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89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甘肃省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满分:

150分时间:

120分钟)

题 号

总分

得 分

总分人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圃(pǔ) 诘难(jié) 恣睢(suì) 强括不舍

B.灰烬(jìn)狡黠(xié)星宿(xiù)铬尽职守

C.阴晦(huì)汲取(jí)赔偿(sháng)自知之明

D.晌午(shǎng)襁褓(qiǎng)拮据(jié)涕泗横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神情恍惚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③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

 ④________,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仿写。

(2分)

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

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

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仿写:

7.名句默写。

(10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3)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5)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所写:

,。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两句,选择两件典型事物,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8.名著阅读。

(2分)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_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________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9.综合性学习。

(7分)

阅读下面材

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

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

此档节目4月18日首播,7月6日结束。

【材料二】 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

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练,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

(2分)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

并任选其中一个成语并写出其出处。

(3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

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

(2分)

小A:

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么意思。

小B:

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

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做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评卷人

得分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分)

1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

,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

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

曹操。

②举州委质:

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

人数少。

④建:

提出。

⑤吴会:

吴国。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1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6.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17.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18.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3分)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老汪栗子(18分)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

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

他打了个比方:

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

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

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

所以,控制炒栗炉的

火力非常重要。

每一炉栗子下锅前

,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

老汪得意地搓搓手:

“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

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

“名角来了,听戏一天。

”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

去大别山收栗子。

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

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

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

老汪说:

“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

”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

“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

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9.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3分)

晚开店→→→收野栗→

20.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1.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2.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23.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概括。

(3分)

24.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3分)

(二)成大事者必有静气(12分)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

他认为:

圣贤之人

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

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

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

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

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

“小儿辈已破敌。

”可谓“成不喜于色”。

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

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

(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

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

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

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

林语堂先生说的好: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

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

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三)(选文有改动)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6.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3分)

27.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分)

(一)

(二)(三)

2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3分)

评卷人

得分

四、作文。

(60分)

29.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自命题作文

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一、(36分)

1.D(3分)2.C(3分)3.C(3分)4.B(3分)

5.(3分)

(1)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

(2)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

(3)但是(或:

可是)

6.(2分)

仿写:

仿写:

风____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

或者:

雾___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是美人的面纱。

(用了比喻或拟人、排比,句子通顺即可)

7.名句默写。

(10分)

(1)燕然未勒归无计。

(2)足蒸暑土气(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2分)鲁智深李逵

9.(7分)

(1)(2分)“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

(2)(3分)示例:

联考前夕,哥哥一鼓作气地将所有大科复习完毕,可仍不能举一反三。

例:

成语一鼓作气

出自《曹刿论战》

(3)(2分)示例:

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4分)

10.(2分)“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1.(2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二)(20分)

12.A(3分)13.D(3分)

14.

(1)您应该降低身份去拜访他。

(2分)

(2)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2分)

15.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2分)

16.B(3分)

17.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2分)

18.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8分)

17.(3分)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18.(3分)动作描写。

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19.(3分)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20.(3分)“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21.(3分)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22.(3分)示例:

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

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12分)

23.(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4.(3分)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

(沉得住气,镇定从容)

25.(3分)

(一)举例论证

(二)道理论证(三)比喻论证

26.(3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四、作文。

(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