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867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设计简史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

12.成书于我国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有“金有六齐”的说法,记载的就是用于铸造不同器物时的铜、锡配置比例。

13.春秋中后期以后,青铜器的成型开始广泛采用分模分范失蜡法,除此之外还有法。

14.最早发现的漆器是在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第三文化层发掘出的一只朱漆小碗。

15.克里特陶器设计进入巅峰时期的标志是卡马雷斯陶器。

16.古希腊最初的神庙是从迈锡尼建筑演变过来的端柱式,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四周全部用柱廊围成的围柱式成为希腊建筑的主导形式。

17.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是卫城山门的设计,依据山势的起伏而建,包括帕特农神庙、伊瑞克忒翁神殿、尼凯神庙。

18.繁盛时期的希腊彩陶根据装饰手法和色彩的不同,前后经历了黑绘、红绘、彩绘。

1.中世纪的教堂设计以神学的原则作为设计的宗旨。

2.公元六世纪以后,东罗马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即拜占庭文化。

3.12世纪兴起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其建筑样式的起源是法国巴黎附近的圣德尼修道院。

4.5世纪初的拜占庭出现了最早的带有精美插图的宗教书籍。

5.欧洲中世纪时期最突出的宗教用品设计是《圣经》的装帧设计艺术,其装帧的重点主要在书函装饰、字体、插图设计三个方面。

6.从生产组织方面,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手工业时期即是生活的中心,也是生产的中心。

7.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人类设计文明体现在设计观念方面便是强调设计物的功能价值和

内在品质的有机结合,以求达到高度完善的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8.基督教的宗教势力不断扩大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宣告了基督教的合法性,公元380年,狄奥多西大帝宣布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998年的罗斯受洗,使基督教成为整个欧洲的宗教信仰;

在这样的基础上基督教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断扩大,使欧洲中世纪的手工艺设计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9.拜占庭文化在建筑方面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圣索菲亚教堂。

10.清真寺的建筑材料是以阿拉伯半岛充足的你聊制成的泥砖,通常由围合的拱形列柱廊殿、正殿、举行净身仪式的水池和一座或者几座高塔四部分组成。

11.中国封建时代的设计历史,按照造物设计的演进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汉,第二个阶段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两宋,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三代

12.17世纪,巴洛克风格在陶瓷设计上的代表是荷兰的德尔福特陶器。

13.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围合式院落、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圆形群居宅院等,不同的形式样式生动地传达出自然条件的差异变化,从而构成了丰富的设计风格。

14.罗马式教堂在采用典型罗马时代的拱劵结构的基础上,大厅的穹顶有正方形的连贯而成。

15.以人为主体的手工劳动常常由于主体的个性和技术差异而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设计特征。

16.1706年,德国化学家贝特格在迈森发现了高岭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终于在欧洲出现。

17.明清时期,刺绣的地域特点鲜明,清代出现了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并且按照功用的不同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

二、简答题

1.简述语言在史前设计萌生过程中的作用。

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人类最初依靠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人体相应器官的发育,产生了语言。

可以说,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伟大跳板,依靠口语交流,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发现等直接传达给对方,进而相互协调行动,巩固和发展了群体组织,提高了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

通过语言的交流,人们自身未曾经历过的而被其他人用言语告知的外界信息和经验,大量进入人脑,使人类的思维能力相应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协调组织、个体间的交流沟通为设计萌生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同时,形成并加强的群体所必然带来的习俗、信仰的呢个观念性的内容,也成为影响设计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举例阐述定居生活以及地域特点对史前建筑设计的影响。

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域的定居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定居生活使人们更加迫切需要坚固耐久的住所,这种需要下,人们开始因地制宜地设计建造符合自己居住地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条件的建筑,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方式和形态。

例如,中国黄河流域是广阔而丰富的黄土层,土质均匀且壁立不易倒塌,人们根据具体特点设计了在竖穴上覆盖草顶的建筑样式。

而在长江流域,人们为了隔离潮气和动物对人的侵袭,设计了干阑式建筑样式。

3.简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手法。

(1)手捏法,多运用于小型器物和仿生形态的器物造型。

(2)泥条盘筑法,利用泥条一圈一圈地盘旋上升,并借助手向内、向外的变化,使器物形体产生不同的变化。

(3)模制法,器物借助模具成形。

(4)轮制法,借助陶轮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泥块直接拉坯成形,制成的器物造型规整、器壁匀薄。

1.简述古埃及设计的环境特征及其设计特点。

古埃及文明是一个依附于尼罗河而存在的文明,尼罗河流域为红海和沙漠所环绕的位置,为古埃及人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可以免受外敌入侵之苦,保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稳定性。

尼罗河定期泛滥,所带来的肥沃泥土保证了古埃及的粮食生产,其可预见性也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并且尼罗河水年复一年的降而复涨,使埃及人相信人的生命和尼罗河水一样,是无限延续的,所以古埃及设计的一个大特点是对不朽的追求和为来世服务,这使得古埃及的设计中对具有强烈精神性、象征性的装饰因素的关注超过了对实用功能的重视。

同时,作为一个被法老统治长达数千年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古埃及法老为了强调和维护自己的权威,将自己与宗教相结合,赋予法老以神威,所以古埃及设计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服务于神权和王权。

2.简述古埃及的主要设计形态,并分析其中一种设计形态的主要特征。

古埃及的主要设计形态有建筑设计、金属工艺设计、陶器与玻璃器设计。

以建筑设计为例,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设计是神庙和陵墓。

早王国时期,陵墓的基本样式为一种名为“马斯塔巴”的台式石椁墓;

古王国时期,开始设计梯形金字塔,之后开始设计折角金字塔,进而开始设计正尖锥形金字塔。

其中,乔塞尔王金字塔的众多附属建筑已采用修饰争气的大理石块构建,并采用了几种不同样式的扶墙石壁,嵌在墙体内,这也是埃及“承柱式”建筑体系的先河。

在新王国时期,神庙作为祭祀法老的保护神的场所,在设计上十分注重神秘的宗教氛围营造,通常采用有利于营造室内神秘气氛的柱廊设计。

由于大量修造柱廊,石柱的造型风格多样,其设计主要是从自然获取设计灵感,有纸草花式、莲花式、棕叶式等

3.简述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工艺品“黄金面具”的设计特征。

4.简述古代两河流域设计的环境特征。

5.简述古代中国青铜工艺的技术发展及其特点。

6.简述古代中国青铜工艺的装饰特点。

3.参见主教材第二章第二节(P26),“图2-16——图2-17黄金面具”图例介绍。

4.参见主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两河流域设计的环境特征”(P28)

5.参见主教材第二章第四节(P32)标题“青铜工艺的技术特点”中的内容。

6.参见主教材第二章第四节(P35)标题“青铜工艺的装饰特点”中的内容。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史前设计的特征。

1.参见主教材《中外设计简述》第一章第四节(P17)。

2.结合史料和具体设计形态论述史前设计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并阐述实用审美的关系。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石器工具、兽皮、兽骨、象牙、羽毛等,这些物品具有的实用、保护和装饰作用,充分表明了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是史前人类在选择和加工设计物品时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石器等工具的加工制作技术不断进步,由打制到磨制,石器光滑的外表、对称的结构以及锋利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追求和对实用功能的理解。

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大量出现的彩陶,除了具有盛储、炊煮等功能外,在艺术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马家窑出土的尖底瓶,瓶上画有四方连续的旋纹,给人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尖底瓶这种造型不但美观,而且实用,它这样上重下轻是为了便于倾斜取水。

可见,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把实用和审美统一到实用工艺品的制造之中。

显然,任何实用设计首先都应当具有实用性,如建筑应使人们在居住时感到舒适方便,实用工艺品应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称心如意等。

设计的实用性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如建筑从整体上看,其主要功能是避风避雨,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在设计中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的连系在一起,但应以实用为主,审美从属于实用,服从于实用。

如陶瓷工艺品、金属工艺品等,都首先应当让人感到方便适用,然后才谈得上漂亮美观。

因此,实用工艺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首先考虑到使用效果,根据实用特点来进行艺术处理与美化装饰。

实用性与审美性二者应当是有机统一的。

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是可以增强实用性。

所以,实用性和审美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3.试论述史前设计萌生的环境和条件

3.参见主教材第一章第一节(P9)

1.结合建筑实例分析古罗马建筑风格特征。

罗马人提倡宏伟,反对纤细。

建筑上采用拱券、圆顶,把墙体作为支撑点,组成巨大的空间。

代表作有凯旋门、圆形竞技场和万神庙。

万神庙室内高旷的、具有公众聚会特征的拱形空间,是当今公共建筑内厅设置最早的原形。

大厅内沿四周的墙壁上设计着雕刻精细的壁龛,神像面前的几案和台灯,有雕花图案作装饰,壁上的灯具和落地的巨大青铜烛台,显得豪华、庄严和稳重。

浴室也是古罗马公共建筑的重要种类。

罗马皇帝以修建豪华的浴室为炫耀的手段,他们把洗澡、娱乐、办公都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浴室就成了一个多功能综合体。

从罗马郊区的卡拉卡拉大浴场遗址可以看到,浴场内有大厅和冷、热水浴室,室内有瓷马赛克镶嵌壁画,并装饰着精美的大理石雕刻。

古罗马最伟大的建筑家维特鲁威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写道:

“罗马的传统住房是围绕着一个中厅修建的,屋顶留有一个通天的洞进光与空气,这是主要的会客室,它的侧面是卧室,对着临街进口的末端是餐室。

”古罗马的室内装饰已相当成熟,这一点从庞贝城的遗址中可以看出。

2.综合分析影响奴隶社会时期设计形态及其设计观念的主要因素。

(1)不同地域社会及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设计行为和观念,尤其是在近代社会之前,各地的自然环境及其资源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设计形态,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设计观念。

以建筑设计为例,埃及最早的地面建筑是用尼罗河盛产的纸草和芦苇混合泥土设计造成的,而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窑洞式建筑和干阑式建筑。

总体来讲,这一时期交通工具有所发展,但地区之间人际交往的隔阂仍是普遍现象,因此造成了各文明圈范围内居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风格及其观念。

(2)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

这一时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基本完成,使设计行业中的管理者、设计者和制造者得到初步分离,较好地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铜和铁的发现与应用也给当时的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们在生产领域中作为器具、劳动工具、金属工艺品的设计材料,直接促成了当时设计在种类和风格上的差异,影响到了人们的设计观念。

(3)生活方式。

一定风俗习惯和信仰的作用下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当时的设计风格及其观念,体现出设计的民族性。

例如,我国商代奴隶主贵族尚酒,造就了酒器设计鼎盛时期。

(4)意识形态、政治因素。

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阶级、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以及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宗教、将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融入了设计观念之中,规范着设计的功能意义和审美原则,使设计物常常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权利观念。

二、名词解释

1.青铜时代

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是青铜器制造和生产最繁荣的时代,青铜冶铸业成为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2.雅典卫城

希腊雅典卫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

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赞美雅典;

供奉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

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

依据山势的起伏而建,包括卫城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忒翁神殿、尼凯神庙,其中帕特农神庙是卫城中的核心建筑。

1.简述欧洲中世纪的设计环境特征。

2.简述封建时期伊斯兰国家的主要设计形态,并分析其中一种设计形态的特征。

p61

3.简述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形态,并分析其中一种设计形态的主要特征。

4.简述手工业时代鼎盛期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特点。

5.举例说明建筑设计中拜占庭设计风格。

6.简述哥特式建筑设计的风格特点。

7.简述巴洛克建筑设计的风格特点。

8.简述洛可可建筑设计的风格特点。

三、论述题(20*2)

1.阐述中国封建时期的设计环境特征,并论述在此环境中主要的设计形态。

2.从设计的象征意义角度,结合当代“奢侈品”的设计加以分析。

1.参见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P57)标题“欧洲中世纪的设计环境”的内容。

2.参见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P61-P63)。

3.参见主教材第三章(P76-P80)。

4.参见主教材第三章(P55)。

5.答案要点:

拜占庭风格的代表是圣索菲亚教堂。

它有一个直径32.6米,高1.5米的大穹顶,沿穹顶一圈开了40个窗子,透入内部的光线使穹顶如同漂浮在天上。

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征为方基圆顶的结构和几何形的马赛克镶嵌。

追求宏伟、豪华和庄严。

室内装饰一般是在墙上贴彩色大理石板、马赛克或粉画,色彩富丽。

6.答案要点:

12世纪兴起的哥特式教堂具有轻巧、高耸的特点,教堂建造的很高、很细,有很多用彩色玻璃画装饰的细长窗户,使得室内光线瑰丽神秘。

哥特风格的花式窗棂是用铅锡合金做成嵌条,在窗户上构架成各种美丽图画的粗细轮廓线,然后用各种形状的彩色玻璃镶入其中,组成以黑色轮廓线为骨架的色彩缤纷的画面,非常精致。

7.答案要点:

巴洛克风格脱胎于文艺复兴风格,却与文艺复兴的理性不同,是建立在浪漫主义积极热烈的精神之上的。

巴洛克风格的室内空间广大,装饰奢华,墙面多采用大理石、石膏灰泥或雕刻墙板制成,饰以华丽多彩的织物或油画,地面铺以华贵的地毯。

家具造型巨大而优美,强调“S”型曲线。

椅背、扶手和椅腿部分均采用涡纹雕饰,接以优美的弯腿,座位和椅背饰以豪华的织锦垫,垫子多为酒红、翠绿、宝蓝,浓艳的色彩与室内背景的大理石和金铜色交相辉映,制造出豪华景象。

8.答案要点:

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除一切直线的东西,矩形的房间抹大圆角,墙壁上装满了色彩艳丽、细薄的枝蔓形薄浮雕,墙上大量镶镜子,镜子前是雕饰着各种精细花纹的烛台,蓝色的天花上吊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家具是嫩绿、粉红、猩红的娇艳颜色,曲线的形体上雕着花纹,镀着铜饰。

总之,洛可可风格花了大量的精力用于表面的浮饰和夸耀,显得过度繁缛、琐碎、矫饰。

1.参见主教材(P64-P75)。

2.略

第四章折衷中的酝酿——工业革命早期的设计艺术

一、填空题(1*15)

1.工艺美术运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展品引起人们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的思考。

2.德国建筑学家泽姆佩尔在他的作品《科学、工艺和艺术》、《工艺与工业美术的式样》中,提出美术必须与结合,认为美学标准的普遍降低是由于工业与的分离,设计的危机就是使用了大规模的,他还第一次提出了这一专有名词。

3.工艺美术运动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加以结合的评论者,以最为著名。

4.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从东海岸的纽约发起,传到西海岸,在建筑领域陆续发展出和两种风格。

5.作为新艺术运动的发起国,和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中心。

6.凯姆斯哥特出版公司在1896年出版的被印刷界认为是书籍装帧史上最杰出的版本之一。

7.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代表威尔德在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著名的设计三原则,即、

、。

8.年,德意志制造同盟在慕尼黑成立。

二、名词解释(5*3)

1.“青春风格”派

2.维也纳分离派

3.威廉·

莫里斯

三、简答题(10*3)

1.简述法国装饰艺术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P95

2.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起因。

(p85)

3.简述芝加哥学派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风格。

P100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工业革命为设计艺术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2.阐述新艺术运动,并分析其设计特征。

参考答案

1.1851

2.技术艺术机械生产工业设计

3.威廉·

4.曲折型现代主义流线型现代主义

5.巴黎南锡

6.《乔叟集》

7.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准确、工作程序明晰。

8.1907

1.“青春风格”派:

新艺术在德国的一种称呼,指以《青春》杂志为核心的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作品风格,主要成就表现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

这一派的设计风格不再一味追求蜿蜒的曲线造型,逐步变成了集合因素的形式构图。

其代表人物是贝伦斯。

2.维也纳分离派: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

但其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

其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等。

3.参见主教材P86。

三、简答题

1.参见主教材P95。

2.参见主教材P85—P86。

3.芝加哥学派是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路易斯·

沙利文。

1.参见主教材第四章第一节(P83—P84)。

2.参见主教材(P89-P90)。

第五、六章破坏与重建——走向多元

1.现代主义运动首先是从领域的革命开始的,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是这场建筑革命的先声。

2.1917年,与画家阿梅蒂奥尚方一起创立了“纯粹主义”绘画,主张、

是纯粹主义的宗旨。

3.年,由日本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被拆毁,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结束。

4.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设计风格上,都具有反装饰传统、形式简洁、注重功能、和的特点。

5.年;

罗伯特·

温图利出版的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最早宣言。

6.包豪斯从创立、发展到结束,其办学历程分为三个时期:

、、。

7.绿色设计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三个“R”,即、、。

这体现了基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师的回归。

8.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于年成立。

1.当代设计

2.未来主义

3.构成主义

1.简述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中建筑设计的特征。

2.简述现代设计出现的原因。

3.简述新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1.试论述包豪斯产生的背景,分析格罗庇乌斯设计设计思想和包豪斯教育的特点。

2.试论述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

1.芝加哥学派建筑

2.勒·

柯布希埃清晰性客观性

3.1972普鲁帝·

艾戈公寓

4.理性化系统化

5.1966《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6.魏玛包豪斯德昭包豪斯柏林包豪斯

7.ReduceReuseRecycling社会责任心

8.1957

1.参见主教材P139。

2.未来主义: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由意大利诗人马利维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