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69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docx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分项工程

建筑工程土方开挖

1土方施工准备工作

1.学习和审查图纸

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2.查勘施工现场

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3.编制施工方案

研究制定现场场地整平、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板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去的土方堆放地点;提出需用施工机具、劳力、推广新技术计划。

4.平整施工场地

按设计或施工要求范围和标高平整场地,将土方弃到规定弃土区;凡在施工区域内,影响工程质量的软弱土层、淤泥、腐殖土、大卵石、孤石、垃圾、树根、草皮以及不宜作填土和回填土料的稻田湿土,应分别情况采取全部挖除或设排水沟疏干、抛填块石、砂砾等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以免影响地基承载力。

5.清除现场障碍物

将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高压电线、电杆、塔架、地上和地下管道、电缆、坟墓、树木、沟渠以及旧有房屋、基础等进行拆除或进行搬迁、改建、改线;对附近原有建筑物、电杆、塔架等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充分利用。

6.进行地下墓探

在黄土地区或有古墓地区,应在工程基础部位,按设计要求位置,用洛阳铲进行铲探,发现墓穴、土洞、地道(地窖)、废井等,应对地基进行局部处理,方法见后。

7.作好排水降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或排到低洼处,再设水泵排走;或疏通原有排水泄洪系统;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山坡地区,在离边坡上沿5~6m处,设置截水沟、排洪沟,阻止坡顶雨水流入开挖基坑区域内,或在需要的地段修筑挡水堤坝阻水。

地下水位高的基坑,在开挖前一周将水位降低到要求的深度。

8.设置测量控制网

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

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10m×10m或20m×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对建筑物应做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设置龙门板、放出基坑(槽)挖土灰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和水准标志。

龙门板桩一般应离开坑缘1.5~2.0m,以利保存,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场地整平和基坑开挖。

9.修建临时设施及道路

根据土方和基础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施工力量安排等修建简易的临时性生产和生活设施(如工具库、材料库、油库、机具库、修理棚、休息棚、茶炉棚等),同时敷设现场供水、供电、供压缩空气(爆破石方用)管线路,并进行试水、试电、试气。

修筑施工场地内机械运行的道路,主要临时运输道路宜结合永久性道路的布置修筑。

行车路面按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7m,最大纵向坡应不大于6%,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m;路基底层可铺砌20~30cm厚的块石或卵(砾)石层作简易泥结石路面,尽量使一线多用,重车下坡行驶。

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安全要求,两侧作排水沟。

道路通过沟渠应设涵洞,道路与铁路、电讯线路、电缆线路以及各种管线相交处,应按有关安全技术规定设置平交道和标志。

10.准备机具、物资及人员

作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运至使用地点就位;准备好施工用料及工程用料,按施工平面图要求堆放。

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拟采用的土方工程新机具、新工艺、新技术,组织力量进行研制和试验。

2开挖的一般要求

1.场地开挖

挖方边坡应根据使用时间(临时或永久性)、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内摩擦角、粘聚力、密度、湿度)、水文情况等确定。

对于永久性场地,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如设计无规定,可按表1-39所列采用。

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确定。

在山坡整体稳定的情况下,如地质条件良好,土质较均匀,高度在10m内的边坡坡度可按表1-40确定。

对岩石边坡,根据其岩石类别和风化程度、边坡坡度可按表1-41采用。

挖方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当土质干燥密实时,不得小于3m;当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5m。

在挖方下侧弃土时,应将弃土堆表面平整至低于挖方场地标高并向外倾斜。

 

永久性土工构筑物挖方的边坡坡度表1-39

项次

挖土性质

边坡坡度

1

在天然湿度、层理均匀、不易膨胀的粘土、粉质粘土和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内挖方深度不超过3m

1:

1.00~1:

1.25

2

土质同上,深度为3~12m

1:

1.25~1:

1.50

3

干燥地区内土质结构未经破坏的干燥黄土及类黄土,深度不超过12m

1:

0.10~1:

1.25

4

在碎石土和泥灰岩土的地方,深度不超过12m,根据土的性质、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

1:

0.50~1:

1.50

5

在风化岩内的挖方,根据岩石性质、风化程度、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

1:

0.20~1:

1.50

6

在微风化岩石内的挖方,岩石无裂缝且无倾向挖方坡脚的岩层

1:

0.10

7

在未风化的完整岩石内的挖方

直立的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表1-40

土的类别

密实度或状态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坡高在5m以内

坡高为5~10m

碎石土

密实

1:

0.35~1:

0.50

1:

0.50~1:

0.75

中密

1:

0.50~1:

0.75

1:

0.75~1:

1.00

稍密

1:

0.75~1:

1.00

1:

1.00~1:

1.25

粘性土

坚硬

1:

0.75~1:

1.00

1:

1.00~1:

1.25

硬塑

1:

1.00~1:

1.25

1:

1.25~1:

1.50

注:

1.表中碎石土的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粘性土。

2.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其边坡坡度允许值均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岩石边坡坡度允许值表1-41

岩石类土

风化程度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坡高在8m以内

坡高8~15m

坡高15~30m

硬质岩石

微风化

1:

0.10~1:

0.20

1:

0.20~1:

0.35

1:

0.30~1:

0.50

中等风化

1:

0.20~1:

0.35

1:

0.35~1:

0.50

1:

0.50~1:

0.75

强风化

1:

0.35~1:

0.50

1:

0.50~1:

0.75

1:

0.75~1:

1.00

软质岩石

微风化

1:

0.35~1:

0.50

1:

0.50~1:

0.75

1:

0.75~1:

1.00

中等风化

1:

0.50~1:

0.75

1:

0.75~1:

1.00

1:

1.00~1:

1.50

强风化

1:

0.75~1:

1.00

1:

1.00~1:

1.25

2.边坡开挖

(1)场地边坡开挖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边坡上采取多台阶同时进行机械开挖时,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30m,以防塌方。

(2)边坡台阶开挖,应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边坡下部设有护脚及排水沟时,应尽快处理台阶的反向排水坡,进行护脚矮墙和排水沟的砌筑和疏通,以保证坡脚不被冲刷和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不积水,否则应采取临时性排水措施。

(3)边坡开挖对软土土坡或易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在开挖后应对坡面、坡脚采取喷浆、抹面、嵌补、护砌等保护措施,并作好坡顶、坡脚排水,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浅基坑开挖(深基坑开挖见基坑工程部分)

(1)开挖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和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

(2)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3)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基坑周边土体。

(4)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3浅基坑、槽和管沟开挖

1.浅基坑(槽,下同)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当土质为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即不会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且无地下水时,开挖基坑亦可不必放坡,采取直立开挖不加支护,但挖方深度应按表1-42的规定,基坑长度应稍大于基础长度。

如超过表1-42规定的深度,应根据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坍方。

其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可按表1-43采用。

放坡后基坑上口宽度由基坑底面宽度及边坡坡度来决定,坑底宽度每边应比基础宽出15~30cm,以便施工操作。

 

基坑(槽)和管沟不加支撑时的容许深度表1-42

项次

土的种类

容许深度(m)

1

密实、中密的砂子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00

2

硬塑、可塑的粉质粘土及粉土

1.25

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50

4

坚硬的粘土

2.00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表1-43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

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

1.25~1:

1.50

一般性粘土

1:

0.75~1:

1.00

硬塑

1:

1~1:

1.25

1:

1.5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

1:

0.5~1:

1.0

充填砂土

1:

1~1:

1.5

注:

1.有成熟施工经验,可不受本表限制。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也不受本表限制。

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超过4m,对硬土不超过8m。

2.当开挖基坑(槽)的土体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基坑较深,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而需用较陡的边坡或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基坑、槽每边的宽度应比基础宽15~20cm,以便于设置支撑加固结构。

挖土时,土壁要求平直,挖好一层,支一层支撑,挡土板要紧贴土面,并用小木桩或横撑木顶住挡板。

开挖宽度较大的基坑,当在局部地段无法放坡,或下部土方受到基坑尺寸限制不能放较大坡度时,应在下部坡脚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短桩与横隔板支撑或砌砖、毛石或用编织袋、草袋装土堆砌临时矮挡土墙保护坡脚。

3.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及坡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3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2.0cm。

4.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

5.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以利挖方进行。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施工完成。

6.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槽两侧围以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撑情况,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8.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方法见8一节),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应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关于局部地基和特殊地基的处理方法参见7-1-9节。

4浅基坑、槽和管沟的支撑方法

基坑槽和管沟的支撑方法见表1-44,一般浅基坑的支撑方法见表1-45。

 

基坑槽、管沟的支撑方法表1-44

支撑方式

简图

支撑方法及适用条件

间断式水平支撑

两侧挡土板水平放置,用工具式或木横撑借木楔顶紧,挖一层土,支顶一层

适于能保持立壁的千土或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2m以内

断续式水平支撑

挡土板水平放置,中间留出间隔,并在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方木,再用工具式或木横撑上、下顶紧

适于能保持直立壁的干土或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在3m以内

连续式水平支撑

挡土板水平连续放置,不留间隙,然后两侧同时对称立竖方木,上、下各顶一根撑木,端头加木楔顶紧

适于较松散的干土或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深度为3~5m

连续或间断式垂直支撑

挡土板垂直放置,可连续或留适当间隙,然后每侧上、下各水平顶一根方木,再用横撑顶紧

适于土质较松散或湿度很高的土,地下水较少、深度不限

水平垂直混合式支撑

沟槽上部连续式水平支撑,下部设连续式垂直支撑

适于沟槽深度较大,下部有含水土层的情况

一般浅基坑的支撑方法表1-45

支撑方式

简图

支撑方法及适用条件

斜柱支撑

水平挡土板钉在柱桩内侧,柱桩外侧用斜撑支顶,斜撑底端支在木桩上,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

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时

锚拉支撑

水平挡土板支在柱桩的内侧,柱桩一端打入土中,另一端用拉杆与锚桩拉紧,在挡土板内侧回填土

适于开挖较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或使用机械挖土,不能安设横撑时使用

型钢桩横挡板支撑

沿挡土位置预先打人钢轨、工字钢或H型钢桩,间距1.0~1.5m,然后边挖方,边将3~6cm厚的挡土板塞进钢桩之间挡土,并在横向挡板与型钢桩之间打上楔子.使横板与土体紧密接触

适于地下水位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粘性或砂土层中使用

短桩横隔板支撑

打入小短木桩,部分打入土中,部分露出地面,钉上水平挡土板,在背面填土、夯实

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临时挡土墙支撑

沿坡脚用砖、石叠砌或用装水泥的聚丙烯扁丝编织袋、草袋装土、砂堆砌,使坡脚保持稳定

适于开挖宽度大的基坑,当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使用

挡土灌注桩支护

在开挖基坑的周围,用钻机或洛阳铲成孔,桩径φ400~500mm,现场灌筑钢筋混凝土桩,桩间距为1.0~1.5m,在桩间土方挖成外拱形使之起土拱作用

适用于开挖较大、较浅(<5m)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背面地基有下沉、位移时采用

叠袋式挡墙支护

采用编织袋或草袋装碎石(砂砾石或土)堆砌成重力式挡墙作为基坑的支护,在墙下部砌500mm厚块石基础,墙底宽由1500~2000mm,顶宽由500~1200mm,顶部适当放坡卸土1.0~1.5m,表面抹砂浆保护

适用于一般粘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应在5m以内的浅基坑支护

5浅基坑、槽和管沟支撑的计算

以连续水平板式支撑为例,计算简图如图1-12(a)所示。

水平挡土板与梁的作用相同,承受土的水平压力的作用,设土与挡土板间的摩擦力不计,则深度h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为:

(kN/m2)(1-13)

式中γ——坑槽(或管沟,下同)壁土的平均重度(kN/m3);

(1-14)

h——基坑槽深度(m);

φ——基坑槽的平均内摩擦角(°)。

(1-15)

图1-12连续水平板式支撑计算简图

(a)水平挡土板受力情况;(b)立柱受力情况

1-水平挡土板;2-立柱;3-横撑

挡土板厚度按受力最大的下面一块板计算,它所承受的压力图为梯形,可以简化为矩形压力图来代替,设深度h处的挡土板宽度为b,则主动土压力作用在该水平挡土板上的荷载q1=pa·b。

将挡土板视作简支梁,当立柱间距为L时,则挡土板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max=pabL2/8(1-16)

所需挡土板的截面抵抗矩W为:

W=Mmax/fm(1-17)

式中fm——木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需用木挡土板的厚度为:

(1-18)

立柱为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也按多跨简支梁计算,并按控制跨度设计其尺寸。

当坑槽壁仅设二道横撑木(图1-12b)时,其上下横撑间距为l1立柱间距为L,则下端支点处主动土压力的荷载为:

q2=paL(kN/m),式中pa为立柱下端的土压力(kN/m2)。

立柱承受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端支点反力为:

Ra=q2l1/3;上端支点反力为:

Rb=q2l1/6。

由此可求得最大弯矩所在截面与上端支点的距离为:

x=0.578l1。

最大弯矩为Mmax=0.0642q2l12(1-19)

最大应力为σ=Mmax/W≤fm(1-20)

当坑槽壁设多道横撑木(图1-13a),可将各跨间梯形分布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qi(等于其平均值),如图中虚线所示,然后取其控制跨度求其最大弯矩:

Mmax=q3l32/8,可同上法确定立柱尺寸。

图1-13多道横撑的立柱计算简图

(a)多道横撑支撑情况;(b)立柱承受荷载情况

1-水平挡土板;2-立柱;3-横撑木;4-木楔

支点反力可按承受相邻两跨度上各半跨的荷载计算,如图1-13(b)中间支点的反力为:

(1-21)

A、D两点的外侧无支点,故计算的立柱两端的悬臂部分的荷载亦应分别由上下两个支点承受。

横撑木为承受支点的反力的中心受压杆件,可按下式计算需用截面积:

(1-22)

式中Ac——横撑木的截面积(mm2);

R——横撑木承受的支点最大反力(N);

fc——木材顺纹抗压及承压强度设计值(N/mm2);

φ——横撑木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树种强度等级为TC17、TC15及TB20:

当λ≤75时

(1-23)

当λ>75时

树种强度等级为TC13、TC11、TB17及TB15:

当λ≤91时

当λ>91时

λ——横撑木的长细比。

连续垂直板或支撑的计算,可参照连续水平板式支撑的计算方法(略)。

6土方开挖和支撑施工注意事项

1.大型挖土及降低地下水位时,应经常注意观察附近已有建筑或构筑物、道路、管线,有无下沉和变形。

如有下沉和变形,应与设计和建设单位研究采取防护措施。

2.土方开挖中如发现文物或古墓,应立即妥善保护并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来现场处理,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挖掘发现地下管线(管道、电缆、通讯)等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来处理,如发现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观测孔等亦应加以保护。

如施工必须毁坏时,亦应事先取得原设置或保管单位的书面同意。

4.基坑槽、管沟支撑宜选用质地坚实、无枯节、透节、穿心裂折的松木或杉木,不宜使用杂木。

5.支撑应挖一层支撑好一层,并严密顶紧,支撑牢固,严禁一次将土挖好后再支撑。

6.挡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填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使之严密接触。

7.埋深的拉锚需用挖沟方式埋设,沟槽尽可能小,不得采取将土方全部挖开,埋设拉锚后再回填的方式,这样会使土体固结状态遭受破坏。

拉锚安装后要预拉紧,预紧力不小于设计计算值的5%~10%,每根拉锚松紧程度应一致。

8.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支撑和观测邻近建筑物的情况,如发现支撑有松动、变形、位移等情况,应及时加固或更换。

加固办法可打紧受力较小部分的木楔或增加立柱及横撑等。

如换支撑时,应先加新支撑后拆旧支撑。

9.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依次进行。

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拆除一层,经回填夯实后,再拆上层。

拆除支撑时,应注意防止附近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7基坑边坡保护

当基坑放坡高度较大,施工期和暴露时间较长,或岩土质较差,易于风化、疏松或滑坍。

为防止基坑边坡因气温变化,或失水过多而风化或松散;或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而产生溜坡现象。

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实际条件采取边坡保护措施,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常用基坑坡面保护方法有:

1.薄膜覆盖或砂浆覆盖法

对基础施工期较短的临时性基坑边坡,采取在边坡上铺塑料薄膜,在坡顶及坡脚用草袋或编织袋装土压住或用砖压住;或在边坡上抹水泥砂浆2~2.5cm厚保护。

为防止薄膜脱落,在上部及底部均应搭盖不少于80cm,同时在土中插适当锚筋连接,在坡脚设排水沟(图1-14a)。

图1-14基坑边坡护面方法

(a)薄膜或砂浆覆盖;(b)挂网或挂网抹面;

(c)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d)土袋或砌石压坡

1-塑料薄膜;2-草袋或编织袋装土;3-插筋φ10~12mm;4-抹M5水泥砂浆;

5-20号钢丝网;1-C15喷射混凝土;7-C15细石混凝土;8-M5砂浆砌石;

9-排水沟;10-土堤;11-φ4~6mm钢筋网片,纵横间距250~300mm

2.挂网或挂网抹面法

对基础施工期短,土质较差的临时性基坑边坡,可在垂直坡面楔入直径10~12mm,长40~60cm插筋,纵横间距1m,上铺20号铁丝网,上下用草袋或聚丙烯扁丝编织袋装土或砂压住,或再在铁丝网上抹2.5~3.5cm厚的M5水泥砂浆(配合比为水泥:

白灰膏:

砂子=1:

1:

1.5)。

在坡顶坡脚设排水沟(图1-14b)。

3.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法

对邻近有建筑物的深基坑边坡,可在坡面垂直楔入直径10~12mm,长40~50cm插筋,纵横间距1m,上铺20号铁丝网,在表面喷射40~60mm厚的C15细石混凝土直到坡顶和坡脚;亦可不铺铁丝网,而坡面铺φ4~6mm@250~300mm钢筋网片,浇筑50~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表面抹光(图1-14c)。

4.土袋或砌石压坡法

对深度在5m以内的临时基坑边坡,在边坡下部用草袋或聚丙烯扁丝编织袋装土堆砌或砌石压住坡脚。

边坡高3m以内可采用单排顶砌法,5m以内,水位较高,用二排顶砌或一排一顶构筑法,保持坡脚稳定。

在坡顶设挡水土堤或排水沟,防止冲刷坡面,在底部作排水沟,防止冲坏坡脚(图1-14d)。

8土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

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

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

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成的沉降已稳定的建(构)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加保护。

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2.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一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