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32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北京到莫斯科.docx

从北京到莫斯科

从北京到莫斯科

(一)地图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中国版图移向世界,那么这样一条铁路线会让你惊叹不已,从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乌拉尔山脉的车里雅宾斯克,乌拉尔山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车里雅宾斯克是2007年上合军演的所在地,这条线路就是横贯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当从北京站始发的k3次国际列车出境二连浩特,经乌兰巴托进入俄罗斯境内后,从蒙古国延伸过来的铁轨便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汇合了,而汇合点距离传说中的贝加尔湖仅半天多的路程而已。

K3次国际列车的票价是2700元,加上180元的蒙古国的过境签证,约2900元。

我知道,经过努力我可能在网上找到3000-4000元的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飞机票,飞机只需要7、8个小时即可到莫斯科,而火车需要六天五夜。

然而,10月份正是俄罗斯的深秋季节,遥远的西伯利亚充满着无尽的想象,浩瀚的贝加尔湖,金黄的白桦林,坚韧豪放的俄罗斯农庄……时间和价格都不是我可以错过这条线路的理由,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线,从北京去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交流学习。

列车时刻表上,这条线路被标记为“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但这条线路的主角既不是北京、乌兰巴托,也不是莫斯科,而是西伯利亚。

列车从北京站出发,星期三早晨7点45分,经张家口南、大同、集宁南、晚上8点多到达中国的边境检查站二连浩特,在这里护照会被盖上出境章,旅客需要填写(旅客行李)物品(申)报(海)关单,同时还要更换铁轨,因为中国的铁轨与蒙古国、俄罗斯的铁轨宽窄不同。

换轨在“国际换轮库”里进行,火车厢被一节一节地吊起,中国的铁轨撤掉,俄式的铁轨换上,整个过程旅客无须下车,也感觉不到任何震荡。

因为换轨和边境检查,所以列车会在二连停3个小时左右。

晚上11点多火车离开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随即停在蒙方的边境检查站上,进行蒙方入(过)境签证检查、物品报关等手续,第二天下午1点多达到乌兰巴托,晚上9点左右再次到达蒙古国边境,进行蒙方的出境检查。

乌兰巴托时间和北京时间大概是相同的,所以无须调整手表。

乌兰巴托时间晚上10点多出蒙古国进入俄罗斯,莫斯科时间比北京时间晚4个小时,所以莫斯科时间下午6点左右进入俄罗斯。

列车在边境的纳乌什基(наушки)停车,进行俄方的入境签证检查,填写物品报关单、移民卡,这里的检查比较细致。

至此,烦琐的边境检查终于结束了,列车奔驰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土地上了。

经贝加尔湖、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奥姆斯克、秋明油田(大概在这附近,列车不再走西伯利亚大铁路,转而向西北的东欧平原进发),进入乌拉尔山区的叶卡捷林堡,现在的叶卡也叫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过了乌拉尔山,列车正式驶入欧洲,再经别尔米、基洛夫、古都弗拉基米尔,最后进入900万人口的莫斯科,时值莫斯科时间星期一下午2点多。

这条线路共经过三个国家,纵贯蒙古国南北,经过俄罗斯至少14个行政单位(州、共和国、自治区、边疆区),经过蒙古高原、蒙俄边境的雅布洛诺夫山脉、世界上最深的内陆湖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翻过乌拉尔山区后进入东欧平原。

列车出中国需要1天,过蒙古也需要1天,其余4天都在广袤的俄罗斯领土上奔驰。

向东这条线路可以延伸至太平沿岸的海参崴,向西可以延伸至乌克兰、捷克、德国、巴黎等等,跟我同火车包厢的伙伴就是乘坐这条线路回比利时。

(二)离别

10月3号凌晨4点多,lan和几个好朋友一起送我去北京站。

出租车上,我默默地流泪了,我忍不住我的眼泪,可能是因为我马上就要离开我最熟识的朋友了,大约八个月我们见不到面,也可能是因为胆怯,因为我马上就要步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而我从未经历过这种不确定性。

出发前的两个星期内,我不停地与亲朋师友们告别。

见过了pictures版的老友们、小柯、Q艳、小米夫妇和YQ,跟宿舍的哥们喝过,跟同班同学喝过,跟同高中的师兄、师姐、师妹们聚过,同门师友聚会为我饯行,dai爷又以俄餐送行,还去天津看过妹妹,见到了阿蒙和单姐,……临走时,班级的几个穷哥们撕扭着塞给我500块钱……所有这一切,我很感动,也很满足……离别,让生命和友情绽放,却又瞬间将其置于深远的时空下,煎熬着,飘散在空气中的味道叫伤感。

就这样上火车了。

安检很松,只需查看车票。

我在11车厢第11铺,属于第3包厢,跟我同包厢的是一个比利时人,并且四人包厢里面只有我们两个旅客,看来,我不得不用我蹩脚的英语跟他交流了。

lan和好朋友送我到包厢里,把行李放到床铺下面,我们在车厢外壁上的国徽前合影作别,几分钟后,列车缓缓启动……

我身上带着1500元的美金、笔记本电脑和护照,所以,上了火车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dai爷曾经在1992年坐过这趟列车,他特别嘱咐我小心看管自己的财物,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包厢门反锁好,必要时要用绳子把门锁再缠一遍。

在XX网,我也试图搜索一些对这趟列车的介绍,结果搜索出来的消息大部分与90年代的抢劫、偷窃案件有关,也有案件发生在近几年。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车上的治安应该所有改善吧,我这样想,况且利用国际列车运输货物的高峰期早过去了,车上旅客所携带贵重财物已经很少了。

愿上帝保佑我一路平安!

(三)启程

出发前的晚上我只睡了一个小时,火车离站后,困意迅速来袭。

跟比利时人简单打了招呼,我把包厢门反锁,把随身背的361度运动斜挎包放在枕边,倒在卧席上很快就睡着了。

当我醒来时,发现比利时人也睡着了,他头戴耳机,眼带黑眼罩,身上的毛仿佛野草,杂乱而茂盛……此时列车好像正在经过山区,每隔一会儿就会出现一个隧道,我走出包厢向窗外看,丛山延绵,硕大的山谷扑面而来,我顿时失去了方向,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自从去年11月份“京郊穿越黄草梁”一事闹得满城风雨后(此事参见《柏峪-黄草梁-七座楼-向阳村……穿行记》),近一年的时间内我没有“撒野”了,更是很少见到大山。

我仔细寻找着路边的字迹,发现了“官厅”、“怀来”字样,才意识到这里是北京的怀柔区。

我想起,北京城地处平原,北京小平原的西北方向就是燕山,此刻列车正在穿越燕山,向内蒙古高原方向驶去。

我回到包厢继续补觉,昏睡中被叫醒,原来是列车乘务员送来免费的午餐券和晚餐券,餐券上有中文、英文和俄文三种语言。

既然车上有免费餐券,那我的那些食物岂不白带了?

隔壁包厢有女乘客高声说,“怎么还没出河北”,原来列车刚过河北沙城,我心想,旅程刚刚开始就如此心急,那以后的六天五夜她该如何度过呢?

我出发时,朋友们也担心我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六天五夜,师兄甚至给我copy了130多集的评书《隋唐演义》,让我在火车上解闷儿,可我毫不担心,我给远在南京的“jia先生”发短信说,六天里我会写日记、看俄罗斯国情方面的书、学俄语、吃东西、做俯卧撑锻炼身体、看风景拍照片……我会有很多事情做,只要不丢东西,我相信这将是一次很难忘的旅行。

大约11点多,我背着361度运动包,拿着餐券去餐车吃免费午餐,比利时人还在睡觉。

运动包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和证件,所以我决定包不离身。

在餐车里,我点了炒花菜、炒蒜苗和一碗米饭,饮料4元一听,需要单独付费。

对面来了一个年轻男子,大概27、28岁,个子与我相仿,他点了同样的菜,我主动与他搭话,算是礼貌性地打招呼,他则告诉我“免费餐券过了今天不再有”,原来这免费午餐是对旅客的“慰问餐”。

他是北京人,家住宣武区,在莫斯科做生意,正属我的研究群体之列,所以我多问了他几句,他把货物装在包厢里。

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商品极其短缺,尤其是日用品,这为廉价的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机会,而国际列车就成为最早的商品运输工具。

列车规定,旅客行李限重35公斤,但大概这个规定没人理会,或者早被旅客们疏通得名存实亡了,所以这些中国旅客们往往携带很多日用品上车,而列车所停靠的小站往往成为中国商品的集散地,通常尚未到莫斯科,车上的商品早已换成大把的卢布了。

正因为车上的商人较多,钱财较多,所以抢劫、偷窃比较猖獗。

dai爷讲,他当年坐这趟列车时,从莫斯科上来一个俄罗斯男人,带着两个俄罗斯姑娘,从莫斯科到北京,一直向旅客提供性服务;而这些中国商人也趾高气昂地嫖娼,还宣称为中国失去那么多北方领土报仇雪恨……啧啧……鱼龙混杂、藏污纳垢的东方快车!

吃饭之际,对面的男子突然堆笑着向我提出要求:

“帮个忙儿吧,帮我带几条烟在你房间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他开始谩骂俄方的女检查员,憎恨俄方的例行检查,我不知怎么拒绝他的要求,当然更不想接受,因为这可能会给我带来麻烦,我只好岔开话题。

我非常不爽,凭什么让我帮他做这种事?

我立即感觉到他脸上的笑容很猥琐,饭没有吃完,我就起身走了。

走廊里,我突然记起,我曾经把包厢地址告诉过他,而餐桌上我也没有明确拒绝他的要求,想必他会找来,我该如何是好?

免费晚餐我没有去吃,因为我不想再碰到这个商人。

我在日记里写道:

“我阅读翁杏法的小册子《到莫斯科去》,这本小册子是90年代写的,作者明确写道‘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你的居住地址’,我想,我也没有想到,竟是一个中国人首先让我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其实,在国外,也许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友善,中国人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往往更功利,更不友善,更坏。

可以这样对比,同样互不熟识的情况下,中国人比外国人更愿意向对方提出令对方为难的要求,如果对方拒绝了,中国人也许比外国人更愿意谩骂、憎恨对方”。

大概晚上8点30分,火车到达二连浩特,这是中国边境检查站,过了这里,我就

身处异国了,我的手机也将没有信号,无法再跟爸妈、lan、同学联系了。

我有些怅然。

火车在这里要换轨,我用数码相机拍了换轨过程的小短片,打算回去给同学看。

11点多,火车进入蒙古国,在蒙方的检查站停留了一段时间,火车重新启动后,我和比利时人方才入睡,因为今晚不再有检查。

(四)蒙古

我在蒙古国大使馆办过境签证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中国女人,她说“蒙古什么都没有”。

也许她说得没错,透过车窗,我什么都看不到,只有无边无际的大地,比利时朋友不停地念叨着“Nothing,nothing,crazycountry”!

也许,盛夏季节,这里会是满山遍野的碧绿,但现在正值深秋,草已枯黄,也看不见灌木丛和树林,只有短草勉强包裹着大地。

当大地上缺少高大植被的时候,大地所呈现给我们的是标准的“地势”,或平坦如砥,或高低起伏,线条凸凹感十分强烈,大地展现了他性感的一面!

很罕见地,我看到一摊水,巴掌那么大,水边围着一群羊,我真担心一个钟头以后,这摊水会被饥渴的羊群喝干。

偶尔会见到房屋,远远望去,八、九个房屋围坐在一起,仿佛正在召开部落会议,这里的房屋也像蒙古包,只是尖顶下面围着的是方形墙壁,房屋表面经常涂着墨绿色和铁红色,墨绿色的门窗,铁红色的山墙,别有一番味道。

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很多电线杆,但这些电线杆多为木制,并且大多是由两节木头连接而成,印象中,这些木头电线杆是我小时候家乡的景象,而现在家乡的电线杆早已更换成水泥混凝土的了,更加结实耐用。

看着这些,我意识到蒙古国的生产能力大致处在什么水平了。

蒙古国大使馆门前的那个中国女人告诉我,她给朋友办理签证,而她的朋友是去蒙古国做房屋装潢,想必蒙古国的房屋建设、装潢水平也不高。

下午1点多(10月4日),列车进入乌兰巴托,我赶紧用小数码录像。

乌兰巴托没有想象中那么明净美丽,这应该是蒙古国的“大都市”了,但是我没有看到林立的高楼,楼房多为6、7层,10到20层之间的楼房在乌兰巴托想必是少有的高层建筑了吧,大概更多的居民居住的是平房。

蒙古全国也就200多万人口,乌兰巴托的人口能有100万吗?

高层建筑大多出现在上海、香港、东京、纽约这样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而乌兰巴托没必要致力于垂直开发空间,也许汽车较房屋的需求更强,在铁路一侧,我看到几个轿车聚集的地方,大概是停车场。

列车在乌兰巴托站停一会儿,旅客可以下车走动,比利时朋友要去买Mongolianmilk,我跟他下车去转转。

车站不大,相当于中国中等城市的车站,乌兰巴托下点小雨,一个蒙古中年男子用中文向我兜售蒙古邮票,我没有理会,我们没有找到Mongolianmilk,却看到了韩国和中国方便面,比利时朋友在一个小摊铺前驻足,售货大婶可以说俄语,比利时朋友用20元人民币买了一大根香肠和两袋大面包,兴高采烈地往回走,在餐车前,我为他和香肠、面包照相留念。

1元人民币大概等于758蒙元,所以一个香肠、两袋面包卖20元人民币很赚,而比利时人也觉得20元人民币买了这么多食物不贵,皆大欢喜。

一个国家的货币价格可以反映该国的生产能力,从蒙元的汇率上足见蒙古国的生产水平了。

30分钟后,列车离开乌兰巴托,我的目光再次陷入苍茫大地。

比起乌兰巴托,我更喜欢这辽阔无边的大地,正像久居北京的人喜欢去坝上草原放松心情一样,但习惯了荒芜人烟的大草原的蒙古人也许更喜欢乌兰巴托,在那里游牧的人们可以定居、群居。

我在日记里写下:

“蒙古国一定很贫穷,但这里拥有人烟稀少的土地,因此这里拥有别样的心情和别样性格的人。

《乌兰巴托的夜》,是怎样的呢?

天上有许多星星?

还是地上有许多明亮的车灯?

我希望是前者”。

(五)纳乌什基(наушки)

傍晚,列车出蒙古进入俄罗斯,在наушки站先后上来4个俄罗斯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检查,包括仔细的行李检查,但无需打开行李,检查签证时通常会把护照收走一段时间,待盖完入境章后重新还给旅客。

中国、蒙古、俄罗斯三国检查签证的工作人员皆为女性。

列车在наушки停车约5个小时,停车时厕所会关闭,可比利时朋友恰好这时想去厕所,所以十分苦恼,直说要找个瓶子撒尿,然后把瓶子扔出窗外,说完我们哈哈大笑。

在这一站,我把手表调回了4个小时,开始使用莫斯科时间。

不出所料,那个中国商人来找我了,我正躺在床上看书,他出现在门口大声说:

“原来你在这里啊”,我瞟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继续看书,然后他走了。

我以冷漠表示了拒绝,后来我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他没有再跟我搭话,看来他还很知趣。

有了这次经历,我告诫自己“有些事情不要给对方留任何希望”,很快这个经验再次应用上了。

наушки站停车时,我听到有个中年男子在走廊里喊:

“我得借个护照,要不得罚款了”,听到这个喊声,我下意识地去关包厢门,他恰好走到我们的包厢门口:

“能借护照用一下吗”?

这是个大约45岁左右的中国男子,我反问道:

“护照怎么能借”?

他马上回答“是海关让我来借的”,我随即把门关上,不再理他。

我心想,为了逃避罚款居然编出“海关让他借护照”的瞎话儿,真是见鬼了。

这个男子是第二个向我提出无理要求的中国人,我猜,他可能是长期寄居在列车上的商人,可能负责货物运输,因为他跟列车员有些熟。

当我用两种方式拒绝了两个无理要求后,才有所安心。

过了наушки站,以后的4天将不再有各种检查,真正开始享受西伯利亚之旅了!

列车在此前的停车时间最长,前后共有4次证件、行李检查,每次检查都要停车几个小时,中间还有一次换轨,这就是通关手续所带来的麻烦。

但欧洲就大不一样,欧洲一体化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简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通关手续,如果不是这样,乘火车从希腊走到荷兰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在通关手续上。

我的一个朋友大约4年前开始在巴黎读书,迄今已经到过好多欧洲国家,但她的护照上却只有法国签证,当她抱怨护照上签证太少的时候,殊不知签证丰富所意味着的繁琐手续。

列车再次启动,我知道,明天早晨就能见到贝加尔湖了……噢,贝加尔湖,我心中的梦……今晚,我将带着神秘的贝加尔入梦,goodnight!

(六)贝加尔

一觉醒来,手表显示凌晨3点多,但是太阳却光彩夺目……我有些糊涂了,弄不清时间了。

我赶紧起身,打开包厢门向窗外望去,天啊!

Какойкрасивыйпейзаж!

太漂亮了!

当你的眼睛已经习惯了漫无边际的光秃草原,眼前却突然出现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白桦林时,你根本无法抑制那种兴奋与激动,到处都是白桦树,到处都是金黄色,一片连着一片,没有尽头,无边无际,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震撼!

秋天在这里化身海洋,你向远处看吧,麦田是金色的,白桦林是金色的,阳光是金色的……你会感慨万千,为什么仅仅一线之隔,这边遍地白桦,而那边却只有光秃秃的草原,造物主分配植被的时候未免太苛刻了吧。

我赶紧回到包厢记下自己的心情,又立刻跑回走廊,生怕错过什么。

突然,包厢里的比利时朋友大叫一声“lake”!

我转身又回到包厢,哇塞!

Ican’tbelievemyeyes!

车厢这边一片蔚蓝,像大海一样浩瀚,真大,真漂亮,真干净!

这就是贝加尔湖吗?

我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应该就是了,贝加尔湖,梦幻般的出场!

Iwantstayhereallmylife!

Какморе!

Likethesea……我的语言系统完全混乱了,我完全找不到词来形容贝加尔湖,那是一种让嘴巴无能为力,让眼睛不知所措的感觉。

这分明就是海!

它有翻滚的波涛,拍打在岸边还激起雪白的浪花,那布满细沙的岸边不正是海滩吗?

可它确实是湖泊,世界上最深、最富有的内陆湖,在地图上你可以看见它被陆地环保,轮廓清晰可见。

贝加尔,这大概是海洋之母远嫁人间的一个女儿,她干净美丽得让人窒息,我真想跳下火车去触摸她,去感受她的湖水,她的波涛,她的一切,却又不忍心碰触,担心这样会惊到她,破坏她那原生态的美丽。

湖岸边,生长着挺拔的白桦树,白桦林间散落着一座座俄式木屋,木屋旁时而走过几个俄罗斯大叔。

比利时人猜那是俄罗斯人的度假别墅,在这里,任何一间破木板房都是别墅!

贝加尔湖,真的是人间天堂,望不尽的山林,望不尽的湖水,湖水藏在山桦林后面,白桦林却怎么也挡不住贝加尔湖的面庞。

上帝啊!

多么神奇!

多么伟大!

我拿着相机尽情地拍摄着,远处忽然浮现出高低起伏的青白色,Snowmountain!

我大叫了一声,比利时朋友赶紧凑过来。

哇呜!

这里居然看见了雪山!

不可思议!

这时我生平第一次见到雪山,居然在贝加尔,我居然在同一天见到了贝加尔湖和雪山!

2007年10月5日!

我弄不清楚了,雪山、白桦林、蔚蓝的湖水、浪花、天空、飞鸟、秋天、木屋、小河、山泉、铁路桥、俄罗斯大叔……噢,我眼花缭乱,铁路两侧,一切尽收眼底,却又怎么都看不过来,美丽是需要秩序的,可是我弄不清这么多的美丽究竟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这么多的美丽,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完全不能理解,浑然天成。

我能确定的是,所有这些美丽都有一个共同的名义——贝加尔湖。

能亲眼目睹这壮丽的景象,真是莫大的幸福!

车停了,我得去看看……原来是一个叫Байкальск(贝加尔斯克)的小站,只停了半分钟,我还没来得及照相……远处的山,一层秋黄,一层墨绿,又一层枫红,整片山仿佛色带,墨绿中点缀着金黄,金黄中又泛起墨绿,而枫红镶嵌其中,啊,真是迷人,天生的油画,无需任何人工雕琢;更远处的山,灰灰的,白白的,灰的是树,白的是雪,也许是去年的积雪,也许是今年的新雪。

山脚下,白桦林中,贝加尔湖畔,木屋点点,其中有一个小村庄就叫贝加尔斯克,多么幸福的村庄,多么幸运的村民。

当年,海洋之母为贝加尔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出嫁远方,让这个女儿拥有336条注入河,占全世界总储量近1/5的淡水,还有极为丰富的煤炭、金属铝、森林资源,让这个海拔456m的高山少女闻名世界。

噢!

依傍着贝加尔湖,贝加尔斯克的村民一定生活得很富足。

火车沿着贝加尔湖走了很久,我也忙个不停,一会儿从包厢跑到走廊,看铁路那边的白桦林和村庄,一会儿又从走廊跑回包厢,看铁路这边的蔚蓝湖泊。

起初我还拍些照片,但很快就觉得不过瘾,全部改成录制短片了,可相机记忆卡的空间实在很小,两三个短片下来记忆卡就满了,这样我又得把视频倒到笔记本里面。

恰好这个时候,我的相机和笔记本都快没电了,然后我又翻找充电器、转换插头,给相机充电十几分钟(列车上有低压电源,电流不稳定),又开始录短片……我想,我的亲朋师友们不会有太多机会亲眼目睹这些景象,我应该把视频带回去给他们看。

外面似乎飘起了雪,我还不太确定,乘务员招呼我“小伙子,下雪了,赶快拍吧”。

几天下来,乘务员们早已习惯了我拿着相加跑来跑去,拍来拍去。

真的是下雪了!

雪花纷纷扬扬,天空朦朦胧胧,只能看见近处的村庄,稍远一点的房屋在雪雾中若隐若现,真的像庄园,仿佛雪雾里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城堡。

而贝加尔湖边,也早已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湖面,只是地平线上隐约一条粗线,线下的颜色多一点青蓝,应该是湖,线上的颜色多一些灰白,大概是天。

雪越来越大,水天逐渐融为一体,贝加尔湖成为想象。

看来列车又要经过一个站,地面的铁轨增加至四五条,天空的电线也便变成了网,路边七八个橘黄色的铁路工人站成一排,看着疾驰而过的国际列车。

铁路线上停着暗红色的货运列车,有集装箱、汽油灌、起重机等等,又看见了绿色的客运列车,里面空荡荡的。

地面上开始出现两三层的楼房,还横七竖八地停着很多轿车,这大概是个中转站,而贝加尔湖早已躲到车站后面。

列车在这站未停,小站过后,水天一色的贝加尔湖又来到眼前。

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不再忙乱,我回到桌旁拿起笔和日记本,望着贝加尔湖开始临摹我的心情,贝加尔湖也逐渐化作一壶绿茶,让我慢慢品味……列车在贝加尔湖畔整整走了四、五个钟头,在地图上,这段路程大概相当于贝加尔湖周长的1/7。

莫斯科时间上午8点多,列车经过了斯柳迪扬卡(Слюдянка),噢,美丽的贝加尔湖,Timetosaygoodbye,下次再见吧。

下一次,我将环绕着你走上几天几夜,给你拍一套漂亮的写真集,你的夕阳,你的日升,你的暴雨,你的海浪,你的蔚蓝,你的所有美丽……再见!

贝加尔……

前方66公里处,伊尔库茨克(Иркутск)还在等待。

(七)YAHZEE

哦,离开贝加尔湖了……

当我为贝加尔湖兴奋不已的时候,比利时朋友却比较平静,后来他甚至睡了一会儿,只是我大喊“Snowmountain”的时候,他赶紧起来趴窗看,然后照了几张相,又去听他的mp3。

列车临近伊尔库茨克的时候,比利时朋友邀请我跟他玩游戏,游戏的名字叫YAHZEE。

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很适合长途旅行中消遣时光,我想把这个游戏带回中国跟朋友们玩,所以这里详述游戏规则,但在火车上,无论如何我都无法把游戏规则清楚地讲给隔壁的中国人听。

游戏需要5个骰子,每个玩家每回有3次(3次为1回)掷骰机会,每次可以5骰全掷,也可以根据上次的结果选择其中几个骰子掷出,以求更满意的数字组合。

3次过后,根据该回最终得到的数字组合计分,但计分的形式有很多种(见下表中的“解释”),玩家可以选择计分的形式,填入相应的计分表格中,每轮必须要填写表格,如因分数较低不想填写,可以划去概率较低的栏目(例如YAHZEE、BS等),14回过后,一局游戏结束,最后总积分多的玩家胜出。

计分表如下,该表分为三个部分,橙色部分和蓝色部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计分原则,玩家可以自己体会,具体计分方式见表格中的解释,灰色部分是计算总和部分。

下表是两人游戏表格(W是我,M是比利时人),该表可以很方便地扩展为多人游戏,只需添加列即可。

后来,隔壁的中国人也一起加入了我们的游戏。

每一局游戏还可以演化得更为复杂,我和比利时朋友曾经玩过一局,长达1个多小时,这里不再叙述。

(八)马克希姆

YAHZEE这个游戏,是比利时人上车第一天教我玩的,起初我只能连续玩3局,因为我还不太熟悉规则,3局下来之后我的大脑已经转不动了,很需要休息。

但每天都跟他玩一会儿,很快就轻车熟路了。

玩过游戏,我跟这个比利时人已经很熟了,尽管我的英语不太好,说起话来磕磕绊绊,但是他仍然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他说起话来总是附带很多很夸张的动作,有时甚至尚未开口,动作已经结束,而我已经理解他的意思。

他的笑声也很多,早晨起来一句“morning”,然后“呵呵呵”一声笑,笑得有些傻,但让我觉得很亲近,从这个“呵呵呵”开始,一整天笑声不断。

我们这节火车厢,只有3个包厢里有旅客,隔壁是一男一女,再隔壁是个荷兰人,其他4、5个包厢都由乘务员使用,其中几个包厢被乘务员装满了中国食品,而所有这些包厢里面,就我们这个3号包厢笑声最多,通常是比利时人笑声在先,我的笑声在后。

比利时人给我看他的各种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