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29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docx

财政部财科所李同帅三套模拟题模拟题一及答案

模拟题

(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产方式

2.价格歧视

3.公债的排挤效应

4.自然垄断

5.产业集中度

6.通货紧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释“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产品实现问题”。

2.简析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发展的特点。

3.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存在哪些缺陷?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析当前我国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2.试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2.价格歧视:

指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价格的做法。

这些商品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能在质量和性能上略有差异。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商品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自己的产品拥有一定定价权的企业就有可能实行有差别的价格政策。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级。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这样企业就能够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实行完全的价格歧视,企业必须拥有关于需求者偏好的完全信息,而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提供间接的选掸机制,利用消费者的自我选择约束来分离不同的消费需求层次,从而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如电力公司实行的按不同用电量定价,餐馆向顾客提供的单价不同的选择一一自助餐与菜单点菜等。

三级价格歧视是利用直接的信号来区别对待需求者,包括需求者的就业岗位、居住区域、年龄等。

根据这些信号,企业将需求者分为几类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针对不同的群体,同样的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

3.公债的排挤效应:

指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的一种现象。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种效应:

排挤效应、货币效应和收入效应。

大量发行公债将引起资金排挤效应,对民间需求及所得分配有不良影响。

4.自然垄断:

指某些产业中,只有由一家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供给整个市场才能使生产最有效率的垄断现象。

在自然垄断行业.如果由两家以上的企业进行生产,生产成本将会上升。

当在任何产量范围内部有规模经济特征时,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就会下降,并且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产量,一个企业生产总比几个企业共同生产更节约成本,此时就存在着自然垄断。

实际上即使平均成本不是处处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自然垄断也可能发生。

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不过,在后面这种情况下自然垄断的出现还和市场需求规模有关,它意味着市场需求规模使得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市场供给比由几家企业共同提供的平均成本更低。

5.产业集中度:

指市场中主要品牌的集中程度,也称市场集中度。

具体含义是在一定区域,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品牌其销量累加所占总量的比例。

产业集中度反映出行业内垄断及竞争状况,是分析竞争行业环境和发展阶段一项重要指标。

市场研究分析通常以CR4(即行业内前四位品牌市场份额之和)或CR8两项数据来计算产业集中度的高低。

一般而言,CR4>60%即可视为高市场集中度行业,30%<CR4<60%为中市场集中度行业,CR4<30%为低市场集中度行业。

高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并处于寡头垄断阶段,业内市场机会已经很少;中市场集中度意味着行业在发展变化,业内竞争激烈,品牌处于从分散到集中的途中,行业正处于垄断竞争阶段,此时对强势品牌是一次机会,对普通品牌而言,则可能是威胁;在低市场集中度行业中,各种规模的出版社面临的机会相对较多,但环境比较错综复杂,难以简单判断竞争是否激烈。

6.通货紧缩:

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给的结果。

在总供给方面,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不会产生盲目的、不顾市场需求的、持续大量的过度供给。

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因信息、激励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过度供给。

在总需求方面,总需求是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

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与社会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之间存在顺畅的传导通道,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是货币和信贷供应量的不足。

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再者,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

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

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

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三、简答题

1.简释“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产品实现问题”。

答: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是产品实现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理解这句话要把握以下几点:

(1)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包括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商品资本,它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还包括流通过程的两个阶段。

在单个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是互为条件、互为媒介的。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由社会总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总和所构成,也就是由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所构成。

所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要从分析社会总产品入手。

(2)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

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土地、森林、矿藏、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等。

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包括人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各种消费品。

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成两个部类:

第I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Ⅱ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不变资本(以C表示)、可变资本(以V表示)和剩余价值(以m表示)。

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式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按价值形态分为C、V、m三个部分,是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前提。

只有弄清了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的组成,才能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的条件。

实现问题,就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所谓价值补偿,是指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而全部收回。

所谓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实物上得到补偿,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2.简析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发展的特点。

答: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资本输出虽然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早已存在,但在那时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并且数量也较小,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才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成为帝国主义的又一基本特征。

二次大战以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发展的特点:

(1)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金融资本的巨大增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量剧增。

据统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45年的资本输出量为510亿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增长了10倍,1996年仅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就达到近8000亿美元。

(2)资本输出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战前,资本输出的主要流向是经济落后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

据统计,1938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中,输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占70%,输向发达国家的占30%。

战后,资本的投资重点已逐渐转向发达国家,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输出资本为主要输出流向。

(3)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很快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并成为日益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4)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往往采用对外“援助”。

战后,由于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广泛发展和旧殖民体系的解体,迫使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策略不能不随之变化,资本输出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往往以对外“援助”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输出。

这种“援助”分为贷款和“赠与”两种方式,贷款要还本付息,从中还能看到资本输出的性质,而“赠与”则掩盖了资本输出的本质。

其实,“赠与”在表面上是单方面的“无偿赠送”,实际上总是附加种种条件,通常要求受“援”国用所“赠”之款购买提供“援助”的国家的商品,由提供“援助”的国家监督使用所“赠”之款,受“援”国还要向提供“援助”的国家提供优惠的贸易和投资的条件;接受军事“援助”的国家还要承担一定的军事义务,诸如提供军事基地,允许提供“援助”国家在受“援”国驻扎军队等等。

3.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存在哪些缺陷?

答:

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本联结方式,即在商品等价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或各种经济行为发生与形成的内在过程。

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市场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礼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以市场作为基本联结方式。

遵从商品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以此为基础调节着国民经济的运行,调节着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

市场机制被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通过市场上各种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来推动经济的运行和实现资源的配置。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经济体制,它也蕴含着内在功能性缺陷。

正式市场机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市场经济难以解决经济活动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等的问题,也就是发生“市场失灵”。

政府需要通过其资源配置对此进行必要的干预。

市场机制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产品的有效生产,政府的首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

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面,社会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应该鼓励那些能够带来正外部效应的生产活动,限制那些带来负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但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包含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在内的复合体,是不完全竞争。

政府通常采取替代市场来组织公共事业的生产来防止或通过价格管制的办法来纠正自然垄断,制定反托拉斯法对市场垄断加以限制。

第四、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社会必须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公平问题。

政府可以普遍采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

第五,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宏观的经济波动与失衡。

因为市场机制注重的眼前利益和个体的微观利益,市场的调节作用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宏观总量失衡、长期发展受阻。

国家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论述题

1.试析当前我国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答:

(1)当前我国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部分商品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而需求虽有增长却仍显不足,尤其是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具体来讲:

①由于供过于求是导致近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而供求矛盾又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体制性弊端,包括投融资体制、财税及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等。

②我国价格总水平的下跌有产品成本下降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一是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消费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整顿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取消几百种乱收费,多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电信、粮食、棉花等一些商品价格,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近年来我国市场化体系建设、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使商品在流通领域所需时间比以前明显缩短,商品交易成本不断下降。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在前几年通货膨胀时期,许多商品价格出现过度上涨,近几年这些商品价格中的不合理上涨因素逐步被剔除,有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些因素对价格走低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

③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2000年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也主要取决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续获得好收成,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成为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另外,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了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造成了相当多的工业品供大于求。

目前,影响物价变动的关键因素市场供求格局尚未改变。

目前,多数商品特别是吃、穿、用商品价格依然继续下降。

相对于供给而言,需求虽有增长却仍显不足,尤其是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这一方面是受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能力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不仅直接分流了居民的消费品购买力,而且使人们对未来支出增长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增强,导致即期消费倾向下降。

(2)我国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反映和调节各个经济主体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范畴和机制。

价格与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存在关系密切,使得价格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推动产品的销售。

消费者从中受益,但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走低,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关系将继续处于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状态,多数商品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

在这种格局下,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难以走高。

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低,进一步增加了部分消费品价格下降的空间,也使不少商品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

②需求压抑与相对过剩并存。

尽管经过八次降息,依然挡不住我国居民的存款热情。

储蓄增速已远远超过已实现购买力的增长,也远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趋势在2002年和2003年继续呈上升势头。

这表明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居民压抑消费需求有密切关系,并非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③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将面临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要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

“9·ll”事件的发生使美国经济加速走向衰退,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因此,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数据,200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4%,与2001年持平。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的放缓将对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严重影响,也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④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还没有形成。

由于投资体制不健全,促进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尚不完善,投资增长还主要依靠政府国债投资项目的拉动,民间投资增长尚不活跃,投资增长缺乏持久动力:

⑤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国内市场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进口关税下调,一些非关税措施调整或取消,更多的国外商品和服务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供给总量将有明显增长,许多低价商品的流人也必将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冲击。

⑥我国价格垄断行为与“价格战”现象并存。

这一事实向我们提示:

市场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之间的矛盾正在趋于激化,当前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这一矛盾无法取得合理的协凋。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之间矛盾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供求对接.协调供需之间价格差距的市场主体缺位。

第二,缺乏必要的产业退出机制,生产者无法实现资本退出。

没有退出机制的结果就是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

⑦消费者的消费和价格预期的影响。

消费者一般都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的价格预期。

在价格下降过程中,很多消费者认为今后的价格还会下降,因此价格下降不一定能带来需求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教育、住房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逐步实施,使广大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降低,支出预期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当前消费的不足。

⑧由于金融体制改革不够协调,货币传导机制产生了一定的梗阻,影响了经济的活力。

—是尽管近些年来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仍达到了15%左右,但是,比起五年前增长的30%左右,可以说降幅仍然大了些。

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购买外汇,即是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

二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过于强调和看重了降低不良贷款比重这一硬性的风险指标,忽视了其他经营和发展性指标,使真正进入生产经营循环过程的货币增长幅度并不像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那杆大,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货币流动性下降,其结果加剧了实体经济原本已存在的供求矛盾。

2.试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既要保持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控制权,又要使国有资产运营充满活力,使之保值增值。

为此,在近几年内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套组织健全、权责分明的国有资产基础工作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监缴管理制度、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通过清产核资核实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到位,做到国有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清晰。

(2)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规范考核程序,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状况的考核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评价结果,并据此决定任免经营者。

(3)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转让市场体系。

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中介机构,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确保国有资产合理流动,不断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益,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建立一套规范的、具有权威性的国有资产立法、执法体系。

以《国有资产法》为母法,结合制定若干子法,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及其职责,国有控股公司的设立及规范运作,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基本手段及国有产权的转让,国有资产产权收益管理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内容是:

解决国有资产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状况,建立起管市场﹑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地方政府代表国家更充分地履行出资人职能﹐组建竞争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搞活国有资产经营,具体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体系,强化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

具体来讲,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实行国有资产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

(2)国家统一所有,就是要纠正目前存在的将国有资产变为地方所有、部门所有、企业所有的倾向,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统一在国家手中。

就国有企业的财产而言,属国家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3)政府分级监管,就是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监管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包括制定有关政策、监督国有资产的运营,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业绩,对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实行奖惩等。

(4)企业自主经营,从广义上讲,指所有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都应在相应的资产经营责任制的约束下,自主经营企业资产。

但从国有资产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上看,自主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应是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授权的专门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其前提是生产经营企业与资产经营企业的分工。

基本设想是:

将全国性行业总公司以及地方性行业总公司,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将这些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职能逐步消除,变为专门从事资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此外,还要将这些经济实体担负的部分政府职能解除。

(5)继续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有四大类: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这一定位是科学的,它把国有经济放在一个恰当地位,从而能够避免国有经济包揽一切、战线过长,国家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为国有经济进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有资本退出没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也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6)继续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步伐。

当前比较突出的任务有两项:

一是继续深化和规范股份制改革;二是大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很不规范,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行政垄断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就没有触动根本问题,平等竞争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

(7)对国有经济进行“减肥”。

目前,国有资产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战线过长,布局分散,素质不高,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待加强。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减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能够市场化的行业和领域,如石油、石化、电讯、电力、冶金、铁路、民航等,不一定都实行国有国营,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而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进行公平竞争,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军工的高科技领域都是民营企业经营,只要国家加强监督和管理,不仅不会给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反而还有利于高科技的发展。

所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基本任务,不仅仅是保证国有企业盈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积极推进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真正的股份制改造,促使企业与政府脱钩,推进产权多元化的改革。

这是难度更大的一项任务,因为它涉及一些部门或集团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