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55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B.关键特征C.主观表征D.内在规律

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B.深度C.复杂程度D.数量

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B.深度C.复杂程度D.数量

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B.命题C.表象D.感知

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B.命题C.表象D.感知

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B.命题C.表象D.感知

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B.命题C.表象D.感知

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

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

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

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

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

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C.认知策略D操作技能

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A.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C.认知策略D操作技能

16.感性材料是想象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17.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两种水平。

A.注意B.能力C.表象D.想象

18.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

A.客观描述B.本质属性C.科学原理D.普遍规律

19.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为基础。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C.事实性知识的学习D.认知策略

20.汉字,英语单词、图像、图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都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21.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无喙”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

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特征,就掌握了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这就是()。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2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总括学习B.迁移学习C.关系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3.下位学习又称()。

A.总括学习B.迁移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

24.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的某一部分,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新的观念B.原有观念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25.()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

A.相关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26.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上位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7.新观念和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

A.相关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28.学生原来认为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类生物,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鱼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用腮呼吸,就是()。

A.相关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29.()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A、上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0.在学习过正反题、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属于()。

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1.()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A、上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2.学习热与体积、遗传与后天环境、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属于()。

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

3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

3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A.知识编码B.知识识记C.知识保持D.知识检索

35.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新知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建构出新意义。

A.保持阶段B.巩固阶段C.提取阶段D.获得阶段

36.在(),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A.保持阶段B.巩固阶段C.提取阶段D.获得阶段

37.在(),个体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A.保持阶段B.巩固阶段C.提取阶段D.获得阶段

38.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A.获得B.巩固C.同化D.提取

39.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4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4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42、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形◣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

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变式D.比较

43.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4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快。

A、6±2B、6±1C、7±1D、7±2

4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4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4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48.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49.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50.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

这属于()。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

51.老师在讲杠杆原理时,在黑板上画图进行讲解。

这是用的()。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教材直观

52、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A、类属同化B、相关同化C、总括同化D、并列结合同化

53.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这利用的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

54.由于直观对象的(),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

55.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

56.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这是由于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

57.()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的、理性认识的活动过程。

A.直观B.形象C.概括D.抽象

58.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A.深度B.反映形式C.反映内容D.抽象程度

59.感性概括又叫()。

A.主观概括B.客观概括C.直觉概括D.抽象概括

60.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此就认为主语就是橘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

这是()。

A.主观概括B.客观概括C.感性概括D.抽象概括

61.()所解释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A.主观概括B.抽象概括C.感性概括D.理性概括

62.()又称否定例证。

A.变式B.迁移C.反例D.抽象

63.在讲鸟的概念时,用蝙蝠作为(),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A.变式B.迁移C.反例D.抽象

64、()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A.反例B.迁移C.变式D.抽象

65、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交互法C.比较法D.直观法

66.鸟的概念时,先用麻雀、燕子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无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又用蝙蝠作为例子,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这是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交互法C.比较法D.直观法

67.为使学生获得“平原”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平原地带的图片和地图,然后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和地图上所见的各个地带的特征,确定哪些是个别地带所特有的、变异着的无关特征,哪些是各个地带所共有的关键特征。

这是()。

A.迁移B.变式C.同类比较D.异类比较

68.对“质量”与“重量”、“岛”与“半岛”、“主语”与“谓语”的比较是()。

A.迁移B.变式C.同类比较D.异类比较

6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

70.()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现代认知

71.()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7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秒。

A.1~3B.~2~5D.1~5

73.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在()。

A.1分钟~3分钟B.5秒~2分钟分钟~5分钟D.1分钟~5分钟

74.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A、无限大B、20个组块C、7±2个数字D、7±2个组块

75.()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A.短时记忆B.直接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76.()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ADD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A.短时记忆B.直接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

77.长时记忆的容量是()。

A、无限大B、20个组块C、7±2个数字D、7±2个组块

78.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A.布鲁纳B.皮亚杰C.艾宾浩斯D.加涅

79.艾宾浩斯进行遗忘的研究时,采用了()作为记忆材料。

A.英语单词B.图片C.无意义音节D.汉字

80.艾宾浩斯采用()来检验记忆的效果。

A.过度学习法B.重学法C.深度加工法D.编码法

8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纵坐标是()。

A.保持量B.节省率C.时间间隔D.遗忘率

82.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A、正加速型B、零加速型C、负加速型D、倒“U”型

83.()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84.()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85.()理论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86.()理论认为,遗忘是遗忘我们不想记起,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87.()是指前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A.前摄抑制B.正迁移C.负迁移D.倒摄抑制

88.()是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A.前摄抑制B.正迁移C.负迁移D.倒摄抑制

89.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是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减轻了记忆。

这是一种()。

A.消极遗忘B.假性遗忘C.内隐记忆D.积极遗忘

90.动机遗忘理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A.桑代课B.布鲁纳C.皮亚杰D.弗洛伊德

91.动机遗忘理论也叫()。

A.消极遗忘B.假性遗忘C.压抑理论D.积极遗忘

92.所谓(),是指通过对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3.()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4.()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5.()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送以后的附加学习。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6.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这是一种()。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7.“认知心理学”5个字对于根本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5个组块;对稍懂心理学的人来说,是2个组块;而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一个组块。

这是一种()。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8.读一首短诗,某人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就是()。

A.记忆术B.组块化C.深度加工D.过度学习

99.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

A.50%B.100%C.150%D.180%

100.英文的“gas”(煤气)一词,可以用汉语“该死”做关键词。

两者读音相似,有可以产生“人因煤气中毒而死”的联想。

这是一种()。

A.组织策略B.过度学习C.关键词方法D.组块化

10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102.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

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

103.组块的概念是由于1956年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

A.曼德勒B里奇C.米勒D巴特利特

104.知识的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A.审题B.联想C.解析D.类化

105.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

10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10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108、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

109.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

110.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11.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

112.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

11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14.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变式C.概括D.抽象

115.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

A.概括B.比较C.分析D.综合

116.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归纳学习D.上位学习

117.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

118.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119.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20.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

A.反应能力B.观察能力C.想象力D.注意力

121.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122.早晨起床后背英语效果好,重要原因是()。

A.超限抑制弱B.倒摄抑制弱C.延缓抑制弱D.前摄抑制弱

123.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依存理论D.动机遗忘理论

124.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

A.概念形成B.日常概念C.概念掌握D.科学概念

125.一位教育学家说:

要及时“巩固建筑物”,而不要“在建筑物崩溃之后才去修补”,强调的是()。

A.集中复习B.分散复习C.复述D.及时复习

1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

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127、教师在直观教学时:

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

128.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在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强化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

2.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

3.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的问题。

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样D.做什么

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A、直接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工作记忆E、长时记忆

5、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6、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派生类属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E、命题学习

7.知识学习包括()几个阶段。

A.知识获得B.知识巩固C.知识保持D.知识提取E.知识应用

8.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

A.同化B.巩固C.保持D.提取E.应用

9.知识学习是()的重要前提。

A.增长经验B.发展创造力C.形成技能D.适应社会E.心理健康

10.知识的获得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A.迁移B.记忆C.概括D.变式E.直观

11.直观方式有()。

A.实物直观B.教材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12.下面哪些属于模像直观()。

A.图片B.言语C.模型D.幻灯片E.教学电影电视

13.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的方法有()。

A.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B.加强词语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4.直观对象的特点有()。

A.差异律B.强度律C.活动律D.组合律E.效果律

15.知识学习的作用有()。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B.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C.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心理健康的保障

D.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6.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

A.强度律B.活动律C.层次律D.差异律E.组合律

17.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规则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

18.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有()。

A.汉字B.英语单词C.实物D.图像E.图形

1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迁移学习D.过度学习E.并列结合学习

20.知识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A.知识获得B.知识保持C.知识的提取D.知识的遗忘E.知识的建构

21.进行有效知识概括的方式有()。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B.正确运用变式C.科学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