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900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docx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__《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梁老师的这节课。

  听了梁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3本节课梁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

  这个理念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梁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一上课就让学生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摸一摸我们的手掌面、脸面,然后去找身边的面,找到后自己摸,同桌摸,集体摸,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教师不是生搬硬套的交给学生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

  而是在充分操作、合作交流中建立和理解面积和面积的。

  课刚开始,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中,直观体会和发现了物体的表面,然后涂一涂叶子的表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揭示了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在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画下来,然后让学生观察,最后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比较,知道什么才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就揭示了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这样,面积概念的形成是层层深入的,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的了解了面积的概念。

  5、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学习材料上看,教师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例如:

教师所选择的手掌面、脸面、黑板面、电视机的面、桌面、课本面等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既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1)小组讨论的时间稍短了一些,检测的面不够广,可以检测到4组,让大部分都统一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学习一平方分米的过程太快了,如果能让学生同桌合作的方式量一量,不仅能学以致用,还照应了前面的引入。

  (3)做连一连练习的时候,如果能多多追问为什么会更好。

  如:

你是怎么量的?

你是怎么估的?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

  以上是我对梁老师执教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说的不当的、不对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绍兴县鉴湖小学顾琴芳今天上午,聆听了鲁雪芳老师所执教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现谈谈自己的听后体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鲁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知识,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鲁老师从学生身上的事物出发,先让学生比一比老师跟他们的手掌(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揭示出:

教师的手掌大,也就是教师手掌面的面积大,学生手掌小,也就是学生手掌面的面积小,从而引出教学内容,非常自然。

  然后,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重叠法、数个法(测量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一环节使学生感悟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在充分操作、合作中,理解和建立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

  在教学面积单位前,鲁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出示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学认为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橘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一样大。

  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于是鲁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学生试着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已经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空间表象的基础上,1平方米的教学鲁老师以放为主,让学生迁移类推猜出1平方米的定义。

  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表象,而后又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物,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老师还特别注重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她设计的练习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面积单位平方两字有了更深的领悟。

  5、值得商榷的地方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学生学习求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知识,是学生学习面积这块内容的起始知识,在几何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潘老师这一课,谈谈自己听后的体会:

一、自主探究,感悟并理解面积概念在面积意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面积具体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上来摸一摸、指一指,初步感悟面积指的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接着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积有大小之分,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

  在教学第二层含义时,让学生比较一封闭图形和一不封闭图形的大小,这时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从而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

  再者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指一指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积,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体会到面积概念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学习面积的必要性。

  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出面积单位在教学面积单位前,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交流,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如何比较两个面积较接近的图形。

  再通过比较用圆形、长方形、正方拼成的结果,从而发现只有用正方形拼才最适合。

  再通过面积相同的平面图形都用正方形摆,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不一样,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是因为正方形的大小不同。

  通过多次感知和矛盾的冲突,让学生意识到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且也只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形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应该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抽象的面积单位,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指甲、手掌的大小来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再通过1平方米上站同学的个数来亲身体验1平方米大小。

  这样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

  本课也有些不足处,在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生生间的关系教为拘谨,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等,所以我认为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开放、互动性中交流,让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平等,民主,和谐。

  为他们创造更多与同伴、与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等的对话与互动的机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很好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指导意见今天上午,听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现谈谈自己的听后体会。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从学生身上的事物出发,先让学生比一比老师跟他们的手掌(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揭示出:

教师的手掌大,也就是教师手掌面的面积大,学生手掌小,也就是学生手掌面的面积小,从而引出教学内容,非常自然。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重叠法、数个法(测量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一环节使学生感悟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在充分操作、合作中,理解和建立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

  在教学面积单位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出示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学认为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橘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一样大。

  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于是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学生试着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已经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空间表象的基础上,1平方米的教学,老师以放为主,让学生迁移类推猜出1平方米的定义。

  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表象,而后又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物,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特别注重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她设计的练习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面积单位平方两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5.两点建议1、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长度到面积,是认识上的一个质的飞跃。

  因此感悟并理解面积概念相当重要。

  老师用了课本的情景图,可那只是静态的。

  从这个情景图导入新课是无可厚非的。

  我想这还不够,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出发,引导学生不仅要看一看、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摸一摸,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另外老师的问题不严谨:

黑板和电视机那个面积大些?

应该是黑板与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些更准确。

  2、可以用课件出示一封闭图形和一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出现两种可能:

①可能直接变成一个长方形,,得出左边的面积大。

  ②也有可能不是变成一个长方形,而是一个多边形(图略),使学生清楚、直观看到,不封闭的图形是没有大小的。

  这样可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从而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以补充完整面积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1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4月23日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听了程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程老师幽默风趣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受益匪浅。

  1。

  在活动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在动手摸一摸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哪个大?

第二次摸一摸课桌的面书的面,第三次摸一摸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哪个大?

这样很好的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

  2。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通过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3。

  找出生活中的单位面积物体,为学生建立表象。

  在认识了1平方厘米时,教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如指甲盖,键盘上的键等,同样1平方分米的物品的寻找,特别是1平方米的报纸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1平方米的面积好大,并通过能站几个人来实际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为学生建立了单位面积的大小,教学效果好。

  本节课程老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面积与面积单位评课数学课《面积与面积单位》点评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小学傅立杰《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那个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下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于老师讲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师能够比较娴熟的运用问题情境教学策略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使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如: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学习初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小电视机,你选哪台?

为什么?

遮掩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巧妙地将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入了对面的认识,为后面的面积概念的介定做好了铺垫。

  二、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策略使知识在操作实践中,在合作探究中掌握。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教学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体验与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操作实践中理解知识、构建知识。

  如:

在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面积单位时老师不是生硬地交给学生这就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就是基本的面积。

  而是拿出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用眼观察大小。

  当问题解决产生矛盾冲突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操作自动摆放。

  交流比较结果、共同探讨出测量面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再让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的米纳基单位,并在自身中找适合用平方厘米作面积单位的地方,遵循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原则。

  同时加强了对平方厘米的认识,紧接着老师又提出一个高的要求。

  量正方形和教室的面积,巧妙地将知识引向深入。

  合作探究中延伸到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认识和应用之中。

  三、教师还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三个围度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灵活性。

  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如:

小组对抗赛,30秒找1平方厘米的物体。

  总之,本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了大量让学生从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开放有效的学习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的无穷了趣,尤其最后精心安排练习。

  不足:

情感激励策略使用不当,激励策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但不当手段是对学生的欺骗和诱惑,使情感价值观的误导。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玉田实验小学冯占亚二00八年十二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11月29日上午聆听了刘玉英老师所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现谈谈自己的听后体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刘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知识,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刘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周围物体的表面,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接着刘老师又让学生利用观察方法比较黑板的面和课桌的桌面,谁大?

谁小?

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揭示出:

黑板的面大,也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大,课桌桌面小也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小。

  然后教师提问:

你还能比较其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的同学用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桌面比,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书封面面积小,课桌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比较的是数学书的封面与练习本的封面,用重叠的方法发现数学书封面面积小,练习本封面面积大,这一环节使学生感悟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认识了物体表面的面积后,刘老师又出示了两组图形,第一组(长方形、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

  当学生比较出长方形的面积大时,教师相机指出像这样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再出示第二组图形(长方形和没有封口的图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这时有的同学会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比较,因为第二个图形没有封闭,这时教师相机指出:

只有像这样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理解和掌握。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意义做铺垫。

  2、在充分操作、合作中,理解和建立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

  在教学面积单位前,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用投影出示长方行和正方形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学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正方形的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一样大。

  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于是刘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学生试着比较出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课前我发给每个小组两张这样的卡片和一个这样的学具盒。

  (盒中有:

方格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在拼摆时,出现了多种拼摆方法:

有的小组把方格纸放在卡片上面,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有的小组用同样大小的圆形拼摆;有的小组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摆;有的小组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摆;有的小组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摆;还有的小组出现这种拼摆方法(课件出示:

一个图形用长方形摆,一个图形用正方形摆)当有的小组出现这种拼摆方法时,立刻引起同学们的争议,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大家不同意这种方法,因为他们发现这种拼摆方法的学具大小不相同,形状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学生经过共同探究,知道要正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而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已经形成1平方厘米1方分米空间表象的基础上,1平方米的教学刘老师以放为主,让学生迁移类推猜出1平方米的定义。

  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表象,而后又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实物,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老师还特别注重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她设计的练习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面积单位平方两字有了更深的领悟,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值得商榷的地方尽管本节课优点很多,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刘老师没有充分地照顾到全体学生,如果老师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玉田实验小学二00八年十二月《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六横中心小学王芳英听了三位名师的3节课,又听了三位名师指导的3节课,受益非浅。

  现在就马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马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

  虽然整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马老师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从理解面积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单位要统一,到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环环紧扣。

  尤其在理解面积概念时,从初步感知——引出面积概念——再次认知,进一步巩固面积概念。

  二、回归生活的数学让学生学得更有味了。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让学生找找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反馈热情高涨。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节课,马老师忽视了书本的作用,本节课加入了自学的环节。

  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都是通过自学,自己找答案。

  培养了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但马老师在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有待于商榷。

  1.面积概念不是很完整,应该指出电视屏幕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2.虽然找了身边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但是人体中的部位,如手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手掌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应让学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