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01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docx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

原始太极拳

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

距今有五千年历史。

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

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已近九十高龄。

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极拳的真谛和绝技。

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练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

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

拳谱记载:

“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

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

”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

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

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

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

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

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

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

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

(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

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

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

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

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明:

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动部  太极十三式目录

第一式:

九转还阳功

第二式:

倒拽九牛

第三式:

三盘落地

第四式:

旱地拔葱

第五式:

双手推山

第六式:

左右换掌

第七式:

铁扇关门

第八式:

青龙探爪

第九式:

凤凰展翅

第十式:

左右削掌

第十一式:

仙人作揖

第十二式:

抱头观天

第十三式:

童子拜慈航

动  部  太极十三式演练

预备式

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

身体直立,两肩下垂,双手五指并拢,略靠身体,垂于两侧。

掌心向内,头要正。

两脚跟不要过分并拢,脚尖外展。

眼平视(图1)。

要领:

身要放松,表情要自然。

意念要静。

身体各部分要求简括为:

头顶、颈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提肛。

第一式  九转还阳功

1.托天抱目:

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抬,于头顶上方掌指相交,掌心斜相对。

抬头上视劳宫穴。

同时双脚跟提起,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图2)。

双掌外翻,徐徐向身两侧下按,还原成预备式。

如此反复上托下按九次。

要领:

双掌上抬,观想托住蓝天向上,双手上合有如抱住明月。

上托时自然吸气,使日月精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手三阴经,沿任脉下行达丹田。

按掌时呼气.并使日月精气内转,周流四肢百骸。

2.揉太极:

右手搭在左手背上,轻轻按在腹部。

先顺时针揉9圈.再逆时针揉9圈。

眼平视(图3)。

要领:

要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手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动作要轻柔缓慢。

3.拍太极:

右手搭左手不变,双臂撑圆,前伸上提与心平,然后下拍腹部,如此反复前提下拍9次(图4)。

要领:

要用意不用力。

4.灵官护法:

从预备式开始,双手臂上提前伸,与肩同高。

掌心相对,掌指朝前,眼平视(图5)。

要领:

伸掌时吸气,做到内静外动。

双臂伸直,水平向身两侧平展。

掌心向前,掌指朝外(图6)。

要领:

双掌平展,自然呼气。

引气由丹田上升经手三阴三阳经贯充两掌,意念切忌过重。

双掌上翻,屈肘后抱。

掌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

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

眼平视(图7)。

要领:

两手动作要同时进行,肘朝前时,不要耸肩。

尤其肩部要放松,心要静,意守丹田。

继上式不停,肘向身体两侧展开,再向身前并,还原成图7姿势。

如此反复展收9次(图8)。

要领:

外展要挺胸,自然吸气,双掌随展放开耳门,前并时含胸,自然呼气,贯于双肘尖部。

双掌由头部两侧直臂上托,掌心朝上,掌指向后。

双脚跟随之提起,离地约1寸。

抬头上视双掌(图9)。

要领:

掌上托时吸气,观想日月精气顺劳宫穴沉于丹田。

上托动作要缓慢。

双掌翻至掌心朝下,左手四指搭在右手指上,从体前下按至腹前。

掌指相搭,掌心向下。

随着按掌,两脚跟落实。

眼平视(图10)。

要领:

下按掌两手臂要撑圆,自然呼气,意守丹田。

双足原地不动,双手分掌。

掌指向前,掌心相对,屈肘上提至腋下。

继而双掌内旋,直臂向前水平推出。

再逐渐过渡到立掌,两掌距离与肩同宽,掌心朝前,掌指向上。

眼视双掌(图11)。

要领:

提掌推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提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挺腹后仰。

手型不变,直臂缓缓相随。

抬头后视(图12)。

后仰至极处时,即向前直身,双掌同时从头顶上方,向身两侧弧形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图1)。

要领:

后仰时,手臂与上身保持直线,同时自然吸气。

下按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5.摘星换斗:

从预备式开始,两脚原地不动,双手握拳收于腰际。

左拳变仰掌,屈肘由胸前向身右侧平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左。

眼平视左掌(图13)。

要领:

右小臂屈肘贴胸.眼神随掌走,插掌时自然吸气。

左手原掌型不变,经胸前向身左侧平云,再屈肘收回左肩处。

左掌再水平内旋,掌心朝上,掌指向右,缓缓上托至头上方。

右眼上视左掌背。

与此同时,右手变俯掌下按(图14)。

要领:

平云、内旋、上托动作要连贯,上托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向右屈,左掌随身尽力向右压,右掌也随之下按。

眼向右平视(图15)。

要领:

屈身前,先吸气,随压掌自然呼气。

压掌的程度要尽力而行,按掌和侧压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上身先向右转,再向前俯身。

左掌随之由身右侧下按至右脚前,掌心以略离地为适。

右掌同时屈肘后伸.掌背贴后腰命门处。

眼视左掌(图16)。

要领:

向前俯身拱腰.双腿站直,开始练时要量力而行,不得勉强。

左掌下按与右掌后伸要协调,下按时自然呼气。

原身形不变,左掌心向下,由左向右弧形转动至左脚前。

再由左脚转至右脚前。

眼随掌动(图16)。

如此反复做三次,还原成预备式。

要领:

转掌时要拧腰转胯,以身助手。

从右向左吸气.从左向右呼气。

全部“摘星换斗”的动作要连贯、舒展。

6.摘星换斗右式

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17、18、19)。

第二式  倒拽九扭

从预备式开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屈膝提起向前蹬出,与腹同高。

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

眼平视(图20)。

要领:

蹬腿时脚尖要上翘.腿伸直,上体正。

左脚落地成左弓步。

双拳空握,左拳屈肘向前勾出.与口同高:

右拳同时前伸,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向左。

眼视左拳(图21)。

要领:

左弓步与勾拳要同时完成,弓步后腿要蹬直,后脚不能拔起,上体中正。

勾拳要沉肩坠肘,右拳眼一定要置左肘尖下。

随上动,上身尽力前俯,左手型不变,右拳从身右侧直向后撩,拳心向前,拳眼向左。

眼下视左拳(图22)。

要领:

前俯时步型不变,与后撩要同时进行。

意念中用鼻吸地气,缓慢、柔和地沉于丹田。

两足原地不动,向上起身,右拳由后屈肘收于腰侧,左手型不变,眼视左拳(图23)。

要领:

右拳回收成立拳,拳心贴于腰侧。

自然呼气,将体内浊气全部呼净。

倒拽九扭右式:

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21~27)。

第三式  三盘落地

从预备式起,双掌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捧,至头百会上方,向内屈腕,双掌心朝下,右手指搭左手指,眼上视掌心。

然后,双掌型不变,随身下蹲,经体前下按掌,双掌距地面1寸许。

眼下视掌背(图28)。

要领:

上捧、下按动作连贯不停,按掌时两臂要撑圆。

捧时自然吸气,按时呼气.观想五脏之浊气,顺劳宫穴排出入地。

第四式  旱地拔葱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前分,外旋至两脚侧成半握拳,拳眼朝前,随起身而上提。

眼前视(图29)。

要领:

两膝略弯,两臂撑圆,上身不要前倾,呼吸任其自然。

意念上观想,分掌就是拨土,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

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

眼平视。

握拳是拔葱上提。

第五式  双手推山

双肘外分,肘尖朝外,两拳相对。

两小臂同时震肋,两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

眼平视。

要领:

肘外分时自然吸气,震肋时呼气。

双拳变掌直臂前推,与肩平,掌心朝前。

两膝略弯,身下蹲成马步,眼平视。

然后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再变掌向前推。

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

推掌时,两掌与肩宽,高度与肩平。

收拳时自然吸气,前推时自然呼气。

第六式  左右换掌

从预备式起,左手成立掌,屈肘上提至胸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右。

右掌同时收于腹前,掌心贴在下丹田位置上。

眼视左掌(图30)。

右掌先向左肘下插,再向右前翻出,左掌屈肘附于右肘旁,双掌心朝上。

同时右膝上提向右前蹬出,与腹同高。

眼视双掌(图31)。

右脚向前落地,双掌同时下翻,掌心朝下,向身左后双握手,重心后移左腿成左仆步。

眼视双掌。

右脚再向左撒步,右掌上提,左掌护腹(图32)。

要领:

提掌、翻掌、踢腿、捋手动作要连贯协调,呼吸自然。

图32、33为左式换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七式  铁扇关门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拳心朝上,左膝上提向正前蹬脚。

眼前视(图34)。

要领:

重心落于右腿,上身要稳。

踢腿时呼气,运气于左脚掌,随踢从涌泉穴放出。

左脚向前落地成左弓步。

双拳变掌,上提至胸前齐向前插。

掌心朝上,掌指向前。

眼视双掌(图35)。

要领:

上提时双手要屈腕、并紧。

插掌与落步要同时进行。

插掌时呼气,气贯十指。

双掌内旋,掌心朝前成立掌,再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外。

眼平视(图36)。

两掌再直臂前合。

如此反复动作三次(图35)。

要领:

平展要挺胸、拔背、塌腰,手臂与肩平,合时要含胸拔背。

平展时自然吸气,合时呼气。

第八式  青龙探爪

从预备式起,左脚先向左开半步成马步式。

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经胸前向内划弧,下按至两膝上。

双掌指斜相对。

眼视前方(图37)。

要领:

开步、按掌动作要协调连贯.呼吸自然。

马步要低,上体要中正。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内翻,掌心朝上,经胸前弧形上提,至左腋下时向左平插。

掌指向左,掌心向上,高与肩平。

身随左转,眼视左掌(图38)。

左掌屈肘经胸前向右推掌,高度与肩平。

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成立掌。

同时向右拧腰,身随之右转。

眼视右掌(图39)。

要领:

向右拧腰转身。

下盘必须稳定不变。

插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念上想着气从劳宫穴放出。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经右肩处向下按在右膝处,再屈臂向左斜挑肘,肘尖略高于肩。

眼视左肘(图40)。

要领:

按掌时自然吸气,挑肘时呼气,观想气从肘尖部放出。

上身不要前俯,下盘要站稳。

左掌向上向左平翻出掌,高度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向左。

眼视左掌(图41)。

要领:

翻掌要先正身、坠肘,用抖劲翻出。

图42~45为左式青龙探爪,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九式  凤凰展翅

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左腿提膝,向前蹬腿,落地成左弓步。

双掌变仰掌,掌指朝前,两掌并拢与心平,向身两侧平分,过渡成立掌,高与肩齐。

向前俯身拱腰,右掌下按左脚里侧。

左掌反臂上撩,掌指朝上,掌心向左。

眼下视右掌(图46)。

要领:

俯身时后脚跟不要拔起,蹬腿时身要稳,脚尖要上翘。

蹬腿、俯身、按掌、撩掌动作要配合协调。

按掌时自然吸气。

身形不变。

左掌由上向下按掌至左脚外侧.掌指向前,掌心贴左脚;同时,右掌直臂反向上撩。

眼视左掌(图47)。

要领:

按掌、撩掌同时进行,与拧腰转身协调一致。

左按掌时自然呼气。

图48为右式凤凰展翅,说明要领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十式  左右削掌

从预备式起,先做图37的动作,再做图38的动作(说明参照前述),然后左掌经胸前随俯身向右下斜削至右脚外侧,掌心斜向外。

眼视左掌(图49)。

要领:

上述动作要连贯,俯身拱腰与削掌配合一致。

重心略偏于右腿,削掌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向左肩上方平挑掌.与肩同高时向内逆缠,左肘前抬,高于肩部,经头后向上向前从体前下劈掌,落至腹部,掌指朝前,掌心向右,眼视左劈掌(图50)。

要领:

挑掌转身时,应以腰为轴转动。

劈掌时上身要正,下盘要稳。

挑掌时自然吸气。

劈掌呼气。

图51~52为右式削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十一式  仙人作揖

从预备式起,双掌先外翻,从身两侧上抬至头顶上方,两掌指相搭,右掌指压左掌指,随向前俯身,经胸前下按到两足前。

眼视双掌(图53)。

要领:

双腿要并拢站直,上捧掌吸气,下按掌呼气,观想气由劳宫穴排入地下。

手型不变,随直身上提至头上方时,双掌同时上翻,上身与双掌尽力右倾。

眼视双掌(图54)。

手型不变,身,掌回中后,再向左侧倾。

如此反复3次(图55)。

要领:

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整个动作要以腰带肩,以肩带掌。

提掌时吸气,向右摆时呼气;再回中时吸气,左摆时呼气。

动作要缓慢、均匀。

从身向右摆时即向右转腰,向身右下侧俯身拱腰,双掌型不变下按,至右脚外侧,双掌心略贴地。

眼视双掌(图56)。

要领:

按掌时腿要伸直,脚跟踏实,勿掀起。

两脚原地不动,双掌由右经双脚前弧形左转至左脚外侧(图57),再向右转。

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转时吸气,返时呼气。

收式时要先起身,手型不变,两臂撑圆,经胸前向上至头顶处时,双掌于身两侧直臂下落,还原成预备式。

第十二式  抱头观天

从预备式起,双掌屈肘上提,左掌向前,右掌向后直臂平插。

掌心朝下,眼视左掌(图58)。

要领:

擂掌与拧腰转体要协调,预备式时吸气,插掌时呼气。

双掌屈肘抱于头顶,左掌心扣在百会穴上,右掌压在左掌背上。

此手型不变,由身右侧俯身下蹲,再向下向左弧形拧腰转头,到右肘朝下,左肘朝上时止。

眼由下向左上斜视(图59)。

要领:

抱头时自然吸气,转身上观时呼气做右式时唯方向相反。

第十三式  童子拜慈航

由预备式起,双手后背,在身后合什。

眼平视(图60、61)。

要领:

图60是正视图,61是后视图。

合什时双掌紧贴后背,自然吸气。

全身要放松、要静,同时观想慈航道人,他是道教传说中的神掌、法术无边。

双掌下旋,掌背贴予腰两侧,再下插至胯处,随蹲身和向身两侧展开,掌心朝上,掌指斜向后。

眼视前下方(图62)。

要领:

身体要极力下蹲,但不要过于前俯,自然呼气。

向上起身,双掌由身后弧形向胸前上翻:

双掌指相对,掌背朝外,两臂撑圆与肩平。

眼平视前方(图63)。

要领:

下蹲时起身动作要缓,呼吸自然,思想要静,无杂念。

双掌慢慢回拉,掌心距胸l寸距离,此时双掌由下外翻,掌心朝外向前推。

眼平视(图64)。

前推回收,如此反复共做三次。

要领:

前推回收不得耸肩,要沉肩坠肘。

回收时吸气,推时呼气。

  双掌由下向内翻腕,屈肘收回胸前,手背相贴,掌指朝上,成外合什。

再经体前上举过头,双掌内翻,掌心相对成内合什。

眼上视双掌(图65)。

经体两侧直臂下落,返回成预备式。

要领:

合什的双掌不要过于紧贴,内、外合什动作要连贯,不可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