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42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docx

天然气管定向钻穿越方案

G107国道郑州境改线项目孟庄-龙湖连接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向钻穿越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组织

四、资源配置

五、施工技术方案

六、HSE管理

七、管理文件及资料

附:

工程施工示意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G107国道郑州境改线项目孟庄-龙湖连接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京港澳-机场高速立交定向钻穿越:

穿越实际长度为192米,里程:

(0km+458.9m--0km+650m),最大深度为13.4m,出土角6°,入土角6°;本工程规划路有开挖穿越三处共170m;潮河定向钻穿越实际长度438.7m,里程:

(0km+19.3m--0km+455.0m)。

二、编制依据

2.1设计图纸

2.2国家法律、法规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

2.2.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2004)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90号(1997);

2.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

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49号(1991);

2.2.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

2.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5月1日实施)

2.2.9《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1996);

2.2.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2.2.11《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2001)。

2.2.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令393号(2003)

2.3施工及验收标准

2.3.1《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CSTT

2.3.2《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2007)

2.3.3《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

三、施工组织

3.1项目组织机构

3.1.1指导思想

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求发展。

严密组织、科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认真履行合同,本着“干一个工程、树一流信誉、交一方朋友、占一处市场”的方针,为业主提供一流服务。

3.1.2管理目标

达到四个第一:

服务水平第一、工程质量第一、企业信誉第一、管理水平第一。

3.1.3管理机构

为了使本合同项工程定向钻穿越施工顺利完成,我公司成立穿越工程项目部。

组织机构如图:

 

图3.1项目组织机构图

3.1.4项目部人员配备

针对该项目,我公司抽调业务能力强,有丰富施工和管理经验的骨干,组建本合同项工程定向钻穿越工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员

人数

序号

人员

人数

1

项目经理

1

6

经营管理

1

2

项目副经理

2

7

材料管理

1

3

技术管理

1

8

综合管理

1

4

QHSE管理

1

9

司机

2

5

财务管理

1

合计:

11人

四、资源配置

4.1劳动力配备计划

4.1-1穿越施工处人员配备表

序号

人员

人数

序号

人员

人数

1

队长

1

8

司机

2

2

控向

1

9

普工

3

3

司钻

1

10

4

泥浆

1

11

5

电工

1

12

6

机修

1

7

机械手

1

合计:

12人

4.2施工设备配备计划

4.1-2主要施工设备、机具需求计划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钻通钻机

ZT-25

1台

2

发电机

50kw

1台

3

泥浆泵

3HS-150

1套

4

导向系统

月蚀

1套

5

解放

10T

2辆

6

指挥车

长城越野

1辆

7

泥浆泵

4″

2台

8

潜水泵

4″

2台

五、施工技术方案

5.1工艺流程

 

此次工程中管道预制由安装队伍事先完成。

5.2穿越概述

5.2.1穿越地点位于G107国道郑州境改线项目孟庄-龙湖连接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京港澳-机场高速立交定向钻穿越:

穿越实际长度为192米,里程:

(0km+458.9m--0km+650m),最大深度为13.4m,出土点、出土角6°,入土点、入土角6°;本工程规划路有开挖穿越三处共170m;。

5.2.2设计曲率半径采用1500D。

5.2.3设计管线埋深9米。

5.2.4穿越管段采用弹性敷设,穿越管段补口专用收缩带。

5.3线路交桩

5.3.1.线路交桩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在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

5.3.2.接桩人员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部门会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组成。

5.3.3.接桩前要组织接桩人员充分熟悉需接桩区段的图纸及相关资料。

5.3.4.准备接桩工作所必须的车辆、图纸、生活用品,以及必要的现场标志物(如:

木桩、油漆等)、工具等。

5.3.5.接桩人员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和沿线路设立的临时性的水准基标。

5.3.6.对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基标由设计单位恢复后,予以交接,交桩后发生的丢失,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依据接桩原始记录予以恢复。

5.3.7.接桩人员应做好线路接桩的原始记录,达到指导放线和施工的目的。

5.3.8.施工人员应对线路的定测资料,线路平面,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并与现场进行一一校对,防止失误。

5.3.9.管线交桩完毕,应填写交接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施工人员共同会签。

5.4测量放线

5.4.1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施工规范和施工图;

(2)交接桩记录以及接桩人员的原始记录;

(3)符合要求的完好的测量仪器;

(4)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

(5)放灰线的材料和工具。

5.4.2测量放线的基准点是线路控制桩。

5.4.3测量人员依据控制桩测定管线中心线。

5.4.5临时占地出、入土两侧边界撒好白灰线。

5.4.6划线完毕及时清点障碍物,并做好记录。

5.5施工计划

本计划编制从测量放线开始到恢复地貌结束,施工时前期设备进场、场地布置,后期的地貌恢复及其他工作均为正常施工时间,开始钻导向孔至管道回拖结束。

施工进度计划表如下:

序号

工作内容

时间

1

测量

0.2天

2

修道路、场地,挖地锚坑、泥浆池

0.5天

3

设备进场,搭建临时设施

0.2天

4

设备安装,材料进场

0.2天

5

泥浆配置,钻导向孔

1.0天

6

扩孔、倒钻杆

1.0天

7

钻具与管道连接

0.2天

8

回拖

1.0天

9

设备拆卸

0.3天

10

设备退场

0.2天

11

恢复地貌

0.2天

总工期:

征地等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从测量至恢复地貌完成共计6天。

5.6施工准备

5.6.1组织技术人员及主要工种人员熟悉图纸,详细了解穿越地质资料,并针对本次穿越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制订解决的办法;

5.6.2根据地质情况,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风险点,配备选择合适的配套钻具和泥浆,并制定适应的施工技术措施,采购相应的泥浆填加剂,制定相应的泥浆配比;

5.6.3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开工前培训,并按要求进行上岗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5.6.4根据地质情况配备相应的钻头和钻具。

5.7三通一平

5.7.1入土点处需临时占用农田地,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将泥浆泵、配电箱和发电机紧揍摆放;出土点处后方需临时占农田地,安装单位管材预制时需村道和果地的临时占用协调工作。

5.7.2协调好设备进场道路

5.7.3工程用水的解决,调用2台4″水泵,抽取河水来保证穿越施工的正常进行,抽水位置就近河道取水,具体位置需要现场确定。

5.7.4工程用电:

自带发电机解决。

5.7.5根据现场情况和业主要求,场地内危险部位采用彩条旗拉出警戒线。

5.8钻机组装、调试

5.8.1钻机锚固采用钢管桩及槽钢。

5.8.2全部组装完毕,并经检验后,调校控向系统,进行设备试运转。

5.9钻导向孔

导向孔选用鸭板钻头+钻杆,控向对穿越精度及工程成功至关重要。

开钻前仔细分析地质资料,确定控向方案,泥浆与司钻重视每一个环节,认真分析各项参数,互相配合钻出符合要求的导向孔,钻导向孔要随时对照地质资料及仪表参数分析成孔情况,达到出土准确,成孔良好。

控向设备采用月蚀定向系统。

控向员在施工中控向,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按设计曲线钻进,确保每根钻杆的操作,符合设计所规定的曲率半径范围。

保证穿越曲线率半径最低最大埋深,入土角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

精心操作确保施工曲线的质量,确保施工曲线与设计曲线重合

5.10扩孔

当导向孔施工作业完成后,即可卸下控向用钻具,连接扩孔器,经泥浆检查后,开始扩孔作业。

本次穿越采用三扩一清,用300mm、400mm、500mm挤式扩孔器进行预扩孔,400mm桶式扩孔器清孔。

5.11钻进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及方案

如果在穿越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穿越难度十分困难,我们及时组织专家论证,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同时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一旦确定立即进行施工。

5.12回拖管线

回拖是定向穿越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回拖采用的钻具组合为:

钻杆+400mm桶式扩孔器+50T万向节+穿越管线。

在回拖时进行连续作业,避免因停工造成阻力增大。

管线回拖前要仔细检查各连接部位的牢固。

管材从出土点后方10米处开始预置,考虑到管材较长,为保证回拖的顺利和防腐层不受破坏,将采取以下措施:

在回拖作业时,将预置的管材架到滚轮架上或采用发送沟,脱离地面,保护防腐层。

5.13设备离场

回拖完毕后,对钻机设备进行拆迁。

5.14恢复地貌

5.14.1定向钻穿越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和地貌恢复。

5.14.2废弃的油污及施工留下的其他各种废弃物要装车运走,场地要清理干净。

5.14.3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恢复到原地貌形式。

5.15泥浆处理:

为有效控制泥浆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本工程采用泥浆回收利用方法,以最大限量的减少泥浆用量。

现将具体工艺详述如下:

5.15.1泥浆池底部铺上彩条布。

5.15.2引导返出地面后的泥浆流入循环系统,经过循环槽和沉淀池时,钻屑沉淀下来。

达到初次净化效果。

5.15.3经初次净化后的泥浆流入泥浆池静置,为了加速颗粒的沉淀,在泥浆池中设置挡板,改变流态,破坏泥浆中的结构,以利于钻屑的沉淀。

5.15.4在泥浆池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待用。

5.15.5将最终净化的泥浆经混浆泵调整粘度后重新送入孔内。

5.15.6施工结束后,将施工场泥浆坑内泥浆,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后的泥用车运走至可以倒放的垃圾场。

5.15.7在穿越过程中,安排专人根据钻进情况,在穿越线上方跟踪巡查、监护地面冒浆情况,做到扩孔器到哪里,人就到哪里,并随时和司钻人员保持联系,反映地面冒浆情况。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因埋深或地质原因出现冒浆污染道路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减小泥浆压力,添加堵漏剂等,同时做好冒浆点的清理工作,不让冒浆范围继续扩大。

六、HSE管理

6.1HSE管理方针、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6.1.1HSE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参与遵纪守法

保护环境保障健康

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6.1.2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为了做好本穿越工程,保证实现HSE目标,达到业主满意,社会满意,公司最高管理者特郑重做出承诺: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施工所在地的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业主提出的相关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落实环保措施。

2)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资源保证。

3)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健康和安全,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4)营造良好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表现水平。

5)指定项目部各级HSE监督,加强项目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杜绝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事故的发生。

6)运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6.1.3HSE管理目标

健康(H)目标:

全员体检、无带病上岗、无疾病流传、无任何损害健康作业。

安全(S)目标:

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尽最大努力保证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环境(E)目标: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不发生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事故。

6.2HSE管理组织机构

 

6.3施工人员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6.3.1执行国家或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有关预防传染性疾病或流行病的规章制度,根据卫生部门的疫情通报,由有关人员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6.3.2对施工作业区进行调查,制定预防保健实施计划。

6.3.3对全体职工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和传染性疾病和流行病预防措施的教育及现场急救的培训,并在上岗前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6.3.4项目部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系,随时掌握天气动向,并及时通报到各施工处。

6.3.5在工程现场配备足够的应急设备(如急救箱等)及有经验的急救人员。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并与当地医院联系,尽快转送医院救治。

6.3.6对危险性设备、材料或对健康有害的物质进行鉴定和记录,防止有毒物质的渗漏和防止此类物质进入大气流通或现场以外的区域。

6.3.7在合同期限内,采取思想教育、定期检查、凭证出入、设置门卫等措施,杜绝枪支和毒品带入施工现场和生活居住地。

6.3.8施工期间严格控制酒类饮品。

6.3.9设置专人分别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居住地进行清扫、整理,确保其整洁、卫生。

6.3.10定期对施工现场及生活居住地的垃圾进行收集,并运至垃圾站。

6.4施工现场健康管理措施

6.4.1加强员工的膳食营养和饮水管理,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体能消耗的补充。

6.4.2应密切注意员工的健康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6.4.3改进施工设备状态,控制施工设备的噪音,同时加强个人防护,为操作人员配发听力保护装置,如耳塞、耳罩等。

6.4.4进行身体检查,有高温禁忌症者不得在高温作业期施工。

6.4.5现场施工人员每天应带足一整天的饮用水,保证饮水供应,必要时可以配备供水车。

6.5生活住宿地健康管理措施

6.5.1食堂的位置要适中,食堂内应设洗手、洗碗、热饭设备。

厨房的布置应防止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和防尘、防蝇、防鼠措施。

办公室、宿舍应有良好的照明、通风条件,并有取暖、降温设施。

厕所的设置应符合当地卫生标准,及时防蝇、排臭。

6.5.2配备开水器,及时供应足量的饮用水。

6.5.3在生活住宿地喷洒没有残留物的杀虫剂(如喷杀剂等)杀灭蚊、蝇等有毒害虫。

6.5.4食堂管理:

6.5.4.1所有储存食物应定期检查,防止变质。

变质的食物应及时清理,不得食用。

6.5.4.2食堂的菜板应生、熟分开配备,餐具、菜板应定期消毒。

6.5.4.3炊事员进行专门体检,持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上岗。

炊事员应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剪指甲,服装应整洁、干净。

6.5.4.4为保证炊食,应配高压锅、煤气灶和液化气。

6.6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6.6.1一般规定

(1)本部分安全施工的实施措施是安全管理及措施的补充和细化,以实现业主提出的我公司制定的安全施工目标。

(2)现场全体人员包括经批准到现场的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安全帽和安全服。

现场工作人员还应配备安全靴、雨衣、手套、安全镜和听力保护装置。

(3)开工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并在施工中经常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和培训。

(4)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教育,并经常进行消防专项检查。

制定火灾、水灾及施工事故的应急反应计划,确保火灾控制措施和义务消防人员、设备的配备。

并对员工进行消防设备使用等应急反应的培训。

(5)在营地及施工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

灭火器应位于明显可见的位置,带快速解脱托架和封条密封,每60㎡区域设一灭火器,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一个灭火器。

灭火器选用ABC型灭火器。

(6)当使用和存放爆炸物品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爆破法规及公安部的有关规定。

(7)配电箱、开关箱应有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

除电工外,任何人不得进行操作。

(8)施工临时用电的所有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等级要求。

操作电气设备前,除了通常进行的绝缘测试之外,应去除湿气、水、油和其它不安全因素。

在通电之前应检查是否配备必要的工具及其它所需的外部物资。

(9)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现场施工人员、业主、监理和公众的安全。

(10)当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或难以避免的危险时,应立即将危险地带隔离起来并挂出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的警告牌。

(11)应经常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主要记载每次检查的日期、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12)在工程开工前,应提前对现有地下的设施进行踏勘,熟悉一切现有设施的位置(如排污管、油气管道、光缆、电缆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等),并在施工中采取保护措施。

如果由于施工导致现有设施的损坏,应及时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应经监理工程师或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13)当监理认为施工活动将对施工人员、检查人员及第三方人员构成威胁时,应设置必要的警示牌,并在施工过程中予以维护,直至施工活动结束。

(14)遵守监理对出入现场的人员及工程安全的规定,在生活住宿地设置门卫,实行凭证出入的制度,外来人员出入时应凭有效证件并进行登记。

施工现场设置保卫人员,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当有可疑人员闯入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6.6.2安全作业措施

(1)防火安全措施

参加施工的各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施工,应遵守当地公安部门的有关施工现场防火的规定,除了露天之外,未经工程师代表的书面许可,公司不得在工地及其周围采取武遮盖的光源(包括电焊的电弧或气焊等火焰),必须配备防火器材。

(2)吊装钻杆作业安全措施

A.用钻机自备吊臂吊钻杆,应对吊装能力校核。

特别是应考虑到吊杆的最大工作倾角的吊装能力。

B.起吊前应检查吊臂是否完好,吊臂的吊装不能超载,吊具强度能够满足吊装重量的要求,尤其注意高原作业效率降低,吊装能力下降,核算吊装能

力时应充分加以考虑。

C.吊装作业要有专人指挥,使用通用信号和手势。

D.钻机场地应坚实,机体应平整。

E.吊臂下严禁有人,作业区上方应明朗开阔,不得在输电线路下作业。

F.作业时必须起吊平稳,慢速均匀升降,不得在有重载情况下进行调臂、急进、急退或急转弯。

G.吊装作业中突然发生机械故障,暂停作业时,应设法把吊物放在安全位置,不允许重物悬挂在吊勾上。

H.禁止任何人随同物体升降。

I.六级以上大风大雷雨时停止作业。

(3)施工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A.各类施工人员首先应掌握本岗位安全作业措施,熟悉相关岗位安全作业措施。

B.自觉接收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C.穿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包括: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工作手套、专用工作服等。

D.对于违反安全措施,可能造成个人安全事故或伤害的施工指令有权提出疑问直至拒绝接受。

6.6.3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中遵守国家、当地政府及业主等关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遵守国家有关鱼类和野生动物、珍稀植物、森林火灾、森林旅行、吸烟和乱丢杂物的所有规章制度。

(2)根据施工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逐项实施环保计划。

(3)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级人员环境保护职责。

(4)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建立检测档案。

(5)提供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保证环保工作的实施。

(6)实施环境保护培训及环保监督和检查。

(7)按施工地区要求,决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8)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制度评价方案。

(9)环境监测任务应委托给具备环境监测资格的部门完成。

(10)在干燥依然的时候和地区要安装阻燃罩。

(11)定期检查车辆泄漏情况,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尾气超标的应安装车辆尾气净化器。

(12)如果有油滴漏,应在滴漏处放上盛油盘和其它吸油材料。

应备清除泄露的工具和材料。

(13)对施工过程中车辆、发电机、锤击、打砂轮等振动和噪声控制,尽量控制在80分贝以下,必要时,加设防噪声装置。

(14)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如木桩、建筑材料、包装材料、边角废料、设备维修废弃的零配件、挖脏物的油布等要每天回收,单独存放,以备处理。

(15)在已知的考古场所,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所发现的考古场所,应做好标记加以保护。

(16)在施工带以外,不准随意砍伐,推倒和轧压树木和植被。

(17)尽可能少的干扰现有环境,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如需搬迁或损坏任何树木,公司项目部应首先与主管部门联系,并获批准,并负责赔偿。

(18)不准乱挖、乱采野生植物,不准破坏动物巢穴,不准恐吓或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得在现场打猎或射击,不准食用野生动物和鸟类。

(19)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

(20)施工作业中的焊条头、废砂轮片、玻璃片和包装物等每天回收,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油、污水等废液以及管道投产清管作业产生的污物,用专用回收装置回收,集中送到垃圾站处理,不准向河流、湖泊中或其他地方乱扔或倾倒。

(21)注意保护风景区和自然景观。

(22)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23)在居民密集地施工时,为减少噪声扰民,有条件时,可使用外电用电源,尽量不用自带发电机,也可经业主审批后采用建隔音壁的方法,使施工噪声与居民隔离,减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24)防止水道污染

A.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防止污染物(指固体或者液体的、细菌的、有机或无机的凡能造成水源和水可用性恶化的任何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水道。

B.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防止人员、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造成的污染。

对可能的污染源采取措施。

C.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

(25)营地环境保护措施

A.施工现场的临时营地的设置,应尽可能放在作业带上。

B.保持营地内清洁,不准乱扔废物。

C.尽可能不用下渗的方式处理废水,以免破坏浅层水源。

D.所有垃圾及生活污水都应集中处理。

E.可能造成严重烟雾和有刺激味的材料不应燃烧。

F.厕所应建在合理地方,并做好消毒、灭蚊蝇的工作。

(26)在工程现场以外发现的具有历史意义或重大价值或其他价值的任何物品均应保护好,并通知业主或监理,使其归国家所有。

(27)做好工程恢复场地清理和恢复工作。

6.6.4现场操作安全规章

(1)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所有法规和其他为了保障现场施工人员、业主、监理工程师和公众安全的规章制度,并在工地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