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73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docx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年月日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绪论、第一节大脑的外形及大脑内侧面的主要沟回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了解断面解剖学与局系解的关系。

2.掌握大脑半球背外侧面、内侧面的主要沟回。

教学内容:

讲授:

1.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性质

2.人体断面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之间的关系

3.简介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4.介绍学习人体断面解剖学的方法和目的

第一章头部

第一节大脑

1.大脑半球的外形(背外侧面、下面)

2.大脑内侧面的主要沟回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讲后实习

2.讲解1小时10分钟

3.分组实习

4.去陈列室观察标本20分钟

5.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

2.大脑内侧面的主要沟、回的名称位置

本单元难点

1.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沟回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2.颞叶内侧面的海马及其附近的主要沟回的名称、特点

教学方法

 

利用投影仪先进行讲解,然后分组示教、实习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切面脑标本及模型

课外作业

总结大脑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主要沟回的分布位置及形态特点

绘制大脑背外侧面主要沟回的彩色图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二节大脑的内部结构:

1、基底核,2、大脑半球的白质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及屏状核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前连合、后连合、海马连合及穹窿连合的形成及位置

教学内容:

第二节大脑的内部结构

讲授:

1.基底核basalnuclei

2.大脑半球的白质纤维

实习:

1认识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回

2辨认大脑内侧面的主要沟回

3辨认大脑内部的主要核团(可结合模型)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1小时10分钟

2、分组进行结构辨认实习另一组同时去陈列室观察标本2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基底核的位置形态及在三维空间的立体位置

2.前、后连合和内囊

3.基底核与胼胝体与脑室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难点

 

大脑半球内的白质连合系及基底核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切片脑标本及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二节脑室:

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第五脑室形态位置与交通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各脑室的位置、形态与交通

2.了解各脑室与其它相关结构(胼胝体、背侧丘脑等)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二节脑室

讲授:

1侧脑室的形态分部及在脑内的空间分布位置

2第三脑室的位置和形态、交通

3第四脑室的形态、位置、交通

4第五脑室和第六脑的概念

实习:

1示教脑室的位置、形态和形成特点

2去陈列室观察脑室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1小时10分钟

2、分组进行结构辨认脑室的构成、位位置,另一组同时去陈列室观察脑标本3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2.第三脑室的构成、位置与形态特点

本单元难点

 

1.侧脑室在各切面上各壁的构成

2.脑室与其相邻结构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切面脑、脑室及基底核的剥离标本及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三节脑池:

小脑延髓池,脑桥小脑三角池,大脑外侧窝池,鞍上池、脚间池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各脑池的位位置、构成及其内容

2.了解脑池的年龄变化及各体间的差异

教学内容:

第三节脑池cranialcistern

讲授:

1.小脑延髓池2、脑桥小脑三角池

2.脚间池4、鞍上池5、大脑外侧窝池

第四节脑的血液供应

讲授:

1、颈内动脉2、椎-基底动脉3、脑的静脉

实习:

1.在标本上观察各脑池的位置

2.观察脑的动脉分布及其吻合(基底动脉环)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60分钟

2、分组进行结构辨认实习另一组同时去陈列室观察标本3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脑池的定义

2.脑桥小脑三角池的位置及内容

3.大脑外侧窝池、鞍上池的构成及其内容

本单元难点

 

1.鞍上池的位置及其形态,鞍上池内的结构及结构间的排列关系

2.脑桥小脑三角池的构成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切片脑标本、整脑标本及全套脑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休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五节头上部的水平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头上部1~34即1~11各水平断面特别是5~11各水平断面上的主要结构。

2.了解各水平断面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

教学内容:

第五节头部水平断面

讲授:

1头上部1~11水平断面

2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分组实习头上部各水平断面掌握其主要形态学特征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60分钟

2、分二组进行标本上的结构辨认实习3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各水平断面上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

本单元难点

 

1.脑5~11各断面上主要结构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2.穹窿透明隔、视交叉及其周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头部三维切片标本,全套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五节头上部的水平断面、头下部的水平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12~18各水平断面上的主要结构。

掌握12~18各水平断面上的主要结构特点

2.了解各水平断面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及主要形态学特征

教学内容:

第五节头部水平断面

讲授:

1.头下部12~18水平断面

2.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分组实习头下部各水平断面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60分钟

2、分二组进行标本上的结构辨认实习3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各水平断面上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

本单元难点

 

1.脑12~15各断面上主要结构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2.穹窿透明隔、视交叉及其周围的关系,掌握小脑及其周围的毗邻结构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头部三维切片标本,全套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六节头冠状切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头1~15各冠状切面上包括眶内的主要结构

2.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形态特点

3.了解海绵窦的毗邻结构及其排列关系

教学内容:

第六节头部冠状断面

讲授:

1头部由前至后1~15各连续断面及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2介绍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分布特点

实习:

分组实习头部冠状断面标本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1小时

2、分组进行结构辨认实习3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头冠状切面1~12的主要结构及形态特点

本单元难点

 

脑室及海绵窦及其相关结构的形态学特征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头部冠状切面标本及相应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七节头部矢状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头部1~6矢状断面上各结构的主要形态学特征

2.了解脑内基底核由外向内的排列关系

3.掌握内囊、侧脑室三角及鞍上结构的形态特征和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七节头部矢状断面

讲授:

1.头部第1~6矢状断面

2.观察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分组实习头部第1~6矢状断面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用投影仪理论讲授50分钟

2、分二个组进行结构辨认实习4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脑2~6各矢状面上主要结构的形态特点及其位置关系

本单元难点

 

1.脑室、内囊、基底神经核的位置及其排列关系

2.鞍上池内垂体周围结构的形态结构及其排列关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矢状切面标本及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综合复习一、头部水平、冠状和矢状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头部各断面上的主要结构。

2.了解各断面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及影像学特点

教学内容:

综合复习一:

1、头部水平、冠状和矢状断面

2、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1.分组实习头部各水平断面

2.认真总结已学过的断面的形态学特点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分四组进行标本上的结构辨认实习9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各水平断面上的重要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

本单元难点

 

1.脑各断面上主要结构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2.穹窿透明隔、视交叉及其周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习

教具准备

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头部三维切片标本,全套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二章耳第一节耳的结构1、外耳,2、中耳,3、内耳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中耳、内耳的形态结构及各结构间的位置排列关系

2.了解面神经、颈内动脉管、岩大神经等与骨迷路之间的关系

自学方式:

(借助标本,教材及参考书自学):

第二章耳ear(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organ)

第一节耳的结构

学习内容:

1外耳externalear

2中耳middleear

3内耳internalear

实习:

分组实习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特点及在颞骨内的相对位置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可先借助投多媒体学习100分钟

2、可分组进陈列室进行结构辨认实习4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内耳骨迷路在颞骨内的相互排列关系

2.中耳三部分的位置、形态及其位置排列关系

本单元难点

 

内耳的形态位置及其相互排列关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颞骨连续切片标本和内耳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二节耳的水平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耳图2~14平弓状隆起至平外耳道下1/3部断面的主要结构的形态

2.了解的各主要水平断面上骨迷路间的排列关系

自学方式:

(借助标本,教材及参考书自学):

第二节耳的水平断面

主要学习内容:

耳的各水平断面及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分组观察耳的各水平断面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1、可先去陈列室学习60分钟

2、可分组进行结构辨认实习4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在各水平断面上中耳各壁的位置、形态及耳内容(听内琏、肌等)的主要结构的形态

2.内耳骨迷路尤其是耳蜗的位置、形态

本单元难点

 

内耳骨迷路的形态特点、位置及其毗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水平切面标本及挂图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三节耳的冠状断面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图2~15至2~27各冠状断面上主要结构的特征和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内耳骨迷路在冠状面上各结构间的位置及其特征

自学方式:

(借助标本,教材及参考书自学):

第三节耳的冠状断面

主要学习内容:

耳各部冠状断面及相应的CT,MRI(磁共振成像)片

实习:

分组实习耳各冠状断面上结构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1、可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参考书学习60分钟

2、可分组实习进行结构辨认30分钟

3、自已讨论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鼓室各壁的位置、鼓室内容、内耳骨迷路在冠状面上的位置

本单元难点

 

内耳骨迷路各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及其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连续内耳冠状切面标本及模型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四章胸部纵隔内其内容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胸部纵隔内器官由前向后的位置排列关系及各器官的形态

2.掌握肺的分段、肺内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在肺门内的排列关系

3.了解纵隔内各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及在不同水平面上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第四章胸部

第一节纵隔及其内容

讲授:

1.纵隔的分区

2.纵隔的内容

实习:

1.上纵隔内各器官的位置、形态

2.中纵隔、后纵隔内的各器官的位置及排列关系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及补遗

总时:

100min

1、先理论讲授50分钟

2、分组去陈列室实习辨认纵隔内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40分钟

3、提问或总结10分钟

本单元重点

 

1.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位置、相互排列关系

2.肺的分叶、分段

3.心的各腔的位置及形态,心底大血管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

本单元难点

 

1.纵隔内各主要器官食管、主支气管、胸导管等的位置及其相互毗邻关系

2.左右主支气管前、后方的毗邻,

教学方法

 

先运用投影仪中的彩色图片进行理论讲授,后分组进行实物标本实习,实习中另一部分同学去陈列室观察标本,最后总结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力图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关键性的中心结构,以帮助学生记忆。

教具准备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幕布,陈列室全部标本

纵隔解剖标本,纵隔解剖模型,局部解剖挂图

课外作业

认真复习本次课内容涉及到的有关局、系解知识,借助参考书复习断面上重要结构的位置分布规律及一些重要器官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特点等。

参考资料

Ø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用

Ø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Ø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Ø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承德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断面解剖学授课教师:

职称:

教授200~200学年第学期

授课对象及时间

医学影像学专业级班

年月日第周第单元

课题

第二节肺:

肺的外形、肺段、肺内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支气管肺段的名称、位置

2.掌握肺动脉干的形态,掌握左右肺动脉的形态及其毗邻

3.了解肺门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第二节肺

讲授:

1.肺的外形

2.肺内支气管及支气管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