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91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docx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目录

【摘要】2

一、霉菌的分类及相关特性介绍2

二、利用霉菌的历史回顾9

三、当前环境问题及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负面影响10

四、霉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前景展望20

五、结论20

六、参考文献21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人们在处理各种环境问题时,除了应用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外,近年来新近引入了微生物方法。

通过近些年来的试验,事实证明利用微生物方法在处理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环境问题具有物理、化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霉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其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霉菌:

霉菌的分类及相关特性介绍;

利用霉菌的历史回顾;

当前环境问题及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负面影响;

霉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前景展望。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将对霉菌在环境中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霉菌的分类及相关特性介绍

霉菌(mold)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生活及生产关系密切。

霉菌是由分枝的和不分枝的菌丝交织形成的菌丝体。

整个菌丝又分为两部分:

即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内或匍匐蔓生在培养基的表面,摄取营养和排除废物。

气生菌丝在培养基上方的空气中,由气生菌丝长出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霉菌菌丝直径约3~10μm,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可清晰看见,放大400倍细胞内部结构也可看见。

霉菌的繁殖方式,借助于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繁殖也可借助于菌丝的片段繁殖,由它的顶端延伸分枝而生成新的菌丝体霉菌分为腐生和寄生。

霉菌的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者蜘蛛网状。

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长得很快,可蔓延至整个平板。

不同霉菌的孢子有不同的形状、结构和颜色,可是各种霉菌菌落呈现不用结构和色泽。

霉菌可水溶性色素和非水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可溶于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现不同颜色。

霉菌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容易挑取。

霉菌可分为腐生和寄生,腐生菌中又分为:

(1)根霉(Rhizopus):

分类:

与毛霉同属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

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

很多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与毛霉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

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繁殖:

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黑色或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代表种:

米根霉(R.oryzae)

黑根霉(R.nigrican)等。

应用:

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

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

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2)毛霉(Mucor):

分类:

在分类系统中属于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也常见于水果、蔬菜、各类淀粉食物、谷物上,引起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

菌丝发达、繁密;白色无隔多核,为单细胞真菌。

形态特征:

毛霉的孢子囊梗有单生的,也有分枝的。

分枝有单轴、假轴两种类型。

毛霉的菌丝多为白色,孢子囊黑色或褐色,孢子囊孢子大部分无色或浅兰色,因种而异。

繁殖:

可形成孢囊孢子、厚垣孢子、接合孢子。

无性繁殖:

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体上发出,单生或分枝,顶端产生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为球形,囊壁上常有针状的草酸钙结晶。

在囊轴与孢子囊梗相连处无囊托,但孢子囊壁破裂时,留有残迹—囊领。

经济价值:

蛋白酶、淀粉酶、有机酸、甾体转化

毛霉的应用:

▪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

在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3)曲霉(Aspergillus):

分类:

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上,可引起食物、谷物和果蔬的霉腐变质,有的可产生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

形态特征:

菌丝发达多分枝,有隔多核,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footcell足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如“菊花”。

曲霉的菌丝、孢子常呈现各种颜色,黑、棕、绿、黄、橙、褐等,菌种不同,颜色各异。

繁殖:

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

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

---大多数为无性世代产分生孢子;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

代表种:

黑曲霉(Asp.Niger)、黄曲霉(Asp.flavus)

应用:

①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要菌种。

②是生产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菌种。

③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④农业上用作生产糖化饲料的菌种。

危害: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一种肝毒素,毒

性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

有十几种,均含一个糠酸呋喃的基本结

构和一个氧杂奈邻酮的结构。

(4)青霉(Penicillum):

分类:

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粮食和水果上,可引起病害或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

与曲霉类似,菌丝也是由有隔多核的多细胞构成。

但青霉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从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上生出,有横隔,顶端生有扫帚状的分生孢子头。

分生孢子多呈蓝绿色。

扫帚枝有单轮、双轮和多轮,对称或不对称。

繁殖:

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

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

代表种:

产黄青霉(Pen.chrysogenum)

桔青霉(Pen.citrinum)

展青霉(Pen.patulum)

应用:

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菌种,如产黄青霉和点青霉都能生产青霉素。

生产有机酸,如葡萄糖酸、柠檬酸

危害:

霉变、疾病

(5)镰刀霉(fusarium):

分类:

隶属于半知菌纲。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等上。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长柱状或者弯曲像镰刀而得名。

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是多细胞的,长柱行或者镰刀形,每个分生孢子有3~9个平行隔膜。

小型的分生孢子呈卵圆形、球形、梨形和纺锤形,大多数是单细胞的,少数是多细胞的。

繁殖:

多数是无性繁殖,少数是有性繁殖。

培养特征:

镰刀霉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圆形、平坦、绒毛状。

颜色有白色、粉红、红、紫和黄等。

有些种类的颜色为水溶性的,可溶于培养基中。

应用:

镰刀霉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强,可用于处理含氰废水。

少数可用于利用石油生产蛋白酶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

(6)木霉(trichoderma):

分类:

隶属于未知菌纲。

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

形态特征:

其有性阶段称为肉座菌属(Hypocrea)。

菌丝透明有隔,分枝丰茂,分生孢子梗有对生或互生分枝,分枝上可再分枝,分枝顶端为小梗,瓶状,束生、对生、互生或单生,由小梗生出分生孢子,多个分生孢子粘聚成球形的孢子头。

气生菌丝的短侧枝成为分生孢子梗,其上长出对生或互生分枝,并可再长出二级、三级分枝,分枝上又束生、对生、互生或单生瓶状小梗,其末端产生近球形、椭圆形、圆筒形成倒卵形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以黏液聚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子头。

菌落伸展迅速,呈棉絮状或致密丛束状,一般绿色,菌落表面常呈同心轮纹状。

一般腐生。

繁殖:

无性繁殖。

应用:

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较强。

(7)交链孢霉(alternaria):

分布:

分布于土壤、空气、工业材料上

形态特征:

菌丝暗至黑色,有隔膜,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梗较短,单生或丛生,大多数不分枝,与营养菌丝几乎无区别。

分生孢子呈纺锤状或倒棒状,顶端延长成喙状,多细胞,有壁砖状分隔,分生孢子常数个成链,一般为褐色。

繁殖:

无性繁殖。

应用:

有些菌种可用于生产蛋白酶,某些种可用于甾族化合物转化。

(8)赤霉属(Gibberella):

分类:

属于核菌纲,球壳菌目,肉座霉科。

分布:

土壤、空气及秧苗等农作物上。

形态特征:

赤霉菌在自然环境和人工培养条件下都很少产生有性世代,一般按其无性分生孢子世代进行鉴定,其菌落为棉絮状,白色或有色。

菌丝有隔膜,分枝,无色或有色。

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

其无性世代产生的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小型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有圆形,卵形到长柱形。

另一类型为大型分生孢子,由多个细胞组成,有隔膜,孢子呈镰刀形或长柱形。

两种类型的孢子都在菌丝顶端串生或集聚成团,无色或有各种颜色

繁殖: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壳球状,光滑,为蓝色。

子囊长棒形,内含8枚子囊孢子,排列成两个不规则的行,子囊孢子直而狭长。

应用:

可用于产生赤霉素,除能刺激植物生以外,还能打破种子和块茎器官的休眠,对蔬菜,特别是叶菜类的增产中有一定的作用。

(9)白地霉属(Geotrichumcandidum)

分类:

隶属于丛梗孢子科的地霉属。

分布:

白地霉广泛分布在烂菜、青贮饲料、泡菜、有机肥、动物粪便、各种乳制品和土壤等处。

形态特征:

菌落平面扩散,组织轻软,乳白色。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断裂成圆柱状的裂生抱子。

应用:

白地霉的菌体蛋白营养价值很高,可食用或作饲料,可提取核酸,还可用于合成脂肪,制糖,酿酒,制造定粉、食品、饮料、豆制品及制药等行业;白地霉还可用于处理废水。

二、利用霉菌的历史回顾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利用霉菌制浆、制曲。

近代发酵工业利用霉菌生产酒精、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等)、抗生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酶制剂(如定粉霉、蛋白酶、纤维素酶等)、维生素及甾体激素等。

现代,霉菌可发酵饲料,生产农药,镰刀霉分解无机氰化物能力强,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有的没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

例如,根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淀粉酶、糖化酶,是工业上有名的生产菌种。

有的用作发酵饲料的曲种。

我国酿酒工业中,用根霉作为糖化霉种已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家甜酒曲的主要菌种。

近年来在甾体激素转化、有机酸(延胡素酸、乳酸)的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毛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多,如高大毛霉能产生了一羟基丁酮、脂肪酶。

鲁氏毛霉不仅用于酿造工业,还可用于做豆腐乳,总状毛霉用于制造豆豉。

有些毛霉还可以用于甾族化合物的转化,生产草酸、乳酸、琥珀酸以及甘油。

曲霉(Aspergillus)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

2,000多年前,我国就用于制酱,也是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

现代工业利用曲霉生产各种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有机酸(柠檬酸、葡萄糖酸、五倍子酸等),农业上用作糖化饲料菌种。

例如黑曲霉、米曲霉等。

青霉(Penicillium)是产生青霉素的重要菌种。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各种物上,常生长在腐烂的柑桔皮上呈青绿色。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其中产黄青霉、点青霉等都能大量产生青霉素。

镰刀霉可利用氰作为合成细胞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使污水得到净化和解毒。

木霉作为是纤维素霉的重要生产菌,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其生产纤维素。

人们利用赤霉(Gibberellafujikuroi)产生的一种不同类型赤霉素的混合物,是农业上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尤其在促进晚稻在寒露来临之前抽穗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人们利用白地霉合成脂肪,能利用糖厂、酒厂及其他食品厂的有机废水生产饲料蛋白。

总之,人类已经利用各种霉菌的相关特性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相信在今后的人类发展史上,霉菌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环境问题及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负面影响

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肯定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不断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同时引发出环境问题。

由于古代人类生活简单,刀耕火种,生产力不发达,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随后,人类学会了驯化动物,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了,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意识加强了。

与此同时,由于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反复刀耕火种,导致土壤被破坏、植被锐减、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地变成荒漠。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突出。

特别是到19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相继在各国完成,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大,人们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

又由于当时人类对于环境及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致使环境问题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十分严峻,水污染尤其突出。

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的监测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

据对15个省市29条河流的监测,有2800公里河段鱼类基本绝迹。

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呈黑绿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沿岸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

1994年7月,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两亿吨污水排入干流,形成70公里长的污染带,使苏皖两省一百五十多万人无水可饮。

各地由于水污染导致的停工、停产及纠纷事件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000万人和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环境是资源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

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国外曾有空气罐头出售;由于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地下水抽取过度,世界许多地方出现水荒;由于人口猛增、滥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匮乏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利用微生物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有奇特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在环境保护中应该如何利用霉菌来解决一些特殊的环境问题,如何尽量避免一些霉菌产生的毒素,以达到霉菌在环境保护中的高效快捷安全利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

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由于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在微生物产生的酶的参与下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通常把废水生物处理称为废水生化处理。

它是目前最重要的废水处理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对生物处理法提出一系列目标:

(1)要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得到透明的处理水。

(2)尽量去除N,P等营养盐类。

(3)尽可能减少产生的污泥量。

(4)尽可能使有用的物质作为资源加以回收。

为达到上述目标而尽量要求废水处理装置尽可能符合以下多种条件:

省钱、省能、操作容易、能获得稳定的处理水质,卫生上安全可靠,占地少等等。

然而,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往往是不可能的。

然而,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往往是不可能的。

例如,要缩短反应时间,曝气所要的动力费就高,在管理上也往往需要高度技术。

再如,生物处理中合适的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对于取得良好的水质是十分重要的,而这往往与占地小的要求有矛盾。

其实,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反应的处理法,它主要被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随着研究的进展,近些年来已有多种新工艺、新技术问世,可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或达到脱氮、除磷等目的,或取得资源回收利用的效果等等。

但在实践中,生物法并不是单独地被利用。

而是根据废水性状和处理目标,把沉淀、过滤、凝聚等物理、化学处理组合成一个系统,生物处理则作为其中的主体发挥着作用。

霉菌在污水的生物净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其中利用到了霉菌中的镰刀霉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很强的特点以及白地霉还可利用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蛋白等有用的物质。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

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

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

废水生物处理的作用机理。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是怎么起作用的呢?

概括起来,就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酶,来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是作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存在并起作用的。

所谓活性污泥,就是由霉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

也可以说,活性污泥就是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充满微生物的污泥。

生物膜其实就是附着在填料上呈薄膜状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絮体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丫ml,比重约为1.002-1.006。

以下是霉菌在含氰化物污染物的处理中的应用。

氰化物是冶金、化工,制药,纤维制造等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氰化物污染治理成本高,并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选择对环境安全的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理氰化物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之一。

木霉作为传统的生物修复微生物,已证明对氰化物污染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而且节细菌,白曲霉菌,拟青霉菌,镰刀霉,通过实验研究和它们对氰化物也具有耐受能力与降解作用,在对含氰化物的污染物的处理中,霉菌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其原理是:

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由于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而其中的大部分霉菌又能够对重金属进行吸附固定,因此霉菌在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中仍然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霉菌土壤中都有分布,因此人们也大力的开发霉菌,使其在土壤净化过程中发挥其最大效能。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同样在利用霉菌来处理修复土壤的同时,霉菌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镰刀霉(Fusarium)的一些种,如F.sporotrichoides(拟分枝抱镰抱)能产生一类营养性毒素,其成分为镰刀霉素配质糖背(Fusariogeninglycoside)和枝抱菌酸(Cladosporicacid)。

可造成白血球缺乏症,使血液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引起白血病,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和骨髓枯竭等病变。

这类菌主要感染禾谷类植物,尤其是高粱,毒素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40Co。

精曲毒素(Ochratoxin)是由储曲霉(Aspergillicsochraceus)侵染湿度高的仓贮小麦,而产生的一种毒性很强的肝脏毒素,对小鸭的半致死剂量为0.5mglkg。

除上述霉菌毒素外,还有不少毒性很强的霉菌毒素如黄绿青霉素(citreoviridin)、青霉酸(penicillicacid)等,和能致癌的如环氯霉素(cyclochlorotin)、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等。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真菌毒素多达300种,进一步搞清霉菌毒素及其危害并研究防治对策,仍然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

另外,霉菌在处理一些富有营养的污水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青霉菌HHE-P7利用桔水培养微生物絮凝剂。

考虑到微生物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因此本实验选取酱油生产中产生的桔水作为廉价培养基进行实验。

桔水是酱油厂在生产老抽时产生的废水,主要成份为糖类,又称为废糖蜜,因此COD含量非常高,溶液粘稠,是一种营养丰富,特别是C源充足的废水。

这样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还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是未来环保的一个很重要的努力方向。

刚才讲到,微生物分解废物的一个特点就是其高效性。

作为一个整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是惊人的。

可以说,、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

霉菌分布的广泛性注定了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有毒的氛(睛)化物、酚类化合物等能被霉菌分解。

半个多世纪来,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大量间世,如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增塑剂等等,它们都是地球化学物质家族中的新成员。

尤其是不少合成有机物在研制开发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它们具有化学稳定性。

因此,微生物一接触这些陌生的物质,开始时难以降解也是不足为怪的。

但由于微生物具有极其多样的代谢类型·和很强的变异性,近年来的研究,已发现许多微生物能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甚至原以为不可生物降解的合成有机物,也找到了能释解它们的微生物。

因此,通过研究有可能使不可降解的或难降解的污染物,转变为能降解的,甚至能使它们迅速、高效地分解。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益深入,海洋运输作为国际间大宗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大量油轮的开行带来了严重的海洋污染。

其中,海洋油污是海洋污染的主要形式。

仅仅由于油轮失事、油田漏油、井喷等流失的石油,每年就多达几百万吨,使大面积海域受到严重的石油污染。

因此,怎样消除海上油污早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主要经过a.扩散石油一进入海洋,很快在海面上向四周扩散。

据实验,4升原油流入海中,经过40.100小时扩展成4000m“边缘厚度为0.1^0.4微米的膜,于是石油与海水混在一起,逐渐为肉眼所看不见。

b.挥发石油中的挥发性组分,即沸点在150℃以下,碳原子数在10以下的碳氢化合物,大约在几天内可从海面挥发掉。

c.乳化占石油大部分的非挥发性组分和一部分挥发性组分,在海面扩散的同时,因受波浪搅动而与海水混合,并形成乳状液。

既有水中油滴型,也有油中水滴型。

油中水滴型的乳状液很难分散,会变成蛋黄酱似的粘稠油块,可长时间地漂浮在水面。

d.沉淀上述乳状液经过一段时间渐渐变成细粒状,于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