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4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7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及验算;

初步认识分数;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

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与综合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分类、统计的体验;

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另外,教材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强化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地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单元授课时数

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5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

第四单元10课时第五单元8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4课时

回顾整理5课时

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授课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2—-9.6

9.9—9.13

9.16—9.20

9.23—9.27

9.30—10.7

10.15—10.19

10.22—10.26

10.29—11.2

11.5—11.9

11.12—11.16

11.19—11.23

11.26—11.30

12.3—12.7

12.10—12.14

12.17—12.21

12.24—12.28

12.31—1.4

1.7—1.11

1.14—1.18

《克、千克的认识》

《吨的认识》;

《我学会了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不进位和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

《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回顾整理》

国庆节放假

《位置与变换》

《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

《探究除法的验算方法》;

《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活动》

《回顾整理

(一)》

《回顾整理

(二)》

复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目录

一、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

(5)

二、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0)

三、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22)

实践活动

————变化的影子·

(26)

四、风筝厂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7)

五、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

(33)

六、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39)

七、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

()

————变废为宝·

回顾整理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单 

元 

教 

材 

分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

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

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

1克有多重?

1千克有多重?

1吨有多重?

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本学期总第1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日期:

9月3日

课题:

克、千克的认识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

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置疑

3.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

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

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

(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

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

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

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

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谈话交流:

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激发兴趣)

2.课堂检测

3.组织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1、2题。

4.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

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今天分别在两个班新授了“克与千克的认识”。

课前,我让每个学生收集一千克的水果或者食品,还没上课,学生对这节课就充满着兴趣,迫不及待的找到我:

老师,今天的数学课能不能提前上啊!

我很想上数学课了。

我暗自高兴:

让学生带食物进课堂是对的,学生有新鲜感就会对这节课充满兴趣,有了兴趣老师只要恰当引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课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克与1千克究竟有多重,切实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欣赏完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秤后,就开始让学生掂一掂一枚两分硬币的重量,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有了体验,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接着问:

猜一猜,这枚硬币大约多重了?

预习了的同学大声回答:

1克。

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会是一克。

学生们在讲出很多物品后,我又接着问:

想一想,什么样的物品就会用“克”做单位。

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

质量较轻的物品就会用“克”做单位。

课堂的高潮是在学习千克的认识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想上台来称称自己带的食品,就连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刘明剑都坐得直直的,希望老师下一个请他上台。

在称的过程中,学生们知道了如何读秤上表示的数,知道了“1千克”大约多重。

最后,我让学生一手托着一枚两分的硬币,一手托着1千克的食品,谈谈这时的感受,学生有的说:

1千克的食品比1克的硬币重得多。

有的说:

拿硬币的这只手好像没拿东西,而拿1千克物品的这只手快拿不动了。

这时,再出示1千克=1000克,学生感受更深了。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体验中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感受。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

我听到过,过眼云烟;

我看见过,历历在目;

我做到过,铭记在心;

我体验过,沦肌浃髓。

由此可见,体验与感知对新知的感受重要性。

这节课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的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并加深这两个质量单位的使用。

本学期总第2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日期:

9月4日

认识吨课型:

1. 

认识吨。

2. 

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

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

(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2.师:

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

吨的认识)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

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

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

(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板书:

1吨=1000千克)

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

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

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

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

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①3吨=()千克5000千克=()吨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写出几种来。

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

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在教学“吨的认识”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也比较清楚。

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

教学时我在学生中找了几个大约25千克重的同学。

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

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

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同学的重量是一吨。

通过让同学进行亲身的体验参与加深了对吨的认识。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些困惑:

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

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

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

总之本节课,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

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

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本学期总第3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日期:

9月6日

克、千克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秤、生活实物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秤?

(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

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

(2)问,集体交流。

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8—8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板书设计:

克、千克

本学期总第4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授课日期:

9月10日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课型: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情境图、实物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千克呢?

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

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

650 

50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质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

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

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

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

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

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估一估,思考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