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15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8.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18

《神权下的自我之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理解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神权下无我,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神权下寻我,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感受自我,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

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动的国度:

意大利

提问男生:

喜欢足球吗?

男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拥有巴乔、托蒂等足球巨星的运动王国。

时尚的国度:

意大利

提问女生:

国际时装节通常在哪里举行?

(意大利米兰)女人心目中的意大利是高档时装、时尚品牌的代名词。

文化的过渡:

意大利

教师:

其实,意大利吸引人们的除了运动与时尚之外,还有它的文化。

至今都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引以为自豪的“文艺复兴”就发生在意大利。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发生在意大利?

设计意图:

通过运动、时尚学生熟知的两个领域导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具有“凝神、起兴、点题”的功效。

【新课讲授】

第一环节——神权下无我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叫中世纪,那时的欧洲是一个神学无处不在的世界,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请看一段视频——

1.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

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社会处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完全以神为中心的。

各阶层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麻木地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

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

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

这是中世纪的一群苦行僧,为了救赎自身的罪孽,他们不断地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

相比这些人,另外一类人的下场更加悲惨,那就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异端,他们会被专门审判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羁押,受到鞭打甚至是处以火刑。

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伽里略等都是其受害者。

师:

根据视频概括中世纪的意识形态。

生:

学生归纳

师:

幻灯片出示:

基督教神学处于统治地位

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2)人是神的附属品;——“神权至上”——神权下无我

(3)提倡禁欲主义,人性被湮灭;

设计说明: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以神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本课的主线与灵魂。

处理本课的一大难点在于——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下,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清楚文艺复兴前的那个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如果对这一点毫无感知,学生就很难理解文艺复兴的价值所在。

因此,该部分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目的就是要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中世纪的欧洲,进而使他们认识文艺复兴到底改变了什么。

师:

但是,幻灯片出示: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

这对当时欧洲人的心理产生了一种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

回答

师:

幻灯片出示:

“生死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一种“活在当下”的情绪。

师:

那么这场伟大的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呢?

让我们来看两段文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材料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师:

通过阅读,请思考: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

(经济、阶级、地理)

生:

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老师可提示经济是基础,所以这一点原因很关键)

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

地理——昔日古罗马遗址,东西方文化交汇地。

师:

幻灯片:

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幻灯片: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设计说明:

文艺复兴首发于意大利的原因是本课必须交代的问题。

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该部分所用材料最好是一手资料,这样设计才会更有历史感。

然而这一部分最终选定的是比较抽象的、带有论断性质的、思维过于直白的文字,这完全是出于节省课堂时间,突出教学重点的需要,尽管目的最终达到了,但却是此次设计所留下的一个遗憾。

第二环节——神权下寻我

师:

幻灯片:

黑暗的中世纪——迷失自我(宗教神权束缚人是上帝主宰的羔羊!

走出中世纪——找回自我(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师生互动一:

拉斐尔《圣母圣子图》

幻灯片:

出示拉斐尔《圣母圣子图》、中世纪圣母像,比较两幅画表情有什么不同?

生:

回答

幻灯片不同:

中世纪画呆板拘谨,没有生气;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画中母亲柔美,孩子天真,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美。

师生互动二:

达芬奇·《蒙娜丽莎》

达·芬奇不仅是一个大画家,并且是发明家、哲学家、科学家,甚至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动脉硬化症的人。

为了追求作品的真实他不顾教会的禁令,解剖了30具尸体。

他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摄人心魄的微笑。

同学们,蒙娜丽莎就在你们面前,你们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形象中,能感受到什么?

她的微笑有什么含义?

生:

其微笑应该是开心的、伤心的、神秘的……

师: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专家有这样的解读——(幻灯片显示)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

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

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教师:

看完专家的解读,你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呢?

课堂留白片刻。

师: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另一传世之作《最后的晚餐》,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你能根据人物的表情判断出哪一个是犹大吗?

生回答

幻灯片:

文学领域

表格: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学生将空白处填完

阶段

国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思想特征

初期

意大利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人曲”)

 

师:

它们有怎样的思想特征?

我们通过欣赏下面的作品来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三薄伽丘·《十日谈》(绿鹅的故事)

师:

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

学生:

中世纪禁欲等观念。

师:

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又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

人的本性是喜欢美的,人是有欲望的。

师:

通过绘画、文学两个领域,1.文艺复兴初期如何表达“自我”?

生: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运用文学、艺术等形式表达。

师:

表达了怎样的“自我”?

生:

肯定人的欲望(人性的本能),歌颂自然的人性。

师:

有什么不足?

遗憾?

生:

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师:

15、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了欧洲其他国家。

一时间,欧罗巴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英国,一颗闪耀的明星冉冉升起,他就是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

师生互动四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选读

学生诵读,老师点评。

师: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想表达什么?

生:

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阶段

国别

人物

代表作品

思想特征

初期

意大利

文学

“三杰”

但丁

《神曲》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讴歌人性的本能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人曲”

高潮

英国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幻灯片出示表格

 

师:

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也发现文艺复兴发展到高潮,从质朴走向高潮和精致。

师:

综合以上分析,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

生:

回答

师:

幻灯片出示:

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歌颂了自然的人性。

歌颂爱情,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

歌颂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的个性。

歌颂爱情,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

师:

总结,这种对人类的自我关怀,对人的尘世生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这种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人文主义。

设计说明:

“神权下寻我”这一环节是实现本课的主体部分。

首先是通过绘画、文学等领域,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将课本零散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其次是在教学主线上要与中世纪的教学内容形成对比,加深认识;最后,对文艺复兴的概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采取文字表格填充的方式学生独立完成,落实本课基础知识。

第三环节——感受“自我”

师:

这一精神在那个时代的价值何在?

幻灯片出示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二: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

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

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

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

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

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生回答:

积极方面

①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消极方面: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无我到寻我再到感受自我,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过程。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莎士比亚用他手中的笔很好地诠释了那个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

“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启蒙运动,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历史也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寻“我”的路上继续前行……

在最后我想请你们看一看自己的教室布置、布局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文主义?

学生相互交流派代表发言。

设计说明:

感受自我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是否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考察,涉及对文艺复兴运动评价,通过提供材料,学生阅读归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总结过程中,对下一节课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预设和铺垫。

最后的问题是对本节课有效性的检验,时间允许可以当堂课进行,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留作课后作业。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绘画、文学等领用的素材,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

但遗憾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少用了一些原味的一手资料,使得课堂少了一些历史感。

这是今后努力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