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12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docx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蛋白质同步备课学案鲁科版必修2

第4课时 糖类 蛋白质

[目标导航] 1.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一、糖类

1.糖类的组成及分类

(1)组成: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分类:

糖类依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不同进行分类。

类别

单糖

双糖

多糖

代表物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分子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水解特点

不能水解

1mol双糖能水解成2mol单糖

1mol多糖能水解成n_mol单糖

2.葡萄糖

(1)结构

(2)主要化学性质

①生理氧化

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实验

现象

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结论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应用

用于尿糖的检测

3.淀粉和纤维素

物质

淀粉

纤维素

分子式

(C6H10O5)n

(C6H10O5)n

化合物类别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均是葡萄糖

主要用途

人体内

提供能量:

淀粉(C6H10O5)n

糊精[(C6H10O5)x(x

麦芽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

CO2和H2O

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排泄

工业

含淀粉丰富的农作物用于酿酒

植物秸秆用于生产酒精

【议一议】

1.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通式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分子式和结构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2.符合Cn(H2O)m的有机物一定是糖类吗?

答案 不一定,符合Cn(H2O)m的物质不一定是糖,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等。

3.1mol葡萄糖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是多少升?

1mol葡萄糖最多能和多少摩尔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5mol,即2.5mol×22.4L·mol-1=56L。

每个乙酸分子中有1个羧基,所以1mol葡萄糖最多能与5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二、蛋白质

1.存在和组成

(1)存在: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2)组成:

由C、H、O、N、S等元素组成,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①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质

②重要的氨基酸

名称

结构简式

甘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酸

(2)盐析

①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NH4)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后,有沉淀析出,再加入蒸馏水沉淀溶解

(NH4)2SO4饱和溶液能降低鸡蛋清在水中的溶解度,但不改变鸡蛋清的性质

②概念:

少量的盐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浓的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

③条件:

浓的轻金属盐溶液或铵盐溶液。

④特点:

盐析是可逆过程,继续加水时,能使沉淀溶解,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⑤应用:

分离、提纯蛋白质。

(3)变性

①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热后,鸡蛋清沉淀,加入蒸馏水,凝结的鸡蛋清不溶解

加入CuSO4溶液后,鸡蛋清沉淀,加入蒸馏水,凝结的鸡蛋清不溶解

加入乙醇的水溶液后,鸡蛋清沉淀,加入蒸馏水,凝结的鸡蛋清不溶解

实验结论

加热、CuSO4溶液、乙醇都能使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

②概念:

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

这种聚沉是不可逆的,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不能再恢复成为原来的蛋白质,这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4)显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5)灼烧:

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特殊(烧焦羽毛)的气味,利用此性质可鉴别蛋白质。

3.用途

(1)动物的毛和蚕丝是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

(2)动物的皮经加工后可制成柔软坚韧的皮革。

(3)用驴皮熬制成的阿胶是一种优良的中药材。

【议一议】

1.为什么医院里对一些医疗器械进行高温蒸煮,对患者住过的床铺进行紫外线照射?

注射前用蘸有乙醇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棉球擦拭皮肤?

答案 细菌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紫外线照射和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2.如何鉴别丝织品和棉织品?

答案 可以用燃烧法,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织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没有此气味。

3.不小心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应立即采取什么急救措施呢?

答案 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豆浆或鸡蛋清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使重金属盐与服用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盐对机体的危害。

一、糖类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关键提醒】 

(1)含醛基的有机物均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反应条件均为碱性环境和加热。

(2)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新制Cu(OH)2悬浊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醇。

2.糖类的水解

(1)水解规律

单糖——不水解

双糖——1mol双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1mol多糖水解生成nmol单糖

(2)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

①检验流程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未水解

溶液呈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部分水解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完全水解

【关键提醒】 

(1)检验淀粉水解的水解产物时,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起催化作用的稀硫酸,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

(2)淀粉的检验,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的试剂是单质I2

B.淀粉溶液遇KI溶液变蓝色

C.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都水解生成葡萄糖

D.淀粉一经水解就酿造成酒

解析 淀粉遇I2变蓝色,A正确;淀粉溶液遇KI溶液不变蓝色,B不正确;人体内不含能使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体内不能水解生成葡萄糖,C不正确;淀粉水解先生成的不是葡萄糖,而是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乙醇,D不正确。

答案 A

【知识归纳】 

(1)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醛基,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淀粉和纤维素不含醛基,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2)蔗糖水解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麦芽糖水解产物全部为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3)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纤维素不是营养物质;淀粉遇I2变蓝色,常用于淀粉和I2的互相检验。

变式训练1 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金属钠B.石蕊溶液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NaHCO3溶液

答案 C

解析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醛基。

所以,金属钠均能与乙醇、乙酸和葡萄糖反应放出氢气;乙醇和葡萄糖两种溶液均无酸性,石蕊溶液遇乙酸变红色,遇乙醇和葡萄糖两种溶液不变色;NaHCO3溶液与乙醇和葡萄糖两种溶液均不反应,且乙醇和葡萄糖能溶于NaHCO3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与乙醇反应,与乙酸发生中和形成蓝色溶液,与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只有新制的Cu(OH)2悬浊液能区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

【解题感悟】 有机物检验常用试剂:

水、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NaHCO3或Na2CO3溶液、碘水等。

如:

(1)只用一种试剂区别乙醇、苯、四氯化碳:

可选用水;

(2)只用一种试剂区别己烯、苯、四氯化碳:

可选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区别乙醇、乙酸、乙醛:

可选用新制Cu(OH)2悬浊液;

(4)只用一种试剂区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可选NaHCO3或Na2CO3溶液。

二、蛋白质的性质

1.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浓硝酸能使某些蛋白质变黄色,用于蛋白质的鉴别。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均显黄色,只有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才有此性质。

(2)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用于蛋白质的鉴别。

2.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的区别

盐析

变性

含义

蛋白质在某些盐的浓溶液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蛋白质在加热、酸、碱等条件下性质发生改变而聚沉

条件

轻金属盐和铵盐的浓溶液

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某些有机化合物(甲醛、苯酚、酒精)、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

特征

可逆过程,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活性

不可逆过程,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实质

溶解度降低,物理变化

结构性质改变,化学变化

用途

提纯蛋白质

杀菌消毒

【易错警示】 判断蛋白质盐析与变性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分清重金属离子和轻金属离子,便于判断盐析与变性。

常见重金属离子:

Cu2+、Ag+、Ba2+、Pb2+、Hg2+等,常见轻金属离子:

Mg2+、Na+、K+、Ca2+等。

(2)重金属盐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都会使蛋白质变性。

要分清轻金属无机盐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浓溶液使蛋白质析出,稀溶液促进其溶解。

【例2】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成分和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二肽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E.福尔马林、医用酒精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作消毒剂

F.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G.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别真丝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H.酶是一种蛋白质,一般来说,酸性越强,酶的催化效果越好

解析 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二肽可以继续水解为氨基酸,B不正确;加热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C正确;CuSO4等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D不正确;福尔马林、医用酒精均能使蛋白质变性,E正确;食盐不能与误食的重金属盐作用形成沉淀,不能解毒,F不正确;真丝织物和纯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都有烧焦羽毛气味,不能区别,G不正确;酶是一种蛋白质,在一定温度和酸性条件下,催化剂活性最佳,酸性过强,催化效果降低,H不正确。

答案 ACE

【解题感悟】 分离提纯蛋白质用盐析法,而不能用变性法;鉴别丝织物和棉织物一般用灼烧法。

变式训练2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或加碘水溶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

用灼烧的方法

C.鉴别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

加入稀KI溶液

D.鉴别乙烷和乙烯:

分别将气体通入溴水中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溶液没有此性质,可以鉴别。

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淀粉溶液中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碘水也可以鉴别,A合理;真丝灼烧有特殊气味,B合理;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KI溶液,均没有明显现象变化,C不合理;乙烯能使溴水退色,D可以鉴别。

【解题感悟】 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的常用方法

(1)利用有机物的溶解性

加水检验,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

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

乙酸与乙酸乙酯等。

(2)利用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沉浮情况。

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等。

(3)利用有机物燃烧情况

①观察燃烧的火焰及黑烟情况。

如用此法可鉴别甲烷、乙烯等。

②闻燃烧时的气味。

如用此法鉴别纤维制品和羊毛制品(或丝织品)、人造革制品和皮制品等。

(4)利用有机物的特征性质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

加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退色

区别苯与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退色的为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加钠

有气体放出

葡萄糖(醛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羧酸检验

加紫色石蕊溶液

显红色

加NaHCO3溶液

有无色气体放出

加新制Cu(OH)2悬浊液

蓝色沉淀消失

淀粉

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

变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乙酸乙酯(酯类)

加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

反应前液体分层,反应后液体不分层,溶液红色消失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

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C.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C6H10O5)n表示分子组成,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D.纤维素、淀粉、蔗糖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D

解析 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糖,如乙酸(C2H4O2)等,符合通式Cn(H2O)m,不属于糖。

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Cn(H2O)m通式,A错;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

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例如糖精甜味是葡萄糖的几百倍,但它是人工合成的酰胺类物质,甘油、木糖醇虽然都有甜味,但它们属于多羟基醇而不属于糖类,B错;淀粉、纤维素的通式都可表示为(C6H10O5)n。

但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

2.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油脂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先水解成多肽,多肽再水解成最终产物氨基酸,故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氨基酸,A项正确;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的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B项正确;纤维素属于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项不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与甘油,D项正确。

3.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取一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 ②小火微热,变成亮棕色溶液 ③加入几滴稀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团搅成糊状 ④稍冷,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氢氧化铜沉淀 ⑤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D.①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纤维素水解实验的理解。

纤维素水解要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进行,水解后验证葡萄糖,用氢氧化铜,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完成。

根据题示四个选项,只有B正确。

4.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D.在火焰上灼烧

答案 D

解析 鉴别蛋白质时,可将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常用此方法区别毛纺织物与棉纺织物,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实用。

当然有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呈黄色,但这不是通常采用的方法,故本题答案为D。

5.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

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

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丝织品

A.①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毛和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遇蛋白酶会发生水解。

6.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CH3CHO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3COOH。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C试剂是__________,砖红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和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分别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示转化关系可知淀粉________(填“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

某同学取图中混合液E,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NaOH溶液②新制Cu(OH)2悬浊液

③BaCl2溶液④碘水

(5)在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某同学的操作如下:

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蔗糖尚未水解

b.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c.加热时间不够

d.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液无法中和稀硫酸

答案 

(1)①CH2OH(CHOH)4CHO 新制Cu(OH)2悬浊液 Cu2O

(2)中和稀硫酸

(3)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

(4)部分水解 不能 I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①②④ (5)d

解析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后才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CO2,D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醛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淀粉水解情况有三种:

如果未发生水解,则溶液不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如果部分水解,则既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又能使碘水变蓝;如果已完全水解,则遇碘水不显蓝色。

因此,选择碘水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确定有无葡萄糖生成和有无淀粉存在,特别注意的是:

①检验水解产物前必须加碱来中和酸。

②淀粉的检验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NaOH溶液反应。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题组1 糖类的组成及性质

1.下列有关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提供营养物质

B.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但糖类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没有成熟的苹果汁遇碘显蓝色,成熟的苹果汁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D.1mol双糖完全水解一定能够生成2mol葡萄糖

答案 C

解析 纤维素虽属于糖类,但不能被消化吸收直接成为人体的营养物质,故A错;单糖不水解,故B错;蔗糖是双糖,水解产物是等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果糖,故D错;没有成熟的苹果汁中有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故遇碘显蓝色,而成熟的苹果汁中有葡萄糖,故成熟的苹果汁能还原新制Cu(OH)2悬浊液。

2.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时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

B.熟苹果中只含单糖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 青苹果汁遇碘显蓝色只能说明含有淀粉,熟苹果汁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只能说明含有还原性的单糖,在成熟时淀粉逐渐水解生成葡萄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答案 A

解析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不能作为营养物质;油脂属于小分子,淀粉和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遇碘水显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变蓝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乙酸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由油脂得到甘油及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 B

解析 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沉淀溶解,变为蓝色溶液,可以鉴别,A正确;人体内没有纤维素水解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B不正确;米酒变酸的过程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发生了氧化反应,C正确;油脂水解得到甘油,淀粉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题组2 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

5.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急救方法不能用于解毒的是(  )

A.立即喝大量的食盐水B.立即喝大量牛奶

C.立即喝大量的豆浆D.立即喝大量蛋清

答案 A

解析 牛奶、豆浆、蛋清均为蛋白质,立即服用,可以减轻重金属盐对人体蛋白质的凝结作用,起到解毒的效果。

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天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只有碳、氢、氧、氮四种

B.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C.向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用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D

解析 天然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S、P等;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蛋白质凝结成沉淀,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再溶于水;向鸡蛋清中加入食盐,蛋白质析出,该过程为盐析,而不是变性;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

故正确答案为D。

7.下列对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②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③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④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显色反应 ⑤蛋白质溶液里蛋白质能透过半透膜

A.①④B.①④⑤

C.①②⑤D.④⑤

答案 C

解析 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溶解,是可逆过程;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半透膜;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特性;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