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97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知识点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16.docx

《知识点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1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点16.docx

知识点16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免疫调节

1.(2016·海南高考·T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

A项,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故错误。

B项,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对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故正确。

C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免疫缺陷病,故错误。

D项,免疫系统既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又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故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题指南】

(1)题干信息:

HIV有高度变异性、损伤多种免疫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2)解题关键:

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下降。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艾滋病。

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正确。

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已经形成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变异后的HIV,B项正确。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

3.(2016·四川高考·T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病毒RNA特点、免疫细胞作用与水盐调节原理。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聚合程度较高,不易与吡罗红结合,而且小肠上皮细胞中的RNA也会与吡罗红结合,无法分辨,故A错误。

人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复制时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正确。

病毒能被效应T细胞识别,但是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没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故C错误。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严重脱水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故D错误。

4.(2016·上海高考·T17)表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

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  )

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具有免疫持久性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涉及巨(吞)

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不涉及巨(吞)

噬细胞的功能

包含抗原诱导的

细胞增殖与分化

不存在免疫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也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巨(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5.(2016·上海高考·T18)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

①外毒素②减毒外毒素③外毒素α亚单位④外毒素β亚单位

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

【解析】选C。

疫苗应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

由于该外毒素致病性极强,因此应选用减毒外毒素或无毒性的β亚单位。

6.(2016·全国卷Ⅰ·T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

引起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2)解题思路:

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切入,分析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作用,再分析胞吞、胞吐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与物质运输方式。

(1)由题干中“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乙动物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后,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消灭病原体,从而维护了机体的健康。

(3)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物质的运输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ATP)(答出两点即可)

7.(2016·海南高考·T27)某科研小组给实验小鼠接种致病菌E建立了细菌性腹泻病模型,并用某复方草药对其进行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该草药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提高IgG等抗体的分泌量。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         。

(2)初次接种致病菌E后,进入吞噬细胞内的致病菌E可被        这一细胞器处理。

(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原因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原理与蛋白质检测的原理及应用。

(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致病菌要入侵机体必须先穿过第一道防线。

(2)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外来异物,致病菌E可以被溶酶体处理。

(3)双缩脲试剂能与该腹泻病模型小鼠的血清样本产生紫色反应,该现象不能说明血清中含有抗致病菌E的IgG,因为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

答案:

(1)皮肤、黏膜 

(2)溶酶体

(3)不能 双缩脲试剂可以与血清样本中的各种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不能检测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8.(2016·北京高考T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    

ii    

对照组1

iii    

iv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图1中甲的抗体浓度最高,图2中单克隆抗体Ⅲ、Ⅴ效果较好。

(2)解题关键:

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测定荧光标记强度与对照组比较,确定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原和免疫的类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探究性实验分析。

(1)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抗体等,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2)图1中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相对浓度在稀释度较低时最高,乙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说明甲体内免疫反应较强,记忆B细胞较多,故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

(3)图2表示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后,检测到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单抗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抑制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所以感染率越低说明抑制效果越好。

图2中感染率较低的是Ⅲ、Ⅴ,所以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

(4)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A、B两种单抗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

从图3所示简要流程可知实验思路为:

对照组2:

未标记的抗体与荧光标记的抗体为同一种抗体,则最终测定的荧光强度基本为0;

对照组1:

未标记的抗体为无关抗体,标记的抗体为A(或B),从而确定抗体与细胞膜上EV-GP结合位点的大致数目。

实验组:

未标记的抗体为B(或A),荧光标记的抗体为A(或B),根据最终测定的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来确定A、B两种抗体与EV-GP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

有以下两种情况:

若荧光标记强度小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差异不明显,则说明结合位点相同;

若荧光标记强度大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1差异不明显,则说明结合位点不相同。

(5)该小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系列研究提供EV病治疗的思路,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有两个答案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一个是题干直接给出的单抗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另一个是教材中单抗的应用之一是制备靶向药物。

答案:

(1)抗原 特异 

(2)甲 (3)Ⅲ和Ⅴ

(4)①方案一:

B A 无关抗体 A

方案二:

A B 无关抗体 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

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

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

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2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16·天津高考T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抗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

该实验证明了 (  )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1)题干关键词:

胞质杂种细胞、去除细胞核。

(2)关键知识:

细胞全能性的含义、判断基因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的方法。

【解析】选C。

只有将该胞质杂种细胞培育成小鼠,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据表明该胞质杂种细胞能无限增殖,B项错误;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不带抗M基因、携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融合,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说明细胞质中含有抗M基因,但不能确定抗N基因的位置,C项正确,D项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明确PEG在植物细胞杂交过程中的作用。

(2)理解单克隆抗体准备与核移植的原理。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核移植及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需要先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去掉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诱导其融合,A项错误。

制备人工种子的外植体是完整的植物细胞,不是用原生质体,B项错误。

骨髓瘤细胞具有增殖能力,但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

在核移植技术中,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去核的卵细胞,则核移植克隆的动物的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项正确。

3.(2016·江苏高考·T11)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精子获能、胚胎分割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步骤甲使用的培养液和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基本相同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胚胎工程技术、让家猫代孕而繁育。

(2)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超数排卵和收集精液→步骤甲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步骤乙是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处理的家猫子宫中。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与胚胎移植技术。

步骤甲是指受精作用,步骤乙是指胚胎移植,A项错误。

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细胞,B项正确。

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受精卵,C项错误。

受精过程使用的培养液是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与早期胚胎培养液不同,D项错误。

4.(2016·上海高考·T27)十年前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将四个特定基因导入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中,可诱导其形成具有胚胎干细胞样分化潜能的诱导型多能干细胞。

这项先进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是 (  )

A.改造和优化人类基因组结构

B.突破干细胞定向分化的障碍

C.解决异体组织/器官排斥难题

D.克隆具有优良品质的动物个体

【解析】选C。

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已高度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多能干细胞。

A项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B项属于理论方面的意义,不属于应用前景;该项技术不能用于产生新个体。

5.(2016·全国卷Ⅰ·T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

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

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        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理解基因工程中载体的特点。

(2)熟悉导入重组质粒的微生物的筛选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

(1)质粒被选用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是因为:

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带有标记基因;对宿主细胞无害。

(2)未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都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故这两种不可区分。

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这两种也不可区分。

因目的基因插入位点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上,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在获得的单个菌落中各挑取少许分别接种到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为要筛选的菌落,即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3)噬菌体营寄生生活,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和场所进行自身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3)受体细胞

6.(2016·全国卷Ⅱ·T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     

  。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      的方法。

②代表的过程是     。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     的稳定性会降低。

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 

【解题指南】

(1)关键词:

核移植、性染色体的组成、遗传物质的角度。

(2)解题思路:

以流程图为依据,逐一分析各环节的要求、目的。

【解析】

(1)流程图中没有说明该哺乳动物的供体是雄性还是雌性,故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可能XX或XY。

①过程表示去核过程,通常做法是将培养至MⅡ期的卵母细胞利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细胞核。

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至囊胚或桑椹胚时,需通过胚胎移植转入代孕母体内继续发育。

(2)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就不易培养下去了,在传到10~50代时,细胞增殖就会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核型(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

故选择细胞时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以保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

(3)动物性状的表现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全部来自供体,而细胞质基因则来自卵母细胞,所以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的性状会有所差异。

(4)克隆动物的成功培育说明了动物高度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答案:

(1)XX或XY 显微操作 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4)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7.(2016·全国卷Ⅲ·T40)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

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图(a)中三种酶的识别序列,图(b)中终止子、启动子、图c中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

(2)关键知识:

只有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时识别的序列相同时,才能被DNA连接酶连接;启动子是启动目的基因转录的,终止子终止转录过程,插入二者之间的目的基因才能正常表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BamHⅠ和Sau3AⅠ的共同识别序列是—GATC—,二者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可以被DNA连接酶连接。

(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前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后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顺利地转录并完成翻译过程,即顺利表达,图中所示甲、丙均不符。

(3)常见的DNA连接酶有T4DNA连接酶和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答案:

(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甲和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易错警示】

(1)不能正确分析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作用,对目的基因能否顺利表达判断不清。

(2)书写有误,如误将“连接酶”写成“连结酶”。

8.(2016·海南高考·T31)基因工程又称为DNA重组技术,回答相关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即    和从    中分离。

(2)利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同时构建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其原因是        

                    。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     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      。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

    和    颗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既可在核苷酸序列已知的情况下人工合成,也可用限制酶对生物材料的DNA切割,再选取。

(2)cDNA文库是由mRNA反转录获得的,其中只含有叶细胞已转录(或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基因。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大肠杆菌。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