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96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docx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

交际民族志研究总结

一什么是交际民族志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关系研究的传统流派之一,它是海姆斯和甘柏兹在20世纪60年代初使用的方法,用于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关系。

它研究在一定文化情境中发生的交际行为、尤其是语言交际行为的性质和功能。

它采用民族学的方法,集中研究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的言语语段,把研究语言的实际运用视为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落脚点。

于它重视人的社会行为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交际行为、尤其是语言交际行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性质。

有的学者把它归入社会语言学;但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是广阔文化背景上的交际行为,应当比社会语言学有更大的内涵。

语言人类学认为,只有联系话语表达所涉及的事件或交际事件,才能领会在有关场景中使用的语言意义。

这种语言事件都有各自文化的印记。

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决定谈话内容和形式,社会文化知识在交际中表露出来。

交际民族志学者已经搜集到大虽新的、有价值的描述性信息,证明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着大H的标志性信号资源,在一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规则随情景不同而不同。

他们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说话方式和语法一样,是受规则支配的。

二产生的背景

交际民族志之所以兴起,有其客观的原因。

首先,是于上世纪,尤其是5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语吉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化。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已经进行了许多有关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学者们相信,把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可行的。

其次,这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尤其是乔姆斯基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学的反思口主流语言学重视语言结构的独立性,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主张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不是语言学研究的任务。

这驱使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另立门庭,专事语言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

交际民族志就是因此而得益的学科之一。

三是人们对语言普遍特征和语言运用多样化认识的加深。

人们以往认为,各种语言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特征,但语言在使用上却是大同小异的。

现在人们认识到,情况刚好相反,语言在根本上具有普遍的特征,可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具体使用时却呈现很大差异。

而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研究正是为了揭小这种差异。

四是于对人的语言能力认识的加深。

人们认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就不仅要有语言能力,而且要有交际能力。

交际民族志正是研究人的这种交际能力的学科。

交际能力参数:

懂得什么样的话合乎语法;懂得什么样的话能被别人接受;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懂得某一种语言形式真正使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是对诺言和文化这两个长期以来被搞得很含混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首先是“语言”这个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是指人类所共有的、用经过编码的声音符号系统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某一具体语言则是人类社会里各种口头交际符号系统的一种。

前者是人的先天能力;而后者是人从童年时开始,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交际系统,与此同时,他也习得了相应的非语言的文化特征。

因此,具体的语言就像社会的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一样,自然具有文化的特征。

反过来说,一定的文化特征也必然以各种形式反映在具体的语言之中。

再说“文化”这个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的、需要人们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全部行为方式。

显然,在这个意义上讲,具体的语言只是人们所习得的一种习惯系统,在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广义的文化和具体的语言两者之间存

在着一种包含的逻辑关系,非语言的文化与具体的语言之间才存在并列的关系。

研究者必须首先区分广义的文化与非语言形式的文化,区分作为人的先天能力的语言与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某一种语言,才能进而研究非语言形式的文化与语言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非语言的文化包括思维文化和行为文化,而物质文化则是行为文化和思维文化的产品。

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交际民族志的发展。

三主要研究介绍

交际民族志领域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民族志之父”海姆斯著有《交谈民族志》,《论交际能力》与甘伯兹合著《社会语言学的基础:

一种民族志方法论》,第二代表人物甘伯兹,著有《社会语言学的方向:

交际民族志》。

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

在乔姆斯看来,语言能力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具有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他认为这种知识主要是一种语法知识,人们利用这种能力可以造出无数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事实上,语言能力不只限于语法知识,还应当包含语音和语义方面的知识。

海姆斯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创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此他提出了包含“诺言能力”和“诺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诺言能力是组织并规范使用诺言的能力,使人不说出错话和病句。

交际能力是选择并其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人能够根据交际内容、对象、场合等说出得体的话。

作为交际民族志学的先行者,海姆斯曾先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他很早就关注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并对美国西海岸的印第安人作过深入的田野观察。

1964年,海姆斯在AmericanAnthropologist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交际民族志”的概念,他认为:

“交际民族志包括两大特征,其一,我们需要新鲜的第一手资料,需要直接考察诺言在情境中的使用,以此揭小适于诺言活动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单独的对语法、对人格、对宗教、对亲属关系及其他类似的研究中是无法获得的。

其二,必须把一个社区作为语境,把交际习惯作为整体进行考察,这样,任何成员所依赖的共享资源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

进一步,海姆斯将交际情景的组成部分归纳为如下8个

基本因素:

1、环境和场面;2、会话参与者;3、会话B[标;4、信息的内容和形式;5、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态度;6、交

际工具;7、交际规范;8、言语题材。

海姆斯将表小交际情景的8个英文词词首的字母按顺序排列为一个缩写词

“SPEAKING,一表示“语言情景组成部分”。

海姆斯所说的言语交际的这8个因素,和交际双方的文化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交际民族志学把言谈话语看做言语和社会文化的核心,认为在言谈活动中语言与文化、社会及个人的关系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交际民族志注重研究跟语言交际相关的民俗文化方面的因素,其研究方法往往需要研究者长期居住在一个社区,

观察这个社区的各个方面,从而使研究者能在最大程度上以一个本地人的眼光解读交际代码系统及其文化意义。

交际民族志重视交际环境的构成部分,包括不同类型的交际对象。

1.海姆斯的Speaking研究范式

交际民族志不仅注重研究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差异,如同一族群的男女性别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不同民族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另外一个研究者甘柏兹早期的学术兴趣是文化人类学和双语、多语问题,后来研究重点专向英国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并进而转入交际民族志研究,甘柏兹利用交际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误解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避免了误会的加深,最终达成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

甘伯兹的研究程序首先从第一阶段民族志描述开始,理解当地的交际习俗,发现反复出现的活动类型,这些活动最可能为既定研究问题提供研究素材,通过观察、访谈主要参与者并与他们核实自己的理解等方式,发现当事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期待和言语预设。

在研究的第二阶段,以民族志方面的发现为基础,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交流事件,将它们录音,对录音材料进行两个层面的分析:

内容发音和韵律。

此处的目的是提取结构上紧密一体的单位。

这些单位与录音语料中的其他单位相分离,内部有一定的主题连贯,有较为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其标志是内容、韵律、文体以及其他形式标记的同时转换。

将交际民族志的实践做一定的扩展,用“事件”(event)来指称这些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单位。

这里的目的是发现交际的自然结构片段,它们包含了支持或反驳分析者之理解的实证依据,我们可以用它检验有关序列中其他位置上的交际意图的假定。

这些单位被分离出来之后,要将事件的录音整理成文字,以书面形式呈现所有知觉信息一言诺和非言诺的、音段的和超音段的、韵律的、副语言的,等等;以往和目前的研究都显示,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依靠这些线索进行推理。

此得到互动文本(即录音材料整理成的文本,其中包含了所有观察到的有交际意义的言语或非言语符号)。

这一程序使我们

不仅能够了解情境化的理解,而且能够分离出反复出现的形式一一语境联系,揭示它们如何影响解释。

接下来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事件中的形式一语境联系,对人们的语境化实践做出更具普遍性的假设。

甘柏兹在其著作《会话策略》中,记述了这样一个跨民族交际的例子:

英国一家机场的自助餐厅新雇佣了一些原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女服务员,不久餐厅的领班和主要顾客一一机场搬运工就发现这些新来的服务员似乎很傲慢而且固执。

观察表明,尽管服务过程中只有相当少的语言交流,但这些女服务员说话的语调及方式却产生了十分消极的作用。

比如,当询问顾客所点的肉是否要加肉汁时,英国女招待会使用升调,而印度女招待则用降调。

甘柏兹等人录下了一些此类对话及相关情景,随后请服务员解释每一组对话的意思,开始印度籍雇员感觉不出自己所说的“肉汁”与英国人有何不同。

听了录音的英国教师和自助餐厅的领班

都指出用降调说的“肉汁”很容易理解为“这是肉汁”)不是建议而是陈述,这是在对话情境中似乎多余且相当无礼。

听到这种解释之后,印度女服务员才明白为什么顾客对他们的话总是有特别的反应。

然后他们开始主动采用英国语音语调。

同时,餐厅的管理者们也开始明白印度女招待的降调是其正常询问的方式而并没有无礼冒犯之意。

似乎印度女招待早已感到她们受到了误解但却无法客观地辩解,她们只是感觉遭到了歧视。

经过几次调整,印度女招待改变了招待语气。

在这里,研究者并没有教女服务员如何讲得体的英语,只是向她们介绍了分析结果,并着重介绍了与语境有关的话语理解习惯。

通过这样的活动,研究者为那些有交际困难的人提供了自我诊断的方法。

应该说,一个让你仅仅知道如何造出正确的句子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懂得什么时候、对谁该说什么话,应当怎样说,及如何运用语言。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交际失误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发音或语法的偏误,很多误解是文化差异导致的。

当某一群体因为不能破解另一群体文化规则而无法理解对方意图时,交际失败便随之产生。

1970年美日双方曾举行过一次最高级会谈。

在会谈中,美方尼克松出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的考虑,向日方佐藤荣作施加压力,要求他为改变美国对日贸易的逆差、削减日本队美国急剧增长的纺织品出口采取措施。

佐藤荣作对尼克松的要求采取了典型日本式的、含义很不严格的回答。

他的回答如果按照字面解释是:

“是,我会尽力而为。

”佐藤荣作的意思实际上想表明,他将过问这件事,并看看能以什么妥善的办法缓和这一矛盾,同时乂不至于引起太多令人棘手的反应。

但尼克松听了这句话,确认为佐藤荣作已经答应改变这种局面。

当以后佐藤荣作并没有采取真正有效措施时,尼克松理所当然地认为佐藤荣作言而无信。

这一误解,对美日关系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佐藤荣作只不过是实践了日本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即不使人当面难堪。

综上所述,正如甘柏兹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必须摒弃那种把交际简单地一分为二,分成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形式过程的观点。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意义看成语音通过句法语义规则组成语素、从句、句子所产生的效果,也不能简单地把社会规范当成仅能决定如何以及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某一意义的语言外部条件,实际上,社会文化规约影响话语产生、理解的各个层面,从作为理解基础的抽象文化逻辑到话语分段,从语义范畴、构建理解框架到安排句子中的韵律曲线,乃至词汇、语法的选择,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规约的影响。

交际民族志学从语言和文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律,它侧重用文化人类学的观念来描述语言的运用,尤其注重研究在不用的社团、组织、社区以及社会中因文化习俗的不同给语言运用所带来的限制。

交际民族志的调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选

择研究分析对象;2、提出问题;3、通过参与性观察,访谈搜集民族志资料;4、进行民族志分析;5、撰写民族志。

四研究方法

一是注重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民族学研究一贯重视实地调查和从本族语的发音合作人处了解情况。

交际民族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学者把录制的叙述、独白和对话进行耐心细致地整理、归类和分析,从而得出确凿有据的判断或假设。

研究者为了收集材料而与信息提供人进行交谈。

为此目的,他们设计出一套收集和保存材料的办法,尽虽使收集的材料不失真。

二是研究语言的使用。

这与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社会语言学中,“语言使用”是个狭义的概念,是指讲话者在某一社会语境中使用具有一定语言结构的语句。

这个概念相当于索绪尔的“言语”,是一种静态的概念。

交际民族志中,“语言使用”是指语言在

社会生活进行过程中的使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内涵比前

者广阔。

为了突出这一点,海姆斯使用“讲话”(speaking)

这个词,以示与传统的“言语”不同。

并且。

他强调分析的材料是语段,而不是单独的语句或表达方式,因为语段比单独的语句或表达方式更能集中反映动态的社会和文化特征。

三是研究语境的特征和功能。

人们以往在研究语言结构过程中发现语义含糊等情况时,也常常借助最简单的语境、即上下文,以明句子的含义,但那是权宜之计,因为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语篇分析之中。

四是分析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一言语事件。

这指日常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活动,如购物、问讯、寒喧、交谈等等。

每个言语事件往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组成。

言语行为是交际民族志中进行分析的最小语言单位。

人在社会生活中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不仅语言伴随,而且也在语言的帮助下开展。

比如打电话、探望病人这样的社会活动,没有言语的帮助就完不成。

即使是体育比赛等使用体力的社会活动,参与者也要通过言语来彼此协调。

每个言语事件都是集中反映社会文化状况的言语单位。

有时,一个言语行为就组成了一个言语事件,如呼叫“救命!

”但在

一般情况下,一个言语事件往往几个言语行为组成。

一个或几个连续的言语事件就组成了语段或语篇。

语段是进行语言

文化分析的完整的意义单位,是使言语具有意义的具体语

境。

五是重视分析的整体性。

上面提到的这个言语交际的最基本的特征表展示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

但它们不是孤立的特征,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素。

分析的整体性正是交际民族志分析方法的一个特色和优越性。

它把语言使用不仅看作是人们与社会生活联结的环节,而且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因此,它通过各种主、客观的办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以全面反映社会生活中语言运用的复杂性。

在这一点上它显然与其它一些语言学学科不同。

例如,它研究的普遍特征不是生成语法那样的抽象的规则,也不是格赖斯式的会语原则和准则。

因为,这些规则和原则为了理论化和抽象化的需要,往往必须在研究中排除许多语境因素,这就好像先必须设定一种排除了各种无关因素的真空,才能显示某些结构和机制对语言现象的作用。

而当他们分离出这些规则和原则之后,也就大功告成,无须恢复交际的整体面貌。

与此相对照,交际民族志的语言使用分析就是要抓住和再现语言交际的整体面貌,因此,一个分析平面上的成份(如音位特征、词汇选择和语篇策略等)必须联系另一个分析平面上的成份(如讲话者的社会身份,

价值观念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把分析的结果再拿到一个言语事件向另一个言语事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从而

得到交际过程的整体画面。

五、核心概念

1.语境是指运用诺言的具体环境,是交际活动的一个重

要因素,是交际民族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先提出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和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使

用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话语的上下文等,主要是

语言活动的现场等具体语境。

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语言使用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

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使用者的身份、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宏观语境。

2.言语社团、言语区域和言语网络是交际民族志学研究的文化语境中的概念。

同一社会中不同的社会人,具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于男女之别、年龄差异、贫富差异等讲着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这些社会人就属于同一言语社团。

其次,比吉诺社团范围更大的概念是吉诺区域。

人们虽然国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言语的习惯和规则可以具有一定的共性。

汉语圈就是这样的一个具有很多共同文化特征的言语区域。

第三,每个社会成员通常都掌握几种语言变体,并根据交际的需要,选取恰当的语言变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交谈,这就形成了言语网络。

3.交际能力是交际民族志学的理论核心。

交际能力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拥有的知识。

语言使用者在参与言语事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关于发音规则、语法规则、成句方式等诺言

形式的知识,还需要了解该种语言形式具有哪些社会含义。

也就是说,在社会交际情境中,语言使用者不仅需要判断语言是否合乎语法规则,还需要判断语言是否合乎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

六在社会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近十年来,交际民族志的方法在社会文化的研究中愈来愈多地得到应用。

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比较明显:

首先,社会语言学吸收了交际民族志的许多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方法,例如,实地调查和采访信息提供人的办法被广泛用于社会语言学调查;参与者、时间地点场景、言语社团、言语事件等概念也被有效地应用在社会语言学的描写中。

除此以外,其它一些人文学科也从交际民族志中吸取了营养。

第二,对语境的认识更加深入。

一方面,语境从原来的句子上下文,发展到了言语的具体环境和更广义的社会文化语境,形成了一个描写语言交际活动的全方位的语境框架。

另一方面,语境从静态的概念变成了动态的概念,不仅指交际行为发生时的彼此相关的那些条件,而且指交际行为和交际事件发展过程中那些前后相关的条件。

因此,对语境的研究已深入为对语境发展过程的研究。

例如,当人们交谈时,谈话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相互关系的模式都可以变化。

这一语境发展的过程表现出许多很有意义的特征,值得研究。

有些学者就正在进行语境发展线索的探索。

可以期望,对语境的深入考察会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三,用交际民族志的方法对现代书面语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成绩。

西方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学者传统地重视没有文字的社会、社团和部落,他们有时即使把目光落到复杂的工业社会,也大多研究面对面的言语交际,而不大注意书面语言。

学者有时涉猎书面语,那是为了考察文字的起源和沿革,而不是对文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感到兴趣。

无独有偶,现代语言学家也很少注意文字,而把重点放在更有普遍意义的交际形式一话语上。

但交际民族志近来也注意了书面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的研究,而且做出了不少成绩。

这是因为交际民族志的许多概念同样可以用于研究书面语言。

就以写信为例。

写信可以看作是文字行为,几个这样的文字行为就构成了一个文字事件。

写信人和接信人就是参与者。

写信或接信的情景就是文字行为或文字事件的语境。

写信有各种形式,其目的也各异。

人际关系、目的和信息内容决定了信件的形式和风格。

运用交际民族志的基本概念对文字事件进行研究,就能使我们了解,文字交际过程是如何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书面语言是如何

反过来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

对书面语的这种研究,体现了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与传统的语文学大不一样。

第四,交际民族志学进一步破除了人们关于语言与文化的一些错误观念。

例如,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国家、民族或社团的诺言是最自然、最优美的诺言,往往觉得别的国家、民族或社团的语言就是别扭和粗糙,那些还没有文字的语言就更是“原始”了。

但是,大n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人群也许在文化的发展上有先后之分,在文化的复杂性上有相当的差异,但他们的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因为他们的语言在各自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都能为讲话者有效地服务。

就语音和语法结构而言,各种语言之间的确有很大的差别,这是语言变异使然,并非优劣之分。

我们不能用英语的结构去套汉语,也不能用汉语的结构去套英语,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至于在词汇方面,各种语言之间差异的确很大,有的语言的词汇很有现代气息,有的语言的词汇则缺乏现代生活的色彩。

这似乎是语言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其实不然,因为语言的词汇是与社会文化结合得最紧密的语言层次。

词汇是为表达外部世界服务的,任何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充分反映它所应该反映的社会文化。

而且,各种语言都具有自己的构词机制,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反映新鲜事物的任何新词来。

这是交际民族志研究所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七、

一什么是交际民族志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关系研究的传统流派之一,它是海姆斯和甘柏兹在20世纪60年代初使用的方法,用于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关系。

它研究在一定文化情境中发生的交际行为、尤其是语言交际行为的性质和功能。

它采用民族学的方法,集中研究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的言语语段,把研究语言的实际运用视为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落脚点。

于它重视人的社会行为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交际行为、尤其是语言交际行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性质。

有的学者把它归入社会语言学;但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是广阔文化背景上的交际行为,应当比社会语言学有更大的内涵。

语言人类学认为,只有联系话语表达所涉及的事件或交际事件,才能领会在有关场景中使用的语言意义。

这种语言事件都有各自文化的印记。

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模式决定谈话内容和形式,社会文化知识在交际中表露出来。

交际民族志学者已经搜集到大虽新的、有价值的描述性信息,证明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着大H的标志性信号资源,在一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规则随情景不同而不同。

他们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证明说话方式和语法一样,是受规则支配的。

二产生的背景

交际民族志之所以兴起,有其客观的原因。

首先,是于上世纪,尤其是5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语吉与文化关系认识的深化。

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已经进行了许多有关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学者们相信,把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可行的。

其次,这是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尤其是乔姆斯基为代表的主流语言学的反思口主流语言学重视语言结构的独立性,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主张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不是语言学研究的任务。

这驱使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另立门庭,专事语言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

交际民族志就是因此而得益的学科之一。

三是人们对语言普遍特征和语言运用多样化认识的加深。

人们以往认为,各种语言各有自己的不同的特征,但语言在使用上却是大同小异的。

现在人们认识到,情况刚好相反,语言在根本上具有普遍的特征,可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具体使用时却呈现很大差异。

而语言与文化相关性的研究正是为了揭小这种差异。

四是于对人的语言能力认识的加深。

人们认识到,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