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6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

管坑深基坑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管道施工,管线桩号长度约3.48km,拟分段施工,每段150米,管线基坑设计宽度2米,设计开挖深度最大5.8米。

安全等级一级。

根据现行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在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中,要求对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三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作连续监测。

二、监测方案设计依据

(一)本工程监测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本项目设计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标准;

3、《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广东省标准;

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广州市标准;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9,行业标准。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GB50497-2009)

根据设计要求,各监测项目及数量详如下:

(二)管道监测设置

序号

观测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1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

350

观测点距20米

2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测斜

350

观测点距20米,深度为15~20米

3

管线基坑外地下水位

350

观测点距20米,深度为15米

4

民用建筑物沉降

12

5

25

6

 

三、监测技术要求

(一)点位布施

1、平面控制点设置

平面控制网点选在基坑影响范围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每个施工段设置一个平面控制网(3点)。

平面控制点做法:

埋设反射棱镜。

2、水准基点设置

水准基点即高程起算点,埋设于基坑影响范围之外。

水准基点选在基坑影响范围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首层柱上,被选定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必须采用桩基础,并已建成多年,沉降已经稳定。

每个施工段设置一个独立高程网(3点)。

水准基点做法见大样图。

3、监测点(孔)埋设

(二)管道部分

1、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埋设

设置监测点500个。

做法:

混凝土初凝前埋入Φ18钢筋,在露出地面的钢筋上焊接50×50×3钢板,钢板上粘贴LEICA反射片。

并利用顶部突出的钢筋,打磨圆滑后作为沉降观测点。

2、管线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测斜孔埋设

共设置500孔。

孔位距支护结构1~2m,钻孔口径为130mm,孔深约为20m,终孔后,下入测斜管,孔壁回填细砂。

做法详见“测斜孔大样图”。

3、管线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孔埋设

沿支护结构缘外侧设500个观测孔,孔位距支护结构2~5m,。

做法:

先在设计点位钻孔,孔深约15m,口径为110mm,然后下入2吋pvc过滤管(包网),填砾,洗井,并测得孔内稳定水位。

详见“水位观测孔结构示意图”

(三)施测技术要求

1、水平位移基准网

在基坑围护结构边沿设置工作基点P(测站点),在基坑开挖土方前,观测A、B、C(两个夹角和三个边长),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往后的每次观测均需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

2、垂直位移基准网

采用独立高程网,按一级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对3个水准基点BM1、BM2、BM3的高程联测,求得每个点的高程最可靠值。

3、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小角法观测。

水平位移值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d—水平位移

—两次观测其水平角差值(")

—常数,其值为206265

D—从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

水平角观测限差如下:

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6";

半测回归零差8";

一测回内2C互差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8"。

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精度±(2mm+2ppm*D))监测,按二级电磁波测距精度施测。

4、测斜

用测斜仪测量支护结构(土体)的深部侧向变形。

测量时首先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志。

当触及井底时,应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停置5min,以便在孔内温度下稳定。

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做为测读起点,每0.5米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导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读数不稳。

将测头掉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其滑至孔底,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导轮在正反向导槽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少传感器的偏值和轴对准所造成的误差。

5、地下水位观测

用水位计量测地下水埋深hi,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的初始埋深h0比较,hi-h0即为地下水位下降值,精度为±5mm。

6、沉降观测(主要为梁家村民房、西二环高速公路高架桥的沉降观测)

按一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

并要求视距长≤30m,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计差≤1m,视线高度≥0.3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3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5mm。

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0.3

mm(n代表测站数)。

7、支护结构顶沉降观测

按二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

并要求视距长≤50m,前后视距差≤2m,前后视距累计差≤3m,视线高度≥0.2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5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7mm。

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1.0

mm(n代表测站数)。

8、支撑轴力监测

安装时测得反力计的初频,必须进行2次,与出厂初频比较,没有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值。

监测期间测量反力计的即时频率,可计算出内撑轴力的变化值。

监测精度≤1/100(F.S)。

计算公式:

K——标定系数(με/Hz2)

f0——初始读数(Hz)

fi——本次读数(Hz)

P——轴力(kN)

主要施工设备和观测仪器

XY-1钻机2台;

CX-01测斜仪1台,精度±1mm;

TOPCONDL-111C电子水准仪1台,每公里往返测中误差±0.3mm;

TOPCON332N全站仪1台,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

SWJ水位计1台,测量精度±5mm;

ZXY-2频率仪1台,精度1/100F.S。

五、监测组织

项目经理部专门成立了测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

监测小组人员名单见下表

 

监测小组人员表

序号

人员

职务

主要职责

1

李燕粉

项目副总工程师

全面负责监测工作。

2

邵怀英

工程部长

负责监测管理工作。

3

王活

测量组长

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4

何燕

测量员

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2)监测组主要职责:

①项目总工负责监测方案的审查;

②技术主管负责监督监测方案的执行;

③测量组负责监测方案的安排与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绘制图表。

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

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六、观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1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1次。

当大暴雨、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工作以仪器测量为主,并与日常逻视工作相结合,施工期间,做好现场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每次监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发现有位移,要按布网时的测量精度灰复。

施工中要及时观测和反馈信息,定期分析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存在问题,监测报告每周报送业主和监理,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测量反馈信息和工地会议纪要相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各监理报告,并书面报告业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七、工期

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度跟进监测。

八、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

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为施工安全提供准确、快速的信息,以便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作出预测、预报,并及时将成果反馈给决策层,从而改进施工方案和采取处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资料要求必须准确和迅速,为达到这个目的,现场监测仪器必须采用高精度设备,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测量人员完成,测量结果应及时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本工程规模大,监测周期长,拟成立一个专业测量小组,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和监测设备各一套。

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程,相应的报警值暂定如下: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工程经验,相应的警戒值暂定如下:

(一)管线部分

观测项目

警戒值(mm)

控制值(mm)

危险值(mm)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30

40

50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沉降

30

40

50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测斜

30

40

50

管线基坑地下水位

1000

2000

3000

周围民用建筑物沉降

10

15

20

测量完毕,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若发现位移变化较大,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报表。

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2天内提供报表一式四份。

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

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监测报表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工程概况,内容包括工程进度概况和本次监测内容时间等。

2、监测主要结果,给出各项目监测结果的最大值,判别是否达到警戒值。

3、分析、评价或建议。

对监测结果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建议意见。

4、附图表:

各项目观测结果表

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所用仪器设备、执行的标准依据

3、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4、监测结果、监测结论

日常基本监测和数据处理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监测反馈:

 

 

 

附图1

附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