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738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docx

小儿推拿穴位之头面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

  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这是特点之一。

有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特点之二。

  本文着重介绍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操作方法、次数(时间)、主治及临床应用。

其中“次数”仅代表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治疗时参考,临诊时尚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疾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

  上肢部穴位治疗时,一般不分男女,仅操作一只手即可,临床习惯于推拿左手(亦可推拿右手)。

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

亦有根据病情或患儿体位而定顺序。

  但是对于疼痛较敏感的穴位,或具有较重刺激力的手法一般都放在最后操作,以利得到患儿的配合。

  ◆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

  线状穴。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

  次数:

30~50次。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

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

  次数:

30~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太阳】

  点、线结合穴。

  位置:

眉后凹陷处。

  操作:

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

  次数:

30~50次。

  主治:

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人中】

  位置:

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

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

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

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

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

20~30次。

  主治:

鼻塞流涕。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

  【百会】

  位置:

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操作:

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图204)。

  次数:

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

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

①治惊风、烦躁,可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穴合用;②治遗尿、脱肛,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

  【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图205)。

  次数:

30~5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

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惊风、烦躁可与按百会、清心经等穴合用。

  【风池】

  位置:

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操作:

用拿法,称拿风池。

  次数:

5~10次。

  主治:

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临床应用:

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

  【天柱骨】

  线状穴。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呈线状穴。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

  次数:

推100~500次。

  主治:

发热、呕吐、项强、惊风等症。

  临床应用:

①外感发热、项强可与拿风池等穴合用;②呕吐可与揉板门、揉中脘等穴合用。

  民间常可用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天柱骨,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作用同推天柱。

  【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

  1.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等。

  2.镇惊通窍按揉百会、揉迎香。

  3.升阳举陷按揉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