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53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docx

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

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

只含有铁;

猜想2:

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

含有__________;

猜想4:

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

(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

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___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___(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2)点燃生成的气体,产生__________色火焰.点燃前应进行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3)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用生成的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H2+Fe2O3

2Fe+3H2O

实验装置如图.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

6.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快慢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图如图:

实验操作: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反应物

5%H2O2100mL

5%H2O2

3%H2O2100mL

加入固体

0.5g氯化钠固体

0.5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的时间

165s

46s

80s

(1)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加入H2O2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3)实验③中加入的固体和用量为__________.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后反应明显加快.小红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和氯化钠是否对H2O2生成O2快慢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__________.

【实验拓展】小红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小红发现用该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都不明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7.在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老师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布置任务:

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__________.

实验三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组内的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上述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老师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要求同学们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证明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____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__________.

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

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

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9.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

(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填“强”或“弱”)__________.

(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①反应放热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中和反应.

(1)甲同学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取20%的稀H2SO430mL,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NaOH固体,充分反应后,测量其温度为22℃.

乙同学得出结论:

稀H2SO4与NaOH固体反应放热.

①乙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不严密的,原因:

__________.

②根据本实验目的,请你改进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改进方案为:

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

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

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

只含有铁;

猜想2:

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

含有铁和氧化铁;

猜想4:

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2和4,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Fe,6.6g.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判断生成的气体;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判断酒精灯的作用;熟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氮气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考虑;

(2)【提出猜想】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他猜想写出答案;【实验验证】根据现象“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判断;根据化学反应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说明此反应一定生成了CO和CO2气体;因CO有毒,所以要在E处用酒精灯处理尾气;B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为防止装置内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要先通一会性质稳定的氮气.

故答案为:

①CO和CO2;②处理尾气;③Ca(OH)2+CO2═CaCO3↓+H2O;④排净装置内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木炭粉反应生成CO或CO2而干扰实验结果;

(2)【提出猜想】还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铁;因为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剩余固体中不可能含有木炭,所以猜想2和4不成立;

设9.0g氧化铁能完全反应木炭的质量为x.

2Fe2O3+3C

4Fe+3CO2↑

32036

9.0gx

x=1.01g因加入的木炭是1.2g,所以氧化铁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6.6g全部是Fe.

故答案为:

铁和氧化铁;2和4;Fe,6.6g.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学会利用猜想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

2.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

(2)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①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解答】解:

(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不燃烧现象说明不与氧气接触物质不燃烧;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不燃烧现象说明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不燃烧;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木炭燃烧现象说明了燃烧的条件;

(2)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试纸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3)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烧杯中的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中有固体析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使硝酸钾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小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干燥的试纸无变化,润湿的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且下层试纸先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3)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实验题,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等知识点;学会分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冷却至原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进行分析;根据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定值进行分析.

【解答】解:

(1)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所以,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将变小,由于都是氢氧化钙同一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为:

(1)红色消失,溶液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2)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变小,不变.

【点评】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氢氧化钙的知识,应会利用氢氧化钙的知识来分解析、解释一些现象.

4.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COOH

CO↑+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标签图示型;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进行解答;

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

(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进行解答;

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可能含有甲酸,进行解答;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进行解答.

【解答】解:

(1)①根据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制取的一氧化碳(甲装置)中可能含有甲酸,用乙装置处理,再干燥(戊装置),通入反应装置(丁),处理二氧化碳(丙)再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

为:

甲→乙→戊→丁→丙;故答案为:

甲→乙→戊→丁→丙;

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主要步骤为:

(一)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玻璃管内的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二)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三)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防止刚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又与氧气反应,使实验失败);(四)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可得: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根据甲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装置乙用来处理制取的一氧化碳中含有甲酸气体;因此装置乙的作用是:

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

故答案为:

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故答案为:

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Fe2O3+3CO

2Fe+3CO2;

(2)根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