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7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docx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

2015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干细胞和癌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正常分化能力,而癌细胞不具有

 B.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癌细胞则不能

 C.癌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干细胞则只能分化不能分裂

 D.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子细胞均不可逆地完成分化过程

 

2.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3.夏季在植株叶片水分蒸发过快而发生萎蔫的情况下,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

 B.细胞呼吸所需要的O2可以来自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

 C.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D.植株叶片萎蔫过程中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4.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A.可能发生于硝化细菌细胞内

 B.表示噬菌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人体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5.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

 

6.外来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B.可能与本地种互相杂交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

 C.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并排挤本地种的生存

 D.该物种由于生存环境改变,可能受强烈选择作用而迅速演化成新的物种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9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7.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有五个步骤,依次是: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冲洗涂片、染色和观察.

(2)在《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中,刚开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然后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请问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周围的清水换成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的操作是:

      .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为了检测产物中的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可以用      检测,颜色变化为      .

(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是:

①绿叶中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②

      .

 

8.反馈调节机制在人体稳态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中普遍存在.图一表示人体内某种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图二表示各级神经元与骨骼肌连接的示意图,神经元①、②、③均可以使下一神经元或肌细胞兴奋.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图一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请在图中“○”中绘出表示促进的“+”或表示抑制的“﹣”,(2分)图中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器官是      ,抗利尿激素是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的重要激素,当内环境中单位体积的液体中溶质微粒增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将      (填“增强”或“减弱”).

(2)神经元受到一定强度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      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通过      (结构)传递.刺激图二中的A、B、C中的      点,可通过检测另外两点的膜电位变化来判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性.

(3)若图二中能引起肌肉收缩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每次兴奋传递时,神经元都会释放该递质,且该递质不能被细胞重吸收,但内环境中该递质的含量并不增多,其原因是      .

 

9.早在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      中进行.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      .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

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10.下表是某二倍体鸟类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已知体色(A、a)和条纹的有无(B、b)属于两对性状,且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第1组第2组第3组

黄色无纹×黄色无纹

黄色无纹黄色有纹

3:

1黄色无纹×绿色有纹

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1:

1:

1:

1绿色有纹×绿色有纹

绿色有纹黄色有纹

2:

1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判断依据是第      组实验.

(2)在第2组实验中,黄色无纹亲本的一个卵原细胞可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      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

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实验.

      .

 

 

(二)选考题:

2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

1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茉莉油的提取实验.图甲是实验流程,图乙是茉莉油提取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该同学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      .采摘原料应在茉莉油含量较高的      (填“花开的盛期”或“花开的晚期”)采收.

(2)图甲中B过程表示      ,通常应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      促进B过程的进行.要完成图甲C过程需要向提取液中加入      ,因为通过B过程获得的提取物可能含有      .

(3)蒸馏完毕,应先      ,然后停止      ,最后拆卸蒸馏装置,拆卸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

(4)茉莉油等芳香油挥发性强,      溶于水,      溶于有机溶剂(选择“不”“易”填写).

(5)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橘皮部分,提取一般不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原因是      .为了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然后用一种化学物质浸泡,使橘皮变得粗糙,细胞变得疏松,该化学物质是      .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近日,美国政府批准首例胚胎干细胞(ES细胞)人体临床试验.请回答下列与胚胎干细胞有关的问题:

(1)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如下:

早期胚胎→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用      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胚胎干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在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液中加抗生素的目的是      .

(2)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通常要加入      等天然成分,除了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及充足氧气的环境中,还需要保证细胞生活所需的      和      ;早期胚胎发育在      阶段以前的细胞是全能细胞.

(3)胚胎干细胞可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被移入胚囊后,胚胎将发育成只有部分细胞具有目的基因的“嵌合体”,这种“嵌合体”的后代可能会丢失目的基因,原因是      .

(4)早期胚胎中的胚胎干细胞,不仅可以被应用于哺乳动物胚胎性别鉴定,还可被应用于      等领域.

(5)“治疗性克隆”的结果说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仍然具有      .你支持“应立法保护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治疗性克隆”吗?

,请陈述理由.      .

 

 

2015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高考生物考前交流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干细胞和癌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正常分化能力,而癌细胞不具有

 B.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癌细胞则不能

 C.癌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干细胞则只能分化不能分裂

 D.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子细胞均不可逆地完成分化过程

考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分析:

1、干细胞有多种潜能,但是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一部分会进行分化过程,而同时会有一部分子细胞仍处于干细胞水平.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解答:

解:

A、干细胞具有正常分化能力,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A正确;

B、目前的实验证明,动物体细胞没有全能性,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形成各种细胞,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B错误;

C、癌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C错误;

D、干细胞能不可逆地完成分化过程,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化,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考点:

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解答:

解: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从活化状态到生成物质P释放的能量,A错误;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将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改变酶促条件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达到活化状态需要的能力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夏季在植株叶片水分蒸发过快而发生萎蔫的情况下,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

 B.细胞呼吸所需要的O2可以来自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

 C.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D.植株叶片萎蔫过程中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考查,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细胞呼吸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叶绿体吸收利用,A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氧气可以被线粒体吸收利用,B正确;

C、夏季在植株叶片水分蒸发过快而发生萎蔫的情况下,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C正确;

D、植株叶片萎蔫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D错误.

故选:

D.

点评:

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混合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A.可能发生于硝化细菌细胞内

 B.表示噬菌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人体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

解答:

解:

A、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一时空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如硝化细菌细胞内,A正确;

B、噬菌体是病毒,其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宿主细胞,B错误;

C、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一时空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人体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C正确;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由同一个mRNA指导合成的,是相同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结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图示过程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5.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A错误;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使大豆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中有新基因产生,B正确;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使染色体加倍,只产生了新的基因型,没有新的基因产生,C错误;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属于基因工程技术,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的转基因水稻,属于基因重组,没有新的基因产生,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外来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B.可能与本地种互相杂交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

 C.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并排挤本地种的生存

 D.该物种由于生存环境改变,可能受强烈选择作用而迅速演化成新的物种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①占据空的生态位;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⑤缺少天敌的控制.

解答:

解:

A、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A正确;

B、入侵的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可能与生态系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破坏生物多样性,排挤本地种的生存,C正确;

D、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不一定进化成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

B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点,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9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4题,共39分)

7.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有五个步骤,依次是: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水解 、冲洗涂片、染色和观察.

(2)在《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中,刚开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然后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请问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周围的清水换成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的操作是: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为了检测产物中的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可以用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颜色变化为 由蓝变绿再变黄 .

(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是:

①绿叶中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②

 绿叶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

考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

(1)取材

①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

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解答:

解: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有五个步骤,依次是: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和观察.

(2)在《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中,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周围的清水换成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的操作是: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为了检测产物中的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是:

①提取色素的原理:

绿叶中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②分离色素的原理:

绿叶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故答案为:

(1)水解

(2)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3)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绿叶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反馈调节机制在人体稳态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中普遍存在.图一表示人体内某种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相应器官,箭头表示分泌的激素所作用的对象;图二表示各级神经元与骨骼肌连接的示意图,神经元①、②、③均可以使下一神经元或肌细胞兴奋.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