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82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docx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试行)

 

二○○八年二月

目录

一、说明1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3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3

1.1方针(80分)3

1.2目标(100分)4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5

2.1法律法规意识(50分)5

2.2需求识别与获取(50分)6

2.3融入(70分)7

2.4评审与更新(30分)9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9

3.1安全生产责任制(150分)9

3.2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115分)12

3.3员工参与(110分)14

3.4文件与资料控制(105分)16

3.5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100分)18

3.6系统管理评审(85分)21

3.7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100分)22

3.8安全认可与奖励(90分)24

3.9工余安全管理(50分)25

4.风险管理26

4.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100分)26

4.2风险评价(230分)28

4.3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200分)33

5.安全教育与培训(345分)36

5.1员工安全意识(145分)36

5.2培训(200分)38

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41

6.1设计要求(85分)41

6.2采矿工艺(120分)42

6.3生产保障系统(120分)44

6.4变化管理(105分)47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9

7.1基本要求(120分)49

7.2设备设施维护(200分)51

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56

8.1作业环境(140分)56

8.2作业过程(140分)59

8.3劳动防护用品(110分)61

9.职业卫生管理64

9.1健康监护(110分)64

9.2职业危害控制(110分)67

9.3职业卫生监测(120分)69

9.4人机工效(80分)71

10.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72

10.1安全投入(110分)72

10.2安全科技(50分)74

10.3工伤保险(50分)75

11.检查76

11.1 一般要求(80分)76

11.2 巡回检查(80分)78

11.3例行检查(80分)79

11.4专项检查(110分)82

11.5综合检查(70分)84

11.6纠正和预防措施(150分)85

12.应急管理88

12.1应急准备(80分)88

12.2应急计划(130分)90

12.3应急响应(80分)92

12.4应急保障(100分)93

12.5应急评审与改进(80分)96

1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98

13.1报告(90分)98

13.2调查(200分)99

13.3统计与分析(170分)102

13.4事故、事件回顾(80分)104

14.绩效测量与评价105

14.1绩效测量(110分)105

14.2系统评价(100分)109

一、说明

为规范全国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工作,合理确定评定等级,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2-2006)的有关规定,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估方法和审核经验,结合国内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实际制定本评定标准。

本评定标准作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展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的依据。

本评定标准使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确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的评价结果。

一是标准化得分,主要是评价标准化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成效;二是安全生产实际成效,采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第4.5.1条中确定的百万工时伤害率及百万工时死亡率两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一)标准化得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安全标准化系统由14个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子元素,每一子元素详细规定了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与提高企业安全绩效,保障安全生产条件,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害的风险,减小工作中断等高度相关的。

本评定标准依据14个元素和相关子元素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对安全绩效的贡献,对元素和子元素赋予了不同的分值。

同时,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每个子元素的分值又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

将子元素所得的分值相加,即得到每个元素的分值,最后将14个元素所得分值相加,便得到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得分。

各分值分配明细表如下:

标准化系统元素及其分值分配明细表

元素

分值分配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1.

180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00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2.

905

4.风险管理

3.

530

5.安全教育与培训

4.

345

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5.

430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6.

320

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7.

390

9.职业卫生管理

420

10.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8.

210

11.检查

9.

570

12.应急管理

470

1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10.

540

14.绩效测量与评价

11.

210

总分

5720

各子元素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分配权重明细表

项目

各项目权重(%)

元素的策划与资源、标准及程序的准备

10

系统、标准与程序的执行

20

对建立的系统、标准及程序的依从程度

30

安全生产绩效

40

合计

100

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总分为572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换算公式如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5720×100。

(二)安全生产实际成效

安全生产实际成效的评定采用了量化的相对指标,即百万工时伤害率及百万工时死亡率两个指标。

(三)标准化等级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的评定工作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

发生死亡事故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故后,应重新进行安全标准化评定。

标准化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

评级的指标为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的规定,取三个指标的最低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

评定等级 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百万工时死亡率

一级≥95≤5≤0.5

二级≥80≤10≤1.0

三级≥65≤15≤1.5

四级≥55≤20≤2.0

五级≥45≤25≤2.5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1.1方针(80分)

策划(8分)

∙是否建立了针对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传达、评审与修订等环节的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是否指定了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规定了相应职责?

执行(16分)

∙是否有由最高管理者签发的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制定是否有员工参与并与相关方沟通?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已传达至全体员工及相关方?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能被公众获取或已向公众披露?

∙是否定期评审了安全生产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当内外部条件变化时,是否及时对安全生产方针进行修订?

∙各部门是否保留供查阅的安全生产方针文本?

符合性(24分)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体现:

✧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企业风险特点;

✧预防伤害和疾病;

✧预防财产损失;

✧持续改进。

∙是否通过下列方式确保有效、充分传达安全生产方针:

✧显著位置张贴;

✧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内容;

✧印刷在现场安全手册中。

绩效(32分)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易于理解?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体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主要目标?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适应?

∙安全生产方针是否清楚表达管理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承诺?

∙全体员工熟悉并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比例?

1.2目标(100分)

策划(10分)

∙是否针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等确定了人员与职责?

∙是否有评价各级管理层完成其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制度?

∙是否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监测系统?

执行(20分)

∙是否每年都设立了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是否为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下列资源?

✧人力资源;

✧财力资源;

✧物力资源;

✧技术资源。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是否分解?

∙是否制定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是否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在需要时是否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及时的修正或更新?

符合性(30分)

∙安全生产目标是否与安全生产方针一致?

∙设立安全生产目标时是否考虑:

✧管理评审结果;

✧风险评价结果;

✧生产和过程绩效;

✧自我评估结果。

∙安全生产目标是否包含:

✧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努力和行动;

✧事件的影响,如频率、严重性和其他损失。

∙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完成情况监测的比例?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及其完成情况与员工进行沟通的比例?

绩效(40分)

∙完成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有效性如何?

∙员工是否理解其行为对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影响?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1法律法规意识(50分)

策划(5分)

∙是否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提升、跟踪做出了规定?

执行(10分)

∙是否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是否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

∙是否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进行了跟踪?

符合性(15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情况的调查是否涉及所有层面的员工?

∙按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的比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行动得到有效跟踪的比例?

绩效(20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调查是否有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的效果如何?

2.2需求识别与获取(50分)

策划(5分)

∙是否建立了有效途径,获取员工和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

∙是否建立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影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制度?

∙是否确定了负责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执行(10分)

∙是否识别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

∙是否建立了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渠道?

∙内部人员是否可以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符合性(15分)

∙是否有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已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是否包括: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法规;

✧国家和行业标准;

✧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

绩效(20分)

∙识别并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充分性?

∙所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是否适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是否畅通?

2.3融入(70分)

策划(7分)

∙是否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融入进行了规定?

∙上述规定是否明确了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执行(14分)

∙是否已将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

∙是否按所识别的需求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培训?

∙培训时是否特别针对了下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要求?

✧培训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的员工测试;

✧危害识别要求;

✧个体防护用品要求;

✧记录保持和报告要求;

✧许可要求;

✧监测要求。

∙员工是否有获取相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有效途径?

符合性(21分)

∙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的比例?

∙对相关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培训的比例?

绩效(28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的有效性?

∙对相关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培训的针对性?

∙相关员工对培训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掌握程度?

2.4评审与更新(30分)

策划(3分)

∙是否有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变化得到识别、获取、评审、更新的制度?

执行(6分)

∙是否按制度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

∙当变化发生时,是否及时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

∙当变化发生时,是否及时将更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

符合性(9分)

∙新的或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得到识别、获取、评审、评审与更新的比例?

∙当变化发生时,与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得以更新的比例?

绩效(12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有效性?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1安全生产责任制(150分)

策划(15)

∙是否建立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测量的管理制度?

∙是否明确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与评审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执行(30分)

∙是否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职能部门与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管理层是否以实际行动履行对安全生产的承诺?

✧人员配置;

✧资金支持;

✧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活动的参与。

∙是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了逐级说明?

∙各级管理层是否接受了相关的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的培训?

∙是否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是否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适宜性进行评审与更新?

符合性(45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

∙高级管理层就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逐级说明的依从程度?

∙最高管理者是否参与下列安全生产活动:

✧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确保实现目标所需资源;

✧在日常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安全生产巡视;

✧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至少每年评审1次标准化系统;

✧参与风险评价;

✧参与标准化系统评价;

✧参与安全生产培训;

✧认可安全生产表现;

✧参与安全生产检查;

✧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至少每月回顾纠正行动。

∙中层管理者是否参与了下列安全生产的活动:

✧在日常会议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与员工一起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至少每3个月实施1次安全生产巡视;

✧参加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至少每年评审1次标准化系统;

✧参与风险评价;

✧参与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

✧参与安全生产培训;

✧认可安全生产的表现;

✧参与安全生产检查;

✧参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

✧至少每月回顾纠正行为。

∙中层管理者参与上述所有安全生产的活动的比例?

∙是否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回顾与更新?

绩效(60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实用并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最高管理者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效果?

∙中层管理者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效果?

∙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逐级说明的效果?

∙中层管理者接受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的效果?

∙各类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效果?

3.2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115分)

策划(11.5分)

∙是否有包括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任命要求、任命的更新、任命书等要求的制度?

∙是否有制度对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会议组织、记录等做出了规定?

执行(23分)

∙是否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企业的状况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否定期开会,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方案,协调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是否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并考核合格?

∙是否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最高管理者是否在高级管理层中指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是否已书面任命下列职位?

✧安全负责人;

✧员工代表;

✧消防负责人;

✧急救员;

✧事故调查员;

✧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员工代表的职责是否明确并在工作场所展示?

符合性(34.5分)

∙被任命的人员是否全部有任命书?

∙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中是否有员工代表?

∙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中是否有专职医护人员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是否全部形成纪要并保存?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纪要是否包括工作项目清单,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或最高管理者签发?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的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需要?

∙所有任命书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和接受任命的人员签字?

∙被任命的人员是否参加了下列培训: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标准化系统评价培训;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

✧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培训;

✧事故、事件调查技能培训。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被任命的人员是否持有相应的资格证?

∙是否依据风险决定员工代表的任命,并且其比率一般不少于1:

50?

绩效(46分)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

∙针对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纪要提出的行动或建议所采取行动的效果?

∙被任命人员是否理解并履行其职责与义务?

∙被任命人员接受培训的效果?

∙员工是否清楚员工代表的选择标准和职责?

∙员工代表是否熟悉职责范围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风险?

3.3员工参与(110分)

策划(11分)

∙是否有收集并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的制度?

∙是否有制度确保员工获得参与安全、健康活动的机会?

∙是否建立拒绝制度,确保员工有权拒绝存在安全、健康问题的工作?

执行(22分)

∙是否收集并反馈了员工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

∙员工是否有获得参与下列安全生产活动的机会:

✧任务分析;

✧设计与流程变化评审;

✧安全意识提升;

✧安全手册更新;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与外部权力机构沟通安全生产事项;

✧风险评价;

✧相关安全过程的行动;

✧变化管理的评审;

✧参与安全问题的调查。

∙是否采用问题解决小组的方式来处理安全问题?

∙问题解决小组成员是否接受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技能培训?

∙是否对员工拒绝的安全生产事项进行了公正的调查?

符合性(33分)

∙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安全活动的比例?

∙问题解决小组成员接受培训的比例?

∙员工拒绝的安全生产事项是否得到了公正的调查?

∙在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员工是否依据程序拒绝工作,并且确保员工不会因拒绝工作而受到惩罚?

绩效(44分)

∙收集并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制度的有效性,包括:

✧责任部门与人员确定;

✧职责明确;

✧渠道畅通;

✧收集频率确定;

✧反馈及时。

∙问题解决小组的效力?

∙员工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主动性?

∙员工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效果?

∙拒绝制度是否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3.4文件与资料控制(105分)

策划(10.5分)

∙是否有文件与资料的识别与控制制度?

∙是否有制度控制安全记录,制度包括记录的填写、保存、格式、期限及日常管理要求?

执行(21分)

∙是否依据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建立了标准化系统文件?

∙是否每年评审标准化系统文件?

∙出现变化时是否及时修订或废除标准化系统文件?

∙标准化系统文件是否分发到相关的员工?

∙下列安全生产记录是否得到有效保留:

✧管理评审报告;

✧事故、事件记录;

✧风险评价信息;

✧培训记录;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

✧检查记录;

✧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安全活动记录;

✧法定检测记录;

✧任务观察记录;

✧许可文件;

✧应急演习信息;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维护和校验记录;

✧技术资料、图纸。

符合性(31.5分)

∙是否制定下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危险物品和物料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特种作业管理与审批制度;

✧特殊工种管理制度;

✧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

✧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标准化系统文件制定、评审与修订过程是否有员工参与?

∙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

∙记录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

绩效(42分)

∙标准化文件系统效力与效率,包括:

✧文件需求响应及时;

✧文件产生的流程畅通;

✧用户界面良好;

✧文件分发充分。

∙标准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效力,包括:

✧主索引表;

✧分配的适用性;

✧制定时间;

✧版本;

✧解释权;

✧批准;

✧变化;

✧废止;

✧存储媒介;

✧保存期限;

✧外部文件;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可获取性。

∙记录控制系统的效力,包括:

✧识别与检索;

✧可追踪性;

✧存储有效;

✧可读性;

✧保持期限;

✧维护效果;

✧可获取性。

∙标准化系统文件的质量?

3.5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100分)

策划(10分)

∙是否指定人员与外部联系和协调安全生产事项?

∙是否有与外部联系的制度?

∙是否有内部沟通制度?

∙是否有合理化建议制度?

执行(20分)

∙是否已识别外部联系对象?

∙是否就下述安全生产事项进行沟通:

✧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

✧外部团体或个人的抱怨;

✧直接的社会要求。

∙是否保存外部的安全投诉记录?

∙基层管理者在向员工分派任务时,是否使用了正确任务说明?

∙基层管理者是否每月与员工就重要安全生产事项进行计划性对话?

∙基层是否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召开了会议并讨论安全生产事项?

∙基层是否收集并处理在会议中员工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

∙是否保留了会议记录?

∙合理化建议箱或建议表格是否放置于醒目位置并方便获取?

∙是否收集和评估建议并对已采纳的建议进行表扬、认可,对未采纳的建议给予必要的解释?

∙是否设置专栏展示安全设备状况和使用情况?

∙是否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生产事项?

符合性(30分)

∙外部联系制度的执行情况?

∙安全投诉已报告并进行了调查的比例?

∙计划性对话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比例:

✧一对一;

✧提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