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56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7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安全教育 

课时

1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学目标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导入:

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是走读的,甚至有的是自行上学和回家的,老师特别担心这些同学的安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上学放学路上应该注意什么,住读的同学也来帮忙想一想。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3、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5)乘车安全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五、总结:

同学们,时刻注意安全能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祥和、喜悦,老师希望你们学会保护自己,每天开开心心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板 

 安全教育

人身安全,交通安全, 财产安全,饮食安全,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课时

2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刘冬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

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

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 师:

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观察直尺上有些什么?

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

左、右小组分开测量。

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大小刻度、数字、厘米)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

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

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

(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

(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2)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

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四.巩固反馈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请学生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板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大小刻度、数字、厘米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课时

3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刘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

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

(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

“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

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并说出注意事项。

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

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

介绍:

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

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

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板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认识线段 

课时

4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刘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情境引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

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师:

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

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并且互相纠正。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师:

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

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小结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

 5、画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

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板 

认识线段 

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5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刘冬

教学目标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

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

第三、四、五题

第3、4、5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

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先估测再实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第七、八题

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的定义,以便判断。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

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

再类推到第2小题。

第十题

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

学生判断

板 

练习一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 

课时

6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师:

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

(课件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

师:

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

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1、例2

(1)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

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2)小组讨论

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练习

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

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

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

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

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 

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 

课时

7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

课件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课件出示主题图。

1、教学例3

(1)36+34=70

这一题,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

在个位写几?

十位呢?

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36+35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

为什么?

你是怎么算的?

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

小结算法:

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2、出示课题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

(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二、练习

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3~7题

小组讨论

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 

(1)36+34

(2)36+35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

课时

8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具学具

卡片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复习

出示题目:

27+34、34+36、61+9、83+7、32+48、23+67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

(成人票:

36元。

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

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学生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3、你想买哪只汽球?

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作业:

课本13页第4题

先选汽球,再计算。

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

27+3434+3661+983+732+4823+67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应用 

课时

9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

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口算练习

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

二、应用题练习

1、出示题目:

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怎么列式?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条件和问题)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出示图:

球鞋45元  足球34元

谁先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

谁能根据刚才的那道题,利用上面的条件也编出一道应用题?

学生口算

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利用条件编出一道应用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 性 活 动

3、解决课本15页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列式计算说题目的意思,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三、练习

1、

小组讨论解决。

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应用 

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数学

册数

二(上)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课时

10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李玉莲、李芳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师:

你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

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

2、如:

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

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

在黑板上示范

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口算

列竖式

小组讨论

教   学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