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26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docx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

[课标内容]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

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

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学习

要求

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雪莱、雨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了解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

说明

在鉴赏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本课教材中的“济慈、普希金、霍夫曼、海涅”、“《春之信念》等舒伯特的作品”“舒曼”、“中国的京剧”、“籍里柯与《梅杜萨之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碰撞与冲突

学习

要求

知道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狄更斯、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代表作《天鹅湖》;理解其民族性特点;知道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

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与《向日葵》;了解这些绘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从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说明

要准确鉴赏与理解19世纪中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等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亚非拉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德沃夏克与《自新大陆》”、“库贝尔及其代表作”、“莫奈与《日出·印象》”、“罗丹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习

要求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泰戈尔与《戈拉》;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说明

要准确理解鉴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本课教材第一目中的“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第二目中的“鲁迅及其代表作”、第三目中“音乐的变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学习

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历程:

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音乐:

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感受影视艺术和现代主义音乐的魅力,体会影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说明

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学习有关影视艺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结合亲身体验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知识与能力

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雪莱、雨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

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了解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一、内涵、背景

1、内涵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

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浪漫主义的“浪漫”在英文中游“空想”、“幻想”、“爱

情”、“小说”等含义;作形容词则为“离奇古怪”、“荒诞不经”。

但不论作名词还是形容词都具有“理想”(idea)的含义,所以浪漫主义又可称为理想主义(ldealism)。

2、背景

政治上,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经济上,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

世界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中向前发展。

思想上,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合乎理性的社会在当时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于是诞生了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

二、表现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

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

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

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

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

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

他们高傲倔

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TheCorsair,1814)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

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

☆《唐璜》:

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

☆唐璜:

是一个历史人物。

他是一个活在15世纪的西班牙贵族;他诱拐了一个少女,跟着又把那个少女的父亲谋杀了。

那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物本来是不会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却启发了后代许多诗人、作家、音乐家的艺术创作灵感。

例如,英国大诗人拜伦写了一首题名为唐璜的长诗;奥国音乐家莫扎特以唐璜为题材创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剧;英国的戏剧家萧伯纳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写了一部讽刺式的舞台戏剧。

随着光阴的流转,历史的唐璜演变成传奇的唐璜。

传奇的唐璜是一个见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诱上床的男人;传说他每天晚上跟一个不同的女人发生性关系。

现代唐璜的定义是一个好色徒,他要占有最大多数的女人的肉体来满足他的男性虚荣感。

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没有爱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体;他跟女人发生性关系向来不把感情放进去;他也从来不用金钱去买性;他要本着他的男性魅力来引诱女人跟他上床。

当他得到了一个女人的肉体,他便立刻转移目标,寻找新的征服对象;因为他要不断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虚荣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满状态。

☆维克多·雨果:

(VictorHugo,l802.2.26~1885.5.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等身,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

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

☆《巴黎圣母院》:

(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

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

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

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这部著作真实地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后期到七月王朝初期法国政治生活的广阔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不幸和苦难,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不平等发出了愤怒的抗议。

主人公冉阿让是个越狱的苦囚犯,监狱充斥着不公让这个原本善良老实的人扭曲了灵魂。

但在一个善良的牧师的启蒙下,他决定重新做人。

在整个作品中,冉阿让成了正义的化身,犹如上帝的使者,扶弱济困,但是最终没能摆脱一个

逃逸的苦囚犯的身份纠缠。

2、音乐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民族性、民主性。

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

人民性。

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抒情性。

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

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

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

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

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德国和奥地利不仅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也是这一音乐盛会的中心。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贝多芬、奥地利的舒伯特和德国的舒曼。

☆贝多芬:

(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他是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即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中写的9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此外,贝多芬还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及协奏曲、弦乐四重奏。

早年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特别是《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

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现实的感染下,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

《第六(田园)交响曲》中透着农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面了对农村的热爱。

《第九(合唱)交响曲》则是贝多芬毕生努力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

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加入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的合唱,热情歌颂了欢乐,表达了在欢乐战胜痛苦后获得的喜悦。

这是贝多芬发自心灵的呼唤,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舒伯特:

(F.P.Schubert1797─1828)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3、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籍里柯:

(Theodore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

,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

《梅杜萨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标志着浪漫土义画派的真正形成。

它所反映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

1816年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府任用对航海一窍不通的贵族为船长而触礁,船长和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被撇下的乘客、水手在临时搭制的木筏上飘流13天,获救时仅10余人。

取自现实生活题材的这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暴露了无

能的法国政府的过失,从而使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引喻意义。

作品中前倾与后倾的两个三角形,光和影的强烈对照,把情景表现得怵目惊心,充满了悲剧性的力量;加之翻滚的海浪和云雾,整幅画与新古典主义画派静止、肃穆的风格迥然有异。

它的出现,使得被新古典主义束缚的法国绘画耳目为之一新。

☆德拉克洛瓦:

(Delacroix,Eugène1798~1863)法国画家。

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主将,被誉为“浪漫主义雄师”。

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优秀的作品,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

这幅作品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

画面中,左手执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在女神的引导下,慷慨激昂的学生、市民冲破战场上的滚滚硝烟,奋勇前进。

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的融合对比,潇洒奔放,宣告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没落,也宣告着新一轮浪漫主义的到来。

三、影响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破析,深刻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赞美人类美好的心灵和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的抗争,有了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作业:

随堂练习

教后记:

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一、现实主义文学

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

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于是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实的文学家。

(2)特点

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长篇小说居多。

(3)文学家和代表作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英国——查尔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俄国——果戈

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的马克∙叶温等人。

☆司汤达:

(1783-1842),原名马里-昂利·贝尔。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

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红与黑》:

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世纪卓越的政治小说;现代小说之父的经典著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被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红与黑》的情节围绕着一个出身低微却颇有才干的青年于连展开。

通过对于连人生经历的描述,司汤达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的社会状况。

自1830年问

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

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巴尔扎克:

Balzac·Honorede/HonoredeBalzac(1799.5.20-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也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雾都孤儿》和《双城记》都是狄更斯很有影响的作品,描述了封建贵族对下层人民的残酷迫害,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力,劝戒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得人。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写了二百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

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小说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描述了贵妇安娜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而安娜卧轨自杀的悲惨结局则深刻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腐败以及道德的沦丧。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杰作,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之一。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

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

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

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2、亚非拉地区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

(1)时代背景与文学特色

这一时期的亚、非、拉地区不断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因此,这些国家的人民为捍卫自己的祖国,积极地进行着反帝、反殖的斗争。

在斗争中,亚、非、拉地区特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也迅速崛起。

这些文学作品以反帝、反侵略为主要题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点。

埃及的巴鲁迪(1838—1904)创作了大量诗歌,以此作为战斗檄文和政治宣言书。

被誉为中国“诗界革命”旗帜的黄遵宪(1848—1905),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也写了大量的纪实感怀诗歌,如《哀

旅顺》、《台

湾行》等,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任人践踏的痛苦心情。

拉丁美洲也出现了大批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

二、民族乐派音乐

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欧洲的民族乐派是欧洲音乐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气。

在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的许多音乐家虽然深受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他们实际上更重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因而此间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本民族的国民

性格、愿望和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

正是他们,建立和发展了这一相对独立的音乐派别——民族乐派。

这一乐派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而是由于

这一乐派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而在音乐史上划归为一个整体。

狭义上的民族乐派仅包括四位代表人物,即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和挪威音乐家格里格以及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

广义的民族乐派范围稍大一些,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