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69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9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感知诗歌的韵律;感悟其中的哲理。

2、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

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

(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

(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

《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范读课文,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个人自由读。

(2)两人合作读。

(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

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

(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五、走进诗歌,品味哲理。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

(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

(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六、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

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七、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

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

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

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八、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

(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

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九、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十、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十一、作业:

背诵《长歌行》

板书设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背诵《长歌行》(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

(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

不认识,看不清。

缘:

因为。

题:

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

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

还是只看他优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

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

《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五、作业:

背诵《题西林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养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花卉类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法设想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是一篇精读课文。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

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指名做简要的介绍。

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这些花真是太美了!

我很喜欢这些美丽的花!

我也想自己种出这么美的花!

3,有同学自己养过花的吗?

你能和大家说说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养花的感受吗?

4,老舍先生因爱花而爱养花,养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5,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一种读书方式自渎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特别注意要读准生字的音。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可以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下来。

3,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

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指名说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因此,我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速读1-2自然段,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2,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3,集体交流。

4,齐读1-2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发音。

2,指导生字的书写:

载循秉砸

3,学生自己练写。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比较组词。

载异倾若

裁导顷

难好调乐尽

3,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语句抄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者养花的乐趣。

回忆一下,谁还记得?

(再次出示写有第7自然段的投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你是怎样理解“乐趣”一词的?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乐趣的?

(3)谁能用乐趣说一句话?

(4)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3-6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默读3-6自然段,根据填空题,一边读一边体会。

(出示文字投影)养花可以(),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教师在巡视中了解或指导。

3,集体交流。

(1)样话可以增长知识。

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

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

(2)养花有益身心。

作者的腿不好,不能久坐,他工作一会就去看看花,调节一下,有益身心。

养花可以获得真理。

作者虽然在养花中经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生活,乐趣和世界。

结合四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3)养花让作者和友人一起分享快乐。

约朋友来赏花,赠花与人,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4)养花使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花开得好作者一家都高兴,花开得不好作者就忧。

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养花还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

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它们,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

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感情练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刚才体会到的感情练读课文。

2,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

评议。

四,练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指名背。

五,布置作业。

1,熟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2,小练笔(出示文字投影)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

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养花

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3*、米芾学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观其行。

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3、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认读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米芾2次求学加以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书法要“勤”与“思”并重。

不仅要观其行,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教具准备:

搜集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题入手,提出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

学贵有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问题,看谁能有所得。

二、自学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己尝试着解决质疑时提出的各种问题。

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三、学生谈感受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

1、谈到米芾,让学生介绍一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米芾简介:

字元章,是宋代著名书画家。

祖居山西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

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外郎,人称“米南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2、谈到书指的是什么,简介书法艺术方面的知识。

(书,指书法,本课指软笔书法,它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之分。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五种书法形体。

3、让学生对私塾先生和秀才进行比较。

(2人的教法不同,2人的师德不同。

秀才因材施教,煞费苦心,想出妙计用纸贵的情牵动学书的线,使米芾自觉做到了“观其行,悟其神”。

突出秀才不仅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

4、对2次求学经历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观其行,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学习理解秀才的话:

“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行,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教师小结:

真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于形似,更重要的在于传神,在于抓住字的神韵。

四、认读生字新词

芾、诣、帖、饰、窍、铭

五、作业:

扩展练习:

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有什么感受?

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用心观其形,悟其神

米芾学书

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4、父亲的压岁钱

教学要求

1、从父亲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父亲的匠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5个生字,能认读4个生字。

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通读课文,理解父亲的匠心。

教学准备

搜集年俗文化以及压岁钱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过年我们都会收到压岁钱,你们心情怎样?

谁来说说看?

今天我们就看一下文中的作者独特的压岁钱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4人小组检查朗读,交流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朗读。

每小组推荐一名分解朗读课文。

大家评议。

4、交流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三、范读课文。

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勾画出来。

四、再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

1、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2、2人小组读出感情。

五、学习生字词

1、小组学习。

学生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指导“奔”字的读音。

2、进行扩词练习。

慈祥、嘱咐、积攒、恍然大悟、意味深长

六、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元日》一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年俗文化。

指名背诵。

二、细读课文,感悟父亲的匠心。

1、父亲赠我压岁钱匠心是什么?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

(1)对挣来家用零花钱的老母鸡的情。

(2)对养育全家人的那片土地的爱。

(3)对以后要挑起全家生活重任的儿子的期盼。

2、想象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4人小组交流,选择你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在小组内交流,想象,谈感受。

3、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指导朗读。

(1)六岁时:

草窝边

那是家里零用钱的来源地。

家里用的火柴、盐、学费等等,都是用鸡蛋换来的。

父亲要让孩子知道:

家里的日常维系,有老母鸡的功劳。

你该抓一把米,喂喂那几只鸡呀!

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村里人知恩图报的质朴。

(2)十岁时:

菜园里。

父亲关注的不仅是我找钱的结果,更关注我找钱的过程。

翻几块土坷垃就烦啦?

孩子,咱们一家子吃菜靠着园子,五谷杂粮也全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清贫的生活教会了父亲很多东西,父亲也教给我一个道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

(3)十二岁时:

口袋里。

你长大以后,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装着呢。

这含义深刻的话让我似懂非懂,但父亲自强、自立的行动就是身教。

是啊,自己的那片天空靠自己去撑,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拓展延伸

1、补充名言。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2、背诵积累。

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四、总结全文。

压岁钱的真正含义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个钱字上,它更多的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希望,也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爱和深深的祝福,这份情才是最重要的。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背下来。

2、课后读写。

3、搜集劳动的名言。

板书设计:

草窝边(懂得知恩图报)

父亲的压岁钱菜园里(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爱和希望

口袋里(自己的那片天空靠自己去撑)

 

5、三个问题的答案

教学要求

1、朗读童话诗剧,感悟世间最温暖、最珍贵、最强大的是什么。

2、练习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诗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3、掌握4个生字,学习用词形容一些事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感悟家、友谊、爱的无穷之意,无限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诗剧的基本常识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拍一个课本剧,题目是《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来选出导演和演员,请大家先读一读剧本。

二、初读剧本,了解这种艺术形式。

1、学生质疑。

了解舞台说明(即括号里的内容)、台词(即对话部分)、人物名称等戏剧的一些特征。

2、通读台词。

(1)4人小组,检查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交流不懂的地方。

(2)分角色朗读,体味情感。

家的温暖、真诚的友谊、爱的力量

三、细读台词,感悟主题。

1、第一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最温暖、最温暖的地方?

(从几天几夜、站不住、无力可以看出孤独的小木偶在不停的跋涉、寻找。

(2)无论是多么豪华的宫殿,还是多么破旧的小茅屋,真正的家,有慈爱的爸爸、妈妈,有友爱的兄弟姐妹,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3)亲情轮回,一代又一代,不求回报的荫庇着他们的子女,闪烁出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

第二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珍贵的地方?

(从好几天好几天、振作了一下精神可以看出小木偶历尽艰辛,已疲惫不堪。

(2)真诚的友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一声问候,一句关怀,如涓涓细流。

(3)不畏艰辛、苦苦追寻的小木偶,憨态可掬、乐于助人的小嘟嘟,洞察人世、充满智慧的小天使,热情活泼、播洒友谊的小朋友,他们的合唱正是一首友谊之歌。

第三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东西?

(2)只有爱,爱是世界最大最强的力量。

悄悄地播洒到孩子们的心田。

2、指导朗读,分角色体味情感,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诗剧。

第二课时

一、研读舞台说明,把握人物特点。

不畏艰辛、苦苦追寻的小木偶。

憨态可掬、乐于助人的小嘟嘟。

洞察人世、充满智慧的小天使。

热情活泼、播洒友谊的小朋友。

1、朗读舞台说明,抓住人物的出场地点以及动作,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说说怎样才能演好他。

2、学生谈自己对人物的体会,选拔演员。

3、自由结组,选出导演、演员。

二、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上台表演。

四、作业

书写课后生字词。

板书设计: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三个问题的答案友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6*小木桥

教学要求

1、读故事,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景中藏着的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勇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木桥》,感受一下勇敢的话题,希望你从中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4人小组读课文,质疑。

3、小组交流感受。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讨论:

在小木桥上发生的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小组讨论,勾画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朗读体会。

3、全班交流。

(1)我怕,小吉玛面带愧色地说道。

你先过……

(2)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3)他很快又从小木桥上走了回来,这是在向吉玛显示自己的本事。

(4)他逞勇斗狠得跑上小桥。

(5)吉玛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把手给我,我帮你……

4、让学生明白: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才是真正的勇敢。

四、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勇敢的经历。

五、总结全文

勇敢和蛮干虽然都表现为胆大,但本质是不同的。

勇敢是为了完成一件有益的事情而不怕困难和牺牲;蛮干是为了逞强、显示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但无益,还往往有害。

六、作业

和父母探讨勇敢的含义。

板书设计:

小木桥

吉玛不顾一切(勇敢)

雅什卡不顾后果(逞强)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才是真正的勇敢。

 

综合训练1

一、看图了解部首,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如:

门,古时的门多是两扇,关上左边一扇,关上右边一扇,就是两个扇合上,表示把门关上。

今天门大多只有一扇了,门字也就改变了,但意思没变。

再如:

马,在古代用来表示这是一匹马,又长常的脸、长长的鬃毛。

马跑得很快,但写马字却很费劲,有时还忘了笔画。

现根据字的演变,不用画马头和马尾了,写马字就快多了。

2、引导学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

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子扩展成词,意思也就进行了延展。

补充有关门的例子。

初步学会——入门

有声望的人家——名门

停业——关门

边境——国门

三、读一读,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2、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讲解成语故事。

3、补充成语、诗句、歇后语。

四、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谈感受。

2、展开想象,用笔画下来,把感受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3、扮太阳演一演,快速吸收语言。

五、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略读文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而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六、听老师读短文《乞丐》,谈谈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学生会更用心听,

2、听后谈感受。

 

7、珍珠鸟

教学要求:

1、学生能够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相互的信赖,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不同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珍珠鸟”。

(板书课题)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珍珠鸟?

(学生结合资料)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下面让我们走近它们的生活,看看人与鸟相处会是什么样的画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谈一谈读完后的感受。

3、范读课文。

4、请你们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融入到其中,再读课文。

指名朗读。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带给自己的最深感受。

6、这么温馨美好的文章是谁的作品呢?

(介绍作者冯骥才)

三、学习生字新词。

巢驳瞅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