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95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技术条件(文件稿)Word下载.doc

TB/T2973—2000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通通用技术条件

TB/T3021-200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TB/T2969―1999平交道道口自动控制或报警的技术要求

CCIR建议584号POCSAG寻呼数据传输标准

3 符号和缩略语

WTHZ-Ⅰ型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车载电台﹙简称车载电台﹚

WJTD-Ⅰ型道口安全预警电台设备﹙简称道口预警设备﹚

WJSX-Ⅰ型袖珍式列车接近预警器﹙简称袖珍式预警器﹚

WJSB-Ⅰ型便携式列车接近预警器﹙简称便携式预警器﹚

4系统设备组成

系统由车载电台,道口预警设备,袖珍式预警器,便携式预警器,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含列尾主机及列尾司机控制盒)、监控装置适配器、专用维护设备等组成。

5系统功能

5.1 车载电台具有广播列车车次、运行速度、位置及时间等列车运行信息的功能。

5.2 车载电台具有向上、下行列车发出二次事故防护预警信息的功能。

5.3 道口预警设备具有接收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及向列车发出道口障碍预警信息的功能。

5.4列车预警器具有接收列车接近预警信息的功能。

5.5 系统具有查询尾部风压、排风和接收欠压报警信息等功能。

5.6 系统设备具有记录和存储收发预警信息的功能。

6系统主要技术条件

6.1 业务类型:

无线数据传输。

6.2 信道间隔:

25KHz。

6.3 调制型式:

16K0F3E。

6.2 工作频率:

821.2375MHz、866.2375MHz。

6.3 系统频率配置、编码方式

序号

功 能

发送设备

工作频率(MHz)

接收设备

编码方式

1

列尾信息传送

查询

排风

车载电台

866.2375

列尾主机

FFSK

报警

应答

2

列车接近预警

821.2375

袖珍式预警器

便携式预警器

POCSAG

3

列车接近通知

道口预警设备

4

道口障碍预警

5

列车防护预警

6.4 传输质量指标

6.4.1 场强覆盖范围:

在平原地区,以列车上的车载电台位置为基点,列车的前后各2~2.5KM场强覆盖范围内,场强应不低于20dBμv/m(10μv)。

6.4.2 数据传输可靠性

BER(比特误码率)=1×

10-2,连通可靠度≥90%

6.5系统工作方式

6.5.1 车载电台

6.5.1.1 采用同频单工单向广播方式间歇循环自动发送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其中包含列车车次、运行速度、位置(公里标)及时间等列车运行数据。

6.5.1.2 采用同频单工双向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传送列尾风压信息。

6.5.1.3 采用同频单工单向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传送列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信息。

6.5.2  袖珍式、便携式预警器采用单向同频单工方式接收列车接近预警信息。

6.5.3  道口预警设备采用双向异频单工方式舆数据。

7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7.1 供电电源

7.1.1 机车车载电台的供电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 TB/T3052-2002标准7.1.3的要求。

7.1.2袖珍式预警器采用机内电池(1.5V),电池容量应保证连续工作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接收音响预警信息>

1000次,每次3S)。

7.1.3便携式预警器采用机内供电,电池容量应保证连续工作不小于10小时(蓄电池可机内充电)。

7.1.4道口预警设备采用交流电源和蓄电池供电。

蓄电池容量应保证连续工作不小于24小时,交流供电电源220V(1士20%)50Hz。

在正常情况下,交流供电并对备用蓄电池进行浮充(最大充电电流不得大于5A),并具有过充过放保护功能。

交流电源故障时,自动转换至备用蓄电池供电(标称电压12V或24V)。

交流供电恢复后,自动转换至交流供电。

7.2工作环境要求

工作环境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振动和冲击要求

要求

车载电台设备

天线

环境温度

-10~50℃

-25~55℃

-45~55℃

相对湿度

95%(25℃)

95%(30℃)

防雨淋

振动

10~30Hz,0.38mm

30~55Hz,0.19mm

10~30Hz,0.75mm

30~55Hz,0.25mm

5~55Hz,0.75mm

振动方向

正常工作方向

三个方向

冲击

6g

35g

跌落

距光滑水泥地面1.2米自由跌落6次

注:

高寒、高温、高海拔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确定环境温度范围。

7.3安全要求

应符合GB.15842-1995标准的中5.2节有关规定。

7.3.1 产品设计与制造应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安全可靠,即使在故障条件下,也不应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对使用交流220V电源设备,抗电强度应满足交流有效值1500V的要求。

7.3.2 产品所有可触及部分之间或可触及部分与地之间的峰值电压均不允许超过72V。

7.3.3 产品设有独立的安全接地端子,并标有安全接地符号。

7.3.4 产品应装有有效断电的熔断器。

7.4 结构要求

7.4.1 一般要求

7.4.1.l  设备的结构应做到构件坚固、造型优美、色彩协调、面板表示清楚,文字使用标准汉字,操作方便、按键可靠。

7.4.1.2  设备结构应在不打开机壳就能测量电性能,应留有调制入、音频出、静噪开启等必须的测量接口﹙不含袖珍、便携式预警器﹚。

7.4.1.3  设备结构应便于维修、检测。

装卸构件牢固耐用,同型号设备的相同部件应能互换,电气整件和部件应有项目代号和标志,元件和零件也应有项目代号和标志,易损件应便于检测、更换和维修。

7.4.2 道口预警设备

7.4.2.l 主机采用壁卦式、台式或机柜式结构。

主机的接收信息显示屏与主机为一体化结构,另外设显示屏。

显示屏显示的信息应与主机显示的相关信息一致。

显示屏外型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7.4.2.2 设备面板设有电源开关。

预警按键均应设铅封装置,并具有相应音响、灯光指示。

7.4.2.3  设备主机应散热良好,电源和发信机的功放应与机壳的散热片良好接触。

结构应防尘、防雨淋。

7.4.3 车载电台

7.4.3.1 设备配备防震架,安装尺寸为四孔,孔径φ6.5mm,孔距分别为110mm和246mm。

采用滑道推拉安装方式,利用水平、垂直方向的螺栓固定。

7.4.3.2 车载电台面板结构图参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7.4.3.3 设备采用七芯电缆分别与监控装置适配器和列尾司机主、副控制盒连接。

7.4.3.4 设备应散热良好,电源和发信机的功放应与机壳的散热片良好接触。

设备结构应防尘、防雨淋。

7.4.3.5车载电台主机外型尺寸和减振架尺寸

车载电台主机尺寸(长×

宽×

高):

不大于260mm×

330mm×

160mm。

减振架高度:

不大于60mm。

7.4.4 袖珍式预警器

按键应与接收机构成一体化结构,外壳应采用抗冲击、抗碰撞、抗腐蚀的高强度材料,应能防雨淋。

环境适应性要求应符合YD/T791-95标准第8节规定。

电池装卸方便,触点接触良好,不易磨损、锈蚀。

7.4.5 便携式预警器应便于携带,外型尺寸(长×

高)不大于210mm×

80mm×

265mm。

7.4.6 天线结构设计应牢固,安装架设方便,应防水、防电化学腐蚀。

7.4.6.1 道口预警设备天线应确保最大风荷的强度,天线本身直流接地并具备防雷装置,防雷地线的埋设应符合铁路通信设计规范的要求。

7.4.6.2车载电台设备天线结构应防震,辐射体直流接地。

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天线防护罩。

天线外型高度尺寸应小于230mm(不含安装架)。

天线底座安装尺寸应符合TB1875-87标准中6.1.8条规定。

天线与车载电台间采用N-J型接插件连接。

7.5可靠性指标

7.5.1 可靠性指标采用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值表示。

MTBF试验下限值θ1,应等于产品最低可接收的MTBF值。

7.5.2 车载电台、道口安全预警设备、列车接近预警器的θ1值应不低于表2中规定的数值。

表2可靠性指标

设备名称

可靠性指标

θ1(h)

600

500

7.5.3 可靠性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5844.3标准中第9节的有关规定。

7.6  信道机电气性能

7.6.1 一般要求

7.6.1.1 天线端口阻抗:

50Ω(不平衡)。

7.6.1.2 发射机发射状态时应能承受天线端口短路、开路各三分钟。

7.6.2 发射机电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发射机电性能

项目

指标要求

备注

列尾信道

预警信道

载波频率容差(10-6)

不大于3

载波功率(W)

+20

-15%

杂散射频分量(μW)

≤5

邻道功率(比值)(dB)

≥65

调制限制(KHz)

6

调制灵敏度(mV)

1.2KHz、245mV调制信号,

频偏3~3.5KHz

频偏4.5KHz 頻偏4.5

7

音频失真(%)

≤7

8

剩余调频(dB)

≤-35

9

剩余调幅(%)

≤3

10

发射机启动时间(ms)

≤100

7.6.2.1  最高最低极限电压时,载频输出功率恶化值不超过3dB。

7.6.2.2  高、低温;

恒定湿热中间测量时,载频输出功率允许比常温下降3dB。

7.6.3 接收机电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表4接收机电性能

项目

指标要求

道口预警设备A

道口预警设备B

参考灵敏度(单工)(μV)

≤0.7

(12dBSINAD)

≤0.6

静噪失调门限

大于或等于载波频率容差允许的变化值的2倍

接收门限(μV)

0.5~5可调

额定音频输出功率(扬声器)W

5可调(外接)

可用频带宽度(Hz)

标称±

200Hz

调制接收宽度(KHz)

≥2×

4.5

信号对剩余输出功率比(dB)

≤-30

共信道抑制(dB)

≥-8

镜像抑制(dB)

≥55

阻塞(dB)

≥90

≥85

11

邻道选择性(dB)

≥60

12

杂散响应抗扰性(dB)

≥70

13

互调抗扰性(dB)

14

音频灵敏度

不大于最大允许频偏40%

15

接收限幅特性

变化不超过3dB(6-100dBμV变化时)

16

双工灵敏度

不低于单工灵敏度3db

7.6.3.1  最高最低极限电压时,接收机灵敏度允许恶化6dB。

7.6.3.2  高、低温恒定湿热测试实验中间测量时接收机参考灵敏度、静噪开启灵敏度比常温允许恶化6dB。

7.6.4 预警信号指标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

表5预警信号指标要求

项目

音频信号额定频偏(KHz)

±

3.0

容差+15%

信号频率准确度1200﹑1800Hz(%)

0.5

数据误码特性

在12dB信纳比,频偏±

1.75KHz时,误码率不大于5×

10-2

7.6.5 袖珍、便携式预警器性能要求,应符合YD/T791-1995标准中第5节的有关规定。

7.6.5.1  灵敏度≤10μV(20dBμV/m)。

7.6.5.2  邻道选择性≥60dB。

7.6.5.3  杂散响应抑制≥60dB。

7.6.5.4  镜像抑制≥55dB。

7.6.5.5  互调抑制≥55dB。

7.6.5.6  同频抑制≥-8dB。

7.6.5.7  音量:

单音声压>

75dB(30cm处)。

7.6.5.8  电流消耗:

电压为1.5V时见表6。

表6袖珍式预警器电流消耗(电压1.5V)

工作状态

电流消耗(mA)

数字机

守侯

≤1

接收

≤6

发音

≤65

注:

在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中间测量时,列车接近预警器灵敏度下降不应大于6dB。

7.6.7天馈线系统技术要求

7.6.7.1 工作频率范围:

815~875MHz。

7.6.7.2机车天线增益:

大于4dB(全向)。

7.6.7.3机车天馈线损失:

小于1.5dB。

7.6.7.4天线端的标准阻抗:

50Ω。

7.6.7.5电压驻波比(VSWR):

≤1.5。

7.6.7.6极化方向:

垂直极化。

7.6.7.7最大承载输出功率:

不小于10W。

8系统设备主要性能

8.1 车载电台

8.1.1 车载电台由两个信道机、电源、控制单元(含POCSAG编码器和FFSK编解码器)以及电台主机与监控装置适配器、列尾司机控制盒的连接电缆、天馈线和相应的适配接口等组成。

8.1.2 具有接收监控装置的列车运行信息、列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信息、道口障碍防护预警信息、列尾风压反馈信息和欠压报警信息的功能;

并具有发送列车车次、运行速度、位置(公里标)和时间等信息以及进行列尾风压查询、排风和发送列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信息的功能。

8.1.3具有记录列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道口障碍预警、预警确认信息及其起始、终止时间和设备自诊断工作状态等信息的功能。

信息存储能力应不少于100条。

8.1.4自诊断项目包括发射机性能、接收机性能、调制解调器、电源等。

8.1.5具有故障弱化功能。

其中一台信道机发生故障时,应切换至另一信道机完成系统功能;

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发送时间间隔不小于6S,保证欠压和排风信息的可靠接收和发送。

8.1.6车载电台两个信道机均发生故障时,每隔10S向列尾司机控制盒发送一次电台故障信息,持续3分钟。

8.1.7车载电台在10秒内接收不到监控装置的有效数据时,每隔7秒发送一次列车接近预警信息,车次为88888,速度为888,公里标为8888.8,表明有不明车次的列车接近。

8.1.8车载电台在出入库检测时应分别用两个信道机在821.2375MHz频点上发送列车接近预警信息,车次为99998,速度为888,公里标为8888.8。

8.1.9电台主机应具有收发工作状态的指示。

8.1.10 电台主机预留1个RS-485数据接口。

8.2 袖珍式预警器

8.2.1 设备由主机(含显示及控制单元),电池、便携卡件等组成。

8.2.2 主机设有电源开关和确认键并设有标识。

确认键只断语音、鸣响和振动,保留显示功能。

接收不明车次时确认功能无效。

8.2.3 主机接收灵敏度应具有分档位调整的能。

8.2.4 主机应具有鸣响、鸣响+振动或语音、语音+振动二种提示方式(人工选择),应以不同的音调或语音区分上、下行运行列车。

音调及时长应符合YD/T791-1995标准中6.8节的有关规定。

语音提示包括“上行接近”、“下行接近”、“列车接近”﹙表示不明车次﹚。

语音提示规范用语参见附录D(规范性附录)。

8.2.5主机应具有自动解锁恢复不同车次提示功能。

8.2.6 主机具有信息保护、记忆存储信息日期时间以及开机、低电量提示,并具有背光照明功能。

8.2.7 记忆存储信息能力应不少于最后接收的不同7列列车信息,同车次列车信息应只记录存储最先接收的信息。

8.2.8 在LCD同一页面上以数字或汉字方式显示列车车次、速度、位置(公里标)。

8.3便携式列车接近预警器

8.3.1设备由接收机、控制板(合POCSAG解码器)、天线、电池(内置)、充电器组成。

8.3.2设备主机设有电源开关、功能设置键、确认键和自检键。

8.3.3主机具有接收车载电台设备发出的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并在LCD显示列车车次、距离和到达时间的功能。

8.3.4具有公里标和报警时间设置功能。

8.3.5具有上下行语音报警提示和相应的灯光显示功能。

语音提示内容参见附录D(规范性附录)。

8.3.6具有自检和电池低电量告警功能。

8.3.7设备应具有接收、记录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和确认信息的功能。

同车次列车预警信息只记录防护范围内最先接收的信息。

并具有记忆存储不少于100列列车信息的能力。

8.4 道口预警设备

8.4.1设备由主机、备用蓄电池、天线及馈线、预警显示屏、室外扬声器、预警键、确认键组成。

8.4.2设备主机应具有接收车载电台设备发出的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并具有发送道口障碍预警信息的功能。

8.4.3设备具有记录存储道口障碍预警防护信息及其发送起始、终止时间并具有对列车接近预警信息的确认记录功能,记录每次列车第一次收到的信息、确认信息和0公里信息。

信息存储能力不少于2000条,记录信息保留48小时以上。

8.4.4 设备具有多个公里标的预置和计算功能,并具有处理上、下行列车预警信息的能力;

列车距道口距离及到达道口的时间应分别在上下行LCD显示屏上显示,对同一方向的追踪列车可在同一显示屏上滚动或切换方式显示。

列车距道口距离显示不应小于5公里。

8.4.5 道口安全预警设备根据列车不同的运行速度和到达道口的时间,应具有不同的音响提示。

报警时间应符合TB/T2969-1999中2.1的规定。

8.4.6 道口预警设备发送“道口障碍预警信息”时,应有声、光提示并具有正确显示列车预警信息的功能。

8.4.7 设备具有与监控装置时钟校准功能,误差在2分钟内不校正。

8.4.8 预警显示屏的显示应与道口预警设备机内时钟显示一致,并具有人工调整功能;

外接电源中断时,机内时钟应能正常运行。

8.4.9 预留警铃、警灯、栏木等控制接口。

8.4.10 设备具有自诊断的功能,包括发射机的性能、接收机的性能、调制解调器及电源等。

8.5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8.5.1 设备组成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由列尾司机控制盒和列尾主机等组成。

8.5.2 列尾司机控制盒

8.5.2.1 列尾司机控制盒由调制解调器、控制单元、功放、扬声器,查询、确认、排风按键和列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按键等组成。

8.5.2.2 列尾司机控制盒具有语音合成播放功能。

8.5.2.3控制盒的“确认”键应具有列尾主机注册确认、欠压报警确认和预警信息确认的功能。

8.5.2.4 控制盒在接收预警信息时,显示屏应具有字符显示并具有相应的语音提示功能。

语音提示用语参见附录C(规范性附录)。

8.5.2.5 发送机车二次事故防护预警信息时应有循环播放合成语音“列车报警”提示,时间间隔为6S。

8.5.2.6 控制盒应具有记录列尾主机注册、查询、排风、发送和接收预警信息及其确认信息(包括时间、车次号、列车实时的公里标)的功能。

8.5.2.7 列尾司机控制盒的尾压查询语音播放应符合铁道部行业标准TB/T2973―2000标准中第5.2节的规定。

8.5.3 列尾主机

8.5.3.1  列尾主机的功能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 TB/T2973-2000标准中第4节的有关规定。

8.5.3.2 列尾主机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 TB/T2973-2000标准中第5.1节的规定。

8.6 专用维护检测设备“包括机车出入库检测设备、列车接近预警器检测盒、手持数据采集器”参见附录D(规范性附录) 。

9工作状态和控制过程

9.1 列车接近预警

9.1.1 车载电台通过监控装置适配器,每200ms从监控装置获取一帧数据,包括车次、速度、位置及时间等列车运行信息,经电台调制到工作频点上,在列车运行速度大于5km/h时,采用间歇循环广播发送方式,每运行200米广播一次上述信息。

运行速度低于5km/h时停止。

当列车停车、启动时(运行速度变化由非0变化为0或由0变化为非0时),电台应将列车车次位置及时间信息发送出去。

补机机车的车载电台不发送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