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577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docx

论晚清自由主的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

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

2008年第4期

No.4200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总第157期

SumNo.157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

栏目主持人按语:

自由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种重要思潮,经历了发生,发

展,兴盛,衰弱的复杂历程,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多种影响.

如何认识和评价自由主义思潮,不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关乎时代对自由

主义的价值判断.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事实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自由主义的

产生根源,发展历程,理论形态,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潮的关系,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和

活动等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

喻大华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

晚清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初期.甲午战后,严复,梁启超等人将其从西方引进中国,并结合

国情有所侧重和修正,很快引起共鸣.但是,在对自由主义的理解上,他们忽略了西方自由主义中注重个人

主义的倾向,强调自由的有限性,且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影响了此后自由主义的走向.

关键词:

晚清;自由主义;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圉分类号:

K257.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6-0766(2008)04-0036.10

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严格地说

是五四前后随着经历了欧美自由主义洗礼的留学

生大批回国和西方观念的深人人心,而广泛,深

入地开展起来的.此后,自由主义成为中国的显

学,并构建了几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正因如

此,学术界在研究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时,往往

忽视晚清自由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其实,晚清时

期是自由主义传人中国之始,当时思想家将其损

益改造后应用于政治实践,这长期影响了自由主

义在中国的发展,成败得失,发人深省,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严复,梁启超等早

期自由主义者为典型,以晚清时代为断限,探讨

自由主义思想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构想和实践,

揭示其成败得失和理论误区.

自由主义的引进及其在晚清社会的共鸣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开篇劈首写道: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

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专集之一,确实,当中国惨

36

败于一直被自己轻视的日本后,第一次产生了亡

国灭种的危机感和难以立足于世界的屈辱感.于

是,社会变革的步伐骤然加快,学习西学迅速跃

升至意识形态层面.在这种情况下,西方重要的

政治思潮——自由主义被引进中国.

从思想理念上引入自由主义,当首推严复.

1895年2月初,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

表了着名的《论世变之亟》一文,其中批评洋

务派引进的”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

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

而非命脉之所在”.那么,什么是西学的”命脉

之所在”呢?

”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

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然而,表面

看来,此二者与中国的文化政教并不背离,为什

么中国学习的效果不明显呢?

严复一针见血地指

出:

”彼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

不自由异耳.”【2严复高出同时代人物一筹之处

在于明确指出了西方器物的先进,制度的发达完

备,离不开人的自由.既然西方富强的根源在于

收稿日期:

2008-01-20

作者简介:

喻大华(1963一),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喻大华:

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2008年第4期

其”自由”,那么,中国自然应该引进学习.严

复进而指出:

”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

大可见矣.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

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

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J2戊戌期间,严

复还发表了《辟韩》,《原强》,《救亡决论》等

系列文章,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宣传”自由”

是西方富强之本,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

为用”的精辟论断.此后,他依然致力于系

统地译介西方自由主义学说,自由主义的三部重

要经典着作:

亚当?

斯密的《原富》,约翰?

勒的《群己权界论》(原书名为OnLiberty)以

及孟德斯鸠的《法意》都是通过严复的翻译进

人中国的.以此,严复堪称为”中国自由主义

之父”:

]卷首编序,.

19世纪末,西方的自由主义正处于传统自

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新

自由主义)交替的关键时期.这两大流派在晚

清中国均有反映:

无论是洛克,孟德斯鸠的传统

自由主义,还是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的新

自由主义,均被引进,但总的来说,发挥支配作

用的还是曾经作为欧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有

力武器的传统自由主义.其基本理念为:

1.以

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为核心,认为政治自由,财

产自由和思想自由是天赋权利,为此反对任何形

式的专制,主张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最

广泛的自由权利;2.强调政府的建立应基于人

民的同意,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

须受到限制;3.为了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

主张减少政府职能,国家奉行放任主义政策.另

外,新自由主义尤其注重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

竞争自由,反对国家干涉经济生活,这在晚清也

有一定的影响.可见,西方的自由主义体现着个

人主义,平等精神和崇尚民主的价值核心,尤其

是自由主义者多坚信任何制度和政治结构都具有

趋于更加美好的内在倾向,自信人们有力量促使

其趋于更加美好.为此,自由主义者在政治上往

往持一种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折中立场,他们一

般主张改革,反对激进革命.这些观念和信条,

多为晚清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所继承.

当然,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晚清的特定国情决

定了严复等自由主义先驱者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

的理论,他们有所取舍和侧重.严复自由主义思

想的表达更多是通过译作这一载体来进行的,其

译作中通过话语的选择,思想的强调,词句的增

减等翻译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由主义的独特理解,

其中不乏对西方自由主义所作的改造,发挥和损

益.下面揭示严复自由主义思想的特色.

首先.严复自由主义的一大特色是强调自由

的有限性.他不是简单地提倡个人自由的神圣不

可侵犯,而是力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融

人其自由主义思想之中,注意防范自由观念可能

带来的弊害.他指出:

”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

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

制?

为善为恶,一切皆自本身起义,谁复禁之?

但自人群而后,我自由者人亦自由,使无限制约

束,便人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日人得自由,

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大学》挈矩之道,

君子所以恃以平天下者矣.”~2j可见,严复特别

注意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的界限,强调”人得

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期望一定程度

地克服西方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色彩,建立一

个和谐,自由的社会.这也预示着严复的思想中

的某些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的因素,当然,严复

对自由的这一理解是真知灼见,还是偏颇的误解

呢?

笔者将在后面论述.其次,强调个人自由,

也不忽视国家的自由,这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又

特色.他说:

”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

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_2可见,他把国家,

民族的自由看得同等重要.严复在此明显是受到

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

响.最后,综合严复在晚清时代的各种着作,可

见其自由思想也包含着激发国人奋发图强挽危图

存的现实用意.他在《天演论》中提出”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来激励国人

竞争于世,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晚清时代

风靡一时.总之,严复并没有照搬西方的自由主

义思想,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所侧重和发挥,

这既体现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挚爱,同时也是

种不迷信,不盲从的思想自由精神.这种对西

方自由主义的修正深远地影响了此后中国自由主

义的发展,产生的结果是复杂的.

在晚清时期,梁启超对自由主义的引进贡献

也很大.他宣传法国,特别是卢梭的平等,自由

以及契约论思想,另外也介绍霍布士,斯宾诺莎

等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并对它们大加发挥,在

3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57期

《新民丛报》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批判时局,倡

导自由,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他指出:

”自

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

者也.”进而提出了政治自由,宗教自由,民族

自由,生计自由四大主张c】专集之四一,以期达于

国民平等,参政议政,信仰自由,民族独立,自

食其力等目的.与严复相同,他也考虑到了自由

的有限性,说:

”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

为界”[]专集之四一,认为自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日服从公理,二日服从本群所自定之法律,

三日服从多数之决议.”[】文集之五’当然,也应指

出,梁启超涉猎甚广,很难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自

由主义者,但他为晚清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起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则是不争的事实.

经启蒙思想家的宣传,鼓吹,自由主义引起

了很多人的共鸣.自由主义包括政治的,文化的

和经济的三种形态,这在晚清均有所表现,但主

要还是前两种形态,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表现更为

突出.在民主诉求处处可闻,革命形势日渐高涨

的20世纪初年,投身于改良或革命运动中的人

们尽管不全是自由主义者,但”自由”,”民主”

也成为其战斗的口号,这造成了自由主义运动声

势的壮大,自由之说不胫而走,风靡一时.在此

过程中,开始形成一个相对松散的自由主义政治

群体,其代表人物有严复,梁启超,邹容,陈天

华等,实际上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思想与实践

也与自由主义关系紧密.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呼

应,在晚清的政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救国设想与实践

以严复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围绕着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这两大目标,开展对自由主义的译

介,传播,并付诸实践,用以挽救多灾多难的祖

国.他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造国民性的设想与实践.晚清自由

主义思想家认识到:

要现代化必须改造国民性.

他们将目光转到中西国民性的对比上,并将国民

素养的高低视为国家强弱的关键.为此,在甲午

战后,严复最早揭起了改造国民性思潮与运动的

旗帜,继而梁启超也成了这一活动的重要人物.

首先,他们对中国国民性作了评估.严复指

出,当时的中国国民性存在三大问题:

”民力已

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J2.在民力方面,士

38

大夫多为”柔良畏谨之民”,兵士则”半皆无赖

小人”,一般的百姓吸食鸦片,缠足早婚,体力

孱弱;在民智方面,一般国民鲜有受教育的机

会,少数读书人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治学精

神,学术价值等方面也不能与西方同日而语;在

民德方面,缺乏公德,不知爱国,以奴隶自居.

1900年,梁启超发表了《呵旁观者文》,认定

“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他进而将这巨

大的”旁观者”群体划分为六大派:

混沌派,

为我派,呜呼派,笑骂派,暴弃派,待时派.义

和团运动之后,又发表了《中国积弱溯源论》,

《新民说》等论着,尤其是《新民说》论述更深

人,影响更大.总之,他们认为中国在与西方的

战争中屡战屡败,表面看是军事和经济力量不如

人,实质上是中国文化落后,民族素养不高的结

果.其次,关于改造国民性的目标.严复提出了

“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等主张.梁

启超对此也大加阐述,他认为新国民的塑造应注

意以下几点:

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毅力,

他说:

”志不足恃,气不足恃,才不足恃,惟毅

力者足恃”[】专集之四一;2.克服惰性,积极进取,

为此大力提倡冒险进取精神;3.否定传统价值

取向,弘扬尚武精神,并将其与增强国民体质联

系起来,以应付当时世界上流行的”强权政

治”,”铁血主义”;4.高扬自由主义旗帜,根

除国民的奴隶之根性.第三,关于达于新民的途

径.应该指出,晚清改造国民性的倡导者对此的

论述尚嫌薄弱,综合各家之说主要有三:

1.专

制政体是中国国民性扭曲的病因所在,故主张欲

提高国民素养,必先清算专制政体.梁启超深刻

地指出:

”夫中国群治不进,由人民不顾公益使

然也;人民不顾公益,由自居于奴隶盗贼使然

也;其自居于奴隶盗贼,由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

产而奴隶盗贼吾民使然也.”“必取数千年横暴混

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然后能涤荡肠胃,

以上于进步之途也.”[]专集之蛳可见,梁启超

认为政治解放是改造国民性的首要前提,只有改

变君主专制政体,才可重塑中国国民性.严复也

说:

”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

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

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

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矣.”I2当时,持这种观点者不乏其人,如邹

喻大华:

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2008年第4期

容提出:

”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

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

主人者也.”2.发扬本民族固有之优良传统,

学习西方各国之长.严复将吸纳西方文化视为开

民智的重要途径,为此身体力行,痛批八股而倡

西学,并大力译介西书,启迪新知.梁启超指

出: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

一日淬厉(砺)其所本有而新之,

二日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

功.”¨]专集加他认为中国文化中虽缺乏公德方

面的要求,但”正本”,”慎独”,”谨小”等私

德方面的要求还是有价值的.3.注重宣传,教

育的功用,为此办报刊,掀起史界革命,小说界

革命等.梁启超在此做了较多的工作,他一生创

办和主持的报刊达11种之多,在史界革命,小

说界革命中身体力行,发表很多作品,向国民灌

输新思想,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启蒙作用.

晚清时期以严复,梁启超为中坚的改造国民

性的努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丰富了爱国

主义的内容,标志着中国人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

学习西方的深入.其次,发挥了巨大的启蒙作

用,它曾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而持久的震撼,

给人们以启示和思索,人们开始改变对政治的冷

漠,畏惧态度,热切地投身于救国的洪流中去.

而且,其努力也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国家的现

代化,其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使在今天,

这一点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救国的主张与实践.自由主义者

大多对人性的美好抱以乐观的期待,为此相信教

育的作用,所以,他们在晚清时期掀起了教育救

国的思潮与运动.

教育救国的思潮与运动是随着国人对西方认

识的不断深入而在甲午战后逐渐兴起的,在其

中,自由主义者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他们强烈呼

吁发展近代的新教育,认为这是提高国民素养,

拯救民族危机,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严复

在《原强》中提出国家强弱基于国民是否具有

三大要素:

”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

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J】.总而言之,要

使国民在体育,智育,德育三方面获得健全的发

展,离开了教育是寸步难行的.为此就必须全面

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内容,学风和教学方法.梁

启超依据春秋三世之义立论,指出:

”据乱世以

力胜,升平世智力互相胜,太平世以智胜”,所

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校”.他认为当时中国强弱盛衰的关键在于教

育,自由主义的民权学说能否贯彻也取决于教

育.总之,”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

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4]文集之一,10,19

o

他们首先对传统教育大加批判,将矛头指向

科举制.梁启超认为,要通过兴办学校,培育人

才来振兴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因为科

举制使士大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拔之人

于”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6|.严

复也深刻地揭示了八股取士误国害民的性质,认

为其存在三大弊端:

”锢智慧”,”坏心术”,”滋

游手”,指出: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

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

日:

莫亟于废八股.”L2J总之,八股教育违反了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与社会实际相脱

离,助长了士人投机取巧的心理,形成了一支庞

大的官僚后备军,成为一支衣食仰给于社会的游

民.其次,提出了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构建近代

新教育的设想.梁启超看到了中西教育的差异,

撰写《德国学校》,《七国新学备要》,《文学兴

国策》等文章来向世人介绍西方教育制度,希

望能够”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文集之一’.

他参考日本教育的次第,按照青少年身心发育的

规律,着《教育期区分表》,将学校教育划分为

四个阶段:

5岁之前的学前教育,13岁之前的小

学初等教育,21岁之前的中等教育,25岁之前

的高等教育.根据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经费

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出教学管理,经费筹措等建

议.1902年,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中,也提出了一个较为详尽的教育计划,其中颇

多教学内容的规划,从中可见他坚持在中,高等

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以学习西学为主的基本方

向.

在戊戌维新和20世纪初期的新政运动中,

教育救国曾有两次实践的高潮.在戊戌前后,全

国兴起了创办学堂的热潮.兴办了湖南时务学

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中国女学堂,北京

通艺学堂,绍兴中西学堂,浏阳算学馆等.这些

学堂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旧式教育,也不尽同于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学堂,不再以升官入仕为目

3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57期

的,而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造

就适合时局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当时,

光绪帝在新政上谕中给予肯定和提倡,各地方当

局也不同程度地有所行动,一时间教育救国成了

很多人的共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兴学救国

热潮并未停止.20世纪初,随着新政的深人展

开,兴办新式教育和出洋留学成为潮流和时尚,

中国各地新式学堂不断涌现,很多传统书院也改

为学堂,以京师大学堂为龙头,大学教育体系开

始确立.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流亡海外,

依然初衷不改,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宣传鼓动.严

复则投身于教育实践中,1905年后,他参与了

复旦公学的创建,并出任校长,还受聘为安徽高

等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京师大学堂总

监督,成为着名教育家.

教育救国的思潮与运动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

的确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学堂如

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新型知识分子开始成

长.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并于三

年后停罢科举,就此而言,教育救国思潮和运动

可谓功不可没.

(三)温和改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行

代议制民主是晚清自由主义者的基本政治取向,

而以相对温和的改良之路达到目的更是其所推崇

的.1901年,梁启超在日本发表了《立宪法

议》,主张在民智稍开之后实行君主立宪,规划

了实行立宪的步骤,以英国的虚君立宪制为蓝本

设计了中国君主立宪的方案.在这种体制下,国

家政权由议会和内阁掌握,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

家元首.这在根本上改变了君主专制政体,在政

治学界,也有学者将其划人共和制范畴之内.

1905年,慈禧迫于形势又惑于立宪可能使

皇位永固的利益,派员出洋考察宪政,于次年宣

布”仿行宪政”.消息传来,梁启超表现出了突

出的热情.1907年,他在日本组织了具有政党

性质的政闻社,以推动宪政运动的进行,从而改

造政府,挽救危亡.同时与国内立宪派相呼应,

策动请愿运动,向清政府施加压力.

在立宪运动期间,严复可谓是立宪派的

“精神领袖”,曾被清政府聘为宪政编查馆咨议

官,资政院议员等,他发表讲演,着书立说,为

立宪运动提供理论指导.但应该指出,严复对立

宪运动的热情不如梁启超高,也未过多地参与如

40

请愿,组党等立宪活动,这是因为他对当时中国

国情和西方宪政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1906年

末,他在安庆高等学堂为安徽各界演说《宪法

大义》,鼓励大家为中国的立宪而努力,但在最

后,他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顾欲为立宪

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

可.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

计,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利.立宪之

民者,各有国家思想,知爱国为天职之最隆,又

济之以普通之知识,凡此皆非不学未受文明教育

者之所能辨明矣.”可见,他看到立宪政体

对君主和国民均有很高的要求,而反观现实,不

免悲观,又欲重提教育救国主张.从另一件事也

可见此.1905年,他到伦敦处理开平矿案,时

逢孙中山在英,两人会晤探讨中国前途,严复明

确表示反对暴力革命,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教育

和改良,说: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

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

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

渐更新乎!

”孙中山答日:

”俟河之清,人寿几

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随着立宪运动的不断深人,清政府与立宪派

的分歧也越来越大.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国内

外立宪派主张在中国实行英国式的虚君立宪

(也可称为虚君共和),并希望越快越好;而清

政府则仅同意实行类似德国,日本的君权高于议

会的”二元制君主立宪”,而且在时限上一拖再

拖.当时外患的日甚一日使立宪派很难冷静,而

立宪派的步步紧逼又使得清皇室加紧集权,结果

双方在辛亥年间走向决裂,立宪运动失败了,以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严复主张温和改良,反对革

命共和,原来并未对革命派多有抨击.然而,在

辛亥革命即将成功,立宪派纷纷转向赞助革命之

际,他出于对社会动乱和民族分裂的忧惧,断然

指出:

”今日首事诸公大都黄土,取快一时之

意,而贻祸彼之子孙,此虽桀纣豺虺之不仁不至

此耳.悲夫!

悲夫!

且为今日之中国人,又为中

国人中之汉族,而敢日吾人之程度不合于民主,

而敢日中国之至于贫弱腐败如今日者,此其过不

尽在满清,而吾汉族亦不得为无罪.”严复此

言正确与否是另一问题,由此体现出的思想家忠

于信仰的品格是值得尊敬的.

喻大华:

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2008年第4期

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自由主义者的宪政

主张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国人心

目中树立了国民意识和参政意识,一定程度上推

动了国家体制的现代化.其次,自由主义者立宪

实践的失败客观上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础.也应

指出,在革命和改良的大论战中,梁启超等人针

对革命派排满革命的”民族主义”施加了较大

的压力,孙中山不得不对此有所纠偏,承诺不搞

种族报复,就此而论,也不乏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晚清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认识误区

笔者在高度肯定晚清时期自由主义思想与实

践的理论价值和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并不成功.无论是其理念,

制度的落实,还是其富强国家,实行民主的外在

功效,均长期不见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不得

不考虑其学说体系自身是否存在某些问题.

(一)晚清自由主义思想家对西方自由主义

的理解偏差.本来,中国固有文化注重等级,秩

序和奉献,为此而压抑个人的权利和欲望,不存

在保护崇尚个人利益和自由的信条.尽管作为当

时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包容性和解释性都较

强,但唯独对”自由”观念缺乏支撑.由此可

见,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隔阂较深.受此影

响,加之或许是考虑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