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577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心理学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docx

《《心理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史》.docx

《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史应坚持的原则

(一)以心理实质为主线原则

(二)古今参照、古为今用原则(三)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

三、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

(一)有助于扩大心理科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

(二)有助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促进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四、学习心理学史的方法

(一)整体把握法

(二)史论结合法(三)比较分析法(四)两点评论法

五、心理学史的任务

(一)要论述心理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对立和斗争

(二)要介绍和评估心理学史上的重要观点、见解与发现

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

(一)原子说: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认识论:

认识是由于身体内的灵魂原子与外物流射出来的原子团接触的结果

二、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大贵族奴隶主的家庭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

"灵魂回忆"说

(三)灵魂的等级说:

《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统治者)、武士(维持社会安定)和劳动者(从事劳动),与此相应,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

即理性、激情、欲望: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出身于御医家庭,柏拉图的学生,《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学著作。

(一)四因论

质料因:

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

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

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

1、关于灵魂的本质:

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

2、关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

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

形式决定质料

3、关于灵魂的分类:

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

4、关于灵魂的功能①认识功能(知)②动求功能(意):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

(三)感觉论:

感觉只是对形式的感受,而不是客观事物。

分类:

①特殊感觉:

视、听、嗅、味、触,有特殊感官

②共同感觉:

运动、静止、数目、大小、形状、记忆、联想、睡眠等意识活动

错觉

(四)联想论:

他在探讨回忆的条件时指出:

在经验中类似的、接近的和相反的事物有助于回忆,这是心理学中相似律、接近律和对比律的最早雏形,也是近代联想主义者称为相似律、接近律和对比律的先导

四、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9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体液说:

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五、盖伦(Galen,公元130-200)

第二节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的官能心理学

(一)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代表作:

《论自由意志》、《论灵魂不朽》、《论三位一体》、《忏悔录》

主要心理学思想:

1、心身关系方面

(1)人由灵魂和身体构成

(2)灵魂高于身体,指挥身体的活动

(3)灵魂与身体同是上帝创造的、各自独立存在的

2、灵魂的官能:

灵魂的主要官能是记忆、理智(理解)和意志

3、论意志:

奥古斯丁将恶分为三类,即"物质的恶"、"认识的恶"及"伦理的恶","伦理的恶"才称得上是罪恶

"自由意志说":

他认为,伦理的恶起源于人的自由意志

4、关于内省法:

人的知识的获得有两种来源:

一是由感观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二是来自灵魂对内心经验的反省

(二)阿奎那(Aquinas,1225-1274)代表作:

《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论真理》

心理学思想:

1、心身关系:

"二重真理说"

2、灵魂的功能

(1)营养能力

(2)感觉能力(3)追求能力(4)运动能力(5)理性能力

3、认识活动

(1)知识来源于感觉

(2)能动的理智把"感性印象"转换成"理智影像"

(3)"印入影象",被动的理智接受了影像

(4)"陈述影像":

理智有目的地把印入影像与其客体联系起来,利用它作为表达方式复现外部世界

4、理智与意志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达.芬奇(Da.Vinci,1452-1512)

1、视知觉方面

(1)线条透视:

物体距离越远则视角越小。

(2)项目透视(隐形透视):

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

(3)空气透视:

眼睛与物体之间的媒介(如空气)的多少、厚薄影响远近知觉。

(4)移动透视:

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离眼睛近的显得快。

(5)双眼视差:

左右眼对同一物体所见不完全相同。

2、人类表情

(二)特勒肖(Telesio,1509-1588)

1、心身关系上,认为心理活动有其生理基础。

特勒肖认为,人有两种灵魂,一种是低级的、物质的灵魂;另一种灵魂是非物质的,不死的,是上帝所赋予的,这种灵魂是人所特有的。

2、认识到感觉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把感觉分为被动的和主动的两个方面

(三)斐微斯(Vices,1492-1540)主要著作:

《论灵魂与生命》、《论智慧》、《论科学》、《关于人的寓言》

心理学思想:

1、主张世界有两个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上:

主张用经验法,因此有人称斐微斯为"经验心理学之父"。

3、对病理心理的研究

第三节近代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

一、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

(一)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经验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主要著作:

《道德和政治评论》、《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科学的伟大复兴》

主要心理学思想和观点:

1、反对经院哲学,提倡科学方法2、反对宗教神学,崇尚感觉经验

(二)洛克(Locke,1632-1704)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主要著作:

《人类理智论》

心理学主要思想:

1、白板说

2、观念说

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一种是外部经验,它直接来源于感觉;另一种是内部经验,它来源于反省

3、两种性质的概念

第一性质:

指事物的广延性、形状、体积、数目、运动等;

第二性质:

指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温度等

4、观念的联合说

自然得联合:

指事物(或观念)之间天然的联系;

习得的联合:

自身本来毫无关系的观念之间的联系

(三)贝克莱(Berkeley,1685-1753)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主要著作:

《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斐洛诺斯之间的三次对话》

主要心理学思想:

1、对心理本质的看法2、对空间知觉的论述

(四)休漠(Hume,1711-1776)近代英国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主要著作:

《人类理智研究》、《论灵魂不死》

主要心理学思想:

1、知觉理论

(1)以强度和生动性

印象:

是当前刺激心灵的最强烈、最生动的知觉。

观念:

是知觉对象未在眼前时心灵中的经验,是较不生动的知觉,是印象的微弱的拷贝。

(2)以结构的复杂性

简单知觉:

指不能再进行区别和分析的知觉,包括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

复杂知觉:

指由简单知觉直接组合或加工制造而形成的知觉,包括复杂印象和复杂观念。

2、联想学说:

三个基本法则:

相似律、接近律和因果律

二、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一)哈特莱(Hartley,1705-1757)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著作:

《观念的联想》、《对人的观察:

其结构、其义务及其期望》

主要心理学思想:

1、生理心理学思想

(1)神经的结构特点

(2)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为神经的传导也是振动的

2、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

(1)对联想的解释

(2)把联想作为解释一切心理现象的基本原则

(3)对联想律的总结:

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

(二)布朗(Brown,1778-1820)苏格兰学派的重要代表,主要著作《人的心灵哲学》

主要心理学思想:

1、联想学说

(1)用"提示"代替"联想"的概念

简单提示:

指由于感觉经验的作用使一个观念紧跟着另一个观念出现。

关系联想(提示):

指在知觉两个对象时能够;立即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提出九条联想副律①原来感觉所经历的时间②原来感觉的相对活跃性③相对的频率④相对新近性⑤常相伴随很少例外的事情⑥个人之间的天性差异⑦个人情绪的变化⑧身体的异常状态⑨以往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2、心理化合说

3、空间知觉学说

(1)认为在知觉过程中除皮肤感觉外,皮下的肌肉感觉也起重要作用。

(2)用肌肉感来解释空间知觉的形成和技能动作的执行

(三)詹姆士.穆勒(JamesMill,1773-1836)机械论联想主义的典型代表,主要著作:

《人的心理现象分析》

主要观点:

1、对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的分析:

来源:

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起源于感觉

2、对联想的解释

(1)区分了两类联想①同时性联想②继时性联想

(2)解释了联想的规律:

把主律"接近律"视为联想的主要规律,并补充了两条副律:

①生动性②频率

3、心理力学说

(四)约翰.穆勒(JohnMill,1806-1873)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者,主要著作:

《逻辑体系》、《<人的心理现象分析>注释》、《汉密尔敦的哲学考察》

主要心理学思想:

1、心理科学观

2、关于联想的规律:

四个联想律:

接近律、相似律、频因律和不可分律

3、心理化学说

(五)培因(Bain,1818-1903)主要著作:

心理学的两本经典著作《感觉与理智》、《情绪与意志》(于1868年合为《心理与道德科学》)《心与体》、《心灵》杂志

1、培因的心理科学观:

心理学应是一门经验性的和实验性的科学分支

2、身心平行论

3、生理心理学思想

4、联想学说:

两个主要联想律:

接近律和相似律

复合联想律:

把几个弱的,不能单独引起旧经验的线索合在一起,从而把那个旧经验引出来。

构造联想律:

通过相似联想造出与旧经验不同的新观念。

5、关于学习心理学①复习和注意是影响学习速度的条件②提到"尝试错误"在学习中的作用

6、培因的意志学说

自发的动作:

即使没有来自感观的刺激,人也能自发地作出某些动作

有意志的动作:

即由意识、情绪引发的动作

三、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

(一)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主要著作:

《哲学原理》、《论灵魂的各种情感》、《论人》

主要心理学观点:

1、天赋观念说:

天赋观念:

与生俱来的;外物的观念:

为感官经验而来的观念。

又分为习得观念、构想观念

2、反射论

3、心身交感论

(二)拉.美特利(LaMettrie,1709-1751)主要著作:

《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主要心理学思想:

1、人是机器2、心身关系3、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其它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三)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感觉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主要著作:

《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论缺点和优点毕露的诸体系》

主要观点:

1、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2、感觉与观念的关系①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②以感观多少把观念分为:

单纯观念、复合观念③由于反省的对象不同,观念可分为:

感性观念、理性观念

3、由机械唯物主义的心理学思想导致不可知论

(四)狄德罗(Diderot,1713-1784)主要著作:

《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生理学基础》

主要观点:

1、感知和意识起源于物质2、关于心理实质的看法3、坚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五)爱尔维修(Helvetius)

1、坚持一切心理活动都来源于感觉

2、指出了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其对行为的推动作用

3、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和品格形成的决定作用

(六)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主要著作:

《自然的体系》、《健全的思想》

1、对于心理本质的看法:

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对观念的阐述:

认为观念是"对象的映象",没有感觉器官,没有外物触动感观,就不可能形成观念。

3、强调感觉在整个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

一、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

《人类理智新论》(对洛克《人类理智论》)、《神正论》、《单子论》

主要观点:

1、单子论2、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3、微觉和统觉的划分:

微觉:

即意识水平以下的知觉,统觉:

即意识水平以上的知觉

二、康德(Kaut,1724――1804)主要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主要思想观点:

1、知、情、意三分法2、认识心理学

(1)认识能力及其形成: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悟性和理性三种形式

(2)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赫尔巴特(Herbart,1776-1841)主要著作:

《心理学教科书》、《建立在经验、形而上学(哲学)和数学上的心理学》

主要观点:

1、认为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2、观念说:

(1)应把观念作为研究对象

(2)观念也是活动的,积极主动的(3)观念可以相互冲突,或者结合

3、意识阈

4、统觉团

第五节19世纪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一、神经系统生理学的成就

(一)贝尔――马戎第定律

(二)神经传导速率的测定:

①赫尔姆霍兹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②人差方程

(三)关于大脑机能的研究

①加尔的颅相学②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③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④弗里奇和希齐格对于运动区的研究

(四)神经特殊能量说

二、感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一)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

"三色说"的提出者是赫尔姆霍兹,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海林(Hering)提出了"四色说"

(二)听觉的"共鸣说":

赫尔姆霍兹

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一)韦伯(Weber)定律:

韦伯律,即K=ΔI/I

(二)费希纳(Fechner):

韦伯――费希纳定律:

S=KlogR

第三章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冯特的生平与事业

(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

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183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190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

第一部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

《关于人类与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

1864年,冯特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讲座,1867年改名为"生理心理学"讲座。

1873年和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杂志,这是第一份致力于实验心理学的杂志,后更名为《心理学研究》

1889年出版了《哲学体系》两大卷

1896年出版了《心理学大纲》,是冯特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

1897――1898年,《论朴素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1900-1920),《民族心理学》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

冯特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三、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直接经验

(二)身心关系的理论--身心平行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两种基本类型的心理元素:

感觉和情感;每一种心理元素都具有两种基本属性:

性质和强度

2、心理元素的结合

(1)联想

①融合:

若干心理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②同化:

指当前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印象

③合并:

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④相继联想:

即记忆的联想,它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包括再认和回忆。

(2)统觉:

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并理解这一内容和意义

3、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1)创造性综合原理(又称心理生成物原理)

由各种不同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在实质上元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性质

(2)心理关系原理(制约关系原理)

(3)心理对比原理(强度对比原理)

(五)情绪与意志理论

1、情感和情绪理论

(1)情感:

1896,《心理学大纲》,情感三度说

(2)情绪

2、意志理论

冯特把意志与情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意志是情感作用的结果

外部行为是意志的主要特征,也是意志区别于其它心理过程的最大标志

意志仍可以分析为情感和感觉

(六)民族心理学

1、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民族心理学的对象:

语言、神话、风俗是民族心理学的基本要素

(2)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果分析

(3)民族心理学的任务

(4)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2、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

②关于语言的研究:

语言是理解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窗口,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

四、冯特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一)感知觉的研究:

1、视觉2、听觉3、触觉4、时间知觉

(二)反应时的研究:

1、简单反应时2、复杂反应时

(1)知觉阶段

(2)统觉阶段(3)意志阶段

(三)注意的研究

(四)情感的研究

(五)言词联想研究:

内在型言词联想,外在型言词联想

五、对冯特的评述

(一)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1、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他最大的贡献

2、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二)冯特心理学的局限

1、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2、在实验中无法摆脱内省法

3、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第二节德国其它心理学家对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贡献

一、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Ebbinghaus,1850-1909)

1、简介:

1885年《论记忆》,1890年创办了心理学的第二本实验杂志――"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杂志,《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纲要》

2、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

(1)研究方法和手段

①无意义音节:

即用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合成一个无意义音节,如XOG、VIJ、ZAT等

②节省法:

即识记一个音节到刚能背诵后,隔一段时间(24小时),再重新识记到刚能背诵,看第二次比第一次学习的次数或时间节省了多少,就叫节省法或重学法。

(2)研究得出的结论

①保持和遗忘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不过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②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

③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④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⑤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

⑥学习有意义材料比学习无意义材料速度要快得多

3、评价

(1)贡献:

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2)缺点

①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做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②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的过程

④他以自己为被试,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也知道实验意图,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

(二)吉.伊.缪勒(G.E.Mvlleer,1850-1934)

1、生平简介:

1872年《感觉的注意学说》,《心理物理学基础》(1878),《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观点和事实》(1903),《记忆与想象活动的分析》(3卷,1911-1917),《复合说与格式塔学说》(1923),《心理学纲要》(1924),《论色觉:

心理物理学研究》(2卷,1930)

2、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

记忆鼓

二、意动心理学家

(一)布伦塔诺(Brentano,1838-1917)

1、简介:

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1874年《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1927年获诺贝尔奖

2、意动心理学体系

(1)关于心理学的对象--意动

(2)关于心理学的方法--反省法、观察法

反省:

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考察(内部知觉)

内省(内部观察):

对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正在进行意识经验的内部考察

(3)关于心理分类:

表象,判断,情绪或爱憎现象

(二)斯顿夫(Stumpf,1848-1936)

1、简介:

《音乐心理学》两卷

2、心理学思想:

①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机能"②现象:

经验的对象③机能:

活动、体验或状态

三、二重心理学

无意象思维:

思维的产生并不需要意象(形象)或感觉内容的帮助

(一)屈尔佩与符茨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研究

1、屈尔佩简介(Kvlpe,1862-1915)1887年提出《情感学说》,1893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大纲》

2、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

(1)马尔比的重量判断实验(Marbe,1868-1953)

(2)瓦特的控制联想研究(Watt,1879-1925)四个阶段①预备期②刺激字呈现期③反应探索期④反应字发出期

(3)阿赫的思维研究(Ach,1871-1963)

(4)彪勒的思考研究(Bvhler,1879-1963)

(二)关于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内容,二为机能

2、内容和机能的区别

(1)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

(2)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

(3)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各不相同

(4)内容和机能都有强度和性质,但彼此各不相关

(5)内容和机能各有自己的规律

第四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铁钦纳简介(Titchener,1867-1927)主要著作有:

《心理学大纲》(1896-1923),《心理学入门》(1898-1927),《实验心理学》(1901-1905),《心理学教科书》(1909-1910)

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体系

(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验:

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和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二)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心身平行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意识元素的分析

1、基本元素:

感觉、情感、意象

2、意识元素的属性:

①性质:

一个元素区别于另一元素的特性

②强度:

是指性质从低到高的序列

③持续性:

指意识元素的时间特性

④外延性:

指意识元素的空间特性

⑤清晰性:

指意识元素在注意中的地位。

三、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铁钦纳正式打出了构造主义旗帜与机能主义进行论战,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3、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4、在具体研究成果方面,铁钦纳在感觉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二)局限

1、在对象上,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功能。

2、在意识经验的分析上更加极端,忽视了整体性。

3、在实验方法上,其内省法的限制更极端。

4、在身心关系上,坚持心身平行论。

第二节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一、詹姆斯简介(James,1842-1910)

1875-1876年,开设《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