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试题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6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国学试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试题4.docx

《国学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试题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试题4.docx

国学试题4

国学知识测试题(四)

古典名著:

1、填空

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孙悟空)。

2.巴金“激流三部曲”是:

(《家》《春》《秋》)。

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4.青梅煮酒论英雄是曹操在试探(刘备)。

5.《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谁的作品?

(安徒生)。

6.《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这本小说是由5个故事组成的,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7.(《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仁”是这部书的思想核心。

8.(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二、选择

1.《水浒传》中“血溅鸳鸯楼”的人物是(B)

A、林冲B、武松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

A、酒窝B、眼睛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

A、《孟子》B、《庄子》

4.《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

A、玄奘B、鉴真

5.“桑之未落,其叶若沃。

”出自(B)

A、《小雅·采薇》B、《卫风·氓》

6.《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B)岁。

A、20B、30

7.《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B)。

A、大雅B、国风

8.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 B)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3、判断

1.《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山东人。

(√)

2.19世纪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世界长篇小说之王。

(×)(短篇小说)

3.《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司马光。

(√)

4.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编的《史记》,全书共183篇,合计五十二万多字,是我国最伟大的历史名著之一。

(√)

5.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叫《诗经》。

全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6.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

7.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水浒传》。

(×)(三国演义)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

(√)

唐诗宋词

1、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2.七步成诗的是谁?

(曹植)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曹操)的诗句。

4.我们通常将男女新婚之夜说成“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这句诗是劝人们及时学习的。

这句诗出自(苏轼 )之手。

5.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欧阳修)。

 

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李清照)的作品。

7.西湖白堤是因纪念(白居易)而得名的。

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诗句。

二、选择

1.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A、晚春B、仲夏

2.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

 

 A.王勃     B.王安石

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B)

A、苏轼B、王昌龄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

A、山西B、陕西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B)

A、房屋B、酒

6.被世人称为“梅妻鹤子”的诗人是哪一位?

( A ) 

A、林逋    B、梅尧臣

7.《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B)

A、王维B、杜甫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月亮B、姻缘

3、判断

1.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是李白,留存至今的诗有九千多首。

(×)(陆游)

2.李白的诗风是豪迈、奔放。

(√)

3.“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写下的评语。

(√)

4.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失不再来。

(×)时不再来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花之君子者 。

(×)花之隐逸者 

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

(√)

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8.《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作品,此诗表现了作者的客旅愁思和孤寂的心情。

(√)

民俗礼仪

1、填空

1.中华母亲节是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

2.“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称呼。

3.爆竹声中除旧岁”指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

(春节)

4.“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是(孔子)提出的。

5.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6.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清明)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的习俗。

7.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的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8.王维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述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

(重阳节)。

二、选择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在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B、元宵节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B)

A、陕西B、甘肃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4.民间有个习俗:

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B)

A、宋B、明

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B)

A、王安石B、朱熹

6.“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B)提出的。

A、孟子B、孔子

7.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下列哪个节日有关?

(A)

A、中秋B、重阳

8.在机场、商厦、地铁等公共场所乘自动扶梯时应靠(B)站立,另一侧供有急事赶路的人快行。

A、左侧B、右侧

三、判断

1.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传说有二,一是源于点灯敬福,二是源于东方朔与元宵姑娘,元宵又称汤圆。

(√)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早在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便已经确立。

(√)

3.春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

4.孟子的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的形象,“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诵了两千多年,因此,我国把孟子生日作为中华母亲节,是为了让人们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

(√)

5.古人说话非常注重谦敬有礼、称人所长,有很多谦称和敬语。

比如说称呼自己,就叫“鄙人、卑职、愚生、不肖、不才、晚生、小生、在下”等等。

(√)

6.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

7.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祝福健康。

(×)压邪驱鬼 

8.北方人的年夜饭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更岁交子 。

(√)

诸子百家

1、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董仲舒)

3.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

4.战国思想家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5.《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国风)

6.“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孔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

 

8.“风骚”是《诗经》和(《离骚》)的并称。

二、选择

1.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的是下列哪位临沂历史名人(B)

A、郯子B、曾子

2.“凿壁偷光”讲的是(A)的故事。

A、匡衡B、刘洪

3.“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B)

A、《庄子》B、《管子》

4.“弟子规,圣人训”是(B)的遗训。

A、孟子B、孔子

5.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6.“鹿乳奉亲”指的是临沂人(A)的美德。

A、郯子B、曾子

7.“三纲五常”的“三纲”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B )

A、朱熹B、董仲舒

8.《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3、判断

1.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

3.从元代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

4.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

(×)14年

5.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

(×)孝悌

6.《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

7.“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

8.“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 这句话是说要坚持锻炼身体。

(×) 子女要孝敬父母。

典故百科

一、填空

1.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而立之年指(30)岁。

2.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3.“豆蔻”是指(13)岁。

4.“弄璋之喜”指的是:

(妻子生了个男孩) 

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 

6.“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垓下自刎的是人物是(项羽)。

二、选择

1.《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

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B)

A、背水一战B、破釜沉舟

3.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A)

A、一个成年人两臂伸开后两手之间的距离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4.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

5.“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A、男角B、女角

6.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

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

7.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B)

A、早上B、傍晚

8.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

(B)

A、令爱B、令正

三、判断

1.中国古称“华夏”,中国还有一些美丽的别称:

中华、赤县神州、九州、震旦、支那。

 (√)

2.最早的风筝制作,相传是中国春秋时期的鲁班。

(√)

3.最早使用“糊名”考试这个办法的是武则天即位初年。

(√)

4.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的是我国的江苏省。

(×)(四川省)

5.我国姓氏繁多,究其来源主要有以国名为姓、以居住地为姓、以次第为姓、以官职为姓、以职业为姓等。

(√)

6.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

7.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

(√)

8.“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她最早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

(√)

诗词接龙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1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1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牧童》)

1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4.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长歌行》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1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1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2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2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甫《清明》)

2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25.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2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抒怀》)

2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30.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