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54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docx

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下面不包括哪些?

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

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

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

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

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

《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

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在汉代时对《春秋》这本书诠释的有“春秋五传”。

33.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谷梁辩而裁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羊传》更接近贵族对《春秋》的阐释

B、《谷梁传》更接近普通人对《春秋》的阐释

C、《谷梁传》属于齐学

D、《谷梁传》属于鲁学

我的答案:

C

35.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公羊善于经

36.《公羊传》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37.叶少蕴在《春秋序传》中认为《左传》传义不传事。

×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我的答案:

A

39.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东方朔

40.下列关于“今文经”和“古文经”说法不正确的是:

研究方法相同

41.《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

42.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

43.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44.对于“经”的说法错误的是:

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汉代的尚书共46篇

B、汉代的《今文尚书》有29篇

C、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汉代的《古文尚书》有16篇

我的答案:

C

46.对《尚书》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

训是誓言,命令

47.现在的《古文尚书》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汉代的,是晋朝时伪造的。

48.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得到广泛传播。

×

49.《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50.《尚书》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

不用旧臣

51.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

周武王

52.不是《尚书》主要研究内容的是:

怎样享受生活

53.在记录内容方面,《尚书》比《国语》更正式,更重要√

54.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是东夷部落

B、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

B

56.不属于《尚书》中的经验总结的是: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7.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鲁国

58.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

×

59.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各国都有诗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我的答案:

C

61.不属于《诗经》中的篇章的是:

《烛之武退秦师》

62.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又称为清唱。

63.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

64.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

×

65.《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

66.“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67.关于汉朝4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

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我的答案:

C

69.汉朝时《诗经》分为四个流派,其中不包括:

70.《诗经》的编订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71.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72.《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

7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我的答案:

D

7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列士是以国家诸侯名义献诗

B、卿大夫不可以以个人名义献诗

C、卿大夫以职务名义献诗

D、商颂是周天子管的

我的答案:

B

75.在古代,歌本与诗本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

76.《商颂》是宋国专门整理他们流传下来的商朝祭祀先祖的曲子。

77.周诗有大雅和小雅两种,后来的周诗指的是《诗经》。

78.鲁襄公29年,《诗经》基本编订,但没有进行分类。

×

79.不是从性质方面来解释风雅颂的是: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80.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象形字

B、形声字

C、会意字

D、指事字

我的答案:

B

81.对于赋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具有类比功能

82.“比”是类比,形成咏物和比德的传统。

83.朱熹的《诗集传》兼顾诗与经的做法。

84.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三体三用”。

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语》讲的是“谋”

B、孟子游说过齐威王

C、孟子在晚年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编订典籍

D、《战国策》讲的是“仁”

我的答案:

D

86.孟子的性善论中的“性”指的是:

人性—社会属性

8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孟子谨言

B、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C、孟子把孔子的学说具体化

D、孟子把孔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学理化

我的答案:

A

88.南宋的()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

朱熹

89.儒家的道讲的是仁、义、礼、智、信。

90.《论语》是最晚被列为儒家经典的一本书。

×

91.孟子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有仁、义、礼、智。

92.《孟子》与《论语》的观点没有一点关联。

×

93.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不正确的是:

孔子讲义

9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仁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B、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C、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

D、仁指的是责任

我的答案:

D

95.孟子对“仁”的来源做了解释,“仁”来源于人的本性。

96.孔子的“仁”是理想的品德与感情,孟子的“义”是现实的标准与准则√

9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建构来源于社会。

98.孔子的“礼”与孟子的“礼”都是要恢复周天子的乐礼。

×

99.不属于孟子学说的是:

从民主到民本

1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圣指的是把仁心用于社会中

B、外王指的是要把仁心用到社会中

C、内圣指的是内部修养仁心

D、要内圣就要做到存心

我的答案:

A

101.不属于孟子对仁义的观点的是:

仁是处理社会关系的,义是处理血缘关系

102.孟子主张人应当居仁由义。

103.法家的文化是管理人的行为,而儒家是从思想上约束人。

104.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金榜题名

C、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

B

105.贵族共和体制在不同时期可以叫不同的名字。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106.孟子学说的“仁政王道”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仁政是按照仁的原则,按义的方式做事

B、《尚书》的对仁政的说法是德政

C、后学说将仁政称为王道

D、仁政与刑政是统一的

我的答案:

D

107.陪臣执国命是指上级被降级。

×

108.民本就是把百姓当做根本。

109.“天命之谓性”出自?

A、《大学》

B、《论语》

C、《周易》

D、《中庸》

我的答案:

D

110.古时对天的看法不包括:

()

A、自然之天

B、主宰之天

C、法律之天

D、道德之天

我的答案:

C

111.墨子尊天,但反对有命。

112.《大学》是中国的修心大法,《中庸》讲的是修心的目标。

×

113.古代将“性”分三品:

圣人、贤人、俗人。

114.儒家所讲的道很大程度上讲的是“正道”,意思是?

A、道德

B、品质

C、修养

D、知识

我的答案:

A

115.《中庸》中“率性而谓道”的“率”的意思是()。

A、遵循

B、领先占领

C、随心随欲

D、心想事成

我的答案:

A

116.关于“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的道指的是邪道

B、道家的道是邪道

C、道家的道是正道

D、正道和邪道都是道家的道

我的答案:

D

117.《中庸》提倡的道是儒家之道。

118.慎独是指做事的时候要单独做。

×

119.《中庸》的“中”解释错误的是()。

A、周易认为是“位中”

B、周易认为是时中

C、道家认为是时中

D、道家认为是中和

我的答案:

C

120.

关于儒家对“中庸”的“中”描述错误的是()。

A、不偏不倚

B、偏离中间位置

C、内在

D、作为动词

我的答案:

B

121.儒家认为治国的人一定得是君子。

122.《中庸》中认为小人中庸,君子反中庸。

×

123.不属于《中庸》所说人做事的三个层面的是()。

A、安而行之

B、利而行之

C、懒惰而行之

D、勉而行之

我的答案:

C

124.不属于《中庸》的要求的是:

()

A、博学

B、不问

C、明辨

D、笃行

我的答案:

B

125.“诚明”讲的是修养过程,“明诚”说的是讲教过程。

126.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

127.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

1

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我的答案:

A

2

《周易》的“易”的意思有:

变易、()、简易。

A、容易

B、不易

C、易得

D、易理

我的答案:

B

3

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我的答案:

C

4

《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

乾、坤、震、艮、坎、离、兑、巽。

()

我的答案:

5

《周易》是群经之首。

()

我的答案:

1

《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

A、包容万物

B、万物一体

C、兼容并包

D、同胞物与

我的答案:

C

2

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

A、对立统一

B、矛盾对立

C、物我平衡

D、和谐相处

我的答案:

A

3

《周易》中的“地”指的是()。

A、大地

B、土地

C、地球

D、地域

我的答案:

D

4

《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我的答案:

5

《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我的答案:

1

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A、战天斗地

B、勇往直前

C、进德修业

D、不思进取

我的答案:

C

2

《周易》的最后一个卦?

A、乾卦

B、坤卦

C、即济未济

D、未济

我的答案:

D

3

《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A、关怀

B、习惯

C、激励

D、勉励

我的答案:

D

4

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5

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我的答案:

1

《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

A、道德意思

B、秩序意识

C、佛家意识

D、鬼神意识

我的答案:

B

2

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的境界。

A、包容

B、广博

C、大气

D、超凡

我的答案:

C

3

《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天

B、地

C、自然

D、人

我的答案:

D

4

《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

我的答案:

5

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

我的答案:

×

1

“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和温暖。

A、光明

B、光辉

C、阳光

D、柔美

我的答案:

A

2

《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

A、意义

B、内容

C、宗旨

D、目的

我的答案:

C

3

“新民”的“新”的意思是()。

A、新事物

B、新气象

C、新格局

D、革新

我的答案:

D

4

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

()

我的答案:

×

5

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

()

我的答案:

1

“新民”的意思?

A、改变自己

B、亲民

C、学习

D、实践

我的答案:

A

2

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

A、治国

B、平天下

C、治国利民

D、道德示范

我的答案:

C

3

“英雄相惜”是讲()的人相惜。

A、贤良

B、智慧

C、英勇

D、谋略

我的答案:

A

4

“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

()

我的答案:

5

“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

()

我的答案:

1

“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

A、思虑周详

B、考虑

C、顾虑

D、想法

我的答案:

A

2

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3

“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

A、安全

B、安稳

C、安慰

D、安定

我的答案:

D

4

格物指的是明理。

()

我的答案:

5

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

()

我的答案:

1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2

“治国”就是管理一个(),把他治理好。

A、四海

B、大家族

C、国家

D、小诸侯

我的答案:

D

3

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

A、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B、态度积极

C、心平气和

D、乐观豁达

我的答案:

A

4

“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

A、心志

B、心情

C、心智

D、心性

我的答案:

D

5

《大学》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

()

我的答案:

1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是谁讲的?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我的答案:

B

2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

C

3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4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怎么当君主

C、怎么统治国家

D、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

A

5

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

A、奢侈

B、知识

C、能力

D、修养

我的答案:

A

1

中国文化中的两个用人策略:

一是用人之长;二是用人()。

A、之能

B、之技

C、之短

D、之功

我的答案:

C

2

法家的“因性说”的“因”是()的意思。

A、因为

B、顺着

C、遵循

D、按照

我的答案:

B

3

“气度”是()的问题。

A、高度

B、广度

C、宽度

D、管理

我的答案:

D

4

儒家学说的“化性说”的意思是指法律约束。

我的答案:

×

5

格局决定思路。

()

我的答案:

1

《孝经》把人分成五等人,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2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A、法

B、术

C、势

D、礼

我的答案:

D

3

“疏通知远”指的是通透而()。

A、广博

B、想得远

C、周全

D、看得远

我的答案:

C

4

儒家学说是一个守天下的学说。

()

我的答案:

5

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有:

仁、义、礼、法。

()

我的答案:

1

“无为”就是要放权,“无不为”就是要抓住()。

A、重点

B、关键

C、要害

D、方向

我的答案:

C

2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3

“广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

A、能够进行改良

B、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通俗易懂

我的答案:

B

4

“敬”一方面是敬人,一方面是敬事。

()

我的答案:

5

道家学说讲人往低处走。

()

我的答案:

1

“涵容”就是要()别人。

A、包容

B、宽容

C、尊敬

D、恭敬

我的答案:

A

2

“谦退是保身之法”是哪个学派的思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佛家

我的答案:

C

3

道教有五门学问:

山、卜、()、相、医。

A、炼丹

B、修炼

C、调养

D、命

我的答案:

D

4

中国的管理之法是法家学说和儒家学说的结合。

()

我的答案:

5

道学讲寡色欲以养肾气。

()

我的答案:

1

法家的“势”指的是()。

A、权势

B、合情理

C、顺势

D、权威

我的答案:

D

2

兵家对将领的基本要求是:

仁、智、信、()、严。

A、义

B、礼

C、德

D、勇

我的答案:

D

3

“仁智信勇严”出自?

A、《论语》

B、《吴子》

C、《六韬》

D、《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

D

4

不属于法家的治国策略的是()。

A、司法于官

B、明法于国

C、司法于民

D、任法于贤

我的答案:

C

5

法家的用人术:

实能、专任、易制()

我的答案:

1

《礼》在唐代之前指的是()。

A、《仪礼》

B、《礼记》

C、《礼仪》

D、《周礼》

我的答案:

A

2

《礼》在中国文化中起的是()的作用。

A、法律

B、道德

C、宪章

D、规矩

我的答案:

C

3

《礼》是综合()而形成的。

A、人伦关系

B、物质分配

C、等级秩序

D、天道人情

我的答案:

D

4

《仪礼》、《周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

我的答案:

5

《礼》是在唐之后称为《礼记》的。

()

我的答案:

1

《礼》是对先祖的()。

A、怀念

B、思念

C、尊重

D、尊崇

我的答案:

A

2

君子的最主要特征?

A、礼让

B、谦让

C、修身养性

D、谦卑

我的答案:

C

3

《礼》起源于()。

A、生活

B、社会

C、家族

D、禁乱

我的答案:

D

4

礼与法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一种社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

()

我的答案:

5

《礼》有成为社会规范并维持社会秩序的教化功能。

()

我的答案:

1

《仪礼》的功能和《周礼》的特点?

A、“礼”的一个概念

B、礼的做法

C、礼的形成

D、礼的发展

我的答案:

A

2

“礼别异”、“乐合同”强调的是一个现实的()功能,政治化概念。

A、文化

B、社会

C、政治

D、经济

我的答案:

C

3

在早期的时候关于“礼乐关系”的表述上是几种?

A、1.0

B、2.0

C、3.0

D、4.0

我的答案:

B

4

“礼别异”不是指人与人能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

我的答案:

×

5

礼、乐在社会关系中分别代表社会中建立人际关系的两种方式。

()

我的答案:

1

早期官员的管制也是()的一种秩序。

A、礼乐

B、仪礼

C、礼度

D、礼

我的答案:

D

2

《周礼》这本书有前代周朝的影子。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

A

3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大学》

B、《中庸》

C、《周礼》

D、《论语》

我的答案:

C

4

礼制是对礼的()进行概括。

A、精神

B、程序

C、规范

D、空间

我的答案:

C

5

礼是从动机上进行约束。

()

我的答案:

1

“德莫若让”指的是()。

A、人要有道德

B、要懂得谦让

C、谦让是最好的德行

D、谦让就是有道德

我的答案:

C

2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A、经学

B、子学

C、佛学

D、心理学

我的答案:

A

3

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A、政府的政策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读书的普及

D、礼制的发展

我的答案:

C

4

“动莫若敬”的“动”指的是()。

A、心动

B、行动

C、口动

D、一举一动

我的答案:

D

5

九流十家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

()

我的答案:

1

“得意忘言”是彼此心里知道,不用计较于()了。

A、对错

B、是非

C、语言

D、行为

我的答案:

C

2

《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A、《诗经》里的话

B、国家的政策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我的答案:

C

3

老子所说的“道”是指()。

A、道路

B、道德

C、手段

D、宇宙的根本规律

我的答案:

D

4

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务谁的?

A、庶民

B、王室

C、士大夫

D、商人

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