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50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环境卫生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题库.docx

《环境卫生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题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卫生题库.docx

环境卫生题库

环境卫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集中式供水:

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集中净化的消毒后,通过输水设施输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生物圈:

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

4.环境污染:

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5.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6.介水传染病: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

7.有效氯:

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8.尘肺: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环境介质:

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10.热适应:

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11.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12.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13.职业性肿瘤:

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14.中毒:

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15.化学窒息性气体:

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二、填空题

1.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2.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3.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4.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5.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6.大气污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天然污染;人为污染)

7.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8.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与______两类。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9.《生活饮水水卫生规范》(2001)中规定的细菌学指标包括______、总大肠菌群、______和______.  (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

10.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痢疾(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__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

11.地方性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______和______.(氟斑牙;氟骨症)

12.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______.(村镇规划)

13.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14.根据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______和______.(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15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______.(介水传染病(或水性传染病))

16.我国目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用于饮用水的化学消毒方法是______.(氯化消毒)

17.生物标志分为______、______和易感生物标志。

(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

18.克山病是一种以______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因此,此病亦称为______.(心肌变性坏死;地方性心肌病)

19.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危险度特征分析。

(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20.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种作用称为______.(生物放大作用)

21.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______、_____和______。

(生活污染工业;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22.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降水;地表水;地下水)

23.地表水按水源特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封闭型;开放型)

24.水源选择的原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25.制订大气卫生标准时,对于有急性危害的物质应制订______;对有慢性作用的物质应制订______.(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

26.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降水;地表水;地下水)

27.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

也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28各种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

(气型污染;水型污染;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29.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大类。

(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放射性)

30.表面活性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

三、单选题

1.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C)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C)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3.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B)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4.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B )。

 A.6.6 

B.5.6 

C.4.6 

D.3.6 

E.2.6 

5. 一次污染物是指( A )。

 

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 

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 

C.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D.这种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 

E.以上都不对

6.交通运输污染大气的特点是( B )。

 

A.流动性,排放高度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NOX、CO等 

B.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接近人呼吸带,污染物主要是NOX、CO、醛类、Pb等 

C.流动性,排放高度较高,排放污染物主要是SO2、、Pb、CO等 

D.流动性,排放高度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Pb、SO2、醛类等 

E.流动性,排放高度一般较低,排放污染物主要是NOX、醛类、Pb等 

7.原生环境是指( A )。

 

A.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没有人为作用影响 

B.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人为作用的严重影响 

C.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受到动物活动的影响 

D.人为作用所形成的优美环境 

E.天然形成的环境,但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

18.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B)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19.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C)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20.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21.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B)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22.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E)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23.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D)

A.Cr

B.As

C.Hg

D.Cd

E.Pb

24.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B)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E.以上都不对

25.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C)。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26.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C)。

A.加高烟囱高度

B.提高抬升高度

C.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D.加强绿化

E.提高除尘措施效果

27.城市热岛风通常是指(A)。

A.城市热空气上升,四郊冷空气流向城市

B.四郊热空气上升,城市冷空气流向郊区

C.冬季城市空气流向四郊,夏季四郊空气流向城市

D.夏季城市空气流向四郊,冬季四郊空气流向城市

E.以上都不是

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D)。

A.环境质量评价

B.家用化学品卫生

C.城乡规划卫生

D.环境污染治理

E.公共场所卫生

29.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A)。

A.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B.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C.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D.致癌、致畸、致突变

E.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30.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D)

A.人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C.人群密集,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D.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E.人群固定,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物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ABCD)

A大气圈B水圈C土壤岩石圈D生物圈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项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ABDE)

A皮肤温度、体温B脉搏、心率C代谢产热量D出汗量E温热感

3、下列哪项是健康城市标准(ACDE)

A清洁的环境、可靠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BC)

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各生物圈D以上都不是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D)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温室效应C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以上都是

6.下列哪项是氯化消毒的方法(ABCE)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折点消毒法D二氧化氯消毒法E过量氯消毒法

9、下列何者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ABCE)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B毒理学指标C细菌学指标D水体自净指标E放射性指标

10.下列哪一项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ABCD) 

A  毒理学指标 B  细菌学指标 C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D  放射性指标 

E   流行病学指标

11.下列哪种症状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BCD) 

A  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B  掌跖部皮肤角化末梢神经炎 C  乌脚病 

D  末梢神经炎 E  麻痹性震颤 

12.下列哪些属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 ABCE)。

 

A.环境质量评价 B.家用化学品卫生 C.城乡规划卫生 D.环境污染治理 E.公共场所卫生

13.臭氧层受到破坏和下列哪些气体有关( AB )。

 

A.氯氟烃、B.NOX C.SO2 D.甲醛E.氟化氢

14.大气处于什么情况下,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BCDE )。

 

A.大气处于不稳定状况 B.大气处于稳定状况 C.大气处于中性状况 D.大气处于极稳定状况 E.大气处于逆温状况

15.大气垂直递减率的含意是( C)。

 

A. 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现象 B. 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现象 

C. 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度数 D. 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度数 

E. 以上都不是

16.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医学监护包括(AE)

A.就业前健康检查B.健康检查档案C.工伤发病率计算

D.平均工龄计算E.定期健康检查

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有(ABCDE)

A.接触机会B.个体特征C.接触方式

D.接触时间E.接触强度

18.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有(ABCDE)

A.自然疫源B.生活性污染C.生产性污染

D.医源性感染E.外源性传播

19.下列属电离辐射的有(AE)

A.X射线B.射频辐射C.紫外线D.红外线E.宇宙线

20.人体缺锌的临床表现有(ABCDE)

A.生长停滞B.味觉功能减退C.性幼稚D.多发性神经炎E.创伤不愈合

21.为更好地发挥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应采取的措施有(BC)

A.供给足够的能量B.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C.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D.供给更多的蛋白质E.供给大量的维生素

22.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A.预防性卫生服务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23.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B.承认其社会属性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24.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B.从医学整体出发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D.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2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A.物质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D.卫生服务E.生物遗传

26.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B.中西医并重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E.加强农村工作

27.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28.下列哪些病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D )。

 

A.黑脚病B痛痛病 C.水俣病 D碘缺乏病 E.心血管病

29.  下列哪些因素不影响基础代谢  (    CD           ) 

A.年龄      B.性别 C.气温     D.民族 E.内分泌激素 

30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  BCE   )。

 

A、病情严重,常导致死亡B、发病与食物有关C、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似 

D、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E、发病潜伏期短 

五、判断题

1.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必由途径。

(√)

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

3.针对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早”措施属于第一级预防。

(×)

4.重金属类污染物在环境中易于发生生物富集现象。

(√)

5.食物链是指人类的膳食结构。

(×)

6.地方病就是地球化学性疾病。

(×)

7.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

8.空气中丰富的正离子对机体有好处。

(×)

9.气温逆增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

10.紫外线影响机体健康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热效应。

(×)

11.紫外线具有致佝偻病作用。

(×)

12.汽车废气是空气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

13、下列场所均属公共场所:

宾馆、旅店、理发店、美容店、舞厅、商场、影剧院、游艺厅(室)。

(√)

14、理发店必须单独设置、单独存放有明显标志头癣等皮肤病传染顾客专用的理发工具(√)

15、旅店业的被套、枕巾、床单等床上用品应一客一换,茶具、拖鞋、脸盆、浴缸、坐而等用具应达到一客一消毒。

(√)

16.服务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只是为了店容店貌的整齐,美观和让顾客便于认别。

(√)

17.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时,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和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它人员没有义务报告.(×)

18.拒绝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同样可受到卫生行政处罚.(√)

19.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公共浴室、游泳场、天然浴场等公共场所的用水也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防止由于致病微生物携带者接触水源和水体而传播介水传染病,要求按照规定定期换水、消毒,保证对人体无害。

 (√)

20.理发店必须有理发工具专用洗消设施,如紫外线消毒箱。

剃胡刀必须使用一次性剃须刀片。

(√)

21.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在为顾客服务时,应穿清洁干净的工作服,清面时应带口罩。

美容人员在美容前双手必须清洗消毒,工作时带口罩。

(√)

22.洗面盆及洗脚盆应做到每客每天消毒。

(√)

23.床上用品外送清洗消毒的单位,应与清洗单位签订洗消合同,并要索取对方相关证照的复印件客房内卫生间的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照先洗手盆,再洗浴缸,最后洗座厕的顺序进行。

(√)

24.顾客用的杯具必须做到每天替换,集中到独立专用的杯具洗消间内清洗消毒。

(√)

25.歌舞厅内禁止吸烟,内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有大厅的场所应设置吸烟室,室内有独立、完善的通风排气设施。

 (√)

26.儿童池与成人池可以相通。

(×) 

27.设置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 (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的警示标志(标志须防水、易于清洗)(√)

28.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饭店的监督范围和内容系指安装空调设施的就餐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公园的监督范围系指有围护结构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系指国内运送旅客的飞机、火车、轮船;商场(店)、书店系指城市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县、乡、镇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场所。

未达到上述规定条件的暂时没有纳入检查的范围。

(√)

29.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

30.学校应当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应每年对中、小学学生作一次体检,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

(√)

六、简答题:

1.试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答: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

  

(1)温室效应:

解释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3)酸雨:

酸雨的定义;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危害。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水质的性状及评价指标有哪些?

有何意义?

  答:

水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包括:

  

(1)物理性状指标:

包括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

根据天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2)化学性状指标:

包括pH值、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等。

根据天然水的化学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化学性状及受污染的状况。

(3)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包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

3.简述述饮水消毒的方法。

答: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氯化消毒是化学药剂消毒饮用水中一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方法。

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

4.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答: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统称为光化学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健康影响:

对眼睛的刺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全身的影响;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

5.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

  答:

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殊净化3种。

  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

  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特殊净化:

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

6.简述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

(1)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2)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

  (3)人群健康效应谱

(4)人群易感性

7.试述介水传染病定义、病原体、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及其危害特点。

  答:

(1)定义: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

  

(2)病原体:

细菌:

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痢疾杆菌等;病毒:

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原虫:

贾第氏虫、血吸虫等。

  (3)发生的原因:

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及供居民饮用;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给新病原体污染。

  (4)流行特点:

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5)危害特征:

介水传染病一旦发生,危害较大。

8.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有哪些?

有何意义?

  答:

(1)皮温:

是评价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2)体温:

是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

  (3)脉搏:

  (4)出汗量  (5)温热感(6)热平衡测定

9.简述饮水硬度对健康的影响。

  答: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通常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饮水硬度过高,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皮肤刺激作用;硬水与泌尿系统结石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