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72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docx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报告

交通大学关于来华留学示基地建设的报告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根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基地建设总的要求,以及相关指导性工作意见,并参照市教委关于《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的战略规划,结合交通大学来华留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校制定了《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示基地建设方案》。

主要容包括:

一、建设目标

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示基地以建设以人为本的、与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规、高效的“综合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以下简称“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发展建设“‘博雅班’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以下简称“博雅班”),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打造在同行业具有引领示作用的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基地;不断提高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计划到2015年,全校学位留学生达到2500人,其中研究生500人,非学位留学生达到4500人;培养留学生对交通大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亲近感,为使他们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积极承担示基地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引领、辅助本市及国相关高校做好来华留学生服务、管理和培养工作。

二、建设基础

十多年来,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体管理单位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度,交通大学留学生总数5908人,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六,其中学历生2081名,位列第九。

在综合管理方面,学校从2009年率先在全国建立留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

学校按照“保证配比、严格选聘、全方位工作培训、多平台能力提升”的工作思路,着力建设一支动态稳定、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外国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努力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生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服务、咨询和指导,建立与交通大学国际地位和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外国留学生服务与管理体系。

1.配备专兼职辅导员。

2009年起,交通大学逐步选派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和兼职辅导员担任留学生辅导员,开展留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安全稳定、签证住宿、奖学金等。

目前,学校共有专职留学生辅导员4人,兼职辅导员5人,兼职辅导员由优秀研究生担任。

留学生专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发展完全纳入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体系。

2.留学生会建设。

交通大学于2009年成立了留学生会。

4年来,留学生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为促进留学生学业进步、丰富留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有登记会员约300人。

同时,今年学校支持成立国别或地区留学生会,目前已经成立6个,深受同学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活动班级”试点。

2009年,交通大学根据留学生住宿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了留学生“活动班级”的试点工作,留学生主要依照住宿区域成立活动班级,学校选派优秀研究生担任活动班级班主任,负责“学业指导、生活指南,人文关怀、平安维护”,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管理分会的表扬和肯定。

4.住楼辅导员。

今年上半年,学校借助市高校外国留学生辅导员试点建设契机,选聘专职教师、优秀中国学生及优秀留学生担任留学生公寓住楼辅导员,与留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为维护留学生安全稳定、丰富留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留学生的一致好评。

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对外汉语师资队伍,他们经验丰富,乐于奉献。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学校已形成了初、中、高级汉语进修生培养模式,构筑了以汉语进修生----汉语言本科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国际汉语硕士为结构的汉语人才培育体系。

同时,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在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系列。

主要包括:

1、面向初级水平欧美学生的“新课程班”课程系类。

该系列课程以汉字教学为突破口,强化口语训练,专注于探索针对欧美及华裔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规律。

2、面向高级语言进修生的“中国文化及经济研修班”课程系列。

该系列课程为汉语水平较高、不满足于常规语言技能训练的留学生提供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专题研讨,帮助其综合利用自身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提高对汉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

3、涵盖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文化类专题系列课程。

该系列课程既有中国文化的概观介绍,也有分领域的专题研讨,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变迁,克服文化差异,具有积极意义。

尤其是“中国文化(英文授课)”更能满足零起点和初级水平留学生的需求。

4、技能类课程,如普通话正音、剪纸、太极拳、书法、中国菜烹饪、话等等。

此类课程是文化课的延伸,拓宽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富含趣味性与实用性。

三、建设容

(一)“综合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以向留学生提供满意、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目标,积极改善留学生服务条件,创建舒心宜人的服务环境。

同时,通过加强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相关管理服务人员培训,着力打造人性化、规化、科学化的服务与管理流程,提高管理与服务实效与满意度。

1、改造建设留学生服务中心。

学校将在徐汇校区先行改造建设集各项在校留学生事务为一体的留学生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的装修风格既体现中国传统和文化,又体现的开放、现代化以及学校的历史和厚重,同时借助信息化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提供各种信息、网络服务,打造温馨、舒适、高效的服务场所。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学校将对全校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和相关管理服务人员加强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在外语能力、业务容,以及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有所提升,强化服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真正成为一支精干、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

3、完善社团组织体系,发挥集体力量作用。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校留学生会、单一国别(或地区)的留学生分会、留学生校友会,以及各类留学生社团等管理工作,争取实现全覆盖,完善各自功能,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

4、拓展服务中心功能,增进综合服务能力。

借助改造后的留学生服务中心,学校对包括报名注册、住宿签证、选课调课、奖学金申请、问题咨询等在的各类来华留学事务进行归类重组,优化结构,规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一站式”服务,为留学生提供便捷、全面、周到和优质的服务。

5、强化留学生信息化管理辅助功能。

学校充分调查汇总当前“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和更新,使其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来华留学管理和服务,更为有关的数据挖掘、资料统计、形势分析提供支持,以方便为政府来华留学生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和参考。

6、建立辅导员网上(移动)工作室。

针对留学新生在华生活不熟悉、通讯不便、中文基础不好等实际情况,学校整合留学生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WhatsApp、Skype、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建立留学生辅导员网上(移动)工作室。

就留学生到交通大学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予以多语种集中发布、在线问答,减轻“文化休克”和“文化冲突”对留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工作室为平台,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课题培育,逐步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争取培养一批专家型的留学生辅导员。

(二)“‘博雅班’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建设

学校通过“‘博雅班’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将留学生的文化熏与语言训练、知识传授统一起来,同时通过中华传统才艺的传授、实践,强调语言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在此过程中打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韵,具备个人魅力,语言、文化、才艺全面协调发展的明星学生,希望学生成为“有语言有文化、有才艺有气质”、更能广泛地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知华、友华的高端汉语人才,并积极引导他们到跨国企业、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使领馆等领域工作。

在基地“博雅班”建设基础上,将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发展为本科和硕士教育。

同时,学校以“博雅班”为平台,积极培育高水平、有经验、有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海外孔子学院输送优质的本土教师。

1、明确课程目标定位,确定招生对象围,制定合理课程计划。

博雅班的最低目标,是培养中国通,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潜质,或打造汉语明星,或造就未来的汉学家。

学校计划在通过新HSK五级考试或具有相当水平的留学生群体中选拔学员,每周安排二个或三个下午,开设博雅课程,周期为2个学期。

课程体系设计为三个模块,具体如下:

(1)基础模块。

这个模块相当于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重在进一步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强调文化知识的输入。

拟开设高级汉语视听说、成语和惯用语、修辞与表达、诗词鉴赏、民俗、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现当代文化作品欣赏等课程。

(2)提高模块。

注重中华传统才艺的培训,开设相声、戏曲、书法、绘画、剪纸、舞蹈等课程。

(3)实践模块。

学校安排朗诵、演讲、辩论、小品、配音等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演,既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为以后参加各类汉语比赛等活动、培养留学生实际汉语技能积累经验。

提高和实践模块,相当于冰山显露在水上的部分,给了学生展示才华和学院显示实力、推广特色课程的机会。

2、组建优秀课程团队,加强团队管理协调,注重实际技能提高。

“博雅班”计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析留学生需求,研究学生入班的资格条件,形成报告,在此基础上做好基础模块的课程建设工作;第二阶段,学校聘请专业老师,提供为留学生量身定做的才艺课程,并由汉语教师协助,共同完成提高模块的建设工作;第三阶段,加强实践锻炼,广泛参与各类的汉语-中国文化比赛,学院尤其可以动员各方力量,为博雅班量身定做各种比赛,达到以赛代练的效果。

并主动联合媒体机构,宣传特色课程,扩大其影响力,在同行业界,形成示效应。

3、打造高水平海外孔子学院教师的蓄水池和人才库。

学校借助“博雅班”,发掘、招募和培育一批有思想、有热情的中青年对外汉语教师,并经过“博雅班”的教学和锻炼,培育具有丰富教学经验、鲜明特色和“一技之长”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海外孔子学院提供本土教师的蓄水池和人才库。

(三)积极发挥示基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基地建成后,学校将在市教委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积极承担示基地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引领、辅助本市相关高校做好来华留学生服务、管理和培养工作。

具体如下:

1、留学生辅导员培训。

学校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工作、建立校级留学生会以及市来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试点基地之一,将在市教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积极为市教委举办的各类留学生辅导员培训班贡献智慧,为本市其他学校留学生辅导员的选留、培训和培养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安排和接收其他学校留学生辅导员来我校挂职锻炼、培训进修,共同促进留学生辅导员能力、素质和经验的提升。

2、学科和课程建设。

学校将在市教委的统一安排下,围绕“博雅班”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特色课程建设工作,认真总结和凝练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和课程建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培养的经验,主动与其他高校分享。

同时,学校积极邀请其他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参与“博雅班”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一线教学,共同探讨和总结新形势下高端汉语人才培养的经验和规律。

3、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学校充分总结“综合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积极主动协助本市其他学校建设相关系统,使其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来华留学管理和服务,更为有关的数据挖掘、资料统计、形势分析提供支持,提高工作效率,为留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建设进度

1.规划准备(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完成“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硬件设计规划,对现有管理环节流程不足,提出完善具体方案;调研信息管理系统并提出相关改进方案;对有关留学生辅导员队伍进行学校“行政高级外语班培训”。

完成“博雅班”课程体系设计工作及教学管理团队组建工作。

小围选拔部分学生特训,进行试点,争取在2013年的圣诞迎新晚会上推出精品节目,既试验课程效果,又达到宣传目的。

2、丰富完善(2014年1月—2014年5月)。

完成“综合服务中心”招投标;进行环境装修美化;统一制定新的服务管理流程,在网上与办公环境场所公开;依照改进方案升级现有信息系统;对留学生管理部门行政人员进行国际工作礼仪培训。

完成“博雅班”一期的主题教学工作,建立学历生培养计划,完成招生准备工作,教师聘任工作及学员选拔录取工作。

3、运行验收(2014年6月—2014年9月)。

学校对“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初步验收;“博雅班”开始招生,正式教学。

迎接市教委与教育部的验收。

4、示辐射(2014年9月以后)。

基地建成并验收结束后,学校将在市教委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积极承担示基地的应有之义,充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引领、辅助本市及国相关高校做好来华留学生服务、管理和培养工作。

五、组织保障

学校委托国际教育学院具体负责基地建设工作,并成立以国际教育学院文军院长为组长、建新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为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基地建设和校外协调联络工作,学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机关部门积极支持基地的建设工作。

六、经费预算

1、“综合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单位:

万元)

序号

类别

金额

依据

1

学生活动

20

学生社团建设

2

软件开发

30

信息管理系统和网上工作室

3

培训费

10

培训、考察调研等

4

设备购置费

30

办公用品等

5

装修费

50

留学生服务中心建设改造

合  计

150

2、“博雅班”建设(单位:

万元)

序号

类别

金额

依据

1

课程建设费

50

讲课、培训、咨询费等

2

专用教室建设费

40

装修改造等

3

教学、科研经费

20

教材编写出版等

4

设备购置费

20

专用教学用设备等

5

软件开发

20

教学软件开发等

合  计

150

3、学校配套

学校将在原有投入及此次教育部、市教委支持经费投入的基础上,积极配套相关经费,全力支持,积极做好示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以上专此报告。

 

二○一三年十月廿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