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20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docx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DOC

P

C

B

PCB封装库命名规则

1、集成电路(直插)

   用DIP-引脚数量+尾缀来表示双列直插封装

   尾缀有N和W两种,用来表示器件的体宽

   N为体窄的封装,体宽300mil,引脚间距2.54mm

   W为体宽的封装,体宽600mil,引脚间距2.54mm

   如:

DIP-16N表示的是体宽300mil,引脚间距2.54mm的16引脚窄体双列直插封装

2、集成电路(贴片)

  用SO-引脚数量+尾缀表示小外形贴片封装

       尾缀有N、M和W三种,用来表示器件的体宽

       N为体窄的封装,体宽150mil,引脚间距1.27mm

       M为介于N和W之间的封装,体宽208mil,引脚间距1.27mm

       W为体宽的封装,体宽300mil,引脚间距1.27mm

       如:

SO-16N表示的是体宽150mil,引脚间距1.27mm的16引脚的小外形贴片封装

       若SO前面跟M则表示为微形封装,体宽118mil,引脚间距0.65mm

3、电阻

       3.1SMD贴片电阻命名方法为:

封装+R

                如:

1812R表示封装大小为1812的电阻封装

       3.2碳膜电阻命名方法为:

R-封装

                如:

R-AXIAL0.6表示焊盘间距为0.6英寸的电阻封装

       3.3水泥电阻命名方法为:

R-型号

       如:

R-SQP5W表示功率为5W的水泥电阻封装

4、电容

       4.1无极性电容和钽电容命名方法为:

封装+C

                如:

6032C表示封装为6032的电容封装

       4.2SMT独石电容命名方法为:

RAD+引脚间距

                如:

RAD0.2表示的是引脚间距为200mil的SMT独石电容封装

       4.3电解电容命名方法为:

RB+引脚间距/外径

      如:

RB.2/.4表示引脚间距为200mil,外径为400mil的电解电容封装             

5、二极管整流器件

       命名方法按照元件实际封装,其中BAT54和1N4148封装为1N4148

6、晶体管

       命名方法按照元件实际封装,其中SOT-23Q封装的加了Q以区别集成电路的SOT-23封装,另外几个场效应管为了调用元件不致出错用元件名作为封装名

7、晶振

       HC-49S,HC-49U为表贴封装,AT26,AT38为圆柱封装,数字表规格尺寸

                如:

AT26表示外径为2mm,长度为8mm的圆柱封装

8、电感、变压器件

       电感封封装采用TDK公司封装

9、光电器件

       9.1贴片发光二极管命名方法为封装+D来表示

                如:

0805D表示封装为0805的发光二极管

       9.2直插发光二极管表示为LED-外径

如LED-5表示外径为5mm的直插发光二极管

        9.3数码管使用器件自有名称命名

10、接插

       10.1      SIP+针脚数目+针脚间距来表示单排插针,引脚间距为两种:

2mm,2.54mm

                如:

SIP7-2.54表示针脚间距为2.54mm的7针脚单排插针

10.2DIP+针脚数目+针脚间距来表示双排插针,引脚间距为两种:

2mm,2.54mm

10.3                如:

DIP10-2.54表示针脚间距为2.54mm的10针脚双排插针

10.4       10.3      其他接插件均按E3命名

封装库元件命名

一、多引脚集成电路芯片封装SOIC、SOP、TSOP在AD7.1元器件封装库中的命名含义。

例如:

SOIC库分为L、M、N三种。

L、M、N--代表芯片去除引脚后的片身宽度,即芯片两相对引脚焊盘的最小宽度。

其中L宽度最大,N次之,M最小。

--这里选择名称为SOIC_127_M的一组封装为例,选择改组中名为SOIC127P600-8M的封装。

其中,127P--代表同一排相邻引脚间距为1.27mm;

     600--代表芯片两相对引脚焊盘的最大宽度为6.00mm;

     -8--代表芯片共有8只引脚。

二、封装库中,名为DPDT的封装含义为(DoublePoleDoubleThrow),同理就有了封装名称SPST、DPST、SPDT;

三、让软件中作为背景的电路板外形与实际机械1层定义的尺寸(无论方圆)等大的办法。

首先,在PCBBoardWizard中按照实际尺寸初步Custom一块板子(一定要合理设置keepout间距,一般为2mm)。

然后在Edit->Origin中为电路板设置坐标原点,将生成的电路板尺寸设置在机械1层,如果不喜欢板子四周的直角怕伤手,可以将四脚重新定义为弧形并标注尺寸。

选定所有机械1层上电路的尺寸约束对象,然后选择Design->BoardShape->Definefromselect,即可完成背景电路板外形的设置。

四、关于Design->Rules的一些设置技巧。

1、如果设计中要求敷铜层(及内电层)与焊盘(无论表贴还是通孔)的连接方式采用热缓冲方式连接,而敷铜层(及内电层)与过孔则采用直接连接方式的规则设置方法:

敷铜层设置方法:

在规则中的Plane项目中找到PolygonConnectstyle项目,新建子项名为:

PolygonConnect_Pads,设置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为:

(InPADClass('AllPads')),wherethesecondobjectmatches为:

All;并选择连接类型为45度4瓣连接。

又新建子项名为:

PolygonConnect_Vias,设置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为:

All,wherethesecondobjectmatches为:

All;并选择连接类型为直接连接方式。

在侧边栏中选中其中任何一个子项,点击坐下方Priorities按钮,将PolygonConnect_Pads子项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级别然后关闭。

内电层设置方法:

同样,在PowerPlaneConnectStyle项目中,新建子项名为:

PlaneConnect_Pads,设置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为:

(InPadClass('AllPads'));连接类型为4瓣连接。

又新建子项名为:

PlaneConnect_Vias,设置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为:

All;连接类型为直接连接方式。

在侧边栏中选中其中任何一个子项,点击坐下方Priorities按钮,将PolygonConnect_Pads子项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级别然后关闭。

2、敷铜层(敷铜层为铜皮)与走线过孔以及焊盘的间距设置方法:

在Electrical项目中新建子项名为:

Clearance_Polygon,设置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为:

(IsRegion),wherethesecondobjectmatches为:

All;并设置间距一般为20mil以上,30mil合适。

3、敷铜层(敷铜层为网格敷铜方式)与走线过孔以及焊盘的间距设置方法:

需要将走线间距由原来的9、10mil设置为需要敷铜的间距30mil,然后敷网格铜。

待敷铜结束后,将走线间距改回为原来的间距,系统就不会报错了。

五、带有敷铜层和内电层的四层以上板,为了显示电路板层数,需要加入层标,在每一层上用数字标识,将层标处对准明亮处可以看到每一层的标识。

由于层标处需要透光,所以该区域不能有任何敷铜以及内电层通过。

所以,首先在keepout层画出一个矩形框,阻隔上下两个敷铜层通过;然后用Place->PolygonPourCutout命令分别在每一个内电层上切除一个矩形框区域,这些区域要完全重叠,用于透光;最后在每一层上放置相应的层标字符。

六、在发热量较大的芯片下敷网格铜,而其他区域敷铜皮方法:

还是利用keepout线在发热芯片对应区域的禁止布线层(keepout层)圈出芯片的外形来;

然后开始整板敷铜皮,看到的结果是,所有发热芯片位置的敷铜没有了。

注意:

还要将芯片底部的所有接地过孔设置为NoNet,不让它接地!

(以免敷铜皮时,芯片内部没有靠近keepout线的区域也被敷上了铜皮。

接下来是删除先前在keepout层的画线;

下面就好办了,同样还是敷铜,这回是在发热芯片区域敷网格铜,不必担心,可以圈出一个较大的敷铜区域以免芯片区域敷铜不完整,即便是占用了被敷了铜皮的位置,敷铜结果还是铜皮。

PCB封装焊盘大小与引脚关系

在PCB中画元器件封装时,经常遇到焊盘的大小尺寸不好把握的问题,因为我们查阅的资料给出的是元器件本身的大小,如引脚宽度,间距等,但是在PCB板上相应的焊盘大小应该比引脚的尺寸要稍大,否则焊接的可靠性将不能保证。

下面将主要讲述焊盘尺寸的规范问题。

为了确保贴片元件(SMT)焊接质量,在设计SMT印制板时,除印制板应留出3mm-8mm的工艺边外,应按有关规范设计好各种元器件的焊盘图形和尺寸,布排好元器件的位向和相邻元器件之间的间距等以外,我们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印制板上,凡位于阻焊膜下面的导电图形(如互连线、接地线、互导孔盘等)和所需留用的铜箔之处,均应为裸铜箔。

即绝不允许涂镀熔点低于焊接温度的金属涂层,如锡铅合金等,以避免引发位于涂镀层处的阻焊膜破裂或起皱,以保证PCB板的焊接以及外观质量。

(2)查选或调用焊盘图形尺寸资料时,应与自己所选用的元器件的封装外形、焊端、引脚等与焊接有关的尺寸相匹配。

必须克服不加分析或对照就随意抄用或调用所见到的资料J或软件库中焊盘图形尺寸的不良习惯。

设计、查选或调用焊盘图形尺寸时,还应分清自己所选的元器件,其代码(如片状电阻、电容)和与焊接有关的尺寸(如SOIC,QFP等)。

(3)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焊接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焊盘的长度而不是宽度。

(a)如图1所示,焊盘的长度B等于焊端(或引脚)的长度T,加上焊端(或引脚)内侧(焊盘)的延伸长度b1,再加上焊端(或引脚)外侧(焊盘)的延伸长度b2,即B=T+b1+b2。

其中b1的长度(约为0.05mm—0.6mm),不仅应有利于焊料熔融时能形成良好的弯月形轮廓的焊点,还得避免焊料产生桥接现象及兼顾元器件的贴装偏差为宜;b2的长度(约为0.25mm—1.5mm),主要以保证能形成最佳的弯月形轮廓的焊点为宜(对于SOIC、QFP等器件还应兼顾其焊盘抗剥离的能力)。

(b)焊盘的宽度应等于或稍大(或稍小)于焊端(或引脚)的宽度。

常见贴装元器件焊盘设计图解,如图2所示。

焊盘长度B=T+b1+b2

焊盘内侧间距G=L-2T-2b1

焊盘宽度A=W+K

焊盘外侧间距D=G2B。

式中:

L–元件长度(或器件引脚外侧之间的距离);

W–元件宽度(或器件引脚宽度);

H–元件厚度(或器件引脚厚度);

b1–焊端(或引脚)内侧(焊盘)延伸长度;

b2–焊端(或引脚)外侧(焊盘)延伸长度;

K–焊盘宽度修正量。

常用元器件焊盘延伸长度的典型值:

对于矩形片状电阻、电容:

b1=0.05mm,0.10mm,0.15mm,0.20mm,0.30mm其中之一,元件长度越短者,所取的值应越小。

b2=0.25mm,0.35mm,0.5mm,0.60mm,0.90mm,1.00mm,元件厚度越薄者,所取值应越小。

K=0mm,-0.10mm,0.20mm其中之一,元件宽度越窄者,所取的值应越小。

对于翼型引脚的SOIC、QFP器件:

b1=0.30mm,0.40mm,0.50mm,0.60mm其中之一,器件外形小者,或相邻引脚中心距小者,所取的值应小些。

b2=0.30mm,0.40mm,0.80mm,1.00mm,1.50mm其中之一,器件外形大者,所取值应大些。

K=0mm,0.03mm,0.30mm,0.10mm,0.20mm,相邻引脚间距中心距小者,所取的值应小些。

B=1.50mm~3mm,一般取2mm左右。

若外侧空间允许可尽量长些。

(4)焊盘内及其边缘处,不允许有通孔(通孔与焊盘两者边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6mm),如通孔盘与焊盘互连,可用小于焊盘宽度1/2的连线,如0.3mm~0.4mm加以互连,以避免因焊料流失或热隔差而引发的各种焊接缺陷。

(5)凡用于焊接和测试的焊盘内,不允许印有字符与图形等标志符号;标志符号离开焊盘边缘的距离应大于0.5mm。

以避免因印料浸染焊盘,引发各种焊接缺陷以及影响检测的正确性。

(6)焊盘之间、焊盘与通孔盘之间以及焊盘与大于焊盘宽度的互连线或大面积接地或屏蔽的铜箔之间的连接,应有一段热隔离引线,其线宽度应等于或小于焊盘宽度的二分之一(以其中较小的焊盘为准,一般宽度为0.2mm~0.4mm,而长度应大于0.6mm);若用阻焊膜加以遮隔,其宽度可以等于焊盘宽度(如与大面积接地或屏蔽铜箔之间的连线)。

(7)对于同一个元器件,凡是对称使用的焊盘(如片状电阻、电容、SOIC、QFP等),设计时应严格保持其全面的对称性,即焊盘图形的形状与尺寸完全一致(使焊料熔融时,所形成的焊接面积相等)以及图形的形状所处的位置应完全对称(包括从焊盘引出的互连线的位置;若用阻焊膜遮隔,则互连线可以随意)。

以保证焊料熔融时,作用于元器件上所有焊点的表面张力能保持平衡(即其合力为零),以利于形成理想的优质焊点。

(8)凡焊接无外引脚的元器件的焊盘(如片状电阻、电容、可调电位器、可调电容等)其焊盘之间不允许有通孔(即元件体下面不得有通孔;若用阻焊膜堵死者可以除外),以保证清洗质量。

(9)凡多引脚的元器件(如SOIC、QFP等),引脚焊盘之间的短接处不允许直通,应由焊盘加引出互连线之后再短接(若用阻焊膜加以遮隔可以除外)以免产生位移或焊接后被误认为发生了桥接。

另外,还应尽量避免在其焊盘之间穿越互连线(特别是细间隔的引脚器件);凡穿越相邻焊盘之间的互连线,必须用阻焊膜对其加以遮隔。

(10)对于多引脚的元器件,特别是间距为0.65mm及其以下者,应在其焊盘图形上或其附近增设裸铜基准标志(如在焊盘图形的对角线上,增设两个对称的裸铜的光学定位标志)以供精确贴片时,作为光学校准用。

(11)当采用波峰焊接工艺时,插引脚的焊盘上的通孔,一般应比其引脚线径大0.05~0.3mm为宜,其焊盘的直径应不大于孔径的3倍。

另外,对于IC、QFP器件的焊盘图形,必须时可增设能对融熔焊料起拉拖作用的工艺性辅助焊盘,以避免或减少桥接现象的发生。

(12)凡用于焊接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焊盘(即焊接点处),绝不允许兼作检测点;为了避免损坏元器件必须另外设计专用的测试焊盘。

以保证焊装检测和生产调试的正常进行。

(13)凡用于测试的焊盘只要有可能都应尽量安排位于PCB的同一侧面上。

这样不仅便于检测,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降低了检测所花的费用(自动化检测更是如此)。

另外,测试焊盘,不仅应涂镀锡铅合金,而且它的大小、间距及其布局还应与所采用的测试设备有关要求相匹配。

(14)若元器件所给出的尺寸是最大值与最小值时,可按其尺寸的平均值作为焊盘设计的基准。

(15)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为了保证所设计的图形能达到所要求的精度,所选用的网格单位的尺寸必须与其相匹配;为了作图方便,应尽可能使各图形均落在网格点上。

对于多引脚和细间距的元器件(如QFP),在绘制其焊盘的中心间距时,不仅其网格单位尺寸必须选用0.0254mm(即1mil),而且其绘制的坐标原点应始终设定在其第一个引脚处。

总之,对于多引脚细间距的元器件,在焊盘设计时应保证其总体累计误差必须控制在

-0.0127mm(0.5mil)之内。

 

封装说明

注意:

在ADVPCB库(PCBFootprints.lib)中没有“-”在Miscellaneous.lib中有“-”

以下(PCBFootprints.lib)中

电阻AXIAL0.3  --1.0

无极性电容RAD0.1  --0.4

电解电容RB.2/.4 ---RB.5/1.0

电位器VR4  1--5

二极管DIODE0.4  --0.7

三极管TO-92B

电源稳压块78和79系列场效应管TO-126和TO-220

整流桥D-44D-37D-46

单排多针插座CONSIP

双列直插元件DIP

晶振XTAL1 ,XTAL-1

电阻:

RES1,RES2,RES3,RES4;封装属性为AXIAL系列

无极性电容:

cap;封装属性为RAD-0.1到rad-0.4

电解电容:

electro1;封装属性为rb.2/.4到rb.5/1.0

电位器:

pot1,pot2;封装属性为vr-1到vr-5

二极管:

封装属性为diode-0.4(小功率)diode-0.7(大功率)

三极管:

常见的封装属性为to-18(普通三极管)to-22(大功率三极管)to-3(大功率达林

顿管)

电源稳压块有78和79系列;78系列如7805,7812,7820等

79系列有7905,7912,7920等

常见的封装属性有to126h和to126v

整流桥:

BRIDGE1,BRIDGE2:

封装属性为D系列(D-44,D-37,D-46)

电阻:

 AXIAL0.3-AXIAL0.7  其中0.4-0.7指电阻的长度,一般用AXIAL0.4

瓷片电容:

RAD0.1-RAD0.3。

  其中0.1-0.3指电容大小,一般用RAD0.1

电解电容:

RB.1/.2-RB.4/.8其中.1/.2-.4/.8指电容大小。

一般<100uF用

RB.1/.2,100uF-470uF用RB.2/.4,>470uF用RB.3/.6

二极管:

 DIODE0.4-DIODE0.7其中0.4-0.7指二极管长短,一般用DIODE0.4

发光二极管:

RB.1/.2

集成块:

 DIP8-DIP40,其中8-40指有多少脚,8脚的就是DIP8

贴片电阻

0603表示的是封装尺寸与具体阻值没有关系

但封装尺寸与功率有关通常来说

02011/20W

04021/16W

06031/10W

08051/8W

12061/4W

电容电阻外形尺寸与封装的对应关系是:

0402=1.0x0.5

0603=1.6x0.8

0805=2.0x1.2

1206=3.2x1.6

1210=3.2x2.5

1812=4.5x3.2

2225=5.6x6.5

类别名称零件名称零件英文名称常用编号封装封装说明

电阻RES1/RES2R?

AXIAL0.3-AXIAL1.0数字表示焊盘间距

电阻排RESPACK1/RESPACK2RESPACK3/RESPACK4

可变电阻RES3/RES4

电位器POT1或POT2 VR1-VR5数字表示管脚形状

电感INDUCTORL?

AXIAL0.3用电阻封装代替

继电器RELAY-DPDT/RELAY-DPSTRELAY-SPDT/RELAY-SPST

无极性电容CAPC?

RAD0.1-RAD0.4数字表示电容量

电解电容CAPACITORPOL RB.2/.4或RB.3/.6或RB.4/.8或RB.5/1.0或斜杠前数字表示焊盘间距,斜杠后数字表电容外直径。

有极性电容ELECTRO1或ELECTRO2

一般二极管DIODED?

DIODE0.4或DIODE0.7数字表示焊盘间距

稳压管ZENER/DIODESCHOTTKY

发光二极管LED

光电管PHOTO

集成块(含运放)8031/UA555/LM324等U?

DIPx(x为偶数,x为4-64)x表示集成块管脚数运放、与非门常封装成DIP14

与非门74LS04/OR/AND等

三极管NPN或PNP或NPN1或PNP1Q?

TO系列TO-92A或TO-92B或TO-3或TO-18或TO-220TO-92A管脚为三角形,TO-92B管脚为直线形。

单结晶体管SCRQ?

TO46

电桥(整流桥)BRIDGED?

FLY-4或FLY44表示管脚数

晶振CRYSTAL或XTALY?

XTAL1

电池BATTERYBT?

D系列D-37或D-38

连接器CON?

J?

SIPxx表示集成块管脚数

16/20/26/34/40/50PINRP?

IDCxx表示集成块管脚数

4针连接器4HEADER或HEADER4JP?

POWER4或FLY4

DB连接器DB9或DB15或DB25或DB37J?

DB-x/Mx为9、15、25、37

单刀开关SW-SPSTS?

KAIGUAN(制作)自己制作

按钮SW-PB ANNIU(制作)

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

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

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

关于零件封装我们在前面说过,除了DEVICE。

LIB库中的元件外,其它库的元件都已经有了

固定的元件封装,这是因为这个库中的元件都有多种形式:

以晶体管为例说明一下:

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的元件之一,在DEVICE。

LIB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NPN与PNP之分,但

实际上,如果它是NPN的2N3055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TO—3,如果它是NPN的2N3054,则有

可能是铁壳的TO-66或TO-5,而学用的CS9013,有TO-92A,TO-92B,还有TO-5,TO-46,TO-5

2等等,千变万化。

还有一个就是电阻,在DEVICE库中,它也是简单地把它们称为RES1和RES2,不管它是100Ω

还是470KΩ都一样,对电路板而言,它与欧姆数根本不相关,完全是按该电阻的功率数来决

定的我们选用的1/4W和甚至1/2W的电阻,都可以用AXIAL0.3元件封装,而功率数大一点的话

可用AXIAL0.4,AXIAL0.5等等。

现将常用的元件封装整理如下:

电阻类及无极性双端元件AXIAL0.3-AXIAL1.0

无极性电容RAD0.1-RAD0.4

有极性电容RB.2/.4-RB.5/1.0

二极管DIODE0.4及DIODE0.7

石英晶体振荡器XTAL1

晶体管、FET、UJTTO-xxx(TO-3,TO-5)

可变电阻(POT1、POT2)VR1-VR5

当然,我们也可以打开C:

\Client98\PCB98\library\advpcb.lib库来查找所用零件的对应封

装。

这些常用的元件封装,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这些元件封装,大家可以把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