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477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第二学期

数学导学计划

学校: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中心小学            

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为目的,严格中心校的五认真要求,树立新的教育导学理念,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扎实课堂导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导学质量。

析:

本班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基本上在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5、进一步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简单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

6、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和认识对称现象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估算和笔算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整数乘除法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的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导学难点

1、正确计算(口算、估算、笔算)

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改专题

(1)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变数学教学为“数学活动教学”,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数学的能力—画、拼、找、剪、查

(2)改变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争辨、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与能力——教师:

解放思想、放下自我。

(3)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方法、感悟特点和规律。

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健康向上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设计、启迪、培养。

措施:

1、严格执行导学“五认真”备课时注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加强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导学理念运用与导学之中。

3、导学中注意应用情景导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导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导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6、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7、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8、注重活动与练习形式多样。

 

9、增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1、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12、加强中差生的转化,全面提高导学质量。

课时及进度安排  

   内 容                       课 时     周 次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6课时     1-5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5课时     6-9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15课时    7-10    

(四)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       8课时     11-13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6课时     14-15    

(六)对称                    5课时     16-17    

(七)总复习                   5课时     18-20

 

导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1、例2、例3,P3—课堂活动1、2,P5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2、3。

导学目标

1、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导学重点

探讨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1页的挂图,口算卡片。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

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北碚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

这儿听听,那儿瞧瞧。

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能列式表示吗?

3、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况,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善于集体讨论,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和倾听。

产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

首次探索

出示例1图:

1、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怎样计算48×10=?

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中汇报)

生1:

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生2:

48×9=432,再加上48,就是

480.

生3:

48的10倍是480。

……

师:

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

3、回忆同学们想出的这些计算方法,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

看懂题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

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比较,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填一填:

96×1054×885×10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1、先独立计算。

2、同桌相互说说计算方法,并相互评判。

再次探索

出示例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

“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你们能帮他计算吗?

1、怎样列式?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与例1的计算相比较,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例3:

20×40

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怎样口算最简便。

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算一算:

21×2045×3050×32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先独立计算。

同桌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师:

1、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说说通过太论计算方法后,你的收获。

观察并发现算式的特征,回顾并整理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P3,P5的课堂活动。

1、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完成练习一第1、2、3题。

1、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学生看卡片口答。

3、完成练习一第1、2、3。

导学内容

教材P4~例4,P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9题和思考题。

导学目标

1、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

探讨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回顾: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

20×30,你是怎样口算的?

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

熊猫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钱?

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出示例4图:

1、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3、指名说说。

1、先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18×11,买10个要180元,买11个要比180元多一些。

(2)1个大约20元,10个大约200元

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7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算法。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算法。

课堂练习

1、P6~4

2、P6~6,怎样列式计算?

3、P6~5,夺红旗游戏。

解决问题:

P7~8题。

学生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3个小问题,最后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连线,说说怎样想、算最快。

2、写出算式并计算。

3、在小组中积极表现,增强集体荣誉感。

4、解决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再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全班说一说。

 

导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P8~例1、例2,P11课堂活动1、2题。

导学目标

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导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导学难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

例题挂图。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铺垫

口算:

30×2012×4050×20

40×1610×2353×30

12×412×1025×10

学生独立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例1:

课件出示例题图,

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板书:

12×14

1、可以怎样计算?

(1)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2)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4、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

12

×14

48表示4个12是48

120表示12个10是120,所

168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

简写为:

12

×14

48

12

168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1、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

2、与计算方法的讨论。

(1)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2)还可以竖式计算。

3、在竖式计算中探讨计算方法。

(1)先算什么?

积表示什么?

(2)再算什么?

积又表示什么?

(3)怎样书写?

尝试练习

试一试:

142143

×27×85×26

98105

□8

□□□

独立练习,校对答案,错误及时订正。

师生互动

再次探索

例2:

出示例题图

1、看懂图意,列出算式。

2、在竖式里怎样计算?

(集体讨论)

3、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并板书:

34

×25

170□×□的积

68□×□的积

850□+□的积

4、讨论:

(1)例1、例2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2、理解算理,正确地用算式计算。

3、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留下完整的印象。

尝试练习

议一议:

怎样笔算79×80,一人板书,其余同练。

再算一算:

73×2196×1545×18

独立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课堂活动

P11~1、2题。

1、算一算,说一说。

2、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数相乘的积。

并观察第三个乘积与前面的两个乘积有什么联系。

1、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

2、先计算,再观察、发现此题的规律。

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全班说一说

 

导学内容

教材P10~3题,P11课堂活动3题,练习二1~5题。

导学目标

1、通过讨论,加深对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3、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导学重点

理解进位数的书写。

教具准备

例3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练习

口算:

35×1020×2354×2030×50

计算:

3528

×12×16

两人板演,全班齐算,集体订正。

1、学生口算。

2、先独立笔算,再集体评讲。

合作讨论

知识迁移

例3:

课件展示例题图。

1、理解题意,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该怎样列式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重点关注积的连续进位。

强调板书:

85

×41

85

340百位上为什么写4

3485

4、像这样再算一次。

41

×85

5、比较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6、算一算:

384236

×42×38×25

1、学习解决与乘法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计算方法的讨论中,能运用知识迁移构建新的点:

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3、认真完成算一算,评价自己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课堂活动

独立完成P11~3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2、3、4、5题。

独立完成。

 

导学目标

教材P13~P14,练习二第6~10题,以及思考题。

导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计算、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练习

1、口算:

27×1034×2029×3

10×6725×3040×50

2、P13~6。

(装桃比赛)

3、P13~8。

4、P14~9。

(算一算,填一填)

1、口算后对答案。

2、先独立计算,再同桌检查。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第7题,先在作业本上笔算,再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评讲。

学生笔算在作业本上。

解决问题

10题:

1、要求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弄清题意,正确列式计算。

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找窍门

思考题:

1、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填一填。

组织学生积极动脑,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填写,从哪个□开始填起。

独立练习

完成小乐园上部分作业。

 

导学内容

发现规律。

教材P15例1,课堂活动1、2题,练习三第1、3、5、6题。

导学目标

1、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2、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导学重点

目标1。

导学难点

目标2。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事物图片等。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

师出示例1主题图。

1、逐一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的情景。

2、告诉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并将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

每时行驶(km)

60

行驶时间(时)

1

2

6

12

行驶路程(km)

60

120

1、学生填表。

探索新知

1、根据学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说明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得越多,行的路程就越多。

生2: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就扩大几倍。

生3:

它们的速度不变,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4、在生活中你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吗?

说一说。

1、学生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先独立观察表格,再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反馈练习

课堂活动:

1、看算式,找规律。

学生观察交流后得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看算式找规律,再计算出结果。

注重观察的方法,几个数重复出现,有几组这样的数。

练习三第1、3、5、6题。

第5题□里还可以填哪些数?

有多少种填法?

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给解题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生先独立观察,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2、观察发现规律后,在全班说一说,再计算出结果。

独立练习

 

导学内容

教材P16~19例2,练习三2、4、7、8题和思考题。

导学目标

1、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陪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导学重点

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引入

教师: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2)

1、学生认真倾听。

合作探讨

探索新知

1、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

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

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

生4:

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

试一试。

再填出第6、7排各数。

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

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

1、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小组合作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2、4、7、8题。

生独立完成。

找窍门

思考题:

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观察例子并思考。

要求人人悟出。

 

导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P20~例1,P21课堂活动,练习四1、2、3题。

导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学重点

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学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1、教师播放夏令营外出活动的录像。

问:

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排队上车)

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1、学生观看录像。

2、互相交流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师出示例1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2、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方法一:

先算共坐了几辆车,再算这些车上坐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二:

先算已经走了多少人,再算

又走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4、指导学生看书验证,并填写在书上。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粗里交流。

2、探讨算法。

3、看书验证。

应用拓展

1、课堂活动。

(1)学生看图后独立进行选购。

(2)同桌互相议一议,商量选购办法。

(3)汇报选购情况。

2、根据购物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看图后,先独立进行选购。

2、生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导学内容

教材P21例2,练习四第4、5、6题。

导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

2、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决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导学难点

探索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课件。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趣引入

小朋友喜欢喝饮料吗?

1、出示例2的饮料堆放图。

2、师:

在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像这样堆放的物品?

学生举例。

3、商店的售货员把听装饮料像这样堆放着,小兰想知道有多少听饮料,你们能帮她算出来吗?

1、学生认真观看。

2、举例说明,再交流汇报。

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师:

可以用哪些方法算,怎样算?

2、学生分组谈论。

3、引导学生提出解题思路。

(1)这些饮料不多,可以一听一听地数出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