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02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docx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

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

A.相似 差异B.绝对一致 相似C.差异 整体D.地带 非地带

3.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A.范围较大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4.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B.城市和工业C.城市群和工业区D.交通运输线路

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5~6题。

5.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B.墨西哥C.美国D.英国

6.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B.印度C.法国D.阿根廷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较发达,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经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

9.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1.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C.C—A—BD.B—A—C

12.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工制造业走向衰退B.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13.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与中西部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B.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

C.东部与中西部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D.东部与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14.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1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是(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界线

16.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

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B.限制性因素:

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

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

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2012年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2011年西部大开发工作,深入分析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同时倡议西部开发加强国际合作。

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四组地形区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

A.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

18.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 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1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有(  )。

①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②西部地区招商引资速度加快,东、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③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中,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不断增多 ④边境贸易十分活跃,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0~21题。

20.“西气东输”的G段发生了弯曲走了很多弯路,原因是(  )。

A.缓解晋、陕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地区

D.拉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21.“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

A.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D.西部木材短缺的问题

22.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B.工程建设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区就业机会

C.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D.可以带动冶金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产业转移对甲地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思考完成25~26题。

25.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6.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27~28题。

27.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8.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

据此回答29~30题。

29.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B.全球变暖C.臭氧空洞D.砍伐森林

30.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固定沙丘B.增加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

3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

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32~34题。

32.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减少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减少

34.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围湖造田

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三江源头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场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

据此回答35~36题。

35.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  )。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B.冰川湿地萎缩C.生物多样性增加D.水土流失明显

36.该区退牧还草采取的措施有(  )。

①牧民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 ②以草定畜 ③长期或定期封育保护天然草原 

④大力植树造林 ⑤加大政府资金补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图(字母代表山脉、数字代表河流),回答37~38题。

37.右图中四个数字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

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冬季和早春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回答39~40题。

39.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0.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可谓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典范,其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据此回答41~42题。

4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是治理与开发的基础

B.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是治理与开发的关键

C.提高开放程度,大量招商引资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动力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是治理与开发的前提

42.下列河流的开发可借鉴田纳西河梯级开发思路的是(  )。

A.长江下游流域综合开发利用B.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C.黄河上游流域的综合开发D.莱茵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43.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  )。

A.美国本土大部分属于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B.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平原,地势平坦,土地广阔

C.中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D.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据此回答44~45题。

44.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追求生态效益B.追求经济效益C.便利的交通条件D.完善的制度、法规

45.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B.专门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C.美国有仅次于中国东北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

D.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

读图完成46~48题。

46.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

A.柑橘B.香蕉C.苹果D.葡萄

47.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

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

48.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49.处方农业就是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场主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

发展“处方”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投资B.减少化肥、农药残留C.减轻水土流失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0.下面各项政策,属于保护性耕作方式的是(  )。

①免耕 ②休耕 ③补贴 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5年)表,完成51~52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公顷)/人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

量(千克)/公顷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8175

4885

51.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

52.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东北地区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发展喷灌、滴灌技术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53.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

A.能源消耗太多,环境污染严重B.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保护良好

C.粮食生产过剩,其他农产品依赖进口D.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业人口不足

54.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发展了哪些类型的农业(  )。

①生态农业②石油农业③有机农业④白色农业⑤精确农业⑥“处方”农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55~57题。

55.下列不属于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

56.鲁尔区被称为“德国的心脏”,得益于(  )。

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 

③广阔的市场 ④充沛的水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7.现在,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

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D.荷兰的炼铁技术更高

右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58~60题。

58.下列关于该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已逐渐成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

综合工业区 ②水源充沛,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 ③丰富

的煤炭资源是其工业发展的基础 ④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

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9.导致该工业区钢铁工业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

A.新技术工业的发展B.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

C.钢铁工业的能耗上升D.产业政策的调整

60.该工业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61~63题。

6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3.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工业生产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B.生活用煤过多

C.多阴雨天气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

64.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据此完成65~66题。

6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带来的问题的是(  )。

A.大量占用耕地B.城镇过度密集C.环境污染严重D.产业层次高

66.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加工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7.下面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是(  )。

①防洪减灾 ②交通管理 ③城市规划 ④医疗服务 ⑤学生管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68.(2012·安徽文综,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9.据新华社2011年4月19日电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宫城县牡鹿半岛以外约175公里的海床在大地震后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30米。

这一发现刷新了此前由日本宣布的震后海床移动24米的“最大地壳变动”数值。

获取这一数据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技术B.GPS技术C.RS技术D.GSM技术

70.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B.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的信息按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C.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D.数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数字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

二、综合题

71.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

(4)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7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网哈尔滨2012年4月21日电 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

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仅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

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庆处于________阶段。

这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_______,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________,人地关系基本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石油工业一直是大庆的主导产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处于区域________阶段。

(3)进入21世纪,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大庆正在进行的“二次创业”,说明它正在努力向区域________________阶段迈进。

(4)大庆市的发展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