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3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九眼桥南桥头管道连通工程

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编制人:

职务(称)

审核人:

职务(称)

批准人:

职务(称)

 

成都市政集团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畅通工程项目部

2007年8月

九眼桥南桥头管道连通工程

深沟槽开挖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九眼桥南端,设计D1400污水管53米长一根,D1200污水管32.39米长一根,以及一座爆破井。

2.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场地条件

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一级阶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组成基坑边坡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层,由上而下地层为杂填土、素填土、中砂、卵石层,其成因、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现将地层分类描述如下:

杂填土:

杂色,主要由砖瓦块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

稍密,湿。

该层连续分布,厚度约2.0~4.5m。

②素填土:

灰、灰黄色。

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砖瓦块碎片等组成。

稍密。

该层连续分布。

层厚约0.6~1.6m

③中砂:

黄色、灰色。

由石英、长石、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组成。

稍湿。

呈条带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面,层厚0.90~1.20m。

④卵石:

黄灰、灰色。

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石组成。

划分为稍密、中密、密实三个亚层。

卵石层顶板埋深3.9~6.0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一览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一览表表3.1

土层

名称

重度

γ

(kN/m3)

容许承载力【σ0】(Kpa)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压缩模量Es

(MPa)

变形模量Eo

(MPa)

素填土

18.5

100

15

12

4.0

中砂

19.0

100

25

8.0

稍密卵石

20.0

300

30

22

中密卵石

21.0

650

36

30

密实卵石

22.0

850

38

40

3.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迳流补给。

勘察指出,场地内地下水静止水位为自然地面下9.3m,标高为486.95m。

地勘报告给出的卵石层平均渗透系数建议值为22m/d。

4.基坑开挖

4.1地下水降排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地下水位标高486.95,而本工程最深的爆破井基坑底标高为488.059,高出地下水位1.109米,因此本工程不采用深水井降排地下水,但在基坑底周边挖30*30cm的排水沟,在基坑一角挖50*50*50cm的集水坑,收集地表明水,并采用潜水泵抽排出基坑。

4.2基坑开挖

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本工程共布设顶坑两座,爆破井基坑一座,基坑开挖前首先采用人工挖探坑挖探地下管线,然后选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爆破井基坑及顶坑均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深度3米左右,顶坑边坡i=0.2,爆破井边坡i=0.3,基坑边坡均采用15厘米厚C20砼挂网锚钉护壁,钢筋网为Ф6@150*150,纵横加强筋为Ф16间距@1100*1200,并与锚钉焊接,由于施工现场狭窄,基坑开挖土方一次运出施工现场外。

5.喷锚施工工艺

5.1喷锚施工流程

喷锚护壁施工主要工序为:

基坑第一层挖土→修整壁面→测定锚杆位置→锚杆机就位→锚杆钻入设计深度→铺设钢筋网及加强筋→加强筋与锚杆焊接→喷射砼→锚杆灌浆→开挖第二层土→重复以上工作直至设计基坑标高。

对于砂层和较松散的砂砾石层,则采用先挂钢筋网并喷射砼,然后施工锚杆。

5.2喷锚施工工艺

5.2.1施工测量

(1)开挖线施放基坑开挖线(确保设计开挖坡比)

(2)锚杆定位测量喷锚护壁施工时在修整后的坑壁面上按设计测放出锚杆点位,插入钢筋作为定位标志。

5.2.2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必须根据设计管道埋置深度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在3.0m左右。

若遇到纯砂或易塌地层时可采取间隔跳挖等方式。

土方开挖必须与喷锚施工密切合作,一定要密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紧密配合护壁施工,切忌莽撞。

5.2.3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前,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网资料,探明周边地下管线埋深、走向。

防止锚杆成孔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受到损坏。

(1)杆体选择基坑喷锚护壁锚杆杆体选用Φ48焊管,杆体的选择要求表面平直、内部畅通。

(2)杆体制作杆体前端1/3~1/2长度范围钻孔形成花管。

钻孔直径6~8mm,纵向间距约70cm,钻孔沿锚杆周围呈3列排布。

锚杆端头做成楔形。

(3)杆体安放锚杆机就位后,杆体前端对准设计孔位,并调整杆体倾斜角度至设计要求,然后将杆体击入至设计深度,击入过程中杆体应保持平稳直顺、不变形。

5.2.4锚杆灌浆

(1)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为0.5:

1,压力控制在0.3MPa以内。

在有上层滞水时浆液中可加入速凝剂并增加水泥含量。

(2)每根锚杆压浆量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

(3)浆液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水灰比制作,并搅拌均匀。

制作好的浆液随搅随用,在浆液达到初凝之前全部压完。

5.2.5钢筋网工程

首先用调直机将盘元调直。

每排锚杆施工完毕后顺壁面绑扎钢筋网,然后沿着锚杆的横竖方向铺设、焊接加强筋。

5.2.6喷射混凝土施工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复查坑壁位置及坡度是否满足放线测量及

设计要求,坑壁应保持平整。

(2)采用人工现场搅拌,干喷作业。

(3)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喷射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面板按规范进行养护。

(4)卵石层顶板以上范围护壁面板上设置排水孔,间距2.0m~3.0m。

对于明显的出水点,应安设排水管。

5.3喷锚护壁施工注意事项

锚杆压浆时浆液压力、压浆量及基坑周围环境监控以及土方开挖方式是喷锚护壁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施工中应予高度重视。

压浆压力应控制在0.3MPa以内。

当孔口、面板出现返浆时终止压浆。

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喷锚护壁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基坑周围环境监控,特别是基坑周边地面变形监测。

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深度分层进行。

对于厚度较大的砂层,首先要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和长度,有必要时应先施工超前立锚杆,确保砂层稳定。

喷锚护壁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为了防止护壁上口进水,在坡顶上统一铺设0.8m宽的坡顶散水,采用C15砼,散水与基坑护壁同期施工。

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喷射砼厚度为150mm。

遇砂层时可分二次喷射。

网筋采用φ6钢筋绑扎而成,网筋间距150mm。

纵、横向加强筋采用Φ16螺纹钢筋,锚杆端部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联结。

加强筋间距同锚杆间距,如遇砂层或软弱层,可增加斜向加强筋。

砂浆锚杆的眼孔必须清洗干净,灌满灌实。

锚杆应做拉力试验,喷体应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在井下进行锚固力试验,应有安全措施。

处理喷射管路堵塞时,必须将喷枪口朝下,并不许朝向人员。

喷锚作业,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和配备良好的照明。

如遇砂层或软弱层,锚杆水平间距可调小,锚杆长度也可适当加长。

锚杆施工前须查明锚杆长度范围内市政管网的准确分布深度及范围。

根据该高程的地质情况并结合设计文件,各不同深度基坑锚杆长度分布见下各表:

8米深基坑:

锚杆排数

长度(m)

倾角(°)

杆筋

联结方式

第一排

7.0

10~15

φ48焊管

Φ16钢筋焊接

第二排

5.0

10~15

φ48焊管

Φ16钢筋焊接

第三排

4.0

15~25

φ48焊管

Φ16钢筋焊接

第四排

3.0

10~15

φ48焊管

Φ16钢筋焊接

第五排

2.0

15~25

φ48焊管

Φ16钢筋焊接

备注:

1.剖面横向加强筋均为Φ16;纵向加强筋为Φ16

2.锚杆采用一次注浆,浆体水灰比0.5,注浆压力0.1~0.3MPa;

6.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开工前将施工组织方案,按有关技术、安全规定进行审核、审定,并报送甲方及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2)施工前召集各作业班组负责人及质量、安全检查员认真熟悉图纸,熟悉相关规范规定,作好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工作

(3)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

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作好技术交底,施工中随时检查执行情况,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作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4)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工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对于不合格工序,下道工序拒绝接收,并向项目经理汇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各工序负责人必须认真作好本工序施工中的计量和记录工作。

(6)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出现的问题会同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7)作好材质检查和验收工作。

钢筋和水泥必须有质保书和材料检验报告方能使用。

砂、石须符合有关质量要求。

把好现场进料质量验收关,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退回。

(8)建立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的奖惩制度,质量好的给予奖励,质量差的给予经济、行政处罚。

(9)施工现场遇特殊情况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及业主商议,求得及时解决,确保施工质量。

6.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基坑、沟槽边坡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放坡。

(2)砼配合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

(3)为了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锚杆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一般不小于基坑深度。

(4)锚杆注浆压强在0.3Mpa以内。

(5)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加强筋必须于锚杆进行焊接。

7.施工安全

7.1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工地配备安全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职安全员,各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安全员随时检查安全情况,找出不安全隐患。

各班组严格执行本班组安全责任制,并和本班组的经济效益挂钩,不得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安全施工各项的要求,以及上级部门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做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检查施工设施的安全使用,监督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所有人员进入现场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规程教育,使其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强制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机械操作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上岗证后方可安排上岗,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所有机械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即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做到“令行禁止”。

现场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必须按《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有关规定进行。

(4)照明和设备用电须分开架设,作到一机一闸,并配漏电开关。

(5)建筑材料按指定地点分类集中堆放,堆放有序、美观,并设置标示牌。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作到工完场清。

禁止水、砂、水泥等材料随地洒落,禁止工具随地乱放。

(6)禁止闲人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偷盗。

(7)禁止施工人员斗殴,严禁随地倾倒剩饭、剩菜,保持现场卫生。

(8)夜间照明应有足够的亮度,确保安全施工。

(9)禁止私接电源和使用电炉,禁止在民工宿舍使用明火。

(10)收集气象资料,如遇有大雨、大风的预报,应会同有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7.2喷锚施工安全措施

(1)在进行喷锚施工前应对基坑顶面进行清理,防止上面的人员或机械引起物体坠落造成对施工人员的打击。

(2)喷锚前对基坑坡面进行清理,在确保坡面规则的前提下将松动的土石去掉。

(3)喷护和锚杆施工应分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喷锚施工不能在基坑有水的情况下带水作业。

(5)砂浆锚杆的眼孔必须清洗干净,灌满灌实。

(6)处理喷射管路堵塞时,必须将喷枪口朝下,并不许朝向人员。

(7)喷锚作业,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夜间施工应配备良好的照明

7.3变形监测设计

本基坑护壁为临时性支护。

根据工程性质、建筑环境及护壁设计要求,本工程基坑曝露时间40天左右。

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喷锚护壁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基坑周围环境及相邻建(构)筑物监控特别是基坑周边地面位移的监测。

本次基坑护壁施工应进行支护结构的变形,以确保基坑及周边设施安全。

(1)监测项目

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地面沉降。

(2)监测方法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采用TC2000全站仪。

(3)测量精度要求及监控报警值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1mm。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控值为15mm,报警值为25mm。

(4)监测点布置及监控周期

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周边坡顶盖层外边缘,共布置6个基坑变形监测点。

另外按变形测量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2个观测基准点。

位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一次初始值,各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各测一次。

基坑支护完成后视位移量大小及变化趋势而定。

(5)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

设置专职测量员,由技术负责人管理。

每次观测由同一个人、同一种仪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进行观测。

施工前对原场地作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照相存档。

各次监测均应在现场准确记录。

各次监测完毕后2日内应将监测结果反馈至项目部。

7.4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

根据基坑变形监测设计,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

(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监控值的原因。

(2)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锚杆、加内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

(3)本项目所有人员和设备在发生事故时,无条件接受调遣,并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

(4)加强与当地医院和救援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事故发生时与其能够联系和合作。

(5)由办公室负责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的联系和生活车辆的调配。

(6)根据挖孔发生事故类型的特点,一般为二种,一是人员在孔中受到伤害,对此要及时由救援人员将伤员救出孔,确认受伤害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简单处理后送往医院。

二是塌孔将人员埋在孔中,对此对塌孔进行机械开挖工作面后,由突击队迅速进行挖除,以最快速度救出被埋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后送医院。

8.绿色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自觉遵守成都市市政府、建委对施工的有关规定,主动到相关单位办理各种证照,热情主动协调甲方、监理、土建等各相关单位关系。

(2)各施工层面整齐明确,施工现场内道路保持畅通。

施工机械做到摆设整齐,机身整洁,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入场文明施工教育。

(4)施工现场整洁,做到工完场清。

禁止水、砂、水泥等材料随地洒落,禁止工具随地乱放。

(5)建筑材料按指定地点分类集中堆放,堆放有序、美观。

(6)临舍整洁、有序、卫生。

(7)禁止私接电源和使用电炉,禁止在民工宿舍吸烟和使用明火。

(8)禁止现场施工人员酗酒、斗殴、赌博。

(9)严禁随地大小便和随地倾倒剩饭、剩菜,保持现场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