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88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BNCGYGLZDTY02101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docx

NBNCGYGLZDTY02101城轨车辆布线规范概要

文件编号

NBNC-GYGLZD-TY-021

文件版本

A

修订状态

0

受控标识

 

城轨车辆布线规范

 

提出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质量技术部

 2013-04-15

 

 

 

 

 

1适用范围

本文件于适用城轨车辆的布线及接线。

2参照的标准

TB1508《机车电气屏柜技术条件》

TB1507《机车电气设备布线规则》

EN50343:

2003《机车车辆布线规则》

3基本技术要求

3.1工作者应熟悉生产图纸、工作准备单卡和技术要求及有关部件所在位置,同时应了解布线路径以及各导线首尾所在位置。

3.2导线的接头必须镀锡,镀层应性能良好,不允许有剥落、起皮现象。

3.3每个接线座上接线不能超过四根。

3.4两接线端子间线缆不允许剪接。

3.5当电缆线径小于或等于20mm时,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电线外径的3倍;当电缆线径大于20mm时,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电线外径的5倍。

应仔细考虑电缆材料的抗动能力。

应尽可能避免在施工设备(如紧固夹具和端子末端)施加过大的力,如用特殊的固定方式或更加柔软的电缆。

注:

弯曲半径会影响屏蔽电缆的效应。

3.6导线接头裸铜带电部分相互之间及对地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符合表1。

3.7绿/黄颜色的使用

当用颜色来鉴别城轨车辆中的保护性接地导体时,应使用绿黄组合(通常简写为GNYE)。

多芯电缆中的绿黄芯(如有)只能作接地或保护性连接用。

注:

在多芯电缆中,专用芯可以是绿色或黄色的。

3.8各出线口及端部需粘贴橡胶绝缘保护条,连接处及线槽底部螺栓连接处贴绝缘缘胶条,以免布线后损伤电缆。

3.9通过扎线杆和底架电缆支架布线,注意各棱角处和扎线杆端部需要使用胶皮或者胶条进行保护。

底架布线时多芯线表面不处理,单芯线外套编织网保护。

 

表1导线接头裸铜带电部分相互之间及对地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工作电压(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

7~12

1

1.6

13~24

2

3

25~36

3

4

37~42

3.5

4.5

43~110

5

6

111~220

6

9

221~380

8

10

381~660

10

13

661~1200

20

25

1201~2000

25

30

2001~3000

30

50

3001~6000

50

100

 

3.8汇流排

汇流排应由铜或铝制成。

在接触表面上,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免表面接触电阻增大,特别是由于腐蚀或爬电距离所引起的。

3.9重新端接

导体标称截面积小于等于16mm2的单芯或多芯电缆敷设在城轨车辆上时,在每一端应留有足够的备用长度以允许进行至少3次的重新端接。

注当电缆用插头端接时,不应留有备用长度。

3.10不同载流量或功率等级电缆的安全隔离防止人员电击隐患的措施应符合规定。

3.10.1在危害状态下所用采取的措施,如接地、绝缘、防止接近、电源自动切断,以及城轨车辆保护性接地、不同电压等级的警示牌、可能发生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3.10.2电缆分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承载不同电压或功率等级的电缆分开。

应留有间距或用绝缘隔板或金属接地板来进行隔离,见图1和图2。

 

图1电缆间距D>2d和D>0.1的隔离

注:

考虑到EMC问题,可要求比图1更大的间距,见4.3。

 

图2由隔板或绝缘进行的电缆隔离示例

隔板或屏蔽层或护套应具有相同的机械强度、阻燃以及绝缘特性,如高等级电缆的绝缘。

注:

为了尽可能使在事故、火灾、电缆磨擦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电压或大功率传入到用于承载低电压低功率的电缆的可能性最小化,必须进行安全隔离。

电缆的三类别示例如表2所示,它可作为隔离电缆的依据,同时参见中电压等级的定义。

表2依据安全原因划分的三类电缆

电缆分类

电缆用途(示例)

高电压或大功率

电源、牵引电动机与制动电阻电缆

中电压或中功率

辅助供电电缆,包括蓄电池回路电缆

低电压或低功率

控制与信号电缆,包括蓄电池回路电缆

不能采取留有间距进行隔离时,如空间有限,电缆应用隔离物或绝缘分隔(见图2)。

但实际情况下不可行时除外,如端子条附近、交叉处等等。

3.10.3各类电缆中,独立的回流电缆及其匹配的前向供电电缆应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

3.10.4列车上无电气保护的电缆,连接应尽可能的短。

如果不得不在旅客车厢或司机室敷设高电压大功率电缆,则应安装在封闭的金属接地管内或在金属接地箱的背面。

3.11控制电缆备用规定

3.11.1连接城轨车辆内部不同位置电气设备的电缆,每束含根绝缘线芯以上的多芯电缆或束合电缆应留有或至少根备用绝缘线芯。

应在连接部件(插头、阴性或阳性接头、端子、耦合接点等)中留有相应数量的备用接点,或为额外增加的连接部件留有可用空间。

注:

本条款不适用于专用电缆,如开门按钮、照明控制电缆,屏蔽数据总线或其它通信系统电缆。

3.11.2备用绝缘线芯的数量应与城轨车辆最初组装完工时提供的数量相同。

3.11.3备用绝缘线芯的数量取决于电缆、连接器的结构以及电缆的敷设方式。

在电缆不可触及的情况下(当在管道内时等),在增加备用绝缘线芯的数量。

关于连接器内的备用部分,如插头或插头内的针,应由制造商与买方同意是否在插座内安装备用件或是否提供单独的部件及其安装工具,以防今后更换整个插头。

3.11.4除非制造商与买方之间另有规定,否则备用绝缘线芯的末端应卷起并固定在可触及的位置。

注:

出于安全原因或目的,允许对备用绝缘线芯进行其它处理,包括使末端绝缘或将其接地。

3.12固定要求

3.12.1不在管道或槽内敷设的电缆,应用机械固定附件或紧固件来确保安全可靠。

3.12.2除非电缆制造商已有规定值,否则电缆应有下述最大间距来确保安全可靠:

a)电力电缆、多芯电缆和束合电缆

电缆水平敷设时,300mm;电缆垂直敷设时,500mm。

b)低压电源用单芯电缆,单独敷设

电缆水平或垂直敷设时两固定附件之间,终端接触点与第一个固定附件之间:

150mm。

注:

典型的例子,有相对运动的加厚电缆与加长电缆除外。

3.12.3固定附件的选择应考虑导体或束合电缆的截面积,在城轨车辆运行寿命内的预期工作和环境条件,如冲击振动、电缆温度。

注:

当设计电缆保护系统时,应考虑由电缆在适中时所产生的电-机械力。

3.12.4如果电缆由金属或非金属套管覆盖,这些套管应有符合套管制造商规定要求的固定附件。

3.1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对于电气设备中不绝缘的部件,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应按EN50124-1的规定。

3.14热缩套管的使用

3.14.1城轨车辆上使用的热缩套管有如下两种用途:

a)标识用(通过颜色、自身带有的标记或在适当位置的额外标记);

b)电气或机械保护用(例:

防水和永久性地保持特定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注:

这些套管达到了相应的绝缘等级才可使用。

3.14.2如果热缩套管用于绝缘,则应仔细选择以确保:

a)热缩套管机械、电气性能与所代替的绝缘材料相同;

b)壁厚与它所代替的绝缘线芯或电缆类似。

注:

套管应按制造商或供应商的说明书进行安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收缩量限定后,有些特性可能被损坏,例如壁厚、机械与电气性能。

只有当非绝缘部分很短时才可使用套管覆盖,否则电缆会丧失柔韧性,防火性能改变,冷却条件受影响。

使用热缩套管时,不应超过电缆材料允许的最大短时温度(短路温度)。

4EMC要求

4.1总则

本章规定的要求以车体是导电的假设为依据。

当车体由不导电的材料组成时,必须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和规定。

电缆受电磁干扰,同样它也可以作为干扰源。

4.2电缆分类

电缆布设时,所有电缆至少应分为如表3所给定的三种类别的电缆。

表3与EMC有关的电缆类别

电缆分类

电缆用途

A

供电电缆:

电动机电缆、制动电阻电缆、空调电缆、网侧滤波器(变流器侧)电缆、辅助设备供电电缆、空压机电缆等等

B

蓄电池线路、二进制控制线路等

C

信号发送器线路、天线、扬声器线路、数据总线线路等等

 

4.3电缆预埋

不同种类的电缆应尽可能单独敷设。

电缆与电缆束之间所要求的距离理论上取决于功率、频率、并行敷设的长度以及辐射抗扰度。

实用时,空气中敷设的不同种类的电缆,其最小间距应按表4选取。

表4不同电缆最小间距对照表

EMC电缆种类

隔离间距m

A与B

0.1

A与C

0.2

B与C

0.3

应尽可能保持不同电缆种类的电缆单独敷设,以及按照表4进行隔离的最小间距。

注:

表4规定的最小间距可不用在不同种类的电缆交叉的情况下,电缆与电缆之间成直角。

在不同种类电缆的最小间距无法达到的情况下(尤其是与类电缆之间的间距),电缆应用金属管道、金属板、金属导管或整体屏蔽(与城轨车辆接地相连)等等进行隔离。

4.4回流导体

电路的回线与馈电线应尽可能相邻布设,尤其是在使用有发射干扰的供电电缆、感性信号电缆的情况下。

可行时,应采用绞合电缆或绝缘线芯。

注:

该措施既能减少问题也能减少电气噪声问题。

4.5传导结构的使用

电缆应尽可能靠近城轨车辆传导结构(城轨车辆车体金属底盘、金属电缆管道、金属软管等等,通过传导连接的方式连至城轨车辆车体)进行安装,通过金属表面反射的磁场来抵消电缆的磁场,从而减小电缆发射磁场的影响。

4.6屏蔽与接地

4.6.1为减小辐射,可对类电缆进行屏蔽。

为增强抗扰度,如果子系统制造商推荐,则应对类电缆进行屏蔽。

预计会有较高的电磁干扰水平的情况下,应对各类电缆进行屏蔽。

注:

可通过屏蔽绝缘线芯或电缆或用金属箱来完成屏蔽铠装。

4.6.2当屏蔽接地时,屏蔽区域应尽可能大(即低感连接)。

如果有其它可行的方案,应不使用屏蔽层接出一根单线并通过连接器针脚接至接地点的方式。

注一般电缆的屏蔽两端均应接地

4.7蓄电池的供电连接

蓄电池的隔离电缆应用于蓄电池侧有脉冲整形或脉冲控制负载的组件的供电。

其它供电电缆的分支应尽可能地靠近蓄电池。

4.8数据总线线路

数据总线应通过专用的插塞式连接器进行路由,但在没有其它物理解决方案时例外,如在城轨车辆车钩里。

不同的数据总线应通过一公用插塞式连接器进行路由,然后将绝缘线芯分至插塞式连接器,其连接方式应尽可能使不同的数据总线相互隔离。

注:

这可在插头座内留有空间。

数据总线的中断表示在屏蔽中断开,导致信号对称不平衡。

因此,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数据总线路由应无中断,即应尽量避免使用终端与插头。

子系统制造商应规定这些规则的特殊情况。

5标记

5.1总则

为识别某根电缆或有一定功能的设备,本章规定了电缆或设备上除型号标记之外的标记。

电缆、单根绝缘线芯和连接器等的标记方法应不相同。

标记本身应耐久且清晰可见。

标记所含信息应与文件相符(相应的电路图、布线表等)

5.2电缆标记

5.2.1安装在城轨车辆上的电缆和或单根绝缘线芯(包括备品)应用可行的方式作标记,以便在终端或可分离点识别。

5.2.2如果电缆按文件(相应的电路图、布线表等)作了标记,且单根绝缘线芯可由标在线芯绝缘体上的颜色或数字或图形等识别时,多芯电缆中的单根绝缘线芯可以不作标记,见图3。

注:

对于电缆,现有几种标识方法,如:

唯一的数字:

电缆的每个部件都用某个数字标识。

该方法在电缆两端作同样的标记。

设备编号:

绝缘线芯的每个部件的各端均有标记,以识别设备的绝缘线芯的终止连接点。

该方法在末端上给出不同的标记。

 

 

图3用图形进行标记的电缆或插头结构示例

(线芯绝缘体的颜色:

=红色,=绿色,=黑色)

5.3端子排、独立终端、插头、插座与汇流排的标记

5.3.1所有端子排均应作标记,如果可能会有混淆。

标记应做在排上或靠近排的地方或在排上的覆盖物上。

5.3.2端子排上的各个端子应有编号。

5.3.3所有的插头插座装置应作标记以便识别,如果可能存在混淆的情况。

5.3.4插头主体上,各绝缘线芯的标记可以省略,如果空间太小不能提供。

如果绝缘线芯没有标记,应能通过线芯绝缘体上的颜色或数字或图形等来识别,见图3。

如果有可能混淆,汇流排应作标记以便识别。

5.4绝缘子的标记

绝缘子可以不作识别标记,但应能从文件中进行识别。

标记(如有)可以作在绝缘子的附近。

5.5防电击警示标记

操作或维护人员可以接近的导电元件的带电部分,应有相应的警示标志。

5.6使用热缩套管的标记

如果用热缩套管作标记,则应验证标记的质量。

5.7所有线号套管打印标记的方向应一致朝外并分别吹缩每个线号,吹紧程度以不易滑落为标准。

6接线工艺

6.1导线、端子、压接钳更换时,必须做拉力试验,使用的各种专用工具应定期检查和修理、更换。

具体内容可参照JT-JW-152《端子压接质量检验文件》及标准TB1507《城轨电气设备布线规则》第5.5.4、6.5条。

6.2准备工作

6.2.1准备相应的接线工具及配件。

6.2.2检查配件的合格证,配件本身是否完好,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

6.2.3清点接线部位导线总数及线号是否和图纸或接线工序卡一致,防止误接和错接。

6.2.4每根导线必须有清晰的线号,发现有不清晰、无线号套管或手写线号应及时与上工序联系,并及时通报质控部门。

6.3剪线

6.3.1剪线前,应先将导线预布一次,要考虑扎线时,导线的路径及弯曲要求,以不使接头承受拉力为原则。

6.3.2若导线过长,应及时与上工序联系,并及时通报技术部门。

6.3.3若导线长度不够,应松开有关紧固物件,再抽出导线,或与上工序联系处理,严禁强力抽拉。

6.4剥线

6.4.1正确使用剥线钳,对于不同规格导线应使用不同的钳口。

6.4.2剥线时,尽量不伤线芯,断股不得超过5%。

6.4.3剥皮后的线芯长度见表5。

表5剥皮后线芯长度

导线面积

接头剥开长度(mm)

压机后导线裸露长度(mm)

4mm2以下

>4

<1

4-10mm2

>6

<1

 

6.5压接

6.5.1接线头规格、导线规格和压线钳钳口相一致。

6.5.2接头表面不得有毛刺、锐边、裂纹或扭曲、明显变形等外观缺陷。

6.5.3压接前应先整理线号套管,使各号码方向一致。

6.5.4压接时,全部线芯应压在接头内,压接必须牢固但不允许出现压裂或严重变形。

压接后应修剪毛刺,不允许露铜。

6.6接线

6.6.1接插件对接时,必须确认插头和插座的型号是否一致、插头和插座的代码是否一致。

接插件的连接必须到位、牢靠。

6.6.2端子接线时,必须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原则。

6.6.3当端子的标记和导线的线号不一致或端子无标记时,不能盲目接线,应在确定后才能进行接线。

6.6.4当出现接线螺柱、和接线头安装孔不一致时,应采取镀锡(或搪锡)铜接线板;当两个以上接线头接在同一螺柱上不能压平时,应用镀锡(或搪锡)铜垫板去解决。

见图4、图5。

图4接线板图5垫板

6.6.5导线接触面,如接线头底面、接线板、垫板应平整、无毛刺。

6.6.6应保证接头间的绝缘距离。

导线连接应整齐、规范、正确、可靠。

6.6.7导线应紧固良好,无松动、脱落、螺母滑扣等毛病。

6.6.8各个部位的接线原则上应由一人由始至终完成。

如遇特殊情况需中途换人时,应将工作情况向班长或接手人员交代清楚,并由最终完成者作全面检查,防止漏接和错接。

6.6.9车上电线两端头接线,除了与插接件相连者外,所有导线与端头,必须采用压接。

接线头平面接触良好,不得通过接线柱导电。

6.7绑扎

6.7.1选择的电缆绑扎带不应损伤电缆或使其特性恶化;电缆绑扎带应对自然条件(如暴露至柴油机油中和辐射中)具有抵抗性;电缆绑扎带的防火性能应符合的规定。

6.7.2电缆固定附件不应安装在维修时经常移动或更换的部件上。

电缆固定附件应与机械设备的固定件相互独立。

6.7.3当电缆在使用时(车与车之间的连接等)承受伸缩与卷曲应力时,紧靠终端处应有电缆固定附件以防止在该处的伸缩使得导体从绝缘中显露,且防止绝缘线芯脱离护套。

6.7.4先将导线束梳理整齐,再根据情况分别用蛇形塑料管或塑料带、尼龙锁带分段绑扎。

塑料带绑扎采用半叠绕,封口处烤熔粘结牢固或用胶带固定,颜色应尽量一致。

尼龙锁带锁紧后应剪去过长部分,留下长度为5-7mm。

6.7.5线芯截面在6mm2(包括6mm2)以下的导线线号套管应推至接头圆柱部,排列整齐。

线芯截面在6mm2以上的线号套管或铭标牌的处理方法可参考《电力城轨下线工艺守则》及JT-42-129《布线工艺守则》。

6.7.6司机室布线、乘客室空调布线、屏柜布线:

通过粘贴扎带座,根据图纸,使用扎带进行绑扎,布线的时候须注意不同区的电缆通过编织网分开绑扎。

粘贴扎带座车下每隔200mm左右。

车上每隔300mm左右。

6.8收尾工作

6.8.1接线后应依照图纸或工序卡进行自检和互检。

检查每个端子的接线数量是否正确,检查每个端子的导线线号是否一致。

6.8.2作业时不慎将东西掉在各电器设备内部,如牵引电机、牵引箱、辅助逆变器、蓄电池等,应及时取出,防止短路事故的发生。

6.8.3通往车体外部的导线应留有余量,用以保证车辆满足通过最小半径时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