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18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子曰:

“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

(2)知困,__________。

(《礼记》)

(3)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表达自己身在高层的独特感受。

【答案】

(1).

(1)温故而知新

(2).

(2)然后能自强也(3).(3)策之不以其道(4).(4)浅草才能没马蹄(5).(5)似曾相识燕归来(6).(6)晴川历历汉阳树(7).(7)小桥流水人家(8).(8)吾将上下而求索(9).(9)不畏浮云遮望眼(10).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燕、历历、畏、遮、缘”等字词容易写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各类学校创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洁动,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名家讲坛”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人里的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了唐诗之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C项,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能用来形容树木。

故答案为C。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项中的“俄国的屠格涅夫”不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故答案为C。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童年》中,专横而残暴

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

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是“外祖父”,不是“外祖母”。

故答案为D。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品读juàn()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jǔ()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

(1)隽咀

(2)弭——弥澜——斓

(3)示例一:

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示例二:

为你插上一双翅膀,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4)示例一:

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

示例二: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本题注意“隽”的写法。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弭散-弥散;斑澜-斑斓。

(3)本题作答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写格式;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本题作答要以“阅读”为叙写对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通过阅读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来拟写作答。

(4)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

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阅读关乎文明素养”,从阅读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6.名著阅读简答题。

(1)《小王子》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请写出小王子、狐狸、玫瑰这三个形象的象征意义。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是个“狠角色”,也有人认为林冲“忍”字当头,性格懦弱。

请结合两处故事情节说说林冲性格中懦弱和忍让的表现。

【答案】

(1)①小王子象征着每个人心底孩子般的天真无邪。

②狐狸告诉小王子用心看才能看到事物本质,爱就是责任。

它象征智者。

③玫瑰是与小王子共度过长久时间的伙伴,它象征着令人烦恼但又美丽的爱情。

(2)①妻子遭到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虽然怒火中烧,还是强忍了下来。

②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闯白虎节堂,惹上官司,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有忍和儒弱的一面。

③发配前休妻,也表现出性格中的懦弱和忍让。

④发配途中,董超薛霸受高俅指使,对林冲各种折磨(炎热天气中,不顾林冲棒疮发作,逼迫林冲快走。

村中客店,灌醉林冲,烧开水烫伤林冲双脚。

四更早起,让被烫伤双脚的林冲穿新草鞋,使林冲鲜血淋漓,走不动),林冲一再忍受,也是一种懦弱。

【解析】

【详解】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小王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具有随意在星际之间遨游的超人能力。

他满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是无牵无挂而又天真无邪的传奇式的儿童形象。

所以小王子象征着每个人心底孩子般的天真无邪。

“狐狸”是最纯洁、最智慧的动物。

作者通过他的嘴道出了交往的秘诀——为了交朋友,就必须经过“驯养”,建立联系,树立责任感,必须“用心灵洞察一切”。

所以,“狐狸”象征着智者。

“花”是爱和幸福的象征。

她置身大地,网织联系,认为人是一种无根的、只有虚假自由的生灵,只不过是风和命运的玩物。

她娇弱而任性,需要友谊的抚慰和爱的浇灌。

(2)本题作答要根据原著有关林冲的故事来概括作答。

其“懦弱和忍让”的表现主要有:

妻子遭人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最终强忍了下来。

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闯白虎节堂,被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只是听之任之,也表现出懦弱和忍让的特点。

发配前休妻一事,也表现出性格中的懦弱和忍让。

在发配途中,董超薛霸对林冲百般折磨,林冲也是一忍再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其它的方面也可以,能体现林冲“懦弱和忍让”性格特点的内容均可。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

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

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

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

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

④仙人:

指三元宫山僧。

⑤迓(yà):

迎接。

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7.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

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8.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

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

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

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

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

(2)先主器之______

(3)先主遂诣亮______

(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

【答案】9.

(1).

(1)亲身、亲自

(2).

(2)器重、看重(3).(3)往、到、拜访、访问(4).(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10.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

(1)先帝没有因

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12.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躬”是“亲自”;“度”是古今异义词,“估计、推测”的意思。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意思是: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以(因为)、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顾(探望)”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犹(尚且,还)、谓(认为)、计(计策)、安(怎么)”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揣摩人物的心理。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出山,主要原因是没有遇到明主。

之所以诸葛亮在刘备“三顾”“三往”后才相见,是因为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所感动,认为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有道明君,自己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人生抱负了。

这可从文章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可以看出来。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

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

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

”刘备说:

“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

“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

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

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

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

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

“碰!

”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

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

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3.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14.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15.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16.“垂缕饮清露,流响岀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答案】13.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14.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15.作者用土铳

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

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16.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

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

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第1段中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

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这一语句概括作答。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文章第3段画线的语句“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

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将“蝉”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突出地表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据此理解作答。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与分析。

文章第7~10段叙写了作者用土铳的“声如霹雷”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蝉“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从而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

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勇于实验和探究的人,在治学上有着严谨的态度。

据此理解作答。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对比分析能力。

虞世南的《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却抒发了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法布尔的《蝉》通过叙写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又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

从而探究出科学的奥秘。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徳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夭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娀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奧秘的新篇章。

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娀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美国人评论称:

“根据这项新的硏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

”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7日)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嫦娥四号任务

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18.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字)

19.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作出了哪些卓越贡献?

请加以概括。

【答案】17.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