强,实训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的过程既是巩固学生艺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艺动手能力的过程。

教学方法不限,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建议采用讲授、示、实训等“教”与“学”的方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组织学生开展欣赏、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

(八)选用教材

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主干教材是本校老师合作编著的校本教材《艺设计与制作》,该教材创新性的把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入艺设计环节,结合西双版纳地方实际,把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全面融入教材。

(九)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由平时成绩(20%)+实践考核(30%)+期末考试(50%)三部分构成。

总分为100分,60分即获得该课程8学分。

平时成绩结合上课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容;实践成绩于校外生产实训、实践时同步考核;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由学生完成一件艺产品的设计、制作、装饰、烧制等全过程,考试时长按照具体生产情况确定。

平时成绩及实践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十)其他

1.参考书目

才东.艺设计[M].:

广西美术,2003

小丹,光辉.现代艺设计[M].:

广西美术,2006

木森,嘉.艺基础[M].:

中国轻工业,2007

齐彪.艺的起源于流变研究[M].:

美术,2008

吕金泉.手工生活瓷艺术研究[M].:

美术,2008

海超.曼斗傣族慢轮制[M].:

人民,2009

飞.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傣制作[J].课题傣制作实践报告

新网www.newtaoyi.。

2.实训指导

与校外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到艺厂、销售商店考察并进行真实生产实训,同时聘请实训基地资深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

五、编制说明

制定人:

审核人:

时间:

2017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