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实训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710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通信实训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实训报告.doc

《通信实训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实训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实训报告.doc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报告2012-3-14

gsm网络优化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

2012年2月11日——2012年3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分公司

四、实习单位

北京创和世纪通讯有限公司

五、实习主要内容

1、网络优化的概念

gsm网络从1993年在我国商用,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十多年里,我们的移动网络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网络规模和容量都居于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的高速发展,gsm系统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质量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频率资源逐渐匮乏,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网络到达最佳的运行状态,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及提高系统设备的利用率,已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移动通信网络的条件会不断的变化,如周围环境,话务量分布等,另外移动网络中有大量的小区参数可以调整,如接入电平门限、切换电平门限、相邻小区定义、频率配置等,它们都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对网络指标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整个移动网的服务质量,就必须一直观察和监

测整个移动网络,找出并排除故障,提高移动网络的网络质量,这就是网络优化的基本任务.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和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的效益,同时对网络以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gsm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交换网络优化和无线网络优化两个方面。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

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经常的还是用户的投诉。

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网络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投诉、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2、网络优化的目标

优化的过程的结果是寻找一系列系统变量的最佳值,优化有关性能指标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地能力,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

从网络的角度看,网络优化的主要目的是:

(1)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主要包括高质量的语音和其他业务的服务质量,足够的网络覆盖率和无线接通率等.

(2)尽可能的减少运营成本

主要包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网络容量,较少设备和线路的投资.

从企业的角度看,网络优化的主要目的是:

(1)创造企业竞争的优势

(2)降低成本

对网络不断优化后,用户将感觉到:

1.掉话次数减少;2.呼叫建立失败次数减少;3.通话质量不断改善;4.网络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3、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无线网络优化:

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包含:

(1)

(2)

(3)

(4)

(5)

(6)

(7)网络规划工程监督设备排障网络测试统计数据分析话务平衡覆盖优化

交换网络优化:

gsm网络优化不只有是无线部分的优化,还有交换部分的网络优化,应该从全网进行.

交换优化的主要内容是对局数据和路由数据进行优化,调整网络负荷均衡,包括信令负荷均衡、设备负荷均衡及链路负荷均衡等,使信令、话务路由畅通,优化路由.

4、网络优化的主要过程

网络优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的调整相互牵连、影响。

因此在工作中应时时注意从全局出发.

网络优化工作主要过程有系统调查、数据分析、制定和实施优化方案等。

一:

在工作中,我们监测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1).确认监测目标和范围

(2).确定网络优化的对象和目标

(3).计数器观测周期和统计报表

二: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omc话务量采集、路测数据采集、cqt测试数据采集、用户投诉情况收集以及其它仪表的测试结果等等,其中优化工程师日常优化依据的重点是omc话务统计数据和路测数据。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长途来话接通率、无线接通率、载频完好率、掉话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等,这些也是话务统计数据采集的重点。

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掉话及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较高的地段。

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

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三:

数据分析和问题定位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平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

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语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

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语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语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务统计数据、语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rxqual)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

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务统计数据、用户反映、路测、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平衡分析:

话务平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

通过话务平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

话务平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务统计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篇二: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

移动通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以系统配置的方式来加深、扩展移动通信所学知识,着重体现移动通信教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和运行维护的操作能力。

2.使学生增进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加深对移动通信知识的理解。

3.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配置和组网设计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

实习单元1配置管rnc理

1.1实习说明

1.1.1实习目的

了解rnc数据配置的管理,了解rnc网管系统的组成。

1.1.2实习项目

网管客户端的启动和退出;配置管理界面;熟悉通用操作。

1.2实习步骤及记录

说明:

1.rnc配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管理rnc系统的各种资源数据和状态,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配置,从根本上决定着zxtrrnc系统的运行模式和状态。

2.rnc数据配置是指在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operation&maintenancecenter)和网元(rnc)之间建立联系,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管软件界面,操纵rnc中的管理对象进行数据配置。

实习单元2,3rnc配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子网、管理单元、

全局资源、物理设备、局向配置、公共资源配置

1.1实习说明

1.1.1.实习目的

了解公共资源的配置,理解公共资源的意义。

1.1.2实习项目

配置子网;配置管理网元;配置集;

配置rnc全局资源。

1.2实习步骤及记录

说明:

对于zxtrrnc新开局,数据配置先后顺序如图0-1所示。

图0-1开局配置数据流程图

(1)公共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子网配置、管理网元配置、rnc配置集、rnc全局资源配置,是整个配置管理的基础;

(2)物理设备配置主要包括机架、机框、单板等,详细内容参见“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3)物理设备配置完成之后,要进行atm通信端口的配置;

(4)配置完成atm通信端口之后才能进行局向配置,局向配置主要包括iucs、iups、iub等局向的配置;

(5)以上配置完成之后,再进行无线参数的相关配置,主要包括引用类参数、nodeb及服务小区包含对象的配置、外部小区配置、邻接小区配置;

(6)在数据配置完成后需要进行“整表同步”或者“增量同步”,所配置的数据就可以同步到rnc,发挥作用。

数据的整表同步和增量同步都是在[管理网元]节点上进行的;(7)“整表同步”或者“增量同步”结束后就可以进行rnc软件版本的配置。

?

提示:

能够进行数据同步以及动态数据管理、软件版本管理等操作的前提是omcr同rnc保持

建链,这就要求omcr配置管理网元ip地址正确,同时在omcr服务器端要能访问该ip地址。

实习单元4局向配置

1.1实习说明

1.1.1实习目的

熟悉如何进行局向配置,了解各个局向的接口网元。

1.1.2实习项目

atm通信端口配置iucs局向配置;iups局向配置;atm端口配置。

1.2实习步骤及记录

atm通信端口配置说明:

1.atm端口配置主要是对rnc及与rnc相连的iucs(mgw/mscserver局),iups(sgsn局)和iub(nodeb局)进行承载信令和承载数据的aal2通道和ipoa的链路的配置。

2.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基站(nodeb)之间可以使用e1连接、光纤连接。

3.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sgsn)之间使用光纤连接。

4.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mgw)之间可以使用e1连接、光纤连接。

5.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mscserver)之间可以使用e1连接、光纤连接,或者无物理连接,通过mgw转接到mscserver。

局向配置说明:

局向配置主要是对rnc及与rnc相连接的iucs(mgw/mscserver局),iups(sgsn局)和iub(node局)进行信令链路和用来承载数据的aal2通道和ipoa的配置。

?

aal2通道:

也就是本rnc和相邻atm局间的用户面数据承载通路,这种通道主要用于rnc和cs域以及rnc和nodeb之间。

?

ipoa信息:

配置在atm上承载ip。

主要用于rnc和ps域之间的用户面数据通道以及rnc和nodeb之间的omcb数据通道。

?

iucs(mgw/mscserver局)、iups(sgsn局)和iub(nodeb局)参数配置没有顺序关系。

实习单元5无线参数相关配置

1.1实习说明

1.1.1实习目的

熟悉无线参数的相关配置。

1.1.2实习项目

引用类参数设置;创建nodeb;快速删除nodeb;创建服务小区;快速创建小区;批量创建服务小区;创建外部小区;创建外部gsm小区;创建邻接关系;

创建gsm小区邻接关系。

1.2实习步骤及记录

说明:

无线参数相关配置分为引用类参数设置和服务小区配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引用类参数设置中创建不同的传输格式集,通过索引方式在服务小区参数中引用。

1.引用类参数分为传输格式集、传输格式组合集、与业务相关的功控关系、小区上行接纳控制参数、小区下行接纳控制参数。

2.服务小区参数分为服务小区关键参数信息、小区和信道功率配置、小区载频时隙配置。

实习单元6动态数据管理

1.1实习说明

1.1.1实习目的

熟悉动态数据管理及操作。

1.1.2实习项目

动态数据管理启动;动态数据管理。

1.2实习步骤及记录

说明:

动态数据管理主要完成对rnc某些关键资源的状态查询和管理控制(如闭塞、解闭、激活、去活、阻断和解阻断等)。

对单板的操作,由于单板种类不同所提供的操作也不相同,clkg单板没有cpu只提供主备倒换和选择时钟基准的操作,外围单板提供主备倒换、单板复位和cpu占有率的告警门篇三:

通信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

实验报告

学号:

0705074112姓名:

齐梦雅日期:

2010-6-10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

实验报告

学号:

0705074126姓名:

石雷日期:

2010-6-10

实验一:

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

一、实验题目:

1.双边带调幅信号仿真2.信号平方的仿真二、实验内容:

1.双边带调幅信号仿真并观察输出信号的频谱2.观察信号平方后的波形三、实验原理:

1.正弦信号通过一个双边带调幅图库后用,用接收图府库分析图符观察原始信号和调幅后的信号。

2.信号经过指数函数,并另指数函数的a=2,用系统观察接收图观察信号。

四、实验仿真:

1.双边调幅信号的实验仿真图

3.双边调幅信号的频谱图

4.指数信号的仿真图

5.指数信号的频谱图

五、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基本了掌握systemview的安装与基本操作,并能利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系统仿真。

实验二:

学习系统参数的设定与图符的操作

一、实验题目:

1.dsb调制

6.am调幅信号的仿真3.单边带调制二、实验目的:

1.学习系统参数的设定方法

2.学习systemview软件图符库的基本用法三、实验内容:

1.利用systemview仿真am调幅2.利用systemview仿真dsb调幅3.利用systemview仿真单边带调制四、实验原理:

1.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1-1所示。

图2-1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图中,m(t)为调制信号,sm(t)为已调信号,h(t)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m(t)为调制信号m(t)的频谱,ω(t)为载波角频率。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

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2.用滤波法实现单边带调制的原理图如图3-1所示,图中的为单边带滤波器。

产生ssb信号最直观方法的是,将

设计成具有理想高通特性

或理想低通特性的单边带滤波器,从而只让所需的一个边带通过,而滤除另一个边带。

产生上边带信号时即为

,产生下边带信号时

即为。

图2-2ssb信号的滤波法产生

显然,ssb信号的频谱可表示为篇四:

2013大四通信实训报告

专业技能实训报告

题目通信机房维护与管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年月日

目录

1前言.................................................................................................................................................-1-

1.1前言论述................................................................................................................................-1-

2合理规划计算机机房.......................................................................................................................-2-

2.1机房位置选择.........................................................................................................................-2-

3.2监控操作室的空间配置.........................................................................................................-2-

4.3电力系统设计配置.................................................................................................................-3-

5.4照明系统................................................................................................................................-3-

6.5空调系统设备规划.................................................................................................................-3-

7.6计算机机房接地系统.............................................................................................................-3-

8.7计算机防雷保护.....................................................................................................................-3-

9.8防火工程................................................................................................................................-4-

10.9硬盘保护................................................................................................................................-4-

11.10加强安全性预防...................................................................................................................-4-

3计算机的维护...................................................................................................................................-5-

12.1利用硬盘还原保护技术.........................................................................................................-5-

13.2系统恢复技术.........................................................................................................................-5-

3.2.1使用克隆(ghost)技术备份和恢复系统......................................................................-5-

3.2.2进行网络克隆..............................................................................................................-5-

14.3利用internet和局域网资源..................................................................................................-6-

3.3.1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及时安装最新的系统漏洞补丁程序..............................-6-

3.3.2从局域网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6-

15.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6-

16.5加强系统安全性预防.............................................................................................................-7-

3.5.1对rom-bios的保护...............................................................................................-7-

3.5.2用软件保护..................................................................................................................-7-

3.5.3采用强健(即安全性高)的操作系统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