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6904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关于毒血症描述正确的是()。

  A、血液可查到细菌

  B、全身脏器多发脓肿形成

  C、血沉快,血抗链“O”升高

  D、白喉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及心肌炎

  【答案】D

  【解析】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临床上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常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但血培养找不到细菌。

  2、间皮和内皮都属于()。

  A、复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答案】C

  【解析】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故选C。

  3、下列各种毒素中,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B、红疹毒素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答案】C

  【解析】细菌外毒素是细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的毒性蛋白质,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组织,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包括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痉挛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等。

故选C。

  4、下述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治疗后病变吸收较快,短期内可有变化

  B、多隐匿起病,不会出现急性发病和高热

  C、继发性肺结核不包括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D、肺部病变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答案】D

  【解析】1999年公布的结核病分类标准中,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和干酪性肺炎等。

继发性肺结核常有空洞形成或干酪样坏死,病灶好发于两肺尖后段或下叶背段,起病多缓慢,但呈干酪性肺炎时,起病可以急剧。

胸部X线的特点包括病变吸收慢、1个月以内变化较小。

PPD试验阴性除表明未受感染外,还可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干扰时。

  5、临床上可大剂量用于抗炎、抗过敏、抗中毒和抗休克等治疗的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岛素

  【答案】C

  【解析】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用于临床上抗炎、抗过敏、抗中毒、抗休克等治疗。

  6、有的人患病后,表现出对疾病状态过分认可,甚至对疾病痊愈后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感到惶恐不安,称为()。

  A、病人角色冲突

  B、病人角色缺如

  C、病人角色消退

  D、病人角色强化

  【答案】D

  【解析】角色行为强化是指患者由于适应了患者角色,衣食有人操心,生活有人照料,尽管躯体疾病已渐康复,但患者依赖性很强,安于已适应的患者生活模式,不愿重返病前的生活、工作环境,甚至对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感到惶恐不安。

故选D。

  7、中动脉又名()。

  A、弹性动脉

  B、肌性动脉

  C、无名动脉

  D、输送动脉

  【答案】B

  【解析】中动脉主要由大量环行排列的平滑肌和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因此管壁的收缩性大,故又称为肌性动脉。

具有调节局部器官供血量的作用。

故选B。

  8、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份是()。

  A、芽孢

  B、肽聚糖

  C、荚膜

  D、核糖体

  【答案】C

  【解析】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粘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披膜等,其中荚膜具有抗宿主吞噬细胞和抵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致病菌能在宿主体内存在、繁殖和扩散。

故选C。

  9、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属于()。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两类传染病

  D、一般性传染病

  【答案】B

  【解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故选B。

  10、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lg不足()。

  A、IgM

  B、IgG

  C、IgD

  D、SIgA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黏膜感染的理解。

常见错误是选认为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忽略了SIgA是局部黏膜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A在生后4~6个月左右产生,因此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与SIgA分泌不足有关。

  11、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Ⅲ

  B、因子Ⅶ

  C、PF3

  D、Ca2+

  【答案】A

  【解析】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并形成因子Ⅷ复合物激活因子Ⅹ,完成血液凝固,而因子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Ⅲ与Ⅶ形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情况下,激活因子Ⅹ,完成血液凝固。

故选A。

  12、患者,男,60岁。

反复咳嗽、咯痰10年,近3年每当秋冬发病,大气变暖后逐渐减轻。

检查:

两肺闻及散在干啰音。

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

其诊断是()。

  A、肺结核

  B、肺癌

  C、慢性支气管炎

  D、支气管扩张

  【答案】C

  【解析】肺结核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干咳或伴咳血。

X线示密度较高、边缘清晰的斑点、条索或结节或云雾状阴影或空洞。

咳嗽后偶可闻及湿啰音。

肺癌表现为咳嗽、气促,痰中带血,多为血丝痰,胸闷、胸痛,晚期患者可出现较明显的恶病质。

支气管扩张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가가ఈ؄⍮؄⍮醀ఖ찀؄醀ఖ쥐가

  13、男性,40岁,喘息发作5小时入院,为鉴别是否为上气道梗阻最为简便的方法是()。

  A、拍摄X线胸片

  B、描绘MEFV

  C、判断哮鸣音发生于呼气相还是吸气相

  D、支气管镜检查

  【答案】C

  【解析】哮喘发作及上气道阻塞均可出现喘鸣,上气道阻塞可出现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二者哮鸣音有别,上气道阻塞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为吸气相哮鸣音;哮喘为呼气性呼吸困难,为呼气相哮鸣音。

  14、外伤和烧伤的致病特点是()。

  A、通常致病动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再起作用

  B、潜伏期短

  C、对器官组织无明显选择性

  D、机体状态明显影响其致病性

  【答案】ABC

  【解析】包括:

  

(1)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起疾病但不影响疾病的发展;

  

(2)除紫外线和电离辐射以外,一般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

  (3)对组织损伤无明显选择性。

其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理化因素本身的作用强度、部位及持续时间,而与机体的反应性关系不大。

故选ABC。

  15、白喉杆菌具有()。

  A、菌毛

  B、鞭毛

  C、荚膜

  D、异染颗粒

  【答案】D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菌体细长略弯,末端膨大呈棒状,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胞。

革兰染色为阳性,用美蓝或奈瑟染色,在胞体内可见深染的异染颗粒。

  16、某男6岁,突然寒战、高热、面色青灰,四肢冷,人事不省,抽搐而就诊。

应首先采取的诊断措施是()。

  A、血培养

  B、查血常规

  C、腰穿

  D、查尿常规

  【答案】C

  【解析】患儿以突发的高热、寒战、抽搐、昏迷为主要表现,考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可能,首先做腰穿。

  17、在折光系统中,最主要的折光发生在()。

  A、玻璃体

  B、角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表层膜

  【答案】C

  【解析】人眼的调节亦即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的。

  18、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哪一部位()。

  A、肝

  B、肠系膜上静脉

  C、肺

  D、肠系膜下静脉

  【答案】D

  【解析】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系膜下静脉。

  19、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哪一部位()。

  A、肝

  B、肠系膜上静脉

  C、肺

  D、肠系膜下静脉

  【答案】D

  【解析】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系膜下静脉。

  20、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为()。

  A、绿脓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克雷伯杆菌

  【答案】B

  【解析】呼吸道感染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

  21、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血Ca2+浓度降低

  B、循环血量增多

  C、血Na+浓度增高

  D、血K+浓度增高

  【答案】D

  【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所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在大量出汗后,失钠过多、血钾摄取过量、给钾盐后或正常妊娠的后三个月等,可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

故选D。

  22、能够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结合的CD分子是()。

  A、CD2

  B、CD8

  C、CD4

  D、CD40

  【答案】C

  【解析】AIDS病毒能特异性结合人体CD4淋巴细胞,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23、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答案】C

  【解析】呼吸困难是最早、最突出的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因此呼吸困难与发绀是呼衰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故选C。

  24、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

  A、30~60mmHgB、100~120mmHg

  C、120~150mmHg

  D、60~80mmHg

  【答案】B

  【解析】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舒张压为60~80mmHg。

  25、以下哪种为严格胞内寄生病原体()。

  A、大肠杆菌

  B、白色念珠菌

  C、普氏立克次体

  D、结核杆菌

  【答案】C

  【解析】常见错误是错选肺炎支原体。

认为多数细菌可人工培养,那么真菌也可以,而支原体属于其他微生物,其中的立克次体、衣原体及一些螺旋体需在活细胞中生存,故认为支原体也是。

实际上支原体可以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上生存。

  26、引起神经细胞兴奋的阈电位是指细胞膜()。

  A、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B、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C、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D、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答案】D

  【解析】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7、支配小汗腺的神经是()。

  A、肾上腺素能纤维

  B、胆碱能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答案】B

  【解析】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即支配多数小汗腺引。

起温热性发汗和支配骨骼肌血管引起防御反应性舒血管效应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即属于交感神经但释放乙酰胆碱。

因此ACh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温热性发汗)。

故选B。

  28、心脏的传导系统是指()。

  A、特殊心肌纤维形成的一个系统

  B、心脏内心肌纤维借闰盘相连,胞质经缝隙连接相互连通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C、将血液由静脉系泵到动脉系的传导系

  D、心脏内神经纤维组成的一个系统

  【答案】A

  【解析】心壁内含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

  29、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5-羟色胺

  D、γ-氨基丁酸

  【答案】B

  【解析】大量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证明,骨骼肌神经一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中介的。

  30、胸片可见环形透亮区、肺门上提、肺纹理呈垂柳状改变的多为()。

  A、Ⅱ型肺结核

  B、Ⅳ型肺结核

  C、I型肺结核

  D、V型肺结核

  【答案】B

  【解析】Ⅳ型肺结核,即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因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呈垂柳状阴影,纵隔牵向病侧。

  31、体现医师克己美德的做法是()。

  A、风险大的治疗尽量推给别人

  B、点名手术无论大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C、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要求有求必应

  D、只要是病人的要求有求必应

  【答案】C

  【解析】为患者谋取利益,对患者有利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

故选C。

  32、保泰松的特点是()。

  A、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小

  B、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弱,毒性较小

  C、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小

  D、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大

  【答案】D

  【解析】保泰松属于吡唑酮类药,本药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较弱的解热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多且严重,现在仅用于急性通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不能耐受其他药物的患者。

不可久用。

故选D。

  33、鉴别颈动脉搏动和颈静脉搏动最关键的是()。

  A、搏动的位置

  B、搏动的范围

  C、搏动部位是否伴有血管杂音

  D、触诊指尖的搏动感,动脉搏动感较强

  【答案】D

  【解析】颈动脉搏动和颈静脉搏动的鉴别要点是:

颈静脉搏动柔和,范围弥散,触诊时无搏动感;而颈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

故选D。

  34、最可能加重变异型心绞痛的药是()。

  A、硝酸酯类药

  B、调脂药物

  C、β受体阻滞剂

  D、抗血小板药物

  【答案】C

  【解析】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

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即为“变异型心绞痛”,此心绞痛的发作与活动无关。

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及猝死。

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冠状动脉上面的β受体,导致α受体相对占优势,可加重变异型心绞痛。

故选C。

  35、初治肺结核病例,病变有明显活动性,下列治疗方案中最好的是()。

  A、单用异烟肼

  B、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C、异烟肼+利福平

  D、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

  【答案】D

  【解析】初治肺结核病变有明显活动性,最佳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联合用药。

  36、泮托拉唑的主要作用是()。

  A、中和胃酸

  B、促进胃排空

  C、抑制胃酸分泌

  D、粘膜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泮托拉唑是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壁细胞向胃粘膜腔泵出H﹢,降低胃内HCL水平,是最直接有效的抑制胃酸产生的手段。

故选C。

  3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

  【答案】C

  【解析】钠泵每分解一份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内的10倍左右,细胞内的K+离子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

故选C。

  38、较常出现杵状指(趾)的呼吸系统疾病是()。

  A、支原体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

  D、支气管扩张症

  【答案】D

  【解析】杵状指见于多种情况,包括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许多肺部疾病以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偶然也可以是先天性的且不伴任何疾病。

在肺部疾病中,杵状指最常见于肺部肿瘤和慢性脓毒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肺内分流(如动静脉瘘)也可引起杵状指。

  3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肺动脉瓣关闭

  B、房室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

  D、主动脉瓣关闭

  【答案】B

  【解析】第一心音产生由于房室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收缩;第二心音产生由于动脉瓣关闭,标志心脏开始舒张。

  40、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特点不包含以下哪项()。

  A、外观色灰黄、污秽、干燥、质脆

  B、单发或多发

  C、脱落可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D、细菌位于赘生物表面

  【答案】D

  【解析】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在原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基础上,发生溃疡,甚至穿孔和腱索断裂,表面形成单个或多个较大,且大小不一的菜花状或息肉状疣状赘生物。

赘生物呈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

光镜下,疣状赘生物由纤维蛋白、血小板、嗜中性粒细胞、坏死物组成,其深部有细菌团,溃疡底部可见肉芽组织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41、支配小汗腺的神经是()。

  A、肾上腺素能纤维

  B、胆碱能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答案】B

  【解析】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即支配多数小汗腺引。

起温热性发汗和支配骨骼肌血管引起防御反应性舒血管效应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即属于交感神经但释放乙酰胆碱。

因此ACh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温热性发汗)。

故选B。

  4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亢进

  B、正常菌群的毒力增强

  C、大量使用抗生素,致病菌被抑制

  D、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

这样,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这种特定的条件主要有寄居部位的改变等。

  43、与肺通气弹性阻力有关的是()。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答案】C

  【解析】肺弹性阻力来源于肺的弹性成分和肺泡表面张力,肺的弹性成分包括自身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当肺被扩张时,这些纤维被牵拉而倾向于回缩。

肺扩张越大,其牵拉作用越强,肺的回缩力与弹性阻力便越大。

肺的表面张力源于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

肺泡内表面有一薄层液体,肺泡内则充满气体,由此构成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

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远大于液体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体表面有尽可能缩小的倾向,这就是肺泡表面张力。

故选C。

  44、下列关于艾滋病急性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初次感染后2~4周

  B、CD4+T淋巴细胞可减少

  C、发热最多见,可出现皮疹

  D、不能检出HIVRNA

  【答案】D

  【解析】艾滋病急性期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可出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例倒置,血小板减少,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及P24抗原。

  45、肠结核()。

  A、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

  B、火山口状溃疡

  C、烧瓶口状溃疡

  D、环状溃疡

  【答案】D

  【解析】肠结核形成环状溃疡。

细菌性痢疾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溃疡。

  46、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变化是()。

  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A/GL比例倒置

  C、谷草转氨酶升高

  D、谷丙转氨酶升高

  【答案】D

  【解析】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变化是谷丙转氨酶升高。

  47、当肌肉活动时,葡萄糖转运体能将胞外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这种转运方式是()。

  A、易化扩散

  B、简单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作用

  【答案】A

  【解析】葡萄糖的吸收有两种形式:

  

(1)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进出细胞;

  

(2)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在肾小管上皮重吸收或肠上皮吸收。

易化扩散是指在膜蛋白的帮助(或介导)下,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又可分为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经载体介导顺가가ఈ؄⍮؄⍮醀ఖ찀؄醀ఖ쥐가

  48、不属于坏死标志的是()。

  A、核内出现包涵体

  B、核溶解

  C、核固缩

  D、组织结构崩解

  【答案】A

  【解析】坏死包括:

1)细胞核的表现为:

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浆的改变:

嗜酸性染色增强。

  3)间质的改变:

在各种溶解酶的作用下,间质的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断裂或液化。

坏死的细胞和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49、非典型肺炎属于()。

  A、肺纤维素性炎

  B、肺出血性炎

  C、肺泡性炎

  D、肺间质性炎

  【答案】D

  【解析】非典型肺炎是相对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而言的,其病理变化不是以肺泡性实变、不以大叶性或小叶性分布为特点,而是以肺间质病变、斑片状阴影为特点。

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有衣原体、支原体和病毒等。

从病理学上分析,大叶性肺炎属于纤维素性炎,小叶性肺炎属于化脓性炎(也可与浆液性、出血性病变混合),非典型肺炎属于间质性炎症。

  50、下列关于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

  C、以上均错

  D、IgG通过其Fab段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

  【答案】D

  【解析】协同凝集试验的原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血清中IgG类抗体的Fc段结合。

  51、知觉包括()等几种。

  A、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B、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和痛觉

  C、空间知觉、深度知觉、平面知觉和错觉

  D、平衡觉、运动觉、视知觉和错觉

  【答案】A

  【解析】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故选A。

  52、下消化道是指()。

  A、从胃到大肠的消化管道

  B、食管以下的消化管道

  C、从口腔到胃的消化管道

  D、空肠及其以下的消化管道

  【答案】D

  【解析】由口腔至肛门,为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53、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4期去极速率快

  B、静息电位仅为-70mV

  C、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D、阈电位为-40mV

  【答案】A

  【解析】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成为起搏点的原因是其自律性在心脏中是最高的。

自律性高低与4期自动去极速度有密切关系,因为去极速度快,达阈电位水平所需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