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554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医院感染管理科2015-1,概况,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广泛流行增长期,临床就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HIV/AIDS)越来越多。

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给他们诊疗等服务中,意外被含有HIV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或划破皮肤是常有的事。

调查显示:

我国护士年人均被锐器伤高达0.98次,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年平均发生500-700起。

皮肤黏膜损伤是医务人员HIV侵入肌体的唯一途径。

艾滋病定义,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侵犯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引起的传染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

窗口期:

人从感染HIV到体内产生HIV抗体被查出来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艾滋病的窗口期3个月左右。

窗口期有传染性。

何为窗口期?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定义,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在从事HIV/AIDS病人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动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的情况。

HIV存在于:

人体的血液、脑脊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液和尿液中,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只证明了血液、性分泌液和乳汁的传播作用。

艾滋病职业暴露概率很低:

尽管职业暴露的几率很低,但由于没有疫苗,抗病毒治疗只能延缓病情,感染后仍可以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暴露仍然十分重要。

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传染源,艾滋病病毒主要在血液、组织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

血液传播: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移植使用被HIV传染的气管作移植手术等;职业暴露;和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同性性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异性性接触;阴道交、肛交、口交,肛交的感染性危险性大于阴道交。

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母亲经胎盘、产道和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已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和婴儿的概率为2535%。

HIV职业暴露的情况,每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5万名卫生工作者进行统计,发现32人职业暴露于HIV,概率为6.4/万。

主要是:

针刺损伤和黏膜暴露;利器以中空针头为主;实验室技术人员,各科护士和内科医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多。

WHO报道:

2002年全世界3500万医护人员共发生300万次经皮肤刺伤而造成的HBV66000例、HCV16000例、HIV5000例的暴露后感染。

HIV职业暴露的情况,我国每年发生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特点:

确认实验室刅初筛实验室;先防疫次医院;暴露后服药比例明显增多;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原因分析:

多数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参照侥幸心理。

缺乏个人防护意识,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部分医务人员因害怕麻烦而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习惯。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未制定艾滋病暴露防护处理制度。

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情况,在做检查治疗时,静脉穿刺、胸穿、腰穿时被刺伤;在对被污染的针头、刀片、剪刀等进行处理时被刺伤或划伤;在接生过程中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到患者或感染者的羊水、血液等;切开引流时皮肤粘膜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脓液、血液;在手术时手套破裂,且手上有伤口;手术时手背划伤或刺伤;为HIV/AIDS病人做口对口呼吸时;检验人员的皮肤粘膜接触了HIV阳性血清等。

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情况,在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为HIV/AIDS病人做常规检查;接触到HIV/AIDS病人和他们谈话、握手、共餐或一起生活学习;伤口4小时以后血液已凝固;完整的皮肤粘膜;表皮破损,但不出血没有危险,如有流血或粘膜部位破损只有很小的危险。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多大,健康工作者被HIV的危险性是存在的。

发生率却是很低的。

美国资料:

1143例粘膜表面暴露,其中1例被感染,感染率为0.09%;2712名皮肤暴露无一例感染发生;调查6135例健康工作者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其中被感染者20例,感染率为0.33%;1997年7月为止,在美国共有52名健康工作者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

危险性!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多大,我国有无暴露后感染资料显示:

北京地坛医院曾收治3名护士、2名公安人员HIV暴露后感染病例;广东籍姑娘小雪护校毕业后在家乡一家二甲医院当护士,2007年,26岁,查出感染了艾滋病。

未婚、无男友、本分。

(卫生部安全风险管理中心主任孙纽云)广东某医院一位护士2009年暴露后感染HIV;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中,6名医务人员均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一重伤员(后经证实为AIDS病人),半年后有2名参加抢救人员HIV阳性。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多大,权威信息:

我国每年发生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500-700起,但我国还没有发生因医疗暴露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病例。

(国家CDC性病艾滋病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个人网站2013.5.2),可能是对上述资料的回应。

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多大,HIV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它取决于接触量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在接触物中所含HIV的浓度等;刺伤的深度;针头刺破静脉或动脉,有无可见的血液从伤口溢出;污染源来自于晚期HIV感染者(推测是由于高病毒载量)。

HIV职业暴露的人群分布,美国确认的52例健康工作者被感染HIV之中:

最主要的职业是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有三名实验室人员是暴露于HIV病毒培养以外,其余全是由于血液或体液;到现在为止(1997年),外科医生和被缝合针刺伤没有发生肯定的HIV血清学转换。

安全防护保护屏障:

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和围裙。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紧急处理与急救:

任何一种小的损伤,都必须实施急救:

立即从损伤部位周围向中心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在伤口上挤压;用肥皂水、流动水冲洗损伤部位,边冲边洗,至少5分钟;如眼睛溅入污染物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冲速要快,10分钟以上,切忌揉,不要点眼药;受伤部位的消毒: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报告与保密: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控中心报告,以获得正确的处理,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应严守秘密。

主管机构应详细记录所发生的情况:

包括受污染者个人资料、时间、地点、污染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污染物的情况(HIV的血液、HIV的培养液等);如可能,应获悉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是否接受过治疗及所用药物的种类。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风险评估:

目的:

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的评估后,以决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和使用何种药物。

暴露的情况,粘膜和不完整皮肤的暴露,皮肤完整的暴露,经损伤皮肤的暴露,量与时间,不需要预防,损伤的程度,几滴或接触的时间短,量大或接触时间长,实心针刺或表皮的擦伤,空心针刺、深、出血、针源于动静脉,EC1,EC2,EC2,EC3,暴露的情况分级,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暴露源的情况分级,HIV(-),HIV(+),暴露源来源不明,病人情况不明,暴露源的情况,不需要预防,无症状,高CD4细胞数,AIDS,急性期,高VL或低CD4,HIVSC1(暴露源一级),HIVSC2,HIVSC不清楚,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暴露源不名情况的处理:

如果对暴露源分析表明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就应该开始实施基本用药方案;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应终止预防服药;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应重新评估暴露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暴露后的监测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并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贝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HIV感染。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暴露后的随访观察和记录暴露者是否有HIV感染的早期症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从暴露发生起1年的时间内,应将被暴露者视为可能的HIV传染源加以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被暴露着应在每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育龄妇女暂缓怀孕;哺乳期女性应中断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

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给药时间:

暴露后药物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最好在暴露后4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预防服药。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在暴露后2436小时开始服药将无预防作用。

美国CDC仍推荐对情况严重的职业性暴露,即使暴露后12周仍应该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效果:

有资料报道:

24小时内服用药物可达100%保护;48小时为50%保护;72小时为25%保护。

怎样避免职业暴露-标准预防,什么是标准预防:

卫生部指导原则定义为: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均应严格消毒;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安全处置废弃物。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用过的注射器不要用手直接毁形;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或划伤;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对所有器具均应严格消毒:

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剂都足以杀灭HIV。

常用消毒方法:

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已清洗过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灭菌是器具。

三种常用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HIV:

含氯消毒剂:

如漂白粉。

2%双氧水。

75%酒精。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用肥皂水清除干净,清除率可达95%以上。

上海市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东方医院调查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量为3900-460000,而洗手率仅为1020%(美国4070%)。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标准预防原则五项基本内容,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为何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艾滋病的传染期长且不易发现传染源。

感染者可在数月到数年甚至10余年后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

当HIV感染者因其他原因到医院就诊时,不易被发现而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艾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很容易早期误诊,往往会将这些病人误诊为一般的感冒、肺炎、结核等忽视其传播HIV的可能。

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HIV。

感染者不愿意向他人甚至医生说明自己的HIV感染情况。

在医务工作中提倡标准预防原则,将医疗卫生人员接触到病人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预防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HIV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怎样避免暴露发生,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感染性体液时应戴口罩、手套,隔离衣,必要时还要戴一次性眼罩,避免污染的体液溅到眼睛里;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移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附件: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制度(草案),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艾滋病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必须进行消毒;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或身体时,应戴防护眼镜、防渗透性口罩、穿隔离衣;,附件: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制度(草案),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如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附件: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制度(草案),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应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其旁侧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血液,禁止伤口处的挤压。

然后用肥皂水、流动水冲洗5分钟;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伤口清洗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消毒液消毒并包扎伤口;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组织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应急处理预案。

医院对艾滋病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附件: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制度(草案),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医院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服药;预防性服药,应在发生艾滋病暴露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计时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服药,用药越早越好,并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对其给予随访和咨询,在暴露后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附件: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制度(草案),建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登记和报告制度:

登记内容:

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处理后,应立即向院感办报告;医院每半年将本单位发生职业暴露情况汇总,逐级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感谢聆听!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