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56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面站复习资料.docx

地面站复习资料

1地面气象观测场及仪器

1.1观测场

(1)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

需要安装辐射仪的台站,可将观测场男边缘向南扩展10m。

(2)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观测场门一般开在北面。

(3)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

1.2观测场内仪器布置

(1)北高南低。

(2)东西成行,南北成列。

东西间隔不小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离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路在仪器北面。

1.3仪器安装要求。

(1)干球温度:

1.5m百叶箱内。

误差5cm。

(2)温湿传感器:

1.5m百叶箱内。

误差5cm

(3)雨量器:

70cm。

误差3cm。

(4)大型蒸发器:

30cm。

误差1cm。

(5)辐射计:

1.5m。

误差10cm。

(6)风速器:

10.3m。

10~12m范围内。

(7)草温传感器:

6cm。

误差1cm。

(8)地温场面积:

2m×4m。

(9)草温场面积:

1m×1m。

(10)能见度仪:

2.8m。

1.4仪器采样速率及测量范围。

(1)气温:

6次/min;-50~+50℃。

(2)相对湿度:

6次/min;1%。

(3)气压:

6次/min。

(4)风向、风速:

1次/S;0~360°、0~60m/s。

(5)降水:

1次/min。

(6)地温:

6次/min;-50~+80℃。

(7)总辐射:

6次/min。

(8)净全辐射6次/min。

1.5仪器的维护

(1)气温、地温、草温、浅层地温、深层地温皆是铂电阻温度计,仪器维护时,测其电阻。

(2)湿度用到的是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仪器维护时,测其电压。

2云

2.1云状分类

低云:

淡积云(Cuhum);碎积云(FC);浓积云(Cucong);秃积雨云(Cbcalv);鬃积雨云(Cbcap);透光层积云(Sctra);蔽光层积云(Scop);积云性层积云(Sccug);堡状层积云(Sccast);荚状层积云(Sclent);层云(St);碎层云(Fs);雨层云(Ns);碎雨云(Fn)。

中云:

透光高层云(Astra);蔽光高层云(Asop);透光高积云(Actra);蔽光高积云(Acop);积云性高积云(Accug);荚状高积云(Aclent);堡状高积云(Accast);絮状高积云(Acflo);

高云:

毛卷云(Cifil);密卷云(Cidens);伪卷云(Cinot);钩卷云(Ciunc);毛卷层云(Scfil);薄幕卷层云(Scnebu);卷积云(Cc)。

2.2云高

积云:

600~2000;

积雨云:

600~2000;

层积云:

600~2500;

层云:

50~800;

雨层云:

600~2000;

高层云:

2500~4500;

高积云:

2500~4500;

卷云:

4500~10000;

卷层云:

4500~8000;

卷积云:

4500~8000。

2.3云的特征

(1)层积云一般出现在春秋季节,说明气流比较稳定。

(2)积云、积雨云、积云性层积云、积云性高积云为对流云。

积云性层积云和积云性高积云的出现说明对流减弱。

(3)堡状层积云和荚状层积云的出现说明对流不稳定。

(4)地表水汽充足会出现层云,一般天气较好。

层云是所有云中云高最低的。

(5)雨层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编报时要按中云编。

(6)钩卷云的出现说明气流切变严重,一般天气不好。

(7)薄幕卷层云会出现晕,云量记10个量。

2.4云的编报

低云:

0:

无云;

1:

Cuhum或Fc或两者同时存在;

2:

Cucong;

3:

Cbcalv;

4:

Sccug;

5:

Sctra、Scop;

6:

St、Fs;

7:

Fn;

8:

1、3、5同时存在且不同高。

9:

Cbcap;

注意:

低云中,优先编容易引发重要天气现象的云。

中云:

0:

无云;

1:

Astra;

2:

Asop、Ns;

3:

Actra(稳定);

4:

Actra(变化);

5:

Actra成带状,系统入侵;

6:

Accug;

7:

Ac双层或Acop;

8:

Acflo、Accast或Sccast;

9:

混乱天空。

高云:

1:

Cifil;

2:

Cidens;

3:

Cinot;

4:

Ci(常为unc),成系统入侵;

5:

Cs等,系统入侵,<45°;

6:

Cs等,系统入侵,>45°;

7:

卷层云满天;

8:

Cs,非入侵,非满天;

9:

Cc;

3天气现象

3.1天气现象的符号

现象名称

符号

代码

现象名称

符号

代码

现象名称

符号

代码

现象名称

符号

代码

60

冰粒

79

雪暴

39

大风

15

阵雨

80

冰雹

89

烟幕

04

18

毛毛雨

50

01

05

龙卷

19

70

02

沙尘暴

31

尘卷风

08

阵雪

85

雾凇

48

扬沙

07

冰针

76

雨夹雪

68

雨凇

56

浮尘

06

积雪

16

阵性雨夹雪

83

42

雷暴

17

结冰

03

87

轻雾

10

闪电

13

米雪

77

吹雪

38

极光

14

3.2现在天气现象的编报

(1)观测时:

05:

霾;10:

轻雾;13闪电;17雷暴;18:

飚;19:

龙卷。

(2)观测前一小时有,但观测时无:

25:

阵雨;27:

冰雹;28:

雾;29:

雷暴。

(3)观测时有雾:

42:

变薄,天空可辨;43:

变薄,天空不可辨;44:

不变,天空可辨;45:

不变,天空不可辨;46:

变厚,天空可辨;47:

变厚,天空不可辨。

(4)观测时有毛毛雨:

50:

轻,间歇;51:

轻,连续;53:

中,间歇;54:

中,连续;55:

浓,间歇;56:

浓,连续。

(5)观测时有雨:

60:

小雨,间歇;61:

小雨,连续;62:

中雨,间歇;63:

中雨,连续;64:

大雨,间歇;65:

大雨,连续。

(6)观测时有固体降水:

70:

小雪,间歇;71:

小雪,连续;72:

中雪,间歇;73:

中雪,连续;74:

大雪,间歇;75:

大雪,连续。

(7)观测时有阵性降水:

80:

小阵雨;81:

中阵雨;82:

大阵雨;83:

小阵雨夹雪;84:

中大阵雨夹雪;85:

小阵雪;86:

中大阵雪;87:

小阵霰;88:

中大阵霰;89:

小冰雹;90:

中大冰雹。

(8)观测前一小时有雷暴:

91:

且有小雨;92:

且有中大雨;93:

且有小固体降水;94:

且有中大固体降水。

(9)观测时有雷暴:

95:

中小雷暴,观测时无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96:

中小雷暴,观测时有冰雹或霰。

97:

大雷暴,观测时无冰雹或霰,但有雨或雪或雨夹雪。

98:

大雷暴,观测时有沙尘暴和降水。

99:

大雷暴,观测时有冰雹或霰。

3.3过去天气现象编报

过去天气用于记录定时观测(即8时,14时,20时,2时观测)到现在时间段内的天气现象,且要求尽可能多地反映过去天气现象,编报时应把严重的天气现象放在前面。

如果只有一种天气现象,则看它是否占满过去时间,若占满,重复编该天气现象,若未占满,则编该天气现象的编码和0。

0:

部分或整个时段内无天气现象;

4:

雾;

5:

毛毛雨;

6:

非阵性的雨;

7:

非阵性的固体降水;

8:

阵性降水;

9:

雷暴;

3.4重要天气报

(1)雷暴:

94917;

(2)大风:

911ff,915dd。

其中,ff表示风速,以m/s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dd表示风向。

方位

符号

中心角度(°)

角度范围(°)

dd电码号

北东北

NNE

22.5

11.26~33.75

02

东北

NE

45

33.76~56.25

04

东东北

ENE

67.5

56.26~78.75

07

E

90

78.76~101.25

09

东东南

ESE

112.5

101.26~123.75

11

东南

SE

135

123.76~146.25

14

南东南

SSE

157.5

146.26~168.75

16

S

180

168.76~191.25

18

南西南

SSW

202.5

191.26~213.75

20

西南

SW

225

213.76~236.25

22

西西南

WSW

247.5

236.26~258.75

25

西

W

270

258.76~281.25

27

西西北

WNW

292.5

281.26~303.75

29

西北

NW

315

303.76~326.25

32

北西北

NNW

337.5

326.26~348.75

34

N

0

348.76~11.25

36

(3)冰雹:

939NN。

其中NN为冰雹颗粒的大小,以毫米为单位。

(4)视程障碍:

95VVV,957WW。

其中,VVV为视程障碍的能见度,以10m为单位,不足10米时,米数舍去,高位不足补“0”。

例如:

能见度为26米,VVV编码为002;WW为视程障碍类型,霾编05,雾分为雾、浓雾、强浓雾:

雾编40,对应能见度为0.5km~1km;浓雾编41,对应能见度为:

50m~500m,强浓雾编42,对应能见度为小于50m。

(5)龙卷:

919MD。

其中M为龙卷类型,D为方位。

其中M的编码为:

0:

海龙卷大于3km;1:

海龙卷小于3km;2:

陆龙卷:

大于3km;3:

陆龙卷:

小于3km;7:

小尘卷;8:

中尘卷;9:

大尘卷。

3.5天气现象的记录规定

(1)天气现象要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录。

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时、分):

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凇、吹雪、暴雪、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

(2)飑只记开始时间。

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当其出现时间不足1分钟即已终止时,则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3)下列天气现象不记录起止时间:

冰针、轻雾、露、霜、积雪、结冰、烟幕、霾、尘卷风、闪电。

(4)天气现象正好出现在20时时,不论天气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次日天气现象栏;如果整好终止在20时或以前,则应记录在当日的天气现象栏。

(5)如果天气现象整好出现在08时,不论该现象持续与否,均应记入“白天”栏;如果正好终止在08时,则记在“夜间”栏;如果天气现象由夜间持续至08时以后,则按规定分别记入两栏。

(6)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以上时,其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一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在重记该现象符号。

(7)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间歇时间在15分钟以内,则应作为一次记载。

(8)视程障碍现象最小能见度小于1.0km时,都应记录最小能见度,记录加方括号[]。

例如:

613—720[200]。

(9)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起止时间记录方法:

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的时间为终止时间。

如果两次闻雷时间间隔在15分钟之内,应该连续记载,反之,应另记起止时间。

方向记法:

按八方位记载,若起止方向为同一方向,只记录开始方向。

例如:

1647NW—1720W1736W—1758

 

3.6天气现象所对应的云层

(1)雨:

Ns、Asop、Scop、Acop;

(2)阵雨:

Cbcalv、Cbcap、Cucong、Sccug;

(3)毛毛雨:

雾、St;

(4)霰:

Cbcalv、Cbcap、Sccug;

(5)米雪:

雾、St;

(5)冰粒:

Ns、Asop、Scop;

(6)冰雹:

Cbcap;

4报文格式

4.1Z文件格式

5943120130728120000223800108130001216012264099000

PP099051004509890974099051200098991103

TH0746074511300748110110030714075507580930921149302

RE000000057001430034600367///////0001

WI09301107601205301511390730120280271129058206072167

DT0745073711120745115907470735072607240719071307130726075007540741110507541149

VV///////////////////

CW020010-10-10-00700---------SCRCUOCBPCUUFCB9//000698//

SP0000///////////////////////

MR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MW(60,)600800-0815,800815-0947'1051-1155'1413-1648'1720-1835,171545-1553;NE,.

QC

Q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333000000000003033333333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Q2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Q3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NNNN

段序

要素名

单位

长度

Byte

说明

1测站基本信息段

1.1

区站号

5

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

1.2

观测时间

14

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其中:

秒固定为“00”,为正点观测资料时,分记录为“00”

1.3

纬度

6

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

1.4

经度

7

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高位不足补“0”,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

1.5

观测场拔海高度

0.1m

5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

1.6

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

0.1m

5

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高位不足补“0”,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若低于海平面,首位存入“-”

1.7

观测方式

1

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1,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4

1.8

质量控制标识

3

依次标识台站级、省级、国家级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的情况。

“1”为软件自动作过质量控制,“0”为由人机交互进一步作过质量控制,“9”为没有进行任何质量控制

1.9

文件更正标识

3

为非更正数据时,固定编“000”;为测站更正数据时,编码规则同文件名中的CCx

2气压数据

段标识符:

PP

2.1

本站气压

0.1hPa

5

当前时刻的本站气压值

2.2

海平面气压

0.1hPa

5

当前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

2.3

3小时变压

0.1hPa

4

正点本站气压与前3小时本站气压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2.4

24小时变压

0.1hPa

4

正点本站气压与前24小时本站气压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2.5

最高本站气压

0.1hPa

5

每1小时内的最高本站气压值

2.6

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最高本站气压出现时间,时分各两位,下同

2.7

最低本站气压

0.1hPa

5

每1小时内的最低本站气压值

2.8

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最低本站气压出现时间

3温度和湿度数据

段标识符:

TH

3.1

气温

0.1℃

4

当前时刻的空气温度

3.2

最高气温

0.1℃

4

每1小时内的最高气温

3.3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最高气温出现时间

3.4

最低气温

0.1℃

4

每1小时内的最低气温

3.5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6

24小时变温

0.1℃

4

正点气温与前24小时气温之差,非正点时记为缺测,在业务软件中自动计算求得,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3.7

过去24小时最高气温

0.1℃

4

软件自动统计求得,在18、00时,为编报1SnTxTxTx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3.8

过去24小时最低气温

0.1℃

4

软件自动统计求得,00、06时,为编报2SnTnTnTn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3.9

露点温度

0.1℃

4

当前时刻的露点温度值

3.10

相对湿度

1%

3

当前时刻的相对湿度

3.11

最小相对湿度

1%

3

每1小时内的最小相对湿度值

3.12

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最小相对湿度出现时间

3.13

水汽压

0.1hPa

3

当前时刻的水汽压值

4累计降水和蒸发量数据

段标识符:

RE

4.1

小时降水量

0.1mm

4

每1小时内的降水量累计量

4.2

过去3小时降水量

0.1mm

5

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

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4.3

过去6小时降水量

0.1mm

5

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

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4.4

过去12小时降水量

0.1mm

5

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4.5

24小时降水量

0.1mm

5

软件从小时降水量自动统计,自动站缺测时,为雨量筒人工观测降水量,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4.6

人工加密观测降水量描述时间周期

2

任意时段累积降水量,人工设置,满足应急加密观测需要。

无加密观测降水量时,记为缺测

4.7

人工加密观测降水量

0.1mm

5

在4.6中指定累积时段的降水量。

无此内容时,记为缺测

4.8

小时蒸发量

0.1mm

4

每1小时内的蒸发累计量

5风观测数据

段标识符:

WI

5.1

2分钟风向

3

当前时刻的2分钟平均风向

5.2

2分钟平均风速

0.1m/s

3

当前时刻的2分钟平均风速

5.3

10分钟风向

3

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风向

5.4

10分钟平均风速

0.1m/s

3

当前时刻的10分钟平均风速

5.5

最大风速的风向

3

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的风向

5.6

最大风速

0.1m/s

3

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

5.7

最大风速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10分钟最大风速出现时间,时分各两位,下同

5.8

瞬时风向

3

当前时刻的瞬时风向

5.9

瞬时风速

0.1m/s

3

当前时刻的瞬时风速

5.10

极大风速的风向

3

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的风向

5.11

极大风速

0.1m/s

3

每1小时内的极大风速

5.12

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极大风速出现时间

5.13

过去6小时极大风速

0.1m/s

3

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或人工输入,在18、00、06、12时,为编报911fxfx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5.14

过去6小时极大风向

3

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或人工输入,在18、00、06、12时,为编报915dd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5.15

过去12小时极大风速

0.1m/s

3

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5.16

过去12小时极大风向

3

由软件自动从自动站数据中挑取,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6地温数据

段标识符:

DT

6.1

地表温度

0.1℃

4

当前时刻的地面温度值

6.2

地表最高温度

0.1℃

4

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高温度

6.3

地表最高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6.4

地面表最低温度

0.1℃

4

每1小时内的地面最低温度

6.5

地表最低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出现时间

6.6

过去12小时最低地面温度

0.1℃

4

在业务软件中自动计算求得,00时为编报3SnTgTgTg组,非正点时记为缺测

6.7

5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5厘米地温值

6.8

1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10厘米地温值

6.9

15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15厘米地温值

6.10

2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20厘米地温值

6.11

4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40厘米地温值

6.12

8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80厘米地温值

6.13

16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160厘米地温值

6.14

320厘米地温

0.1℃

4

当前时刻的320厘米地温值

6.15

草面温度

0.1℃

4

当前时刻的草面温度值

6.16

草面最高温度

0.1℃

4

每1小时内的草面最高温度

6.17

草面最高出现时间

4

每1小时内草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

6.18

草面最低温度

0.1℃

4

每1小时内的草面最低温度

6.19

草面最低出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